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我已经在很早之前就想阅读毛姆的这本书了,但一直被其他事情耽搁了。最近,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内心受到了莫大的震撼,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澄净和平静。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书名本就深深吸引着我,“月光”意指何物,“六便士”又是何意?直到我了解了书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故事之后,我才解开了这个谜团。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个颇有成就的英国证券纪纪人,但是人到中年,却突然抛家弃子,前往其他国度追寻自己的“绘画梦”。中途在巴黎还因为自己对绘画的执着和对外界的漠视而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尽管并不是他的本意。当我读到这时,我其实是对思特里克兰德抱有偏见的态度的,我无法理解他为何能够如此心安理得地抛弃妻子和孩子,诀别安乐、幸福的生活,反而追求贫苦、潦倒的流浪生活,还能用不近人情的态度面对周遭的人。后来,在他选择到一个叫“塔西提岛”跟土著人一起生活直至死亡的时候,我才真正走入到他的世界。
原来他一直追求的是灵魂自由的境界——这是生活的终极奥秘。然而当他选择了与常人不同的生活的时候,他注定走上一条充满考验、布满泥潭的“不归路”。旁人的猜疑、误解、讽刺和偏见是对坚定理想的考验,人性中固有的欲望和对爱情的渴求是对初心不染的考验,生活的贫穷和窘困则是随时可能湮没理想的泥潭……然而诸多的不幸都未曾动摇过思特里克兰德对探求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信念。当他已经身染疟疾,全身痛痒无比时,他仍然坚守一间简陋的木屋,在四壁连同天花板和地板上绘画着自己心中的“伊甸园”。在双目失明甚至死亡之前,他绘着的画毫无疑问是注入了他对生命和这个世界全部的理解,他终于看见了自己的灵魂在原始的天地间自由地歌舞着,也便死而无憾了。
可是最令我大受震撼的是,思特里克兰德竟然在临终时嘱咐伴侣将自己的心血全都付之一炬!这样一件艺术界伟大的.瑰宝随着一把熊熊大火化为灰烬,爱艺术的人都会感到万分遗憾。可我转念一想,站在这个天才的角度来讲,他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死而无憾,何况从一开始,他创作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给旁人看的。最伟大的艺术从来不是为了流传千古而创作的,只是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对美的纯粹的爱。
书名的“谜底”由此显而易见了。“月亮”是精神的充盈,而“六便士”则是物质的满足。对比生活中追名逐利的常人,又如何能理解这样一个只要“月亮”,摒弃“六便士”的人呢?“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抬头看见了月光。”月亮和六便士,你又会选择哪一个?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月亮与六便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如书名,月亮是精神物质,而六便士则是物质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以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的。讲述了斯特里克兰本是一位拥有六便士的银行家,但为了自己心中绘画的梦想,他抛下了与自己原来所拥有的一切,去巴黎学画画,度过了穷困潦倒的十多年,直到死后,人们才发现了它的价值,他的画也因此被拍到天价。
斯特里科兰先生的超脱淡然让我影响深刻,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追求,所以一切外物都不重要,所以他可以不顾一切离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稳定生活,可以在潮湿简陋的阁楼发着40度高烧坚持创作,可以在食不果腹的那段日子有机会赚到一些钱就买颜料画布然后继续寻找新世界,以至于让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这位艺术家的言行,甚至会产生用世俗的标准衡量他是对他及他的理想的亵读。
细想此书,主人公追求梦想的勇气是真;钻研艺术的执着是真,抛弃妻子的冷漠是真;背叛恩人的决绝也是真,就连面对世人的眼光,他的淡漠,也足以令人惊叹。以当今世俗的眼光,他必然会是这个社会唾弃的对象,在他去到那个美丽的小岛之前,我很难想象他会创造出怎样伟大的作品。然而他最终还是做到了,他所度过余生的小岛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他可以用心勾勒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沟壑,从早到晚,甚至昼夜不息。他的内心冷酷无情,却也单纯简单,他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不把别人对他的评价放在心上,这也是他最终可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被世俗所羁绊?
