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时间:2024-12-06 16:24:30 晓璇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通用15篇)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

  一、总则

  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以及桶装水、瓶装水等各类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依靠科学,依法处置。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提高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应急处置,确保处置工作合法、规范。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后勤处、医务室、德育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研究制定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政策、措施和方案。

  (3)负责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报告事件的相关情况,争取外部支持。

  (4)组织开展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和总结工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1)信息报告组

  由学校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初步原因、主要症状等。同时,负责收集、整理和传递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畅通。

  (2)医疗救护组

  由学校医务室人员组成,负责对受到生活饮用水污染影响的师生进行医疗救治和健康监测。及时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诊断、治疗和转诊,并做好相关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技术支持。

  (3)后勤保障组

  由学校后勤处人员组成,负责保障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和经费。包括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物资;组织力量对污染的生活饮用水设施进行抢修、维护和更换;安排好受影响师生的饮食、住宿等生活保障工作;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对生活饮用水进行采样和检测,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

  (4)治安保卫组

  由学校德育处人员和保安人员组成,负责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事件发生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加强对学校校门、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的巡逻和守护,防范不法分子趁机破坏或捣乱;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取证,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5)宣传教育组

  由学校办公室和德育处人员组成,负责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事件的相关情况,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师生和家长的恐慌心理。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师生正确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配合学校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预防措施

  (1)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对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要设置警示标志,建立防护设施,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防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水源。

  (2)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供水设施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对供水管道、水箱、水泵等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建立健全供水设施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等信息。

  (3)加强对桶装水、瓶装水等饮用水的采购管理,严格审查供水单位的资质和产品质量。选择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水单位供应饮用水,并要求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对采购的桶装水、瓶装水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水质是否清澈无异味等,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4)定期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学校后勤处要按照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学校医务室要加强对师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关注师生中是否有因饮用生活饮用水而出现异常症状的情况,如腹泻、呕吐、发热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饮用水安全隐患。

  预警机制

  (1)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预警信息收集系统,学校各部门要密切关注与生活饮用水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水源水质变化、供水设施运行情况、师生健康状况等。通过日常监测、师生反馈、舆情监测等多种途径收集预警信息,并及时向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收集到的预警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判断是否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以及事件的严重程度。如预警信息显示可能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应及时发布预警通知,启动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

  (3)预警响应措施包括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对供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饮用水等;对师生进行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预警响应级别和措施。

  四、应急处置

  事件报告

  (1)学校任何部门或个人发现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向学校后勤处报告。后勤处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向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并在 1 小时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事件的详细情况。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初步原因、主要症状、已采取的措施等。

  (3)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包括患者的救治情况、水质监测结果、污染原因调查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等。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交事件处置总结报告。

  现场处置

  (1)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救治。对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和治疗,并安排专人进行观察;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转运记录和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治安保卫组在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封锁污染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协助医疗救护组疏散中毒或患病师生,引导师生到安全区域进行救治和观察。

  (3)后勤保障组组织力量对污染的生活饮用水设施进行抢修和维护,停止使用受污染的供水系统,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同时,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如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安排好受影响师生的饮食、住宿等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师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信息报告组及时收集、整理和传递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向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报告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同时,负责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维护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污染原因调查与控制

  (1)学校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设备、饮用水消毒情况、桶装水或瓶装水的采购渠道和质量等方面。通过现场勘查、采样检测、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尽快查明污染原因。

  (2)根据污染原因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果是水源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更换水源等;如果是供水设施设备故障或污染,应及时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清洗和消毒,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如果是桶装水或瓶装水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批次的饮用水,并通知供水单位召回问题产品,同时对采购渠道进行调查和整顿。

  (3)在污染原因调查和控制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收集相关证据,为后续的责任追究和处理提供依据。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善后处理

  (1)医疗救护组继续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跟踪治疗和健康监测,确保患者完全康复。建立患者康复档案,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康复情况。对因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导致身体受到损害的师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赔偿和救助。

