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发言稿

时间:2023-03-08 17:29:55 演讲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评课发言稿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评课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1

  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评课发言稿2

  《老人与海鸥》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求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们展示的是老人与海鸥至真至爱的人鸟情。

  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姜洪霞老师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上课伊始,姜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老人陪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主要内容,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从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当学生抓住重点语段体会情感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话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海鸥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课堂后半段的教学,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姜老师在教学15、16、17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在选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抓住海鸥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海鸥与老人不舍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姜老师多次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在悲伤的乐曲中,诗歌的范读;以及让学生想象说话“老人想和海鸥说些什么?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建议:

  一、关注问题设计的同时关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孩子几乎没有动笔,缺少学生批注能力的训练和片段练习。最后想象训练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动笔写一段话,而不是说一句话,不符合高年段的训练要求。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因该再斟酌,有点前紧后松,可以在品读重点段落部分更耐心点,让孩子充分朗读,感悟深情。

评课发言稿3

  接下来,我用半小时来讲一讲十年课改的话题。

  一、成绩与进步。

  首先,指导我们的理念是正确的。就是指导我们制订课标的四个理念。

  第二,我们语文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了。

  第三,我们语文教学有进步,局部来说有提高。我们的教学观,我们的学生观,我们的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变化。在这十年间,我们在识字、阅读、作文等方面都涌现了很多好的经验。儿童阅读在健康发展。

  当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最好时机之一。

  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声明,这很多问题是历史以来就存在的。

  问题主要有:

  1、教学目标迷失。教学目标的意识还不够强。上一篇课文,我们朝哪个方向去?

  2、内容还不够确定。这是我们语文课程天生的弱点。和理科相比,我们的教学内容不确定。一篇课文信息量很多,老师可以教的知识点很多,面面俱到,费时多,收效低。我们教语文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教课文内容,这样实效性不高。

  3、我们的老师还过于强势。

  我们为学生的学着想还不够。我们还没有“让学”。让学生自己学,自主学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今天四位老师的课也是如此。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昨天温儒敏教授说:看我们的课,表演成份还比较多,不够自然。教师的语言不够亲切。他甚至说:我们有的课,形式大于内容。在这一块上,我们真不如国外,不如港澳台老师的课。他们教的跟我们真不一样。上个月在广州,台湾的苏兰教师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就是这样,她还来传经送宝,更让我感动的是:她的眼里还有美丽的孩子,她的课的追求,就是对孩子发展的追求。她说,一堂课,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朗读的机会。一节课,有三十多个孩子发言了。快下课了,她问:这一节课,还有哪一位同学还没有发言的机会?六个小孩子举起了手。她请这六位孩子来到台前,一个接一个把文章读了一遍,苏老师一个一个指导,问每个孩子,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有一个孩子谈得非常到位。我们平时的教学,眼里总是只有那几个孩子,总是关注了少数,冷落了大多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学懂,学会到会学。我们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是为每个学生服务,这才叫以学生发展为本。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关注每个孩子的教育,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向丁有宽老师学习,偏爱差生。

  归结到一点,我有一个最大的遗憾,我们课改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但现在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们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我们师生的幸福指数还不高。

  三、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提几点建议:

  第一点:大力加强和改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初入学儿童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1、进一步落实以识字写字学词为重点。

  我感觉课改以来,我们比较关注中高年级,我们冷落了低年级的教学,一个人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那一个人学好语文的最基础时期在一二年级。课改以来,我们的学生词汇量下降,书写差了,表现在中高年级及中学大学,但根在低年级。我们配备的老师不如以前得力了。新中国以来,我们的名师一大批是低年级老师。斯霞老师就是例子。七十多年的教龄,基本就抓低年级。低年级的名师不多啊。在座的,有志于研究低年级教学的老师,我建议各位重视启蒙教育,真正落实低年级以识字写字学词为重点。我们的课识字写字占几分钟啊?本来要写八个字,十个字,我们往往只讲一个字,我们其他的字怎么办啊?放缓坡度,打好基础。新课标认从一千八百个改为一千六百个,写从一千个改为八百个,目的是让老师们更重视。另外,写字习惯从一年级强调到中学,这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加强书写练习。课标修订稿明确指出,语文课要拿出不少于十分钟的时间来写字,低年级主要是写字写词,中高年级可写句写段落等。这方面的改革,这方面的重视,表明这些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2、我们要加强朗读指导,重视语感训练。低年级的课,不能一上来就要求有感情地读,首先应要求字音读正确。然后是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读正确不容易。第三是读出长句子之间的停顿。只有读好停顿,才能读好节奏。

