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学习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
数与代数部分
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
(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
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
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
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9○6=15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
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
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
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
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
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3、八单元(认识钟表)
(1)了解自己一天的----,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及这些事情发生的大概时间。结合生活实例叙述,熟悉生活中常见时间,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时间。
(2)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容易混淆,加强辨析。
(3)有的钟面上没有数字或只有几个数字,给认读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标出数字认读。
空间与图形部分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六单元(认识物体)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两件或多件物品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正确描述。
如:在最面;在的面;的面是;的面有;从数…
(2)对于相对性的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位置变换或增加、减少物体时,这些位置关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P58,1题中的闹钟,和玩具猫比,它在玩具猫的下面,和模型船比,它在模型船的上面。前后与左右的位置也存在这种相对性。
(3)一年级的学生,确定情境图中物品或人物左右的位置时,都以观察者为标准来确定左右。
(4)加强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5)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
统计与概率四单元(分类)九单元(统计)
(1)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P53按要求分一分(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圈出不同类的物体。
(2)加强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
请学生先数一数,再在方格纸内画图,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2
寒冬已至,又是一年复习时,在仅存不到20天的时间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得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以迎接期末检测,根据班上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 复习重点: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乘法口决表
四、 复习难点:
画直角,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力能力。
五、精心划分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期内容,对复习时间和内容做以下划分:
12.15~12.17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训练 角的有关知识
12.18~12.22 复习乘法口诀、应用题
12.23~12.25 观察物体、统计与数字排列
12.26~1.6 综合复习与机动测试
六、题型分类
1、填空题(长度单位、换算)、判断题、连线题(角的有关知识、观察物体)
2、计算题(19的乘法口诀的运用)
3、应用题(多几少几、倍数、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知识点分类:
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正确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
②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的换算、长度单位填写等
③19的口诀
乘法计算、口诀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④应用题
多几少几、倍数、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⑤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立体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⑥统计、数字的排列与组合
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找出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
七、具体措施
1、通过安排多种形式加强对表内乘除法的练习,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熟练记忆乘法口诀。
2、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3、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复习的过程要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到实处,同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帮助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其成绩有所提高。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6、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习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3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
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
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3、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4、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4
今年我很荣幸成为了宁蒗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我希望通过一年的学习,能使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教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学生,更好地服务教学。因此,特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开展课堂展示,提高实践能力。
二 对个人的学习工作要求
1、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多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文章及书籍,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多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报刊,如《云南教育 》、《中国教育报》等,经常关注就教育教学动态,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素养。
2、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实践教学中,认真上好每堂课,钻研教材,勤写教学反思,主动承担公开课的教学任务,每年最少承担两次学校组织的公开课
教学任务,加强“设疑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勤于钻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研究的动态,善于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在学校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和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
4、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会学、乐学、好学。
三 计划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
1、深入研究自己所教的新课标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体系,研究其编排的特点、内容及方法等,能博采众长,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成果与新视点,明确数学改革的方向,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积极参与工作室组织的各项研究,学习活动,根据工作室的要求积极收集,上传与工作室研究课题有关的教学资源。
四本年度的工作安排:
1、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常规活动。
2、建立业务学习,工作交流例会笔记。
3、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前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和趋向,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课例分析、课题交流、专题研讨等活动。
xxx
20xx年9月25日星期三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亦即,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疑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我们常将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究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而不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关于所谓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先学后教”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学会在课前预习新课程,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问题的讨论,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同时这些问题也能及时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满足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发展。