  (2)后勤保障组对污染的`生活饮用水设施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检测,确保供水设施符合卫生标准后,方可恢复供水。同时,对学校的生活饮用水供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加强对供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宣传教育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师生和家长通报事件的处置结果,消除师生和家长的恐慌心理。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生活饮用水。

  (4)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将总结评估报告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时在学校内部进行通报,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学校应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保障

  人员保障

  建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包括医疗救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治安保卫人员、信息报告人员等。定期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物资保障

  学校后勤处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消毒用品、饮用水、检测试剂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需求。

  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采购、设备维修、人员培训、检测检验等费用。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应急处置经费。

  技术保障

  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定期组织应急处置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和方法,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科技含量。

  六、培训与演练

  培训

  (1)学校定期组织全体师生进行生活饮用水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污染的危害、预防饮用水污染的方法、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2)组织应急处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处置方法、医疗救护技术、水质检测技术、调查取证方法等。通过培训,使应急处置人员熟悉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掌握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

  (1)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事件报告、现场处置、污染原因调查与控制、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信息报告等环节。通过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同时对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水平。

  七、附则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学校制定并负责解释与修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2

  一、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及水质的日常监测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预防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件蔓延扩大。

  科学处置: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分工负责: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协同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由学校校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医务室、各年级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职责:

  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调配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报告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

  组织开展事件原因调查、评估和总结工作。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医疗救护组:由学校医务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医疗救治、转运等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救治情况,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现场处置组:由总务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生活饮用水污染现场进行保护、封锁,停止相关供水设施的运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采集水样、检测水质,对污染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消毒、清洗等处理工作,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的采购、调配和供应,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安排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

  信息宣传组:由学校办公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做好师生及家长的`宣传、解释和安抚工作,避免引起恐慌;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信息。

  教学保障组:由教务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组织学生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安排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等。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预防措施

  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定期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水源水质的隐患。

  建立健全学校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日常监测,学校医务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物质指标等,并做好检测记录。如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饮用生水,发现水质异常及时报告。

  预警发布

  当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接到有关生活饮用水污染的报告时,学校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信息宣传组及时向师生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师生停止饮用受污染的生活饮用水,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评估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确定预警级别,并按照规定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 1 小时内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初步处理情况等。

  应急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续报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效果等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应急响应

  根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 Ⅰ 级(特别重大)、Ⅱ 级(重大)、Ⅲ 级(较大)、Ⅳ 级(一般)四个级别。学校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启动 Ⅳ 级应急响应,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Ⅳ 级应急响应:学校立即停止使用受污染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组织医疗救护组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救治,现场处置组对污染现场进行保护、封锁和初步处理,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信息宣传组及时向师生发布信息,做好宣传、解释和安抚工作,教学保障组调整教学安排,保障教学秩序。

  Ⅲ 级及以上应急响应:在 Ⅳ 级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学校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

  现场处置

  医疗救护组迅速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做好患者的信息登记和跟踪工作。

  现场处置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对生活饮用水污染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处理。首先,停止相关供水设施的运行,防止污染扩散;其次,采集水样进行检测,确定污染物质和污染程度;然后,对污染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消毒、清洗处理,清除污染物质,经卫生行政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在处理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保护和记录工作,为后续的调查和评估提供依据。

  应急监测

  学校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分布范围以及水质的恢复情况等。根据应急监测结果,评估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处置方案,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

  信息宣传组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师生、家长及社会发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置进展、水质恢复情况等,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信息,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后期处置

  事件调查:事件处置结束后,学校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损失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事件的起因、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善后处理:学校对中毒或患病师生进行妥善的善后处理,做好慰问、安抚工作,对因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和赔偿。同时,对受污染的供水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保障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供应。

  评估总结:学校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应急保障

  人员保障

  建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应急处置队伍包括医疗救护人员、现场处置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信息宣传人员和教学保障人员等,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物资保障

  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消毒药品、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照明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物资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能够满足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技术保障

  学校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环保部门、疾控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专家咨询机制,邀请相关专家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应急处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人员培训、检测检验等费用支出。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六、培训与演练

  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和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个人防护知识等,提高师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

  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磨合应急指挥机制,锻炼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附则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学校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评估结果,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解释。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3

