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京剧唱念做打基本功知识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京剧唱念做打基本功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剧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
一、唱
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念
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三、做
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四、打
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战斗激烈却具有美感。
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关于京剧的知识
1.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是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来划分的。但是,更主要的是要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的。
京剧的行当,最早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随着京剧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后来衍化为七行(生、旦、净、丑、武、杂、流)。时至今日,七行中的后三行不再专立。于是合并为生、旦、净、丑四行。
在生行中,可分为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几类。老生又可细分为安工老生(重唱功)、衰派老生(重做工)和靠把老生(重武功)几类。武生又可细分为长靠武生和短靠武生等,其中包括演猴儿戏者。小生又可细分为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几类。
在旦行中,可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和老旦几类。
在净行中,可分为正净(又称“铜锤”或“黑头”,重唱功)和架子花(重工架,并演权奸类人物)两类。
在丑行中,可分为文丑、武丑两类。在文丑中,又可细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和丑婆等。
在各个行当中,演唱方法及演唱风格不尽相同。唱功最重的当属老生、青衣和正净;其次则是老旦、小生、花旦及架子花。老生用真声演唱,风格上要求挺拔、苍劲,念白时用韵白。如:《捉放曹》中的陈宫。旦行中青衣、花旦均用假声(女演员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风格上要求圆润、柔婉、妩媚。青衣用韵白;花旦用京白。正净用真声演唱,风格上要求宽厚雄浑,念白时用韵白。如:《铡美案》中的包拯。老旦用真声演唱,其风格苍劲、柔婉,念白时也用韵白。如:《辞朝》中的佘太君。小生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在风格上要求宽亮中带刚劲,念白时用韵白。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架子花重做派和念白,韵白和京白均用。如:《捉放曹)中的曹操。丑重念白,多用京白、少用韵白,有时也用方言。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2.京剧的唱腔
京剧唱腔的种类颇多。如:二黄、西皮、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昆曲等等。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二黄和西皮是两种声腔的总称。在这两种声腔中还包括着许多板式。如:原板、慢板、流水、快板、散板等。因此,从体制和结构的角度上看,这类唱腔均属于“板腔体”之类。
在一般情况下,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京剧的板式泛指其节拍和节奏形式。而其实质性含义有两种。其一,指其板眼形式,亦即节拍形式。通常,强拍被称做“板”;弱拍或次强拍被称做“眼”。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例如:
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做“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腰板”;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才下一板,因而称做“截板”或“底板”。
板式的种类大致上分为四类:
(1)一板三眼类(四拍子)。如:慢三眼、快三眼。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如:原板、二六。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如:流水板、快板。
(4)散板类(节拍自由)。如:摇板(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散板(慢拉慢唱)、导板、滚板等。
3.京剧的服装
京剧的服装也称做“行头”。实际上,行头不是仅指衣服一项。按早期的惯例,它可分为衣、盔、杂、把四类。后来,发展为六项。即: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把子箱和旗包箱六类。大衣箱包括了蟒、帔、宫衣、开敞、褶子等;二衣箱包括了武服大靠、箭衣、抱衣等;三衣箱包括了靴、鞋、彩裤、水衣、胖袄等;盔头箱包括了盔、帽、巾、冠、髯口、翎尾等;把子箱包括了刀、枪、把子;旗包箱包括了旗帜、帐帔、布景、道具等。
4.京剧的场面
京剧的乐队称做“场面”或“文武场”。其中,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文场中的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海笛、笙等。武场中的乐器有:鼓(单鼙)、板、大锣、小锣、铙钹等。在文武场中,鼓板由一人演奏,在乐队中起着领奏或指挥的作用。
文场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是:
(1)为演唱伴奏;
(2)为配合演员的表演而演奏过场音乐。
武场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是:
(1)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
(2)使场次、段落间,唱、念、做、舞间相互衔接;
(3)渲染舞台的情绪气氛。
解读艺术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分类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有的演员则着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
戏曲的唱,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优秀剧目,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正像做和打通过优美的舞蹈形象诉诸观众的视觉感官一样。因而戏曲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对同一剧目的同一角色,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趣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剧种,对唱的运用也有所不同。有的唱得多,动辄三五十句,甚至超过百句。有的唱得较少,在剧中人动情的时刻才设置大段的唱腔。唱得多的剧种,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与念之间,润腔较少。唱得少的剧种,大都在声乐艺术上刻意求工,对行腔度曲,进行高度的提炼。
从戏曲发展的过程来看,唱腔的伴奏是由简到繁的。古老剧种弋阳腔,采用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仅用简单的打击乐伴奏。明嘉靖年间正式形成的昆山腔,发展为兼用笙、箫、笛、琵琶等管弦乐器伴奏,音乐效果大为增强。近代戏曲更加重视伴奏的衬托作用,逐渐增多了乐器的种类,并密切了声乐和器乐的配合。也有些剧种在主要唱段中停止器乐伴奏,由演员独唱“清板”,以突出声乐的表现力。帮腔形式,在一些高腔系统的剧种中仍旧保留着,作为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
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句法紧凑精练,文学性较强,因此更便于集中地抒发情感。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辩、斥责等场合,一般也常发挥唱的功能,以增强艺术效果,并给人以美感享受。为了便于传达感情、唤起共鸣,曲词的文学性不尚典雅,而在于雅俗共赏、简洁明快、涉笔成趣。
在戏曲里,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和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塑造人物服务。
念白
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做功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
戏曲演员从小练就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之后,还须悉心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才能把戏演活。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分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如在各种步法中,狼狈挣扎时走跪步,少女在欢乐时甩着辫梢走碎步,就不仅是纯技术性的表演,而能起到渲染气氛和描绘情态的作用。同样是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愤怒。在髯口功中,弹须、理髯、甩髯口……各具特定的内涵与表象。卓越的演员表演时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而不流于形式。
打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演员从小练武功,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拿顶,一练就是一炷香的时间;小翻、旋子,一走就是几十个;耍刀花、耍枪花,不到精疲力竭不止。只有苦练,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技术功底还只是创作素材,演员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并分清敌对双方的正反、胜败和高下。
戏曲的做和打,也从来不是穿插在戏里的独立的舞蹈表演。毯子功的一些项目,单独地看,近乎杂技;把子功的一些套数,单独地看,类似武术。但连贯起来,组合在戏里,却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舞蹈语言,能够出人、出情、出戏。一节开打结束时,双方亮相,不仅胜败判然,而且分出了正反。战胜者耍下场,显示了神采飞扬的风貌。武二花连摔锞子,狼狈相毕露。窜毛表示下水,跺泥体现沉稳。马童的小翻,衬托了主帅的气势。某些戏里的倒扎虎、云里翻,则突现精神失常者的疯癫迷乱,等等。当这些技术功底与情节相结合时,就有助于刻画人物,阐释剧情,并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
【京剧唱念做打基本功知识】相关文章:
做读书笔记是自学的基本功10-04
音乐教案:京剧02-04
有关京剧的作文04-14
感悟京剧作文01-24
京剧鉴赏心得05-13
大班京剧脸谱教案06-13
京剧代表作11-17
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活动总结01-07
感悟京剧作文(热)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