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材合理重整的探索》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18 08:27:5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教材合理重整的探索》的心得体会

  王霞:

学习《教材合理重整的探索》的心得体会

  英语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摆脱对教材的崇拜和依赖,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课程内容,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以生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牛津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有很强的优越性。但由于受到地区差异以及学生素质的不同的影响,使得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适用缺陷。纵观全套教材:3A到4B的学习知识点相对简单。从5A开始,教材难度产生了一个飞跃,不仅词汇、句型等内容增加,而且难度也大大提高。学生在5A到6B不仅要学习600多个词汇,还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以及第三人称单数,内容既多又杂。五、六年级的孩子被一个接一个知识点弄得应接不暇,学差生也相应增多。如何改善这一现状?我的做法是整合3A到6B的教材,提前渗透,把重心适当前移。以缓解5A到6B的学习压力,使学习难度缓和、均匀上升,从而与学生的智力发展协调一致。

  以词汇教学为例来说,在3A可以先学字母,而后练习写单词。后半学期起要求记忆所学单词,力求做到四会,并适量渗透后续词汇。笔者的经验证明:每周4课时,在保障3A、3B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这个目标完全可以达成。这样,在4A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而倍感轻松,又可以把初次呈现的单词四会掌握,并适当渗透后面的相关词汇(如可把5B的Subjects渗透到4B Unit 8或5A Unit 3中,把6A的Months的教学随机渗透到4A-5B中的The Teachers’Day、Halloween、The Children’s Day、New Year’s Day等知识点的学习中。)。如此下去,可形成良性循环,减轻后续学习的难度。句型及语法的学习也类似,可相机提前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掌握。

  孙红霞:

  国画艺术中有种手法叫留白,在原本可以画东西的地方故意不画留出空白,用意是留给欣赏者无尽的想象。其实牛津教材中也常有“留白”,在这些似“无”的空白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教师可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去填补、延伸,去拓展、运用。如4A Unit 1的Part E :Read and act 中,到Here’s a card for you.Happy Teachers’Day!Thank you.便戛然而止了。这儿我让学生去延伸、补充对话,于是学生便有了:This card is for Mr /Miss….Here’s a card for Mr /Miss….Here are two cards for Mr /Miss…and Mr /Miss….All right.巧妙地利用了情景,拓展运用了所学日常交际用语。

  宫金霞:

  虽说牛津英语教材大部分内容都富有情景性,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内容由于知识本身的原因以及学生能力的限制而显得相对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潜在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习材料的吸引力,使教学内容丰满而有趣。

  我曾连续听过几节关于5B Subjects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执教教师都是将PE、Art、Science…等科目名称呈现后结合本课句型操练,单调机械,学生兴趣不高。而其中有一位丁老师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本身,在每出示一个课程单词后都启发学生自己挖掘单词的内涵,使得学习材料变得丰满多彩。如在教学PE时,T:PE is very interesting /fun.What can we do at a PE lesson? S1:We can play football.S2:We can jump high.S3:….在教学Art时,T:Do you like Art? Why?S1:Yes.Because I can draw some pictures at an Art lesson.S2:I like Art very much.Because I can sing songs at an Art lesson.S3:….……学生异常兴奋,整节课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枝繁叶茂,拓展了学生的语言空间,使得课堂丰满而充实。

  欧阳:

  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现实情况,从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去构思如何呈现教材内容。笔者在备课时发现:就一组教材而言,其呈现的顺序若能进行适当调整,会更利于学生学习,更适合学生头脑中知识的主动重组和构建。

  例如:牛津英语4BUnit 1中的重点句型是Who’s that man /woman /boy /girl?,这又因为有了3B中的Who’s he/she?He’s/She’s …的基础而显得相对简单。但其后的Unit 2中 既有Who’s …in blue /in the blue shirt/in the tree?,又有Who’s …with…?,知识点多,相对复杂,难度加大。我在教学时就把Unit 2 中的有关Who’s …in blue?的内容先纳入Unit 1 的学习。在教学句型Who’s that man /woman /boy /girl?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服装、位置,自然引入Who’s …in blue?句型的学习。层层递进,使得Unit 2中较复杂句型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也便于学生对这几种句型的区别掌握,效果也就自然好多了。

  除了各单元有联系的内容顺序调整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板块之间的调整,如把3B才出现的字母教学提至3A学期初等,使教材各部分内容有机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教材的重组是为了优化学习过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绝不能为重组而重组,打破原教材的整体性。

  陈丽华:

  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却是无限精彩的,学生的求知欲也是无穷的。有时根据学生的现状,需要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笔者在教学4B Unit 3职业类词汇时,事先了解到:由于地处农村,鲜有学生家长从事警察、教师和医生等职业,大部分是工人、农民。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从事理发师(a barber)、家庭妇女(house wife)、屠夫(a butcher)、清洁工(a cleaner)等职业,而这些教材都没有呈现。我在教学时便增加了以上词汇,结合句型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让他们有话可说,激发了学生语言交流的.主动性,拓展了语言交流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补充部分内容时,须谨慎而行,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为依据。补充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不必强求学生掌握,以免人为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习积极性。更不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陈慧慧:

  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活动应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我们在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应注意有机整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将之融入英语学习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的学习。如:可融合数学知识来学习数词及相关句型What’s…plus/minus…?How many …?How much…?发展思维能力;可融合思想教育来学习问候语和礼貌用语,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可融合体育活动来学习人体部位名称和动作类词汇;可融合美术来增添板书魅力或学习Colours(如学习What colour时,可让学生猜What colour is blue and yellow?);可融合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用英语的渠道等等。

  戴璇:有效教学应是好的教学内容加好的呈现方式加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处理新教材时,选取好的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必须重视对教材的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既要对教材进行整合。重新编排教学顺序,有效地进行合理的删除和增加。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的延伸等。

【学习《教材合理重整的探索》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如何科学合理的学习高一数学12-02

关于合理规划GRE单词表学习05-15

合理的近义词是什么12-12

我的探索作文07-20

如何合理规划GRE单词表学习过程04-15

合理放弃的优秀作文欣赏09-08

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08-20

探索月球的奥秘作文06-29

探索的近义词及造句03-27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