  3、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要指导孩子从文本中提取简单的语文信息,理解少量重点词句的意思,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理解整篇课文不是低年级的任务。

  4、积累好的语言,好词佳句,优秀段篇。识字写字读好课文,背诵优秀段篇是低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

  5、要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倾听、爱说爱问、良好正确的写字习惯、查字典、喜欢阅读的习惯等。

  第二点:继续改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干什么?三个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

  三种阅读能力:

  一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解释字词句内容语言形式。

  三是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这是一个短板。这是做得最不好的。因为我们不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我们习惯于以老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四种阅读技能指朗读、默读、略读、浏览。

  默读的技能比朗读技能应用更广。收集、加工、运用。

  五种习惯:预习自学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今天四节课都没有看到老师指导孩子做一点有价值的笔记。做笔记的习惯不只是为语文学习服务,还是为其他各科的学习服务。认真听,抓重点记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听写词句要从听一个写一个到听几个写几个的习惯。如有老师上《惊弓之鸟》听写本课的三句话,先读一遍听是什么内容,再读听是什么,三读注意老师在哪里停顿。不去看一池一地的得失。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读书,养成读经典的习惯,我们就不用太担心孩子将来的语文能力。

  第三点:反复强调,要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清楚我们的教学要往哪个方向去。我们的阅读教学有超标的地方,有不达标的地方。

  低年级分析内容超标了,字词内容不达标。一二年级侧重在字词句的教学上。中年级侧重在词句段的训练上。段的教学非常重要。

  自然段与结构段的教学非常重要,要抓三点。一是归纳段意,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要能用比较准确的话说出来。第二,理清段序。第三,了解这一段的写法。如果读段培养起了这三种能力,那高年级学篇就不难了。

  高年级侧重在句段篇的训练上。低年级了解词句的意思,中年级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一,高年级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一篇文章,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教的是方法;二,还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既要得意,又要得言。要关注语言,关注写法。要从读到写,注重迁移。三,高年级要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这样我们能教出文本的个性,让学生在读和写上有所获。

  第四点,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不下于五六次强调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有一个天然的问题,就是重读轻写。这是不对的。国外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运用的培养。我们改进习作教学,要降低门槛,加强习作和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真立诚,不一定要求长。诸暨市三年级一位学生用一百零七个字征服了评委,得到了冰心文学奖。说真话,说掏心窝子的话,这是得奖的原因。

  衷心地希望各位下定决心,把语文教得既简单又厚重,既简洁又高效。我们要立大志,用一流的理念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评课发言稿4

  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因为是刚从二年级过渡三年级,所以在字词方面还应加强识记,另外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观察想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老师也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比如,在请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观察一大片万寿菊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评课发言稿5

  (一)

  侯春平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上杜甫的名诗《石壕吏》,对于这样一篇老课文能讲出新意难度是很大的,但侯老师确上出了自己的风格。我从教学过程、课件制作、我的一点小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评价。

  1、侯老师备课精心、设计尽心、辅导也不嫌费心。整节课思路清晰,两条线索贯穿课堂——读、演、写学生学习一条线,导、点、讲、评教师授课一条线。用对联导课,“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点出了杜甫的影响之深远,“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告诉后人杜甫的诗作内容,既把学生带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又巧妙的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串词连贯流畅、过渡自然,问题设计能突出重点,扣住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文本进行,反复训练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读这一环节反复进行了5遍,演本身就是解读文本的展示,合作探究中问题设计依然是紧扣文本,如有一个问题是思考文章围绕哪两个字来写,学生在探究中再次对文本进行解读,直到最后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始终没有脱离教材。时间分配合理。学生活动充分。