可以说,“先学后教”是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立足于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与能力,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旁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范式。这样一种“学”与“导”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尽管这一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帮助,但不可避免的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直在灌输知识的角色,表面上很累,实际上在技术层面而言并不需要更多的能力,久而久之,其教学亦会僵化无趣。进入“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实践后,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大深度的了解,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的疑惑,在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学生面前,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落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议课堂“小组合作”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小组学习是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长。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意味着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小组,而是要创造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如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不喜欢学习的较为懒散的学生则总是不好好预习课文,依赖他人,等待别人的帮助;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性格活泼大方的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就能更好地得到老师的呼应,学到更多的知识,反之,有些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不敢提问题,往往被老师忽视。这些都是使得“小组合作”的课堂实践不能获得有效实施的问题所在。
与其说我们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不如说我们要争取“合作—达标”教学目的,就是形成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让学生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地进行多项交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他们如何组织同伴学习,提醒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如怎样组织同学发言,怎样组织同学评议等,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从更长远的意义而言,让学学会生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合作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简而论之,我们所倡导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从“自主学习”的角度上说,是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为手段,以形成自学能力为目的;立足于具体的“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在于建立起学习的共同体。一个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基础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往、对话、交流和合作,最终达到全体同学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上的。
一、归纳法的定义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即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数学上的归纳法即由某些特殊的生活数学事实,概括出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运用归纳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给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运用归纳法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都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零碎的知识变成系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推理本身又是一种相当严密的思维过程,它必须依赖正确的知识或理论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孤立的推理教学是不现实的,它必须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为学生进行正确推理提供了知识的准备。因此,要更好地运用归纳法进行教学就必须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来具体说明: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的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的减法。在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忘记的是相同的数位对齐和加进位的“1”或减退位的“1”。为此,笔者归纳为“一对两注”。“一对”是指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两注”是指注意加进位的“1”或减退位的“1”。提醒学生在做题时都要提到“一对两注”,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有余数除法。”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既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例题前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不可能是完全可以除尽的。如果在教学中直接教给学生算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来说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计算结果往往失误较多,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为“一对两小”。“一对”指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两小”分别指商和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余数要小于除数。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用“一对两小”去检验所计算的有余数的除法,大大地减少了学生在计算中的'失误。
3.“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和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首先出现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简单引导,学生就可以得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因为按“分子的大小,谁大谁就大”,这是正思维,学生能轻易地掌握;到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数的大小的比较中,大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知识迁移、思考、猜测等步骤就做出“分母大的分数小”的结论。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掌握不好。为此,笔者将分数大小的比较概括为“上大下小”。即“上大”指分母相同比分子(因为分子在分数线的上面),谁的分子大谁就大;“下小”指分子相同比分母(因为分母在分数线的下面)谁的分母大谁就小。学生一但记住“上大下小”的含义,在本册分数大小的比较中再也没有出过错误。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数学教学中,仅有教师归纳是不够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自己形成概括、归纳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调动学生观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新知,了解到将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二是引导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猜想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才提出来的。在提出猜想的同时,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三是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发现问题。四是在说推理过程中锻炼推理能力,融合所知,完成推理。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加深他们对新知的认识。五是组织学生验证结论,形成新知。在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必须注意使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在头脑中不断形成一些科学概念,并发现某种规律,为日后学习更高深的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辨别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6
一、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
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x4+4(2)6x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x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四、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例如:在教“带余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筐里有50个橘子:
(1)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人几个,还多几个?
(2)最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9个同学?
(3)拿走几个就可以平均分给7个同学?