书名是月亮和六便士,我想月亮大概就是这隐秘的理想的隐喻,都是稀有之物,都代表希望,为什么不用太阳而用月亮,我想月亮的光在黑暗中愈显明亮,如同理想在现实中的闪光、吸引力量。在现在人们总是为了金钱,为了名利,不惜违背自己的本心,做了许多不愿去做的事,然后就这样一辈子。 而我们应该多听从一下自己的本心,问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辈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地,愿我们都能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不在意世俗的眼光。愿我们都能望见星辰,不坠入尘埃。远我们都能捡起六便士,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都在踽踽独行’。是茫然不知所踪地向前去,还是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寻找失去的自我,挖掘生命的本意。
世界上是否有那么一股力量,冲破樊笼,是否有那么一种召唤,迎着太阳。也许正是这种奇妙不可言喻的力量促使斯特克里兰拜托麻痹的心灵与生活,追寻内心的呼声。
家庭美满,工作稳定且顺利,在我们看来,这样有声有色,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安详来,平静去,便是生命中的幸福生活。斯特克里兰作为一名金融设计师,有一名聪慧善良的妻子,然而看似一切已成定局,不惑之年的斯特克里兰却远去他乡,追寻内心的呼唤,偏执地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艺术家’多么冷酷高雅的字眼,印象中总是最大限度张扬个性,加上超凡脱俗的眼光和言语。然而没有人想到,从不接触艺术,生性木讷的老实人斯特克里兰竟会现身于艺术。
一开始许多人认为他和情人私奔了。是的,的确艺术是他‘梦中的情人’,他来到巴黎习画,创作,经常衣不覆体,食不果腹,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生存。然而这样还不够,他带着对野性的挑战,来到一座太平洋小岛,定居在原始森林。
终日不停地作画、作画……
‘他终于将附在他身上的恶灵祛除,他穷其一生只不过是在为这幅壁画做准备,那幅画完成后,他远离尘世,饱受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息。他死已甘心,因为他的人生使命已经完成。’
他鸿篇巨制的壁画也随他离开尘世。
几十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仅有的作品成为稀世珍宝。
斯特克里兰的使命是幸福成功的,因为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挖掘到来自心底的呼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来到这世上,终究要留下点痕迹的,如长江般涌浪的生命大潮中,每个人都匆匆前行,却有人窥探到自己的内心。
英国首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坦言:“我的一生都在斗争。”她喜欢政治,于是走上政坛,在性别歧视中斗争,在家庭出身中斗争,在不同思想中斗争,在勇敢和怯懦中斗争。撒切尔通过不懈的努力挖掘了自己内在生命的含义,在历史上留下辉煌而个性的一笔。
我的`爸爸、妈妈、舅舅都庸庸碌碌地生活着,当然,他们都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我曾问过他们自己的理想,爸爸叹息到:‘我当初要是当医生,但被学校分配当了教师。’
就这样,由于怯懦,无数人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的本心的追求。当然,梦想的实现存在机遇,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但没有挖掘过内心,聆听自己心声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即便是输得很惨,我们也笑的灿烂。
斯特克里兰便是一位深挖生命的勇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年近不惑之年的大叔(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拥有着令我心之向往的家庭(一儿一女,贤妻一枚,且领着优渥的薪水,可以说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他都具备了),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好不快活。