  2、课件匠心独运、制作精美。开篇图片是月下民宅,院外一队官兵提着长矛向大门冲去,院内,老太太已走到门口迂身弓背、侧耳啼听,老翁则费力的趴在后墙上,半个身子露了出来,一条腿努力的压着墙顶,满脸愁容,很显然,他在拼命的往外逃。我想学生看到这副图片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对凶残的官吏的仇恨,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时,插入一段长2分52秒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两点建议。朗读课文,感知文意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语气4.读出感情,侯老师按着要求让学生读了四遍,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第四遍要求读出感情,理论设计上是层曾递进的,但实际操作中这四点是杂糅在一起的。建议不必按层进式来训练阅读。

  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处有个小练笔,学了本诗以后,你一定对战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就“战争与和平”写一句话。老师强调让学生写一句格言,我觉的要求太高,况且当时下课铃已经响起。建议要求学生扣着主题写个精练的句子,或课下练习写格言。

  瑕不掩瑜,侯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老语文教师端正的教学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学科底蕴,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

  徐清华老师作课题目是《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这是九年级上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是一种新型课题,第八次语文课改中才出现。它问世三年来,一直是语文教师胸口的痛,许多老师不知怎么才能上好这种课(包括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现成的可借鉴的内容和可套用的模式。而且这种课必须两周之前就让学生搜集材料,然后依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沟通交流,如果学生搜集材料的基础没有打好,课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搜集材料的过程不好组织,但徐清华老师组织的.相当成功,现在,教学楼下还在展出三一班同学办以“谈孔说孟”为主题办的手抄报,相当精彩。它又是新的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所以许多语文老师痛并探索着,徐清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它不容忽视,但它可以回避,可是,徐清华老师不仅没有回避,反而把它拿到公开课上展示,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年轻教师敬业和乐业的精神。这是徐清华老师本节课中所体现出来的第一大特点。

  第二.课堂引进竞争机制。男女pk贯穿始终,始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老师亲和力强,没有高高在上的摆架子,气氛民主、随和,体现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三维目标尽得体现。从课的内容上来说,我以为本节课由五个知识板块构成:一为孔孟简历和思想核心、二为后人对孔孟的纪念,三为学生积累的相关格言,四为孔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五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冷遇和亵渎。做为一节课,容量很大,相对于孔孟文化肯定很肤浅。我一直仰视孔孟。我觉的,如果把孔孟比做一片浩淼大海,那么这节课来到了海边,拣了几枚五彩贝壳;如果把孔孟比做一座巍峨殿堂,那么这节课打开了一条门缝,看见了满室精华。但是这节课在学生中飘溢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古香,引发了他们研读孔孟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徐清华老师把眼光放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拯救上,列举了关于孔子的4件大事:1、雕塑家金峰在博客上恶搞的网络互动作品《孔子哭了!》;2、“孔子不如章子怡”的实惠论言论;3、“大学女生‘亵渎’孔庙”的网络报道;()4、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韩国人”的网络消息,又喊出捍卫民族文化,义不容辞的口号,直搞的学生义愤填膺,对亵渎传统文化深恶痛绝,激发了他们捍卫民族文化爱国热情。我想这节课的现实意义也就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四,我的两点建议。

  一、五大知识板块调整顺序,二调到4之后:一为孔孟简历和思想核心、二为学生积累的相关格言,三为孔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为后人对孔孟的纪念,五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冷遇和亵渎。因为这样可以把三者有机结合,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避免环节太多给人造成眼花缭乱条理不清的感觉。

  第二,讲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实践者,提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我以为当学生回答陆游时不宜否定学生,不应该只是回答杜甫为对。

  (三)

  综合性活动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魏丽丽老师的学生入学才三个月,七年级的小娃娃上这种课更需要勇气。魏丽丽老师本节课精心设计了4个大环节:1、必答、2、抢答、3、赛讲月亮故事、4、赛说月亮文化。“赛说月亮文化”又包括了月亮雅称知多少、月亮词语知多少、月亮诗词知多少、赛诵读月亮小诗、赛唱月亮歌曲5个环节,各环节衔接紧密,容量又大,展现了一个年轻语文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厚重的积淀。