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
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四、关于研究目标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重建,促进知识的迁移;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构建“开放式、建构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自主建构”数学课堂的理论模型、程式和方法。即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力和水平;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数学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特别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与运用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改变并完善目前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师通过指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使其保持终生。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的现象必须得到有效的改善。
五、研究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每日一题”的活动。先由教师每天出一道趣味性、探究性比较强的数学题,让学生在课外练习,让一部分学生“冒尖”,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好胜心,并让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解;然后逐步发展到让每一位学生每天轮流出题,并进行讲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要去收集这样的题目,这样学生在课外的数学阅读势必会得到发展。其次在学生中开展写数学日记的活动。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年级设置“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实践作业的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编写数学小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7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加减法的'计算还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三、复习重点
1.熟练口算20以内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
2.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复习难点
1.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
2.按要求拼搭正方体,并且会数个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要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复习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地辅导。
七、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7课时)
3.分类。(2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机动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8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已经成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新学期里,我要在生活、学习方面养成好习惯,做好以下几点:
1、每天早晨6:40起床,按时到校。
2、每天读课外读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上课认真听讲,写字端正,工整。
4、每周背一篇棋谱,争取早日升三段。
5、我要改掉做事慢半拍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新学期里我会让我的作业不在拖拉!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9
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数学的学习不管是什么阶段我们都不要轻视,而我们学大的`教育专家为大家总结的小学数学学习计划就是对于大家学习有显著提高的一个学习方法,只要你在学习阶段养成数学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过程中你的数学学习就是简单的事情。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0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的重、难点重点:
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五、复习时间安排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2课时)3、分类(1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5、认识钟表(2课时)6、 期末练习试卷3份(3课时)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1
首先是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前独立阅读新课,从而初步了解,为上课做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
预习有四点要做:1。复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2.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可以参考和死记硬背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这样才能特别注意听课。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录在预习笔记中,预习笔记一般要记录教材的主要内容,讲课中你不理解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你已经查阅过的旧知识。
第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用说,课堂也应该是学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环节。
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文具,花时间简单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上课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在课堂上从老师那里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专心听讲。当铃声响起时,你应该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消除各种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4.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用心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牢牢把握教师的思维,注意教师叙述问题的逻辑,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5.如果遇到问题或不理解问题的某个环节,不要在课堂上做出丑。,并先把它写下来,然后再听。课后不懂的问题要研究或向老师请教。
6.努力成为班级的主人。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教师的开场白经常总结前一节的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话题,提出本节的要求和要讲的中心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课后的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华和复习提示,是对这门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8.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最好边听边录。当听力和录音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听力为主,课后做笔记。做笔记要有重点,课后复习时要把老师板书上的知识大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解题步骤、课堂上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以供参考。
第三,作业。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形成技能,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操作必须是:
1.先看书再做作业,阅读与作业相结合。只有了解课本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巩固知识。
2.注意审题。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学以致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修养语言必须是合理的。的习惯。准确应用学到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操作后,仔细检查和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和操作,才能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你所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逐渐形成坚实的基础。
5.认真改正错误。作业中的错误应该仔细改正。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犯错的地方就是我们暴露自己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改正后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仔细斟酌后写一遍,避免过度涂改。文笔工整,步骤简洁、有条理、完整。做作业时,每科都有自己的格式,要按照各科的操作规范来做。
7.做好作业,定期整理作业,复习时随时查阅。
第四,复习。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从而整合知识。同时,要将知识系统化,通过归纳整理,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的有机组成部分。
复习应做到以下几点:1。复习当天的功课,同时复习第一天学过和复习过的内容,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对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尤其是讲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要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通读通记,基本要领和规律能准确阐述,意义能真正理解;基本公式要自己推导,知道其来龙去脉;同时要明确知识前后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课程学完一个单元后,要全面复习整个单元的知识点,重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3.中期审查。期中考试前,我们要系统地复习上半学期所学的内容。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要特别明确各单位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我们应该系统地复习这学期所学的知识。努力实现彻理解,牢牢把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了完成各科的作业外,还要全面复习之前学过的东西,重点放在自己掌握不好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导致高三学生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6.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适当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练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的学习计划一般安排在下午。早上,适合记文科。计划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脚踏实地传一遍,然后每天做每章后面的练习。需要自己安排一份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惯测试。只有当你因为时间不够什么的无法完成试卷的时候,才不提倡人海战术。但至少,你应该知道提问者掌握考点大概用的是什么题型。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如果计划出来了,你一定要按照计划安排。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2
班级: 姓名: 学号: 免做题号:( )
尊敬的家长:
您好!