在世俗的你我看来,这样的生活貌似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有一天这位大叔心血来潮,突突然将自己的妻儿、财产统统放弃,决心奔赴艺术之都——巴黎,虔心修炼自己梦寐以求的,在你我看来匪夷所思的画画技能。即使他深知自己毫无画画的天赋可言,即使他深知家有妻儿的挽留与呼唤,但他还是决然地奔跑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丝毫没有回头看她们一眼,只留下一封残忍的辞别信,供妻儿无限地回味与遐想往昔的回忆。
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会比创业好受的多,执着总是要付出一丝代价的。这一路上,大叔一度身无分文,难以继日,靠别人施舍勉强支撑着,迫于生计,他曾与巴黎最底层的人混搭在一起,也曾流连于污秽之地,游离于人迹罕至的'荒岛。有一次差一点就死在声名狼藉的比利时旅馆里,幸得朋友(德尔克·斯图佛)相救,才免去一死。这一切遭遇只为了买一副画画用品以便于继续延续那不堪的艺术梦。后来,他飘零到塔希提岛,也在此岛再次完婚,有一子。他的最完美且最具有考量价值巨作也在他的嘱咐下被二任妻子付之一炬。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是不是心中涌动着-一阵又一阵悲哀而又遗感的暗流呢?我们深谙有艺术气息的伟人常常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倘若我们抛开这些世俗道德与人伦的束缚,而跳跃到一个更高的理想层面,试着去理解与适应这一境界想必会淡然许多。我可以这样想象,一位心怀艺术梦想的大叔,经过一番旷日持久的心理战斗,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那一天,最终鼓起勇气冲破了家庭与世俗道德的掣肘,获得艺术领域的重生。他趾高气昂地踏入这片艺术圣地,他宛若一枚上帝的宠儿一般,在这片高贵的土壤里虔心修炼绘画技能,期间虽常常食不果腹,但因为热爱,眼看着自己的技艺进步如此之迅速,便不再感到那么饥饿了。为了买绘画工具,一度混迹于巴黎最底层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幸随船远洋,驻足于塔希提岛,并在此觅得真正灵魂意义上的伴侣,最后也死在这个幸福的小岛上。
读完它,虽然不能完全彻底详实地理解大叔的伟大理想,但不得不欣赏他的追求。毫无疑问,这位大叔的所作所为有违道德人伦,有违世俗常理。但从纯粹理想生活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脱颖而出的秀,秀的无懈可击。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确擦出了火花但二者并无对错可分,只是追求者立场不同,选择不同罢了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今天是阅读《月亮和六便士》第三天,原计划一天阅读100页。第一天之后,随着“我”的叙述层层推进,我的阅读进入佳境,不知不觉,现在已经读完477页。
正好从第18章到今天的第44章,告一段落,写了“我”客居在巴黎的所见所闻。
斯特罗夫,一个平庸画家,画画平常,长相平常,心地极度善良。娶未婚怀孕几个月陷入窘境的布兰琪为妻,有善良的成分;布兰琪出轨后几个月,如果回归家庭,他依然愿意和好如初,依然有善良的成分。救助病危至命悬一线的斯特里克兰,并且接到家里护理使其康复 ,这是实实在在的善良。后来自己的妻子出轨,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过日子几个月,结局自杀悲惨死去。他悲痛欲绝,准备回家乡度日,临走却去邀请斯特里克兰同行,善良仁慈到无极限。
布兰琪,一个悲剧人物。未婚先孕,悔不当初。无可奈何嫁给斯特罗夫,如果安心过日子,倒是好事。出轨斯特里克兰,离开自己的丈夫,是决绝的。几个月后,被斯特里克兰抛弃,她选择自杀,是决绝的。其实,生命是最宝贵的!被抛弃,自尊心作祟,也可以不回去。自己努力工作,养活自己,照样可以过好每一天!
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也罢。始乱终弃,抛弃同居几个月的'布兰琪,也罢。宁愿做冻僵的蛇,得到温暖苏醒了,对救助他的善良的农夫一样的斯特罗夫咬一口,让恩人家破人亡也罢。在斯特里克兰眼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唯一的事情是他的梦想:画画!画画如同一轮明月高悬苍穹,皎洁妖娆!画画这个梦想在他的灵魂里左冲右突,魔力无限,如同旭日东升一样,欲要喷薄而出!