  放手交给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而两个主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管是执行既定方案,还是临场发挥,都显得从容镇定,在这种场合下能比较流畅的主持下来,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们因紧张而语速加快,以至使整节课都给人一种八路军打仗急着往前冲的感觉,乃至于最后还节省出七分钟的时间,我觉着完全可以理解和谅解。本次活动课使许多学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崭新局面,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看得出学生整体上还是训练有素的,也可以感觉到魏老师幕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两点建议。第一,合并环节为两大块:一为探索月球的自然现象,一为交流相关的月亮文化。简化环节会使这节课上的更轻松一些。第二,教师在延伸环节向学生推荐了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学生活动结束后,还有七分钟时间,教师可在此时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或简要赏析一下此诗。

  虽说文史不分家,但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语文老师评价历史课毕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就以一个外行的眼光来说一下我的感受。

  许卫老师讲的是七年级历史11课《秦的暴政》,本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泱泱大国在15年内走向灭亡的原因。本节课由两大知识板块构成:一是秦的暴政,一是秦末农民起义。各板块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块是秦始皇暴政和秦二世暴政,第二块是大泽乡起义和项羽、刘邦起义,许卫老师以小短剧的形式分两次诠释了本课的重点。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活动充分。在参与中轻松快乐的掌握了知识点。

评课发言稿6

  首先感谢韦老师和黄老师两位老师呈现给我们这么精彩的两届语文课。二位老师选同一年级同一单元的两篇不同课文,展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风格。

  先说黄老师的这节德国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黄老师在这四十分钟里展现了很多亮点。如前面几位老师评的,教学环节紧凑、学习气氛轻松活跃。我想说的是品词和德育的两个亮点。在品词学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一环节时,黄老师先给学生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接着投影出示句子,并用鲜艳的颜色标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给学生读句子再解释词语意思,然后展现12张鲜花美图,紧接着质疑,还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鲜花?学生纷纷发言,黄老师收集了学生提到的.6个词语,分成A B C三组,再给学生换到课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位置读句子。我觉得这样品词很好,但是又觉得好像这样结束还缺点什么。如果再追问,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写好在哪?使学生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选择,体会语文用词的美与准确性,是不是更好? 第二亮点是课文的情感升华部分,黄老师也做得很好。他从课文最后一段内容填空开始,引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的心灵美。再给学生合作交流,我们身边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布置作业续写“花的梦”或者“思乡的梦”。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课时间的原因,学生好像还有些困惑。我认为这一环

  节可以结合我们当前创建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导学生,“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奉献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赏到许多别人的花;有了奉献就有回报,得到回报后学会感恩,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自己种的花,人人种花给别人看,那么我们将看到怎么样的花?这就是“花的梦”。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讲奉献,人人会感恩,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是怎么样?这是“思乡梦”——“我的中国梦”。

  再说韦老师的意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点。韦老师看似简单的几张填空题幻灯片,体现了韦老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要求。三张填空题由易到难设计。学生只有读会课文,读懂课文,才能完成练习。在第一张练习,韦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主要交通工具”定义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张练习概括小艇特点,“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小艇的 特点”,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张练习“在 时候,小艇能够 。”是用排比的句式说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扶到放地引导体现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法。如果再设计一题仿写的扩展练习,是不是更好呢?

  最后说一点这两节课的不足之处。语文课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练习,两位老师在“听说读 ”的练习很到位,就是少了“写”。两节课里,学生几乎不用动笔写字。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说会写才是硬道理。

评课发言稿7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四、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评课发言稿8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听了刘老师和杜老师的《购物策略》这两节课,我收获很多。下面就我观课的维度,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参与度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量化分为两部分,讨论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馈评价部分。

  刘老师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参与学生35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刘老师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家商店优惠方案的理解,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学生在展示时,大胆、大声、大方,尤其是小老师表现出色,学生有个人见解,有提问、有解答、有质疑、有补充,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出错,展示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

