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现象

时间:2023-02-17 15:16:09 松涛 声乐教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纠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现象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纠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现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地域口音的差别,有些人歌唱会带有一些地方口音,应该怎么纠正呢?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歌唱发声中出现的字音不正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咬字时带有地方口音,这些歌唱过程产生的口音会降低音乐的欣赏性。

  咬字的字音不正,主要是因为韵母母音的发声动作不准确而造成的。如果在韵母发声时,没能按韵母母音发声的规范动作予以准确无误的控制,必然会在咬字中出现 字音不正的现象。字音不正就会给人一种咬字不正规的感觉,与其相应的原因,也就是口腔控制动作的不正确所造成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 内容表述的艺术美感。

  产生字音不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韵母母音的规范动作在控制上没有明确的概念和严格的态度,在歌唱发声的咬字中没能取得应有的统一。产生这种现象的部位,是在口腔空问和口形的控制部位。口腔空间和口形的控制直接关系着字音的正确与否。

  在纠正字音不正的现象时,可以从韵母母音的发声动作着手,进行练习予以纠正。练习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六个韵母母音发声控制的规范动作概念,准确地掌握发声 时的控制动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反复进行在音阶上作韵母发声的练习,从而在练习中仔细体会发声时的控制感觉,以真正达到字音的正确和歌唱咬字的统一。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歌唱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通过设境激趣,巧妙质疑,启发诱导和体验成功的方法,引导幼儿“乐”唱,“勤”唱,“善”唱,“敢”唱,从而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真正“唱”起来。

  音乐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重所周知的。儿童天生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发展孩子的直觉、想像与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歌唱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更凸显它独特的重要性,但是要组织开展好一堂歌唱活动却绝非易事,有时看似一次应该生动的歌唱教学,却常常激不起幼儿唱歌的兴趣,任你老师手舞足蹈、又唱又跳,孩子们却慵懒地附和着,老师常常会面临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实在的,孩子们无趣,老师也很痛苦。也正如此,如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使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一、设境激趣,使幼儿“乐”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也,我们让幼儿在活动中“唱”起来,不是强迫,是要让幼儿自觉自愿地“唱”,自愿就是激活幼儿的兴趣,不管学什么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歌唱活动绝非是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喜好,唱到哪里是哪里的随心所欲,也不是老师表现自己歌唱技巧和水平的个人舞台。我们知道,歌唱活动教材多种多样,有抒情的,有活泼的,有诙谐幽默的,有叙事性强的,每个教材有自己的独特性,一次成功歌唱活动的开展,它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分析教材,把自己想像成班中的孩子,抓住每一次歌唱活动中的亮点,让亮点照亮孩子,抓住孩子。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亮点,其一,在我认为就是设置适合的教学情境,让游戏贯穿其中。

  1、改变教师自身的形象创设游戏情境。

  有的活动中教师稍微改变一下形象,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歌唱活动《钓鱼》,我考虑到《钓鱼》这首歌曲极富情境性和幽默性,就设计了教师扮演成“渔夫”,头戴草帽,手提渔桶,肩掮渔竿的形象出场,一开始就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与“渔夫”的互动中,孩子们是主动和积极的,他们欢快地唱着,完全投入了教师设置的情境中。

  2、运用孩子喜爱的角色创设游戏情境。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学习。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使幼儿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我们不妨在歌唱活动中多多设计由幼儿扮演的环节,这对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十分有用,可以这样设计的歌曲有很多。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拔萝卜》、《小兔乖乖》、《小花猫和小老鼠》等等,这些歌中的角色一般比较丰满,扮演起来丰富简单,再准备一些头饰、服装什么的,就十分出彩了,幼儿可以从中找到无穷乐趣。

  当然,情境设置没有一定的格局和模式,也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创设情境的,又有很多时候是一歌多“景”,多种游戏情境交替使用,这需要老师选择和把握,在以调动幼儿“唱”的兴趣基础上,找到适合本歌曲的最佳教学模式。