金句:“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她(女人)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
因为女人只会谈恋爱,她们把爱情看得很重,那是很搞笑的。她们想要说服我们相信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
诚然,金句说的有一定道理。男女有别。男人的世界很广阔,他们有日复一日的工作(事业),有海阔天空的朋友,甚至时隐时现的梦想。爱情,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视线常常越过家人的头顶,望向更遥远的地方。
其实女人也可以这样,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三五个闺蜜,有自己的梦想。不是把爱情当作全部。婚变,不至于晴天霹雳,不至于寻死觅活,不至于抑郁成疾。忙起来,更精彩!没有时间烦恼,没有时间伤心难过!有他,生活美好!没有他,依然活的精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被理解,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前半生过着世俗的生活,家庭美满幸福,工作顺利多金,却突发奇想,成了一个“艺术家”,物质和精神一直存在矛盾,如果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过我的生活,爱咋咋地,我开心就行。”毕竟能够享受这种精神上绝对愉悦和自由的都为少数,我们会讥笑放牛娃的故事,我们又何曾不是放牛娃?为什么读书?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什么工作?为了赚钱。为什么赚钱?老婆孩子热炕头。又让人联想起世界荒诞的本质,人类也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繁衍生息,问为什么这么过活着?因为老祖宗们都是这么走下来的。
人文学科的悲哀,也许就是看淡了人世浮华,却还是想轰轰烈烈地活出自己,以前的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认为一切都是徒劳,一切只不过是存活的斗争,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又当上了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生是明媚的,过去的晦暗是能够被改变的,现在的我,更多了些理性,也许还是幼稚的,也没什么值得讥笑自己的,毕竟世界的本质都是荒诞,我只是天马行空了一下,也无伤大雅,在生存面前,任何困难都不称其为困难,哪怕活得悲哀,过着蝼蚁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值得恸哭的,还有勇气选择活着,不需要太高贵的自尊心,像是罗翔老师说的我们拿着自己的剧本,登上不被我们选择的舞台,也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剧本。就想打游戏,单纯的开始,可能以为自己十足非,直到发现了氪金用户的存在,这时候,又贫又非的我们选择了拼实力,但是后台程序会给你一些自信打败部分氪金用户,但是最终仍无法打败他们的高级氪金用户,这难道不是生活么?有时候很佩服会打游戏的人,不管是思维、操作能力还是人生态度,他们往往会成熟一些,“游戏说”也是文化起源说之一,现代有多少人已经不会游戏了,没有精神上的`愉悦,还哪里来的创造力?哪里来的生动活泼的感情?也不是为网瘾少年辩白,只是觉得他们生来并不是丝毫自制力都没有,也不是生来脑子里只连上了无线,可能他的舞台太过枯燥无聊吧,只有在游戏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自我。似乎有点偏题了,回归正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如果你正困顿于现实世界,那就好好的和内心世界聊一聊吧!
读书真的让人宁静,不知不觉也就过上了大三的生活,又一个岔路口即将来临,以前我会很畏惧,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突然想起来我爷爷说:糊口饭吃总能做到吧?有点不争气,也一直很讨厌“糊”的态度,但现在想想,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为什么要去惧怕失败呢?命运选择了我,我也同时选择了命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带着镣铐跳舞,以至于忘记了自由本身是什么样子。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既定的规则之中、标准之下,生命的价值如何,也是来自一个普世的标准来判断。也因此,职业有了优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轻重之别。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灯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望去,好像羊群。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了一丝原始的野性。