  杜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90%以上,得分40分,学生参与人数累计29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杜老师从学生购物经验导入、贴近生活、贴近课题,学生个个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问题后,再与别人交流讨论,提

  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但在探究时,个别学生解题有困难、速度慢,如果让学生“1帮1”,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可能会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为课堂添彩。

  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9

  本月一共听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受益良多,感受颇深。方xx老师的甜美的语言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张xx老师的循循善诱,发人深省;吴xx老师的激情澎湃,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黄xx老师的复沓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针对这四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课堂上,适当地等待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能以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当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有一个过程,即从接触文本到情感的输出,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经验等加工分析,最后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体验。如,在吴xx老师《与象共舞》一课中,当老师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泰国,人和象有没有距离?学生在没有充分研读文本,在没有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的前提下,教师急于给出了答案,并且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人”字边上写“象”字,其实,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个环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从教育目标达成性的角度来说,学生情感体验没有很好达成。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等待,或许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课堂上,好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它们的体会来达到对整篇课文情感的理解、感悟,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教学。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怎么抓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对于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词,从成功和不成功两方面创设情境体验,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于后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切忌泛泛而谈,泛泛而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取舍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到最后感觉这课不上,我也能懂。

  三、课堂中,科学的板书设计是一种美。

  语文板书是辅助性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仅仅在公开课上,对于板书设计要精心,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对板书设计下一番功夫。在张xx老师《妈妈的账单》一课,板书设计是母爱、无私、无价。个人认为内容单调了点,形式上也不够新颖,学生看后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读课文后,顺势在黑板板书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写左边)妈妈(写右边),紧接着根据账单内容,在小彼得下面写60芬尼 在妈妈下面写0芬尼,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悟相机在0芬妮下写上无私、无价。最后在升华课题时,画一个红色的大爱心,这样的板书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和板书内容上是否会更完美些呢?

  也许正如吴xx老师的发的说说那样,教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积极汲取他人优秀的做法,加之理论上的指导,我想,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的。

评课发言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能来到美丽的大关中心小学上课,我倍感荣幸!首先,感谢大家在各方面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三十四年前的一天晚上,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他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把鲈鱼放回湖里。后来,詹姆斯从钓鱼这件事中中获得了启示。全文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有:学习本文生字词;与文后“金钥匙”结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用心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詹姆斯的`情绪变化。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启示”一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小时候钓鱼这件事对詹姆斯以及他的后代深远的影响,理解作者为父亲、为自己骄傲的原因。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为了创设高效课堂,课前,我委托四(1)班伍老师发了一个预习单,布置了相应的自学任务:

  朗读: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积累:

  认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查资料:

  了解鲈鱼的禁渔期以及开放日

  理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质疑:

  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分为六大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题意。二、检查预习,初知文意。三、再读课文,走进不舍。四、追溯原因,理解不舍。五、遵守规则,体会父爱。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还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

  为此,在教学中,我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紧扣詹姆斯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并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朗读、表达、想象中去体会、感受人物情感,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受到情感熏陶,促成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为下节课深入感悟“启示”打好基础,也使得三维目标达到有机的融合。

  想法很美好,但是否达到了预期?在这,还恳请在座的各位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今后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1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孔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堂既简约有效又扎实的语文课堂。孔老师的课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不论是在教材处理上,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上等,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尤其让人觉得巧妙的是,孔老师充分把课本提供的素材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可用资源,特别耐人寻味。

  一、亲近课文插图,让课堂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孔老师没有运用一些华丽的语言,而是出示了课文中的三幅插图,第三幅图是本册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观察了图片并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以一句:“这3幅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纸船和风筝》”导入了课题。我们在赞叹这样简洁、干脆、自然的导入方式时,不得不对胡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产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师不仅对所教课文《纸船和风筝》作了研读,更是对整册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彻的钻研。而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也就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简笔画,创设情景。