  一、预案目的

  为有效应对学校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保障饮水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包括水源污染、管网污染、储水设施污染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后勤管理负责人

  成员: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卫生保健老师、水务公司代表(如适用)、班主任代表

  工作小组:

  信息采集小组:负责收集事件现场信息,监测水质情况。

  治理小组:负责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污染源。

  宣传小组:负责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发布事件信息和安全指导。

  四、事件预警

  监测与发现:

  师生发现饮用水出现异味、浑浊、变色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学校管理部门报告。

  学校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如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预警通知:

  一旦确认水质异常,及时通知全校师生暂停饮用水,并向家长发布相关通知,避免引发恐慌。

  五、应急措施

  立即措施:

  停止使用污染水源,关闭相关水龙头和饮水机。

  通知水务公司对水源进行检测和处理。

  群众疏导:

  组织教师向学生宣传饮用水污染的常识,指导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在旱情期间,提供替代饮用水,如瓶装水或其他安全水源。

  水质检测:

  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水质检测,分析污染源,确定污染种类。

  在确认水质安全后,方可恢复正常饮用水供应。

  事件处置: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如清洗水管、消毒水池等。

  定期向学校领导和师生通报事件进展及处理结果。

  后续保障:

  对受影响的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

  检查并完善学校饮用水管理制度,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宣传教育

  在校内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选择水质安全的主题活动,推动学生参与饮水安全管理。

  七、总结与评估

  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应急处理经验,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定期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4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任何因水源污染、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饮用水污染事件。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后勤主任、医务室主任、保安负责人

  成员:各班班主任、后勤人员、卫生管理员

  职责分工

  校长:全面负责应急事务的协调与决策。

  后勤主任:负责现场水源污染情况的判断,组织应急水源的供应。

  医务室主任:负责对受影响师生的健康监测和救治。

  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疏散和相关情况的反馈。

  保安负责人:负责维持现场秩序,保障学生安全。

  四、预警机制

  定期检查:定期对学校饮用水源、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突发信号:如发现水质异常(如气味、颜色、浑浊等),立即停止使用并通过校园广播预警。

  五、应急响应程序

  事件发生后

  立即停止饮用水的`使用,并排查污染源。

  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控制

  后勤主任迅速组织人员对现有水源进行检测,明确污染情况。

  通过校园广播通知全校师生,告知事件情况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替代水源的供应

  组织临时饮用水的供应,确保师生的基本饮水需求。

  向有关部门(如卫生局)报告,要求协助进行水源检测及处理。

  健康监测

  医务室对出现水污染疑似症状的师生进行体征监测与记录,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加强对学院所有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醒大家注意饮用水安全。

  事件处理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消毒、净化或更换水源。

  如需进行深度清理、消毒等处理,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申请支持。

  六、事件评估与恢复

  事件调查:事后及时对污染事件进行调查,找出污染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

  恢复正常供水:在确认水质安全后,由后勤主任组织恢复正常饮用水的供给。

  总结报告: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经过、处理措施、后续工作建议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饮用水应急处理的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反应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5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 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6

  为深入加强我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我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校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条件: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

  2、处理办法:

  ①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饮用水的供应。

  ②迅速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体卫科,同时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3、汇报内容:

  ①报告饮水污染造成不适的师生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②学校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③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④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4、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并通知家长。

  1

  5、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

  6、配合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8、保险机构介入处理。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10、书面汇报前因后果及处罚情况。

  11、整改计划、措施。

  四、学校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办法

  1、学校必须保证学生享有足量、卫生的饮用水。

  2、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学校师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3、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学校使用的制水、供水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制定学校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5、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和学生饮水安全须知。

  7、学校要根据供水方式严格按照卫生监督管理要求执行:

  (1)保暖桶或锅炉贮水

  学生饮用学校贮存在保暖桶或锅炉的开水,是最常见的用水方式,应做到:

  ①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②有定期清洗保暖桶或锅炉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③有定期清洗的记录;

  ④清洗人员持有效健康体检证明;

  ⑤清洗时宜采用流动蒸汽等物理消毒方式。

  (2)桶装饮用水

  学生饮用桶装饮用水应做到:

