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的实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3 23:30:5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法学专业的实习心得体会

  毕业实习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有苦有甜有辛有酸,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法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法学专业的实习心得体会

  法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篇一

  不知不觉中,我在政法法律援助中心已经工作半年多了,每个月只有一天,可是就这样一天,都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良知。我,作为一名高等法学院校的研究生,对公平的景仰,对正义的执着,对法治的信念,可能就是我一生的精神信仰了,但是,每当我在法援接触到真真实实的中国司法现状时,我都十分地郁闷难过,有时竟有种崩溃的感觉。当事人对中国司法的控诉,对法官的不信任,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法律的不信任,深深地伤害着我这个学法律的人。我有时怀疑,我是什么?我本是法律的捍卫者,但当事人用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向我控诉司法的不公正时,我大声疾呼、耐心劝导的努力统统失败了。司法现实怎么就那么残酷呢?我该何去何从……

  在法律援助中心,当事人最常见的身影就是背着大包小包,拎着各种文书资料,拖着疲惫的身体,战战兢兢地敲开法援的门,不管是六十多岁的老者,抑或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他们都是一脸愁容,头发零乱,两眼无助。他们大多数人身上穿着都是最简单的衣服,拿着个矿泉水瓶子,偶尔滋润一下干瘪的嘴唇。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坐下来,我们问他们问,“你有什么事”时,那他们真是两眼放光,将大包小包里的资料统统拿出来,跟我们义愤填膺地控拆:“我们冤啊!”在交谈中,他们基本上不听我们的劝说,两眼直盯着我们,滔滔不绝地说着他们的冤屈,虽然每个案件的案情不同,但是控诉的内容基本一致:第一,法官不是东西,我没钱,他就向着对方下判决;第二,我的情况向人大都反映过,人大都要求法院进一步处理,可是他们(法院)却不理不顾;第三,有些地区(尤其是东北),政府人员派公安的人把我抓回去,硬要我保证不上访,否则就要打我、关我;第四,同学啊,我绝对冤啊,你说每天政府都说为人民服务,可是政府能把我逼到这份上,这还有没有天理!由于我们来访的当事人绝大多数都是上访户,他们都坚持了好多年,遇到我们,与其说向我们咨询意见,不如说是想把这么多年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倾诉。

  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我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他们感情的宣泄,而是在于案件本身。我在接待咨询中发现以下问题:第一,当事人由于上访多年,求诉无门,他们的心理已经严重的扭曲。当事件的发展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时,他们就会认为法官腐败,收了对方的好处;当他们向政府人大反映情况后,人大下一个函说要法院妥善处理,这本是一个内容中立的函,但他们却觉得这是一个肯定他们观点和意见的函。于是,当法院处理案件不顺他们意时,他们就认为这是政府和法院勾结,欺负他无权无势。但有关这些的证据一个也拿不出来。多少年的官司,使他们这种不关注事件本身,而是将问题的症结归到司法腐败上。

  最后,他们的心态是,所有的公权力机关都在和他们对抗,所有人的都仇视他们,伤害他们,于是来京,成为京城上访户;第二,我不得不说的是,地方公安局居然用暴力手段对付当地老百姓,尤其是东北地区,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当年我在东北上学,就能感到那里民风剽悍,关系复杂,但没想到,那里居然会用关黑屋、没收手机等通讯工具、打四肢(不敢打内脏)的方式对待上访户,真是“软硬兼施”啊,这和有什么区别,中国还有没有人权了!!第三,中国人民的法律素养不是一般的差啊,绝大多数当事人只是感情控诉,一问到具体证据,一个没有,然后说应该由法院调,法院应该给他一个公道,试问中国司法制改革已经二十多年了,谁主张谁举证不知道吗?第四,政府在程序上根本不能保证当事人的'取证权利,有些政府机关保存的证据,就是不给当事人提供,法院也不予以调取,然后当事人胜诉无望,最后当事人第一反映就是:政府人员又了。第五,中国的司法援助和律师制度太缺乏,高昂的律师费使多数当事人望而却步,得不到专业人士的帮助,许多当事人由于不懂法,断章取义,乱走程序的现象多有发生。