转眼间您的孩子在校迎来了第一个寒假,在寒假中请您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请您配合做好以下几件事情,并督促孩子完成以下数学寒假作业(请勿过分集中练习):
1.每天坚持做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50道(要求4分内完成,做10天。题目可自编,可参考口算训练本;或购买一年级下册任意版本的'口算练习)。
2.完成综合练习卷5张(每天一张,分5天完成)。
3.下学期将学习人民币和购物消费中遇到的加减问题。请您带孩子亲历一次购物,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记录。在家中多与孩子进行模拟购物练习,充分认识人民币的面额,以及不同面额之间的等值兑换(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日期物品名称数量单价付出找回
4.完成《小学生数学报》。
家长对孩子的假期生活评价:
推荐书目:李毓佩《数学童话集》
请你仔细阅读后,把此信贴在孩子学习的区域,以防丢失,下学期连同练习纸、口算一起上交!
最后,祝全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一年级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具体复习安排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1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4课时)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习。(2课时)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2课时)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1课时)
第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第100页第11题是数物体的题目。图中所摆的正方体有部分的遮挡,学生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确有困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画的形状,然后再数一数实物。最后,对照实物和图,让学生讨论,哪部分是开始没有数到的,以后在看图时应注意什么。
6。“统计”的复习。(1课时)
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五、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9人,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年龄太小,或是由于基础、智力、学习行为习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尤其本学期已经涉及到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对于一些计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另外,对于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的认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
六、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4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10课时)
(一)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3课时
1、掌握自然数、整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数。
(二)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3课时
1、明白改写和略写的区别,掌握改写和略写的方法。
2、能根据要求熟练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并比较大小。
(三)因数、倍数与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4课时
1、理解因数、倍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要概念。
2、能用多种方法找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4、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化简。
二、数的运算(6课时)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3课时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记住并正确运用四则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本事。
(二)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运用。——3课时
1、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式与方程(5课时)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算出包含字母的式子的'值。
3、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解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常见的量(4课时)
1、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时间几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2、能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互换。
五、比和比例(5课时)
1、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和化简比。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解比例,掌握比例尺的有关知识,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确定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8课时)
1、认识所学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掌握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棱长和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熟练计算。
4、体验图形的测量方法。
二、图形与变换(3课时)
1、理解对称、平移、旋转的含义。
2、能熟练地确定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图案,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方向与位置(3课时)
1、根据实际情景,能熟练地确定比例尺,并画出方位示意图。
2、会根据方向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运用数对知识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统计与概率
1、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供给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信息,并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能选择适宜的函数,恰当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态。
4、能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确定和预测。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概率,并根据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游戏方案。
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比称物体(等量代换)、打电话、植树问题、抽屉原理,鸡兔同笼等,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2、获得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根据复习清况查漏补缺,模拟测试。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5
20xx年12月3日我县各个中学数学教师在我县梧桐中学参加了中学数学教师国培活动。培训工作在新疆教育学院初中数学组负责人李新华老师、雪松中学教师乃吉米丁、原八一中学教师郑启明老师等人的领导和精心组织下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本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构建适合我县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更好的提高我县各学校教师教研、专业授课、课堂组织等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数学教研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执行力,切实有效的提升我县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这三天的培训中我们听取了我县各个学校教师及专家精彩的授课,课堂中各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优良的教学能力。课后我们我们开展了评课、磨课、二次授课等。在评课中每一位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点评,在这次培训中我也对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第一、教师授课能力及课堂的应对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刚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我们往往忽视了基本知识,许多知识体系没有连贯起来,因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没有掌握知识的重点。第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好的教师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牢牢牵引在课堂和对知识的思考上。正如,乃吉米丁老师关于教学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我深有体会。课堂是我们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是信息的直接交流。我们往往重视了教的过程,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应该强化这些基本功,课堂上只有老师和同学的双向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层次的改造,三天的培训课程安排满满当当,但是收获也颇丰,这次培训一定会成为我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也希望以后能多参加此类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而这也需要自己在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相关文章:
经典的小学数学学习计划01-16
数学的学习计划11-10
小学数学业务学习计划11-16
小学数学学习计划15篇02-17
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计划03-01
小学数学的学习技巧01-22
数学寒假学习计划08-14
关于数学的学习计划11-08
数学学习计划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