  ①生产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②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

  ③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标识的标准;

  ④对饮水机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⑤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的记录;

  ⑥饮水机清洗宜请专业机构进行;

  ⑦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⑧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3)二次供水生活用水

  有房顶水箱的学校应做到:

  ①房顶水箱每学期由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并备案;

  ②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房顶水箱加锁加盖;

  ③保持设施周围环境清洁;

  ④配合卫生防疫机构抽检水样。

  五、学校发生饮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和联系方式

  1、报告程序:

  市政府←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市疾病控制中心

  2、联系电话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7

  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 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 济损失,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学校生活饮用水 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 组织管理

  1、 学校加强饮水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成立 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

  小组,校长为安全用水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完善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

  措施,责任到人。

  发生学校饮用水污染事故,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 (指挥领导

  组、宣传疏导组、后勤保障组、紧急救护组)为龙头,展开各项救护工作。

  2、 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定期 体检,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卫生要求(办理健康合格证),饮用水存放环境整洁, 并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未进行水质净化和消蠹的学校自备 水源水应标有“非饮用水”的明显标示;学校应配备茶炉,同时为班级、宿舍配 备足够数量的暖水瓶,确保学生饮用开水;确实不能保证供应开水的学校要号召 学生自带白开水或纯净饮用水。

  3、 加强师生的饮水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

  广播等,开展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 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饮

  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

  护意识。

  4、 学校使用的桶装净化水,要及时索取桶装水生产单位的有效卫生许可证

  复印件或饮水机有效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饮水机要定期消蠹,并由供 水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消蠹。做好饮水机定期活洗消蠹书面记录,提醒饮水机活洗消蠹专业机构定期为学校的饮水机做好活洗消蠹工作等。

  二、 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

  1、 建立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按规定的时间及 时、准确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

  2、 任何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任何个人有权向 有关部门举报饮用水污染事故隐患。

  3、 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饮用水封样,并送检疫部门检测。

  4、 积极做好中蠹学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 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5、 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 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卫生

  监督、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卫生监督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四、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 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紧急组织 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蠹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 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 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 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 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事态进一 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3、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

  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4、 当出现饮用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 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性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 危害0

  5、 当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 新进行自备水源水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并公告全校教工,及时解除控制。

  6、 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 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 的卫生行政处罚。

  7、 对病人的处置:(1)停止饮用相关饮用水;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饮用水

  封样。(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已饮用过的水标本, 并送检疫部门检测。(3)及 时将病人第一时间送医院进行急救治疗,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同时通知家长,

  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8、 对可疑饮用水的紧急处置:(1)保护现场,封存有污染的饮用水;(2) 追回已流出、储存、分发的饮用水;(3)在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下,对有蠹饮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9、 对中蠹现场紧急处置:对接触过污染饮用水的茶具、容器进行彻底活洗 和有效消蠹。

  10、 学校保健教师要做好专项登记工作, 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 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卫生监督部门、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卫生监督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8

  为了提高我院预防和控制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突发学院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做好水处理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院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院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1.建立报告制度

  院区水源一旦受到污染,由发现人及时向第一责任人汇报。由第一责任人向教育局和卫生防疫监督所报告。

  2.做好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

  保护好水源现场,请卫生防疫监督局及时提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3.指挥协调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指挥校区师生员工协调作好校区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院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院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饮用水卫生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院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学院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预防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 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饮用水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9

  为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报告:

  二、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发生在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三、预防措施

  1、组建机构,统一领导。

  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做好每年两次水处理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3、依法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身体要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存放环境整洁,并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强化教育,防患于未然。

  加强师生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开展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 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事故,按要求立即向学校安全负责人报告,并于2小时内向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报告。

  2、学校教师将在第一时间送中毒学生到医院治疗,同时通知家长。

  3、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饮用水封样,并送检疫部门检测。

  4、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5、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6、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五、责任追究

  在师生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 传染病事故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瞒报或玩忽职守者,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0

  为了保证用水安全,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效应急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饮用水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我校对饮水安全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饮水安全”工作小组和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秦忠云