  分析以上问题,我认为,这反映了中国深层次的体制和文化问题。

  第一,潜规则问题。中国的这个“潜规则”文化实在是害人,比如说一个案件,本来就应当这么判,可如果对一方不利的话,他不会想到这件事从客观上来讲就应该是我败,而是认为法官一定了。之所以中国人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中国人向来就不趋向于按规则按法律办事,说难听点,就是不懂规矩。老百姓一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我在某某部门有没有人,所谓有人好办事啊。这样的观念看起来很灵活,但是破坏了人们的一般行为预期和模式,我想,这是中国当下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和媒体问题。封建社会,比如包青天公正断案,本就是其应尽之责,可是却千古流芳,这说明中国人对中国官员的期望就不高,官性本贪是老百姓的共识。在当代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这样的认识本应得到解决可是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媒体报道了太多太多的腐化现象,一件事情背后总会有一个权钱交易的故事,人们看到一个个官员下马,乐此不疲,可是这些报道的社会影响是老百姓总认为中国的官员都是贪官,民族劣根性又占居了上风;

  第三,中国司法本身的问题。我看了很多判决书,那上面的说理简直是莫名其妙,一个事实问题的陈述的反驳理由居然是“于法无据”,我吐;认可一方的观点居然没有理由,我吐。你说就这样的鬼判决能让老百姓心服?

  第四,中国司法如果不彻底独立于行政机关,这样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太严重了,已经判决生效的案件政府乱下函,你把皮球踢回了法院,本来已经解决的问题当事人又闹个不停,你说你是维稳促和谐呢,还是唯恐天下不乱呢?第五,中国政府官员的素质不高。我曾经有去过派出所的经历,那个公安连取证都不会,居然两个被告一起取证,都不分开,可想而知这些人是什么水平。不过,这也难怪,我们的胡爷爷什么出身?理工科啊,理工科啊,每天搞机械的居然搞上了中国的政治,他对法治理解吗? 中国的法治之路怎么走他知道吗?还有最高院院长王大叔,他是什么出身啊?历史啊,学历史的当了最高院院长,怪不得只能提出所有案件以调为主的口号,看历史人物拍马看多了,看中国的潜规则看多了,哪懂什么法啊?第六,中国的律师太少,法律普及也不够,老百姓真都是大法盲啊。这个问题,我想首先中国的律师执业环境应该改善,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最后,大力普法扫盲,公民不懂法,太可怕了。

  我呢?作为一名在校的法律学生,目睹了这一些司法的现状,进一步证实了家人们对我职业选择的劝导。我的家人大多数不想让我从事律师,什么案源得有关系,法院得有关系,办案子不是能力说了算的,等等,中国的律师真是可怜了,本来从事的是高水平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十分可观,但是,在中国这个体制下,却在人民心目中是这个形象,真是心酸啊。还有法官,人民对法官还有历史上的尊敬吗?这把法官骂的,法官永远都冲在了矛盾的最前端,我是不是有那样的勇气能一辈子生活在骂名之下呢?

  法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篇二

  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作用非凡的一道槛,其中充满着磨砺与再学习的机会。若要成功的跨过去需不断地反省并改进一些为人处世的措施。当然对于学法律的我来说,更得关注法律及其适用方面的琐碎,不断地从中获得进步的经验,为更好的规划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这道槛对于大学生初步涉世也是非常重要的。实习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

  XX年年12月24号——到20XX年1月5号的实习是在新浦区人民法院进行的。平时我们都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实践,但说到真正的去办案,去运用法律知识,同学们都还没什么经验,所以本次实践课——实习,成了同学们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踏板。

  回首在少年庭已经实习的10多天,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曾经在学校对未来对实务工作中法律应用的困惑和迷茫,随着这次实习的一点一滴的应用慢慢的就不见了。实习让我从一个只看到理论上操作的学生走到了一个能自己动手的实习工作者。知道了该怎么受理案件,分析案情,从一开始只会简单的整理卷宗到自己动手写审理报告,从一开始参加旁听到了自己参加庭审做笔录。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深入都使自己的知识的更加完善。很感激这次的实习,尽管我仍会想回学校,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让我知道了掌握好牢固的法律知识,扎实的学到解决分析问题的技能,养成逻辑的推理思维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自然的一个转变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积极进取的态度。所以感恩这些天的实习,能够有这样的收获,我是快乐的。