  在让学生看图简单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引出了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松鼠和小熊;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孔老师很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板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场景,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从板画中理解了“山顶”与“山脚”这两个方位词,从而简单明了地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妙用插图,理解“乐坏了”。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生动、形象的图片往往比文字更易于理解。教本的插图无疑成了执教者首选的素材。胡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纸船后的心情是乐坏了”时,首先出示小熊“乐坏了”的图片,学生观察后问:从哪里看出小熊开心?你可以关注它们的表情、动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他乐得()。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他乐得()。

  在学生说出“小熊嘴角弯弯的”“小熊乐得跳了起来”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词语时,随机又引导学生:你们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引出:乐得哈哈笑,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然后才引出课文中形容小熊很开心的词语“乐坏了”,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乐坏了”的心情。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总之,运用了课本原生态的插图,学生不但兴趣高涨,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并且很真切地体会到了小熊收到纸船后那种“乐坏了”的心情,这些,又怎是枯燥的语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孔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如猜字谜游戏加深识记字形,念儿歌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印象较深的是教“扎、抓”时,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字读音的异同,再比较字形的异同,都有一个“提手旁”,“抓”:怎么抓?用手抓。小动物用什么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过动作演示,使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简单有效,又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设计课堂练习,学得有效扎实。

  低段重点还是写字识字教学。课堂上,孔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动笔练的时间,运用分散写字方法,两处穿插了写字教学,分别写“抓”和“幸福”,并及时反馈,做到作业的“做有成效”。语文课上,我们应做语文的事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孔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小熊是怎么做的,松鼠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2—6小节,用“—————”画出来,学生反馈后随机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并通过念儿歌帮助识记区别这2个字。胡老师在小结时还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这两个“漂、飘”,孔老师结合《课堂作业本》完成第3题:选字填空。通过练习,学生已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这所有种种,都能让听课老师感受到孔老师的课教学扎实有效。

  纵观整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如孔老师重视说话训练、朗读训练等等。但我认为,对教本的运用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这不仅是孔老师自身素质高的一种表现,更应该得益于她对教材精心、透彻的钻研。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上各个环节,在听课者眼里,看似“信手拈来”,而对孔老师而言,实是“苦心经营”!

评课发言稿12

  该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蒋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家长会生物老师发言稿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高考复读学校公开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1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谢**研训中心和**中心小学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观摩了四节《跳高课》及湖熟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学到很多,受益匪浅,为体育教师的精湛教学和**小学班主任对大课间的热情付出深深折服,现在我就**小学李老师的《跳高课》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李老师的这节课严格遵循了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落实了5分钟慢跑,从准备动作入手,然后进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学,接着进行游戏教学,最后在结束部分进行放松练习和师生小结。

  其次,李老师这节课突破了跳高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趣味性强的'特点,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的跳高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弹跳能力。

  第三,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讲解流畅,示范标准,评价适时,分解合理,密度适宜,从开始的用短绳代替横杆,引导学生起跳,到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跳起,从一步跳起的详细讲解到三步跳起的标准示范,逐步提高学生跳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跳的动作,水到渠成地学习跳的动作,无不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讨:李老师让学生确定起跳腿,并用短绳绑起做记号,这很好,但有个别同学是右脚有劲,第二组的第一个小女孩,李老师教了她好多次,她总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后来李老师把她带到边上个别辅导,但我认为,把她换个方向从左边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确的了。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让学生在成功快乐中发展了自己的弹跳力,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这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

评课发言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欣喜地听赏了三节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课,给我们在座听课老师的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课题选择、教学内容十分新颖,教学过程别具一格,很有冲击力。尽管只有三节课,但感觉是一场饕餮大宴。下面我就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第一节课是我们三厂幼儿园丁娟老师上的。她的课很稳,很干净,很清新,选材非常好。在课堂教学中,她所选择的动物图片都非常卡通,给孩子们以视觉上的创意,将绘本的幽默发挥到了极致。在知识点的教学中,每次让孩子们讨论、思考后她都会总结如:蛇的鳞是它最好的衣服;绵羊厚厚的皮是它最好的衣服。最后总结出:动物的皮毛是它最好的衣服。