独特的灵魂,让我们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让我们学会了反抗;然而,当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人生,当职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生活的时候,我们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岛的诗所写的那样“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大多数人是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为数不多的人在捡那六便士的时候看看月亮,极少数的人能够一直驻足把所有都给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计也是那捡六便士时,抬头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归宿安排在了孤岛之上,因为只有在孤岛上才允许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辞掉了体面的工作,离开了美满的家庭,抛弃了对他忠实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里,他无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对所谓人性与责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绘画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东西与之相比,皆为枉然。他的思想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最原始的一个状态,没有既定的规则,只有对自我的探寻与追求。
在那个孤岛之上,他把他的天才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最后在他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弥留之际,他嘱托他岛上的妻子把他创造的一切都全部烧掉。
思特里克兰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个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总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属于艺术家。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即是世界,他们用他们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巨制。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泪水,先后两次,第一次估计是对自己“命运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则是对思特里克兰德离去的“伤心”。与其说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说是普世标准下,虚荣的表达。作者如此安排,估计也是对这个世界最辛辣的讽刺。
记得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写到“我曾经毁掉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则是真的毁掉了他的一切,选择了永远的离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xx月了,离新年越来越近了,又要到广大青年被催婚催生的好时光了。生命被一代又一代的安排着度过,有几人抬头看了月亮,如夸父般明知不可为而燃烧生命去追逐,又有多少人低眉顺眼却也安享喜乐平安的过完一生。
斯特里克兰是个勇敢的人,似乎值得我们钦佩。然而他抛家弃子,却没有任何的愧疚和不安,一个冷漠残忍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天分为人惊叹,他的生活如苦行僧一般,全部精力都用在他的艺术上。一个伟大的画家正在诞生。然而斯特里克兰对照顾他帮助他的朋友,尖刻无情,忘恩负义,甚至于勾搭朋友的妻子。对着情人,用过即弃,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换回半分的怜悯。这样的人似乎就该下地狱,所以他穷困潦倒,生活朝不保夕,最后染上麻风病死去就该是他应得的结局。可是他在塔希提岛上,终于找到了让他灵魂躁动,让他孤注一掷的.东西,他用画笔把它涂抹下来,而他的画作也终究赢得世人的称赞。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天才和疯子仅隔一线,所以是否他的罪恶也该被宽恕呢?这就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让你不知该爱、该恨、该同情、该崇拜、还是该唾弃、该遗憾。我们都如斯特里克兰的前半生一般,或许是根本就没有被上天关照,不拥有那种天赐的天赋,或许是自己自愿放弃灵魂的梦想,甘于现世的平凡生活。这种追梦的梦,容易醒,不易做。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生活按部就班,已经在父辈的安排下准备了好一切,别说如斯特里克兰这般抛弃所有去追寻灵魂深处的梦了,就是按照自己想法换个工作找个伴侣都千难万难,仿佛真的做了十恶不赦的大错,不过千夫所指到会是真的,所以奔月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毛姆的伟大就在于他创作了一个跟随灵魂召唤勇敢追逐的人,他的伟大也在于这样的一个人无情冷酷自私,既没有生活富足也没能享受名声带来的荣誉,贫病交加,在大火中把自己的最后的杰作当做祭品,沉默无言的离开人世。追逐梦想的人啊,如果不能忍受这一切,还是早早回头吧,斯特里克兰太太不计前嫌的等着呢,布兰琪也时刻准备着奉献,伟大的梦里容不下任何东西,包括情感。
说道感情,在毛姆的笔下,女人有种天生的直觉,所以斯特里克兰太太在知道斯特里克兰是为了画画而出走后,选择永不原谅。布兰琪恐惧着斯特里克兰,用憎恨掩盖自己被吸引的感觉,因为这吸引就如飞蛾扑火,走向的只有毁灭。
月光很近,月亮太远。深知自己即没有天赋也有没勇气的人只能对着大神顶礼膜拜,月亮与六便士,有人看到了月亮,有人看到了六便士,有人看到了天才的宿命,有人看到了灵与肉的抉择,我看到了我的懦弱和退缩,看到了许多人命中注定的蹉跎与失败。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从小到大,我脑中出现过无数次念想与幻想,所想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美好的未来:出国、成名、建家、立业。所以每次遇见“我的幻想”这种题目,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写写医生、教师之类的。
