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3 18:35: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1

  怀特海的《教育目的》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这位英国剑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作为罗素的老师、同事与朋友合著过《数学原理》一书,在学术思想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大思想家。他的《教育目的》虽然只是他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报告与论文组成,但是,自成体系,逻辑严密,读了令人受益匪浅。

  英国人怀特海写了这本书,讨论教育的目的,虽然谈及的教育体系来自于英国,读了之后,感到它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中国人写的。书中讨论的问题对中国非常有针对性。

  我国的教育法解释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遍的问题是把人当成工具来培养,要把人塑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人是为建设服务的,只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怀特海则在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较之教育法的解释要明确而富有内涵,特别是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虽然我们有时也这样说,但我们做到了吗?回到家里,还在上小学的妹妹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为了考得高分,不得不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普遍的功力化,教育似乎全为了考试。

  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基础,文化则引领他们进入更高远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他们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怀特海提出教育体制中要特别注意的“两条戒律”:其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的.科目”,其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说得何等好啊!这些20世纪前期的论述,仍是今天的学校实践中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大量复现式的枯燥教学,知识同实际脱节,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最突出而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减负总是减不下来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国的教育曾经非常成功。在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培养出几位后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大师,引领世界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几十年。可是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时过不久,他们已经被那些呆滞的思想完全束缚。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腐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某些时候思想活跃,具有创新之外,其他时候都背上了沉重的知识包袱。”我们不能不佩服,怀特海在英国这块土地上思考的结果,还能适用于千里之外的中国。可见世界的历史有其共同性。

  怀特海在这本书中不但详尽地讨论了教育的目的,也讨论了学习的方法。我觉得他最精辟的一段话是说,学校里教授的知识都是二手货,甚至是三手货。一切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如何归纳,这在书本上是不讲的。学生学了别人归纳出来的二手货,未必真正懂得这些知识和原始的观察有着什么联系。而这才是学生最最需要的东西。

  我认为学习的第一目标还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再学什么都不难。所以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整理观察得到的素材,如何通过分析比较抽像出规律性的知识,或者说如何创造发明知识。学一切学科都如此,都要重新发现一遍。这样,知识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才会应用,而不是食古不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进而寻求答案,增加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你坐在马路旁,观察出租车里有没有载客,有多少车有客人,多少车是空驶的。你能发现出租车的成本和什么有关,出租车应该如何定价,你在打的时平均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招呼到一辆车,一个城市应该有多少出租车等等。你还可以统计所有经过的车辆的载客情况,从而对城市交通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你在十字路口,观察红绿灯开启的时间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车数有什么关系。你会对此提出改进意见吗。如果你骑脚踏车上下班,你能知道你骑车的平均速度吗?进而问,你能不能从观察中统计出当地人骑车的平均速度。你学了热传导定理,就应该能回答,冬天要不要给树木保温。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给周围的人,你会发现答案是很不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你学过物理学,就应该知道一立方米空气在常温常压下有多重,压在我们身上的几万米厚的空气一共有多大的压力。带着疑问、带着思考读完《教育的目的》,收获了很多。我想,在我们的教育中,确实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追问,多一些展望。我坚信:在思考中,我们可以摒弃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在追问中,我们必将参透了教育的真谛;在展望中,我们定能看到属于我们的教育的春天。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2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

  我的理解是: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而在发现和激发兴趣阶段教师和家长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兴趣的导向性和稳定性放面,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发现和引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心智不成熟,所以兴趣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通过一定的策略的引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身的兴趣,否则孩子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老师应该通过观察,发掘孩子的兴趣,并针对兴趣所在,设计、提供相关的学习课程,孩子才会乐在学习之中。如果给孩子留下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寻找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家长、老师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并适时地给予他们鼓励,肯定他们。

  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所以三迁故居就是为幼年时期的孟子选择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一定的'学习环境在人的成才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力。所以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重视环境的影响。这就说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合理有效的机制。鼓励和赏识是最好的强心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持续性。成功的体验是可以让兴趣变成热爱的魔法棒。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增强自信心。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3

  在金秋十月,我们数学组读的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看了孙云晓教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对于数学学科,我有了一些启发,有了一些触动,有了一些感悟。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的行为定势,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爱提问的习惯

  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征,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二、养成会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其实,审题就是收集信息,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时,要在读准的同时,“想”到本质的'东西,就时要想它的数学含义。审题时要“扣”住关键词,比如“列式计算”中的数量关系,往往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

  三、养成估算的习惯

  关于估算,新教材给予相当的重视。因为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时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通常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常规的方法,最佳的结果往往需要多次修正和尝试。因此,估算是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养成爱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其实学生更要应该进行学习后的反思。因为学生反思的目的不是会做这道题,而是要学会做这道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可以掌握解题规律,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和灵活,另外,要求学生做完题后,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这样才会避免无谓的失误。老师强调问题后,作为学生,应该这样反思:通过做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应该应该学会用“联想”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看清问题求什么。这样才能避免单一的做题,从中掌握学习方法。

  五、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就是让学生在问题前面养成不是局限和满足于从一个角度去寻找答案,而是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因此,让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大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归根结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4

  最近在读教育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书中到处可见智慧之光,闪烁着教育的真谛,有我国古人老庄哲学之感,书中也很多西欧文化的名人故事等,小字部分十分精彩,补充欧洲古典文化常识,由于译文不太流畅,自己对欧洲古典文化了解不多,阅读起来颇为费劲。《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有很多观点对我来说很新颖,我也很认同。

  教育家怀特海在书中P11页指出,现在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与我古人所提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英雄所见略同啊!因为教育者常常被一颗树木困住,反而往往看不到整片森林。特别是现在的老师是某学科的老师,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那么就更容易犯错误。

  书中说道: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促使社会进步腾飞)的人才。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通常在16-30岁;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孩子教育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有人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决定于这个民族母亲的整体素质。

  书中还指出,智力发展的训练是思维活动的训练,但反对的是不能与其它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死知识,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 与此相联系的是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因其会对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所以教授儿童小而精的.科目,才让他们进行自由想象和组合,感受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所以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做的课程改革,推进落实的项目式学习,是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落实的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森林的角度认识树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教育的目的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04-25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05-05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范文04-26

关于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4篇10-22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06-28

读书的目的作文02-13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02-21

读书的目的作文(精选21篇)12-02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