  在过去的这两周实习过程中,让我受益最多的就是整理卷宗材料。应该说,了解并熟悉掌握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是实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并不是仅仅只能通过亲身经历立案、庭审、结案等才能掌握的,亲身经历只是完成这一内容的一个途径,而另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整理卷宗材料。卷宗作为案件结案之后的档案整理,是对案件的进展流程的客观全面反映,通过对案件处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中的文书材料的处理,时间顺序,我可以清楚明晰的了解并掌握一个案件的进展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在头脑中模拟一个案件的处理,以加深对其的掌握。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整理卷宗材料是每一个实习生最初的、必经的,也是做的最多的工作吧,这正是法院安排的苦心所在,是为了首先便让实习生对一个案件,从起诉到受理,到审判,再到最后的判决,都有一个清楚的思维,从而以便于以后的实习以及工作。

  来法院的初衷,是为了要手握法律的正义之剑,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渐渐地,手上案件一个又一个后,我的心却渐渐沉甸甸了:法律,究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一些案件经过了法律,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后,我没有得到正义的满足,却是留下了满心的惋惜。因为,在这两个周中,我看了太多迷失的少年,听了太多花季被折断的声音,见了太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我所实习的这段时间,是我所接触的案件的主角。我统计了一下,仅11月份,少年法庭就接了9个未成年案,涉案34人,批捕了32人,另2人被公安机关作了其他处罚。这绝对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它向我们发出警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已刻不容缓了。 结合庭里的资料,现对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及原因作如下论述:

  一、未成年人的犯案,多以侵犯财产为主。在这9个案件中,有5个是抢劫案,1个是盗窃案。未成年人关系网简单,生活需求也不多。他们大多的生活内容是吃饭、睡觉、上网、玩,所以,他们最需要的只是钱。而他们因为是未成年人,几乎没有收入,家里给的钱又不够挥霍,因此,财物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侵犯财产型犯罪便成了未成年犯罪的突出特点。

  二、未成年人犯案,很少是单独行为,多半都是结伙作案。在这9个案件中,有6个是团伙作案,四五个人一起的居多,多的.达到八个。未成年人本来就很喜欢拉帮结派,而在犯案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个头不大,单独的行为往往难以制服受害人而达到目的,所以,他们需要人多,才能“镇的住场子”。这是一个未成年嫌疑人自己的交代:“人多,气势摆在那里,他们(受害人)就自己乖乖交出财物了”。

  三、未成年人的犯罪往往伴随有暴力的,而且多是手段残忍、后果恶劣的。未成年人的思想简单、心智极其幼稚,完全不能很好地预计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所以,在犯案的表现形式上就是作案疯狂、不计一切后果。在很多个案件中,都打伤、或打死受害人,甚至带上工具作案,而在我们提审他们时,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都表现得满不在乎。其中有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和一个19岁的人把一个13岁的小孩活活打死后,问他知不知道自己行为可能的后果,他很轻松地回答:“不就是死刑、无期”。我在想,他根本不知道死刑、无期对他自己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才会如此没负担地回答吧。

  人小,别人一吆喝,便跟着去抢人,知道是犯罪却完全不知道这种行为后果很严重。正是对后果的无知,才在他们小小的拳头下生出如此多的暴力。另外,他们很容易接触的网络暴力、凶杀,也可能成为了他们犯罪的蓝本。还有这些未成年人几乎都是小学生,初中文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接受“做人”的教育。也完全不知道触犯法律的后果是什么。即使知道是什么后果他们的知识和人生阅历也使他们想不明白这个后果真实的意义。很多未成年犯都只是觉得判几年刑在里面呆几年,一幌就出来了,没什么事,可他们不明白、不理解:那几年人生中宝贵的时间意味着什么……

  最后,想要说的是,整个社会法治观念落后,也是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之一。社会上没有对法律的尊重的风气,人们便不知道、不了解法律。这些未成年人也许完全不明白法律的性质。也就是不畏惧触犯法律后的条条款款,也就去大胆犯案,从而便发生了害了别人也害了他们自己的悲剧。那么,在此需要呼吁:未成年犯也是自己案件的受害人。青少年维权中心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社会、家庭、学校、不要过早地放弃孩子。

  在新浦区法院少年庭为期两个周的实习,我收获很大,能够把大学三年以来所学的部分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务工作中,并在实践中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觉得这次实习不仅是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且是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运作有所了解,也对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更加坚定了我要在法律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法学专业的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法学专业实习的心得体会04-03

法学专业实习心得体会03-29

法学专业实习心得04-06

法学专业心得11-20

法学专业推荐信07-12

法学专业求职信03-11

法学专业自我鉴定04-09

法学专业求职信03-13

法学专业求职信范文05-07

法学专业推荐信 10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