  副组长:沃岚

  组员:蔡艺

  二、针对“饮水安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介绍有关“饮水卫生”的知识。卫生室利用健康教育的时间向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对“饮水卫生”知识的了解。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全校师生的卫生饮水习惯和个人卫生素养,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并基本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本领,降低受灾的程度和范围。

  3、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度

  各班班主任要定期统计学生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因饮水问题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告知应急处理小组,若发生5例以上由饮水引起的身体不适,学校与疾控中心联系,根据有关要求做好相应措施。

  三、日常工作措施

  1、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总务处带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对学校饮水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领导小组。

  2、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总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考核实行学校饮用水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3、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师生的饮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4、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落实饮用水安全设施的`配备。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校长报告,由校长报杨浦区教育局备案;发现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的情况),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部门、卫生监督所和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所有的饮水和饮水设备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5、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6、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家属和社会群众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五、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和执行人,按情节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1

  一、发现学校自来水,开水器的饮用水有异常现象(如有异味、有颜色等),按以下应急方案处置。

  二、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1、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

  成员:

  2、救援救护小组:

  组长:

  成员:各处室安全员保安人员7名

  3、善后处理小组:

  组长:

  成员:

  4、事故调查小组:

  组长:

  成员:

  三、应急方案:

  1、总务处每日巡视发现、教师职工、学生发现应立即报告总务处。总务处与校医、办公室专职安全员到场查看。如果属实,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启动应急方案。办公室向都成市教育局、公安局报告,校医向都成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2、总务处配合办公室,立即封锁现场,等待主管部门处理。

  3、校长立即主持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实施应急方案。

  4、教育处通知各班;教务处通知各教研组;总务处通知食堂、学生公寓、教师宿舍、以及相关部门,停止使用饮用水。

  5、学校各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方案,配合实施处理方案,直至恢复正常供应饮用水。

  6、教育处立即组织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保持学校良好秩序。

  7、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召集有关人员布置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8、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媒体、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家属,处理善后工作。

  四、发生饮用水安全事故,如果有人员伤害时,按以下程序实施:

  1、事发现场组织活动的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学校医务室治疗的,迅速送达,由校医诊治。

  2、受伤学生、教职工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校医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总务处筹措资金,安排车辆由校医护送到医院救治。

  4、由办公室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接待媒体和学生家长、教职工家属。

  五、学生撤离校舍安全事故现场以后,总务处配合安全保卫小组保护事故现场等待事故分析。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2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学校学生生活用水采用市政供水,饮用水学生采用各楼层直饮机供水,饮用水设备统一由区教体局招投标采购。

  2.由设备供货商专人负责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每学期定期开展对学校饮水机相关设施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更换滤芯等耗材,并统一做好记录。

  3.学校每天由保洁员负责对饮水机进行清洗保洁,进行监测保证正常运行,如有故障立即向总务处报告,如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同时接受广大师生对饮水水质异常的报告。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初步确认后,校长在10分钟内向师区教体局、疾控中心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1.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纯净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和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小组成员负责协同其它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学生在教室休息或自习。

  4.小组成员负责接待到校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5.由总务主任和食堂主任联系组织卫生的.`纯净水或食堂单独烧开水等方式提供水源,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恢复学校正常用水。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3

  学校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常规管理中,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就是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发生师生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责任事故时,能及时正确地应对,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全校师生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总指挥:xxx、xxx、xxx

  当学校发生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挥。

  一般情况下由第一总指挥张富强负责,如果第一总指挥不在校,则由第二总指挥祝华军负责;如果第一及第二总指挥都不在则由第三总指挥陈兴全负责。(三位总指挥不能都不在校)

  (二)联络员:xxx、xxx

  胡邦志负责向区急救中心、区防疫站和区教育局联系。报告中毒发生时间、主要症状、中毒人数等。如果怀疑与投毒有关,还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蒋智群负责通知班主任老师和家长。

  (三)秩序维护:xxx、xxx

  1、保护事故现场,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饮用水、留样食品以及病人的呕吐物和大便立即封存,既为防疫站调查事故原因做准备,又避免传染和扩散。

