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践学习计划

时间:2024-06-06 06:55:17 学习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师实践学习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1

  高职高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实践取向是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之一。《标准》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引导未来教师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就成为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对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提出了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实习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虽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经过实践训练后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对新入职教师的能力要求仍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幼儿园对高水平幼儿师资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校内实训问题重重,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校内实训是在学校内部营造模拟的幼儿园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校内实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校内实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校内实训项目散见于各学科之中,缺乏系统设计,校内实训效果不佳。例如,在《幼儿卫生学》中,幼儿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由五大领域的教法课完成。这样安排,学生在两年半在校学习期间所参与的校内实训项目非常零散,不成体系,其结果必然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训练计划。第二,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学用脱节是当前幼儿师资职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上看,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如英语课程为《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这些课程内容都是一般英语内容,没有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不符合《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要求。有些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理论空洞、概念抽象等问题,严重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第三,校内实训以模拟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模拟教学要求创设模拟的幼儿园班级情境,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组织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模拟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对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学习组织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从教学环境的角度看,模拟得再真实,只是模拟,与幼儿园现实仍存在差距。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模拟活动中培养的能力同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仍存在很大距离。

  2.幼儿园见习缺乏计划,学生走马观花,成效甚微。所谓见习,就是让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岗位任务和要求,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学生见习缺乏实效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学生见习工作安排上,学校缺乏统一的见习计划。学生见习工作一般由五大领域教法课教师担任并自行安排,教法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具体组织学生的见习工作。由于缺乏对见习工作的明确要求和保障机制,由教法课教师自行安排见习工作,客观上增加了教法课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见习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第二,学校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见习预留充足时间,学生见习工作缺乏时间保障。如教法课是每周连排两个课时,在此前后,一般都有音乐、舞蹈等课程。如果利用教法课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并按时返回,则时间不够充足。

  3.到幼儿园实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过程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传统形式,也是学生入职前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幼儿园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幼儿园工作情境中观察、实践、体验和反思,学生将习得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实习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实习幼儿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校难以派出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一般为顶岗实习,即要求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直接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实习期间,学生一般会被幼儿园作为配班教师或保育员来使用,同时会安排带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由于缺乏学校专业教师的及时指导,大多数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保教技巧、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问题,并且问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给接受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第二,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实习主要是在民办幼儿园顶岗实习。学生由实训、见习直接到顶岗实习,缺乏过渡环节,跨度太大,加之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实践体验过于单薄,导致多数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要求。同时,学生内心也会产生职业挫折感,对其职业信心和职业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第三,学生在幼儿园顶岗实习,带有工作性质,也有一定报酬,客观上会产生实习工作岗位单一化问题。实习岗位单一化使学生丧失在多个工作岗位实习锻炼的机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全面锻炼,从而限制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实习所在幼儿园会成为其毕业后工作首选幼儿园。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努力工作,将对其首次就业产生影响。反之,学生在单一工作岗位越努力工作,到其他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越少,越发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策略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不能从一入学就对幼教职业获得感性认识,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改变实践教学安排,构建一个贯穿三年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在一年级开始教育见习,带领学生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初步感性认识。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每月安排一两次幼儿园见习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校内实训,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保教活动进行学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开展保教活动所需知识和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在三年级第五学期开展随班实训活动,学生每周一天去幼儿园参加保教实训,在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保教任务。在三年级第六学期,学生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在幼儿园带班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保教任务。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学校可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及内容进行改革,缩减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性不强的课程课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充足。

  2.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分散在各教育类课程中,没有专门的经过整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各教育类课程教师负责该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分散进行的实训科目与幼儿园实际保教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实训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适应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应对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专业能力,基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的需要,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开发建设基于幼儿园教师真实工作任务,融合各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项目化课程。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会自然地融入到项目化课程学习中,极大地提高实训效能。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学生见习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很多教育理念先进、设施完善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鉴于学生在见习实习中会给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幼儿园不愿意大批学生来园实践。要保障学生实践需求就必须与幼儿园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使二者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学校和幼儿园可互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可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帮助开展课程建设,科研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同时负责学生到幼儿园实践的组织工作。幼儿园可选派教师作为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双方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4.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指导团队成员应包括不同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幼儿园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任教学科和职业经历,对教师进行团队组合。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2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一、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

  (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

  (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

  (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

  (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

  (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象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相关文章:

幼师的学习计划02-13

幼师学习计划11-05

幼师学习计划05-24

幼师个人的学习计划03-10

幼师的学习计划15篇02-13

幼师学习计划(15篇)02-13

幼师个人学习计划03-13

幼师的个人学习计划03-13

幼师学习计划16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