  二、巧妙质疑,使幼儿“勤”唱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主动、顺利地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求新知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也就是设置一种疑问。教师可以借助图谱、图片,加入视觉感官的参与,既使幼儿的感知更加具体、生动,又可以帮助幼儿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比如:歌唱活动《钓鱼》,多处出现休止、四分全音、语气词“嘘嘘”,这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较难掌握的,此时,教师如果单凭示范讲解将很难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节奏图谱,在休止处画了放大的休止符,在四分全音处画了一条长长的波浪鱼线,起伏的四次波浪鱼线表示四拍,语气词“嘘嘘”处则画了两个感叹号状,让幼儿马上联想到我们平时习惯做的让人小声说话食指压唇的“嘘嘘”动作,开始出现图谱时幼儿马上出现了疑问,“这是什么呀?又是圈圈又是线的。”但只要边听歌曲边看老师指图,孩子们很快就能猜出来图谱的意思,有了图谱的提示,孩子们不怕练唱,很快掌握了休止、四分全音和语气词“嘘嘘”,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三、启发诱导,使幼儿“善”唱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作品协调的情境与氛围,才有可能进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音乐,充分感受音乐。幼儿歌曲中就有这样一部分需要通过情感体验的歌曲,教师往往很难运用比较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需要幼儿运用身心去感受,才能理解作品,继而表达作品唱出作品。

  1、给幼儿充分想像、充分体验的空间。

  歌唱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成为歌唱家,而是让幼儿理解歌曲,运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歌曲,从而身心获得愉悦。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幼儿有大胆想像、大胆体验的自由,让幼儿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不是老师直接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更不应该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理解歌曲。比如:歌唱活动《小鱼的梦》,老师活动前和孩子于“梦”进行了多次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做过的梦,比较美梦和噩梦的不同,教师还和幼儿一起欣赏关于“梦”的美术作品,这样,幼儿就能深深体会到歌里小鱼梦的美好,自然运用轻柔、舒缓的声音进行演唱。

  2、运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当幼儿的音乐素养达到一定阶段时,他们会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比如,听到进行曲之类的歌曲会用雄壮、威风、有力等词语来描述,听到摇篮曲之类的的歌曲时会用轻柔、舒缓、柔美、安静等词语来描述,同时,当幼儿听到音乐时他们往往会按奈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如:《大雨和小雨》、《雪花和雨滴》,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大小的不同,从而感悟两段歌曲应该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久而久之,在不断的积累中,幼儿逐渐学会对不同的体裁歌曲使用不同的演唱技巧。

  四、体验成功,使幼儿“敢”唱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是一个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总是在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种体验成功的轻松愉悦的歌唱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在音乐小游戏中提供一些最简单的,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如杯子、餐具、玩具等作为幼儿演唱活动的自然材料,进行即兴歌唱游戏,提供筷子、勺子、果壳等作为幼儿创制乐器的自然材料,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成简单的乐器以供节奏练习。幼儿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有权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活动,幼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投入最原始、最简单、最初级、最基本的创作中。幼儿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音乐的快乐是如此简单而美妙,我们又何愁孩子们会不愿、不敢、不想唱呢!

  歌唱教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明,绝非三下两下就能成就的。总之,歌唱活动一定要体现幼儿教育生动活泼的特征,让幼儿充分游戏、参与环境、大胆想象、善于表现,从而乐唱、勤唱、善唱、敢唱,让歌唱活动能够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如何纠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现象】相关文章:

怎样纠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现象01-19

怎样纠正歌唱声音空洞的现象01-20

怎样纠正唱歌颤声的现象01-17

错误的歌唱方式及纠正方法01-13

如何纠正唱歌时声音颤抖01-14

如何纠正五音不全?01-10

如何训练童声歌唱的呼吸01-19

歌唱时如何掌握呼吸技巧01-13

如何检测电脑电源的故障现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