所以年幼的我,仿佛站在一个石桥上,一切清晰得纤毫毕现,长辈们所说的话如同飞鸟般盘旋不散,而我,听了太多话,却仍不敢迈出一步,即使未来显得如此明晰而顺理成章,我只是轻轻闭上眼,战栗着等待世界向我靠近。
尽管如此,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我深知在深处有一种明亮而坚韧的力量。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却不知道是什么。
这无疑显得有些诡异而乖戾。
后来,她因一本书而释放。
我与《月亮和六便士》的结缘于偶然,只因去书店时恰好看见了,便乘兴买了下来,用了一个下午,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
看完后,只觉得一切都已改变。
我开始仔细回忆起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过滤掉平日里人们所关注的,家长们所关注的并希望我能关注的,于是,那些布满灰尘的细节,如同一艘载着宝藏的船,从时间之河的某个浅滩上向我驶来。
我想起我学小提琴,进度比我早一年的同学快很多,想起我学素描,老师建议我以后参加艺考,想起我帮妹妹完成的手工作业,想起我有时随手画下的圆令我自己都惊叹,想起我对颜色以及长度的极度敏感,原来我的天赋一直都在,并沉默地浸入我的生活。
霎时,我好像发现在深夜中与一个陌生人同行一般惊讶––––这个陌生人就是我自己。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词渐渐浮出:“建筑系”。
我并不知道她是以何种方式进入我的心中,或许她一直存在。而我并不知道我为何选择她,但我看见她如同一个婴孩看见阳光般会感到无与伦比的、最自然的开心。
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最真实。
于是我重拾画笔,开始无比认真地观察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倾听生活中每一丝细微的声音,至此,我才终于体会到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的那句:
“生活毫不空虚,而是充实地要溢出来”。
至今,《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现在的我,仿佛身处浓雾之中,只看得见天上时隐时现的月亮,声音却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声音甚至带着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我,那只是一枚最低廉的六便士,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热情,步步向前,这种感觉却比先前的明晰的一切要好得多。
不管她是月亮,还是最低廉的六便士。
至少我已睁开眼,步步向前,以我的方式,去迎接这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今天读完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与六便士》陷入了沉思,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文中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收入稳定,有老婆,有儿女……毫无征兆的要放弃家庭,一切从零开始要为梦想而行……是普通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里,这就是个典型的渣男。他的老婆艾米很爱他,对于他突如其来的抛妻弃子决定不知所措。一直生活在自以为幸福家庭的艾米,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迅速恢复头脑清醒,你若无意一起过日子,我也不要你、不纠缠你、日子再不容易也不在你面前卖惨、也不再你面前哭泣······
这让我想到崽崽同学民妈妈,她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听她妹妹在公安局的男朋友说,看到民爸爸和女的多次开房影像记录,还有和其在大运河广场吃饭图片……
她当时说是该感激妹妹男朋友告诉,还是回家找民爸爸问个清楚呢?反正从听说后喉咙里像卡根刺,心里像有块石头堵着……
这就是善良的女人,毫无心机的女人,遇到这种事才会真难过,社会上很多夫妻不都是貌合神离吗?不也在一起凑合过吗?为什么你那么较真了?
当时我就劝民妈妈睁一眼闭一眼,你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围着孩子转,和社会脱节了,见的`人又少,又不经常读书,导致你的认知和格局还是那么纯真。
毕竟你孩子那么小,你又没有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工作。真离婚了,依照民妈妈单纯又执拗的性格肯定要孩子,你能一边上班一边养活孩子吗?如果能我们支持你个人的决定,而不是听风就是雨意气用事。
毫无头脑的民妈妈,果然还是听进我们的话了,选择活生生的忍着、憋着。孩子这么小,民妈妈说坚决不会离婚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民妈妈说自己有了分别心,这样的男人不懂得珍惜家庭、常年不在家,不会心疼老婆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不容易,要他何用?又何必对他真心了?
可是快上小学的孩子咋办?想到把夫妻的房产转移到孩子名下,哪一天夫妻真走不下去了?孩子不至于没钱又没父母……
又是一番折腾,民妈妈直接和民爸爸说:她在婚姻中没有安全感,要把目前他家的房子过户给孩子,之后他们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这也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女人如何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遇到携手一生、彼此又理解的伴侣何其幸运,好好珍惜过完余生
遇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的婚姻,也许吵架是增进婚姻的调和剂,年纪大了就睁一眼闭一眼,彼此包容中过完余生吧!
