- 赋能第三部分读书心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赋能》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赋能》读后感1
疫情期间认真读过《赋能》,本以为已经领悟和记住了其中的精髓,最近拿出来重读时发现已经淡忘了很多。再读《赋能》又有了新的体会。
第十章“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赋能”谈到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将军改变让所有战舰听从旗舰指挥的缓慢应战的策略,通过“赋能”下属,让战舰自己决定如何在对战中迎敌。这种新的战法出其不意,完全打破传统套路,使敌人的集中式指挥无所适从。在激战的最高潮,即便是主帅生命垂危战斗仍旧“自动”以高效的方式推进,“自行其是”。特拉法加战役是如此成功,以至于英国人将国家画廊前的广场命名为“特拉法加广场”,纳尔逊将军的铜像高高立于纪念碑上。
看起来放权就是赋能,不管是纳尔逊将军的海战还是佩里的远征日本都是获得巨大成功。但书中对赋能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的阐述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更有学习的意义。
第一·统一认识
统一认识,做到上下级有同样的决策方法和准则。由于环境瞬息万变,在我们的请示和决策过程中很可能事态已经改变,而且决策者通常没有一线人员更了解情况。如果一线员工能按既定的原则决策,项目成功的几率更高。所以在放权之前,通过培训、共同工作达到决策方法统一才是“赋能”的实质,不是简单的放权。去中心化是把组织中心的决策能力赋予组织的`边缘。
第二·信息充分共享
工作中大家互相摆明观点纠正偏差时往往并不是员工判断错误或者只顾着自己的小团队利益,而是没有掌握必要的信息。作者作为军队的高级指挥官甚至要求部队充分共享自己小团队的运作过程。如果那个团队做不到他就会以指挥官的权威去强行深入这个团队了解情况。没有人愿意老大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自己的部门里。在这样的推动力度下,部队借助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方便地共享彼此的行动信息。当团队间能充分共享信息,每个人才有条件去逐渐建立全局观,逐渐通过培训和磨合养成指挥官般的决策能力。这里,通过学习《赋能》我们也看到信息共享对现代企业和社会的迫切性和给我们带来的智慧城市商机。
第三·建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决策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对结果的最佳牵引。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就能调动自身的潜能、判断力、执行力去一路打拼达成共同的目标。就像Ritz-Carlton酒店和BestBuy商店一样,对店员的要求是按自己认为对的方法使客户满意。一旦员工要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对一条具体的指令负责,每个人都会更加认真地去权衡自己做事的方法是否合适,大局观和决策力就会越来越强。
这几点使得“赋能”真正在小团队上发挥作用。这时作者还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双眼紧盯,双手放开”。管理者无不是具有超强行动力的团队成员。如果不放手让各个团队“自行其是”,赋能仍旧是一句空话。当然,作为小团队的指挥官或是团队成员,在执行被赋予的更多权利时也要保证自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决策力和明确的已达成共识的目标。赋能不仅仅是高层对下属的放权,更是下级提升能力和全局观的过程。就像书中谈到的,在纳尔逊将军重伤后的三小时内他的舰队自行运作取得了特拉法加海战的胜利,这是之前几十年团队训练的结果!
愿我们的团队在赋能中前进,使自身强大,使团队更强大。
《赋能》读后感2
阅读完《赋能》这本书,我理解它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团队要确立共同的目标,营造互信+共享的氛围,要学会给员工赋能,从而打造能应对不确定性的灵活的团队,由此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
文中提到的泰勒还原论将组织机构各部门比喻成一个个深井,都是一堆垂直的组合,相互之间信息闭塞,里面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领导,唯领导是从,彼此之间不交流而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要想突破深井,就需要建立一个灵活、互信、信息畅通的团队,可以通过打造一个个小的灵活团队来使整个大团队变得更加灵活。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个小的灵活团队怎么打造?把一堆人强行聚在一起,做到互相沟通就可以了吗?答案显然是不可以的,这样的小团队还没有办法使整个团队变得灵活,要建立高度灵活的团队,就需要给团队中的成员赋能,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赋能并不完全等同于授权,个体成员的独立自主能力,是赋能的必要条件。
如何向员工赋能呢,首先要建立高度互信的超级小团队,打造超级团队,成员们要建立高度的信任和默契;接下来是突破深井,建立关系,让小团队之间为了各自的荣誉,派出各自队伍的精英人物,去交换,而各个团队可以通过这个人的表现,去了解兄弟团队的运作方式,当回到各自队伍之后,也可以把兄弟团队的优势带到本团队,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各个彼此陌生的小团队之间可以很快理解和熟悉起来,各个小团队之间频繁互动,共同交织成一张大网。最后是建立信息共享,想让各个团队之间充分交互,光靠这种这种交互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共享意识。在一个网状的组织中,让团队成员像一个整体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就必须让每个成员了解团队的整体运行情况,让信息可以在整个网络中自由流动,信息越分享,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越能打造一张灵活的大网。
7月校招入职以来,参与了大数据项目组的人口大数据、区域热图和驾驶舱等项目的测试工作,现在通过学习《赋能》,让我对于测试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省领导驾驶舱项目,主要是以数据卡片的形式展示14个厅局和9个地市的数据,数据卡片880+张。刚开始接手驾驶舱项目的测试工作时,时间紧任务重,经过分析,共梳理出6000+测试点。但是一轮测试之后发现仍有问题漏测。项目组召开紧急会议,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需求变更频繁,导致测试内容与验收内容有偏差。