  2、疏散人群,为救护车进场做准备。

  3、食物中毒发生后,应注意保持学校的稳定,要严格控制消息发布渠道,避免师生、家长不必要的恐慌。

  (四)现场医护处理人员:xxx

  1、当学校教师发现有师生因食品、饮用水中毒现象时,及时通知医护处理人员到场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2、医护处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医护处理后,视其中毒程度选择送往医院,并先由学校派人到医院守护病人。

  ①轻、中度中毒,及时将中毒的`学生送通平卫生院救治。

  ②严重中毒,及时作现场医护处置或及时联系通平镇卫生院医生到现场作临时医护处置后,等待区防疫站或区急救中心的急救。

  (注: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

  二、救护措施

  1、值班人员或任课教师每天坚持晨检、课检,如果发现有食品中毒现象的师生,及时通知现场总指挥。

  2、现场总指挥到场后,及时安排值班人员调查了解中毒范围和人数以及初步了解中毒原因,同时,及时通知联络小组、医护小组、秩序维护小组的相关人员到场,各施其职,实施救护工作。

  3、医护小组及时了解中毒师生的中毒程度情况后首先对中毒感染者实施催吐,并及时作出送往急救地点或请医生临时医护急救等决策。

  4、联络小组及时报告区防疫站、区教育局和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家长。

  三、常规管理

  1、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集会、班队活动、晨会和板报、宣传画及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品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管理,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不卖三无食品食品。

  2、建立健全学生家庭联系的档案资料,以便在应急状态下使用。

  3、建立学生到校情况报告制度,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4、教会学生及学校食品销售人员正确识别食品的有关知识,如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商标等食品知识。

  5、教育学生养成不乱吃零食的好习惯。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过期的食品,不吃无生产日期、商标、厂家及保质期的食品等。

  6、保持食品库房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孽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7、学校食堂要按照食堂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食品试尝和留样制度

  8、建立健全门卫登记制度,严禁校外人员无故进入校内。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4

  为了保证学校用水安全,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饮用水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我校对饮水安全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学校“饮水安全”工作小组和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针对“饮水安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介绍有关“饮水卫生”的知识。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对“饮水卫生”知识的了解。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全校师生的卫生饮水习惯和个人卫生素养,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并基本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本领,降低受灾的程度和范围。

  3、落实班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班主任要每天统计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如果班内有学生因饮水问题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告知应急处理小组,若发生5例以上由饮水引起的身体不适,学校与疾控中心联系,根据有关要求做好相应措施。

  三、日常工作措施:

  1、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教师带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对学校饮水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学校。

  2、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后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各教师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考核实行学校饮用水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3、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从业人员的饮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4、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落实饮用水安全设施的配备。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由学校备案;发现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5人以上的情况),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饮用水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所有的饮水和饮水设备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五、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和执行人,按情节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5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下,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

  (一)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报告范围:

  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使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

  2、饮用水水质出现异常,影响饮用者正常生活;

  3、输配水管网破损或二次供水设施防护不严,使饮用水水质恶化;

  4、饮用水水质污染,造成介水传播疾病流行或中毒;

  5、存在明显的污染源,并怀疑饮用水源或饮用水水质有可能受到污染。

  (二)后勤部门应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发生。

  (三)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供管水员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单位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领导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期间,应密切注意事态发展,及时进行水质检测,并在第一时间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测和处理报告。

  (五)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水污染事故。

  (六)报告方式及电话:在当面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目的

  在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时,能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稳定。

  2、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

  xxx(校长,负责总体的协调,组织、指挥、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副组长:

  xxx(副校长,具体分管卫生安全工作)

  xxx (负责与卫生、防疫、医疗等部门联系)

  组 员:xxx、xxx为学校水污染突发事故报告人。

  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单位与各级部门及单位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成立调查协助组、人员救治协助组、后勤保障组等,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职责。

  3、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饮用者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饮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并公示学生,及时解除控制。

  (6)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09-13

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04-06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01-23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7篇)07-01

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01-23

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06-21

建立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精选19篇)12-15

小学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通用6篇)12-14

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优秀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