遇到婚姻中总让你发火的人,总让你歇斯底里的人就放弃吧,毕竟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没有必要纠结。
回头再看《月亮与六便士》里的艾米。面对现实,自立自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曾经看过一个综艺叫做《一本好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有营养的节目。
节目形式是每一期都抽取一些有内涵有意义的名著,把它改编成舞台剧,话剧的形式给观众看。
第一期被改编的书是《月亮与六便士》是讲述现实与理想之间作何选择的故事。月亮即是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有的时候被万人称颂的东西未必能打动我,能使我产生共鸣的才更能吸引我。《月亮与六便士》就是这样的存在。一开始这个故事并不吸引我,直到我找到那个吸引我的点。
故事讲的是一个金融证券家斯特里,有着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有爱他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名利也双收。某一天,斯特里决定离开妻子,孩子,还有这锦衣玉食的一切,去往巴黎。起初他的妻子很不解,认为他爱上了别的女人,这是要私奔去巴黎。在妻子的调查下才知道,他离开家去巴黎只是想画画想去实现他的'梦想。他没有出轨,只是单纯为了理想。妻子得知后只是说:“如果他是为了女人,那么还有可能回来,若是为了去画画,那他一定不会回来了”妻子说的那样斩钉截铁。是的,打不过的一定不是女人而是理想,因为那是精神粮食。
斯特里在巴黎过得很苦,离开荣华富贵的他只得住在一个破旧的小阁楼,冬天没有衣服穿只能冻着,他去兼职找的钱全拿去买画笔,颜料。只留下一天一个面包的钱,维持着基本需求。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德克。一个以帮贵族画画为生的不入流画家。德克异常欣赏斯特里的才华,虽然斯特里的画还没有德克的画卖出去得多,但斯特里画画从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拿去卖。德克就这样默默地帮助斯特里,请他吃饭,喝酒甚至在斯特里生病快死时接他回家。即使德克的妻子极力反对,但在德克的苦苦哀求下,德克的妻子还是同意了。但德克没有想的是妻子竟爱上了这个充满诱惑具有吸引力的男人,并且还要和斯特里走。德克苦苦的哀求着,但你知道的,坠入斯特里营造的感情世界之后就再也出不来。善良的德克不忍心自己的妻子住去斯特里的破旧小阁楼于是决定把自己房子让给他们两人住。但之后妻子和斯特里起了争执,斯特里摔门而出,妻子则安静的喝下毒药而死。知道一切的德克心痛不已。最后却仍然愿意为了斯特里做任何事。常人大概不会理解他,但我也许能够理解。
那么《月亮与六便士》吸引我的点在哪里呢?其实,是斯特里和德克的关系。德克发现了斯特里身上的闪光点与才华,并为之沉沦。他不惜一切都要帮助斯特里,这是一种人格同化的现象。德克将自己做不到的梦想寄托在斯特里身上。他盲目的追随斯特里要为他付出一切。这是一种莫名的引力,也是理性所无法解释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货币,代表显示与卑微,月亮是这世上遥不可及的事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代表了无数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这是一本讲述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正如书中的毛姆所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看抬头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放弃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疯魔一般地踏上了学画之路,从衣冠楚楚地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而当现在的生活越背离原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他就离自己的理想越近,灵感也不断涌现。
当然彻底抛弃自己的肉身时,他精神中最有艺术气质的一面终于通过他留在塔希提小岛上的画凸显出来。
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悲惨死去的一幕令人震惊,这和其留下的惊世名作被毁一样让人惋惜却又无奈。
斯特里克兰的行为让一般人难以捉摸,仿佛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让他着了魔般走上作画之路。
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斯特里克兰的眼中,他的人生价值仿佛就是不顾一切代价,舍弃一切欲望,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无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绽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感到骇然并且敬畏的。
在结尾处,斯特里克兰将自己的画作付之一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踩着无数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躯,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锁,身旁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圆月。瞬间感觉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迹原形毕露,在一瞬间自己羞愧难当。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斯特里克兰的故事,看到了他因为看清人性的宽容,让我在羞愧之余似乎又能找到一丝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着空中的月亮。
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变的活着,也不是不顾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许我们能在两者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方向,只要专注于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当然生活中不能没有便士,但也不能没有月亮,没有月亮的人生终将沉沦于便士的铜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怀月亮的人,也同样对那些追求月亮的人报以祝福。
也许看完这部作品有许多人对于人生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兰的所作所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负责任的,也许在另一些人眼里,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我想这些都无可厚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没翻开之前,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月亮和六便士有什么关系,但我纵然无数次路过书店看到了它,也没有把他带回家。直到去年临近寒假,我和一个好友谈起喜欢的作家和书,她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她近期最爱,她简单地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我一听就被这曲折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去北京旅行的路上,我一直带着它。