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使用需求生命周期的方式进行管理,确保每一个需求都是闭环管理;同时通过增加A、B角交叉互测来避免因为“熟悉”造成的遗漏;同时提升信息共享——每天早上进行半小时的例会达到小组之间信息互通。最后制定出适合驾驶舱项目的研发测试流程:首轮测试—首轮修复—首轮回归—第二轮测试—再次修复—验收审核—部署到测试环境—再次回归所有历史BUG—部署生产环境。通过这一轮的开发、测试、验收流程,尽量多的发现问题,修复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在测试过程中,组长对我们充分的信任,培养和锻炼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我们找到解决办法。项目组内组员之间互相信任,加上各级领导对项目成员的信任,使得项目顺利进行,完美上线,我们也在实操中逐渐建立成一个信息共享,相互信任的小团队,为今后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只是我读了第一遍的思考,还需要继续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实战与思考,在学习《赋能》、应用赋能的路上,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继续学习。
《赋能》读后感3
读罢《赋能》一书,愈发感到有效的管理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说到底,管理的核心是人!是团队中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处于领导位置的人会越来越重要,关键的是把握好大势的“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打造敏捷适应性强的团队应对这种变化,以“不变”的强团队应对“变”之外部环境,正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赋能就是此中之“道”。
一、为什么要赋能?
传统的科学管理追求效率至上和“正确的做事”,“赋能”管理则更加强调敏捷性和“做正确的事”。其实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求。传统的科学管理强调至上而下的集中控制和有序运转,强调“英雄式的领袖”,把人物化为机器中的零部件和“棋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深井”式组织结构。“赋能”管理理念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伊拉克战场对抗“基地”组织过程中形成的,面对的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信息量极速膨胀爆炸,领导难以全面掌握全部信息、年轻员工更加强调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的网络时代,必然要求组织结构的重塑,构建由弹性适应的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以高效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而此时,信息的共享,团队内部的链接互动以及领导作为新时代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培育者的角色将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不可或缺因子。
当然,也要看到,此书作者作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特遣部队指挥官所处的环境与当下中国的我们毕竟有所不同,我们既要面临“赋能”时代诸多不确定性的新环境,又要同时应对管理效率不高、产品从原料到生产、营销等全流程管控水平有待提升等痛点。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这对我们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赋能”,同时也要“增能”,唯有秉持“至善、勤勉、简洁”的价值理念、坚持“围绕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建成国际化品牌药企”的情怀追求,唯有持续打造一支适应市场变化的敏捷高效团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基业常青,做成百年老店。
二、如何领导并实施赋能?
基于上述判断,我以为金鸿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赋能”,而应该结合行业和我们自身的实际来领导推动并实施。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中高层领导和一线管理层培育“赋能”文化,通过信息的共享和部门的.连接形成体系化思维和有效协作行动,达成共同目标。二是在基层操作岗“赋能”提升工作满意度的同时进一步“增能”挖掘内生潜力。金鸿的中高层和一线管理层应该将金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高层肩负着整合调集所有员工和资源力量,领导并推动达成金鸿“国际化的品牌制药企业”这一实业梦想的重要责任。公司中层是推动战略落地的关键网络节点,一线的管理层对一线的情况最为熟悉了解。因此,这三部分人如果都能时刻拥有“大局观”,打破层级和部门壁垒,齐心协力解决不确定性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相信“赋能”会有助于团队应对能力的提升。
公司的基层操作岗需要在一线管理层适度“赋能”的基层上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工作在“大局”中的作用,从而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更大的工作动力。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管理效率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金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又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302车间的新建、定家湾项目的上马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对我们的有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为员工“增能”同样不可或缺。
【《赋能》读后感】相关文章:
赋能培训心得11-30
赋能管理培训心得11-30
赋能营销培训心得11-30
干部赋能培训心得11-30
为自己赋能作文11-15
赋能培训心得(精选53篇)11-30
赋能培训心得(精选12篇)11-30
赋能培训心得15篇11-30
赋能培训心得(精选62篇)11-30
赋能培训心得33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