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2 23:48: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范文2016

  中国人一般很不容易沟通,但是却很容易商量。一般来讲,管理讲求的就是沟通,而领导则推崇好好商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范文2016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一)

  人类通过沟通与交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沟通与交往有着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教师,特别一名小学班主任来说由为重要。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确实,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

  一 .“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老师与家长的谈话都是为了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因此,我和家长谈及孩子的发展情况时是比较具体的,从不笼统、模糊和泛泛而谈,没把握和不准确的不说,让家长感到我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我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而且,我与家长交流时, 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客观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在谈到孩子的缺点时,我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与很熟悉的家长我就说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的,会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而感到有压力的,我就说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长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表达对家长心情的理解,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懂得了教师应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化解内心的不良心态和情绪,试着换位思考,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我们老师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的。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二)

  中国人一般很不容易沟通,但是却很容易商量。一般来讲,管理讲求的就是沟通,而领导则推崇好好商量。

  管理是讲究沟通的,可是你常常发现越沟越不通。领导是要讲究商量的,因为他知道只有好好商量,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意见。你若勉强他讲,他就会讲些冠冕堂皇的话。

  其实,无论是沟通还是商量,最终强调的都是一种变通精神,都在寻求协调解决事情的好方法。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各说各话?为什么我们经常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你可以批评他说这是坏习惯,其实不然。

  由于沟通经常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硬塞给沟通对象的,而商量则是找出共同的话题、确定共同的目标后才展开的,双方都是自愿的;所以试图去和中国人沟通,常常会沟而不通,并且很容易形成大家各说各话的局面。因为中国人最聪明了,沟通这种迫使别人接受的行为会让中国人马上就感觉到,于是他就会把“门”关起来,顾左右而言他,不理你了。而商量之所以能让中国人接受,就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话题,这才叫商量。

  因此,当你跟一个人讲话,碰到你讲他却装着听不见的时候,你就要赶快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你应该心里明白,对方那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因为中国人很少会去做没有道理的事情的。

  我们要商量,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一定要彼此互相迁就,而不是你吃掉我。中国人最怕被人家吃掉,我们的个性是吃软不吃硬的。一句话——你跟我硬来,我不会抗拒你,但是我绝对不会服从你。反过来,只要能好好商量,并且领导得好,大家就肯互相体谅。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用“体谅”这两个字呢?我常常问很多主管:“你怎样讲话你的部属才会听?”很多主管回答说:“我要做到让他们对我很服气,然后他信我之后,他就会听我的。”

  其实,中国人是永远不认输的人,所以他永远不会服你的。

  主管不应要求你的部属佩服你。假如有一天你的部属对你说:“主管我实在很佩服你,你的能力、你的魄力、你的英明都让我钦佩不已。”说这话的人绝对是一个马屁精。你千万不要听他的,因为他说的绝对不是真心话。中国人讲真心话是这样讲的:“主管,我有很多意见跟你是不相同的,但是因为你很照顾我,而且我知道你一切秉公执法,一切为公,所以我体谅你的立场,我配合你的工作……”这才是真心话。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两个人,他们的看法就永远不会一样,父子也不可能一样。所以中国人才提倡同中求异,尊重少数,但却不可以服从少数,这是我们与西方差别很大的一个地方。因此我们要争取体谅,而不是赢得别人的信服,因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管理讲求的是沟通,领导则推崇好好商量。管理只能管人的身体,领导才能抓住人的心。沟通需要通彼此之情才能心意相通。也就是说,沟通和商量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

  整个现代化管理是从美国开始的,而管理的第一对象就是别人的手,也就是从工作分析开始进行管理。真正的管理一定要把工作分析得很清楚,比如一个员工一来到公司就要为自己一天要做的工作列出一个清晰的计划表。这种模式很适合西方人,但却不太适合中国人。而且这种方式对中国人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皆然。

  中国式领导强调的是通过商量来抓住员工的心。中国人是最懂心的人:人在那里,心不一定在那里;心在这里,人一定在这里;人跟着心走,但是心却不一定跟人走。中国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心开始的。

  第一,关心。把他的心关起来,使其跑不掉,这就叫作关心。

  第二,带心。我们要带心而不是带人。

  沟通叫作通彼此之情,所以中国人讲求的是心意相通。而不是沟通。只有心连在了一起,很多事情才好商量;心不连在一起,讲一百遍都没有用。

  所以,中国式领导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而完全是靠无形的心。心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而沟通也真正是从心开始的,其中有很多奥妙无穷的变化,都需要聪明的你好好地去认识。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03-23

沟通与协调能力学习心得体会05-16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12篇05-09

沟通与协调能力心得体会12篇11-04

关于沟通协调能力心得体会(精选5篇)09-14

沟通协调心得体会03-08

沟通能力心得体会02-17

沟通能力自我评价04-05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沟通与协调心得体会2023(通用13篇)11-14

沟通心得体会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