毛姆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家,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幽默和智慧,恰如他在本书开篇所讲到的那样:艺术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艺术家的人格,他的人格完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本书中,他谈论了不少观点,作家追求的回报到底是什么?金钱?名利?都不是,应该是挥洒在字的快乐和传播思想的惬意,至于其他的,那就随便吧,别去在意赞美或诋毁、失败或成功。这种精神境界值得当下浮躁的坛里很多作家学习,也值得我们学习。
主人公名叫斯特里克兰,本是在一家证券交易所上班,有美丽的妻子,儿女双全,照理说这样的'日子是完美的,但是突然之间,他背上了抛弃妻子——"负心汉"的骂名,一个人去了巴黎。他的妻子痛不欲生,和所有的人一样,认为他是在外面有了女人,和女人私奔去了巴黎,而其实他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巴黎学画画。他和妻子本可以过着外人看起简单美好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让你想起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但大海是如此平静,如此沉默,如此漠然,乃至你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躁。
或许是我的想法比较奇怪吧,反正早在那个时候,我就强烈的感觉到,绝大多数人共有的这种生活是不完美的,我承认这种生活有其社会价值,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坑为狂野不羁的旅途,我认为我应该提防这些安逸的欢乐,我心里渴望过上更危险的生活,我随时愿意奔赴陡峭险峻的岭和暗流汹涌的海滩,只要我能拥有改变——改变和意料之外的事情带的刺激。"或许正是因为主人公心中还尚存的一丝激情,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这条路,即使以后的几十年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甚至衣不蔽体,但是他乐在其中,毫不介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世间真的少有人能做到像他这样洒脱。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以会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将会去往何方。我们必须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态。我们必须懂得安详的美好。我们必须守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运女神的注意。这才是生活的智慧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由《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所引发的有关人生的哲思的确振聋发聩,但是书中对女性人物个性的刻画不免令人心生遗憾。
这两本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男性,男性在性别上被社会赋予了一种天然的自由,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上,相较女性而言都拥有高度自由。如果主人公的性别置换成女性,这两部小说就不会那么成功,因为女性在追求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道路上仍受一定的限制,而且那种四处“流浪”的生活对女孩来说也有很大的风险。不久前新闻里出现过的,一个南京女孩晨起锻炼,结果遇害了。这类骇人听闻事件的发生,使得女孩的社交范围和时间限制又往回缩了一缩。
毛姆笔下的男主人公恣意、洒脱,过着“漫不经心”的生活,但是单从这两本书来看(其他作品我没有看过),里面女性的.形象都很单一,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大多数女孩的生活里只有家庭,眼里只有爱情,她们没有寻求人生价值的追求,好像生来就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社会造就了这样的女性,反过来又给女性打上狭隘、无知的标签,在那些塑造成怀有雄心壮志的男性角色的衬托下,更显得鄙陋、可憎,这真是不应该!
前几天,我读到一个《张素英和她的“城堡”》的故事。张素英是个60多岁的中国农村妇女,丈夫死后她过起了流浪生活。她“漂流”到甘肃省的某个小村子,一个砖块一个砖块地拾起废弃的砖石,纯手工打造自己的小小“城堡”。当地人不知道她打哪儿来,为什么要在这里落脚,为什么要建造一座稀奇古怪的建筑。后来有位艺术家发现了她,用相机记录下她的生活,使得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这个毫不起眼的农村妇女。她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打破,城堡是违章建筑后来被有关部门无情地拆除了,于是她又开始了流浪之旅。同样,这一次也没有人知道她将去向何方。
如果有小说家讲述她的故事,我想这故事一定和那些伟人的故事一样动人。这个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张素英特有的女性魅力:她是农村妇女,但她却从不“循规蹈矩”,以流浪为生;她一无所有,却靠拾荒打造了一座造型奇异的“城堡”;她是年逾六旬,却能坦然直率地言及婚姻爱情。
张素英的故事唯其是女性,才更显动人,活脱脱像活在21世纪的追求自由平等的简·爱!我的拙笔塑造不出这样一个个性十足,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唯愿下半场人生能尽量向她靠拢,不用舌头赘述智慧,而用行动表态人生,活出一份恬淡、洒脱与豁达!
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没有性别之分,女性之中也有深刻的哲思者,也有超然物外之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2-15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2-1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7篇)12-1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8篇)12-1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7篇12-13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8篇02-28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10篇02-16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6-2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02-01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