  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等,让孩子们热烈讨论,各自发挥自己的观点。由于诱导得当,孩子们从开始赞同绵羊穿衣到最后都改变观点,点题: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在教学中,丁老师还通过变色龙的视频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动物不穿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作用。集教学目的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幽默性于一体。让所有听课老师和孩子们感觉舒服、快乐。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宠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溜达,适合它们的衣服给它们带来了真实感。如果以后让小朋友们编一本《动物也许可以穿衣服》的书,这样可以满足他们看到狗狗穿上漂亮衣服的知识欲望。幼儿对绘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王祖霞老师的大班美术欣赏《藤蔓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术课最关键的是“美”。课堂中王老师选用了美的音乐、美的作品、美的线条和自己美丽的头发让老师们整节课都陶醉在美的氛围中。王老师的课从认识螺旋线开始,由局部带到整体,让幼儿到黑板上不断渐次增加螺旋线,形成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这幅古斯的作品《期待》,是由螺旋线、三角形及似眼睛的形状组成的。她的教学设计也分了几个层次,由螺旋线的局部至整体、三角形的局部至整体,再把这些图形充分整合,来完整展示古斯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很清晰地把握住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层次和结构。

  为了巩固对古斯作品的理解,王老师用四幅画让幼儿来辨认,找出他的作画风格,继续帮助幼儿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动态演示到静态展示中,不断积累孩子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获得概念。同时,让幼儿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点、线、面等元素画画,借鉴他人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让幼儿在创作和欣赏自己的作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自豪感。小学里讲究课堂教学的多元渗透,王老师在欣赏教学中本美术、音乐、探索完美结合,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所展示的自己和班上孩子的作品美仑美奂,让孩子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大胆地去追求美、发现美、表现美。

  黄瑾老师的课大班科学阅读《月亮先生》给孩子以科学探索的欲望。通过优美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结合今年的神十飞天,更激发了孩子探索及飞向太空的强烈愿望。同时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活动中黄老师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现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科学问题,使数学活动更加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欢迎。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在这里非常的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今天早上能来听我的课,在里我向大家很衷心地说声谢谢!说句非常实在也不怕大家见笑的话,十三年了,用多媒体上课的我只有上过三节,应该算是媒体盲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根据本人的总结,在没有意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是一节失败的课,我上的'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在整个过程中就本组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文中进行汇报,本人把它界定为汇报课,在备课过程中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入,导入这部分主要是以回顾前面所教过的课,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消化能力,让学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启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息息相关,怎样去悟大自然之道的“道”。在上课过程中就以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和一系列的图片让同学们悟启示悟其悟道,知道了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第二部分出示范文,出示范文是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的启示,让学生去发现和老师的点评,由发现到了解到掌握。第三部分就是让学生尝试完成口头习作,教师指导。

  那么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本人基本完成了课堂所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本人也知道毕竟对这个多媒体的知识的缺乏,所以在课件上弄得不好导致出现了一点点小小的失误,

  另外就是在界定这堂课时出有些懊恼,造成了在备课上面不够充分,就像导入我没有点明这堂课的课题是什么?就直接进入了……还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觉得有点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氛围,另外就是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不够到点到位,解析得不够清楚,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课堂安排不当,时间显得比较紧,课上得比较赶,应该算是流水线型课堂吧!

  有句话说得很对教师不能只固定自己只是一桶水,而是要像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会更加的虚心,更加的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用最好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用最好的知识感动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听了今天课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潘少梅老师、教研组长邱静双老师在本人备课过程中的指导。同时,本人非常的虚心恳请和聆听同事对这堂课的点评和指教!发言完毕!

评课发言稿15

尊敬的xx:

  刘老师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紧紧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第一环节,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这个班的孩子很善于质疑,说明老师平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一遍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了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温馨提示,让学生找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概括。拐杖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依赖,而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加稳当,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拐杖。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第四环节: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评课发言稿】相关文章:

听课评课心得11-02

听评课活动总结11-26

《叙事作文》评课稿11-24

听评课教研活动总结02-25

数学听评课活动总结02-22

评课心得体会02-14

听课评课心得15篇12-27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12-02

有关母爱作文评课稿08-06

小班教案听课评课记录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