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歌唱入门者的声乐训练规律「干货」
歌唱入门者想要知道声乐训练的规律吗?欢迎阅读参考下面关于声乐规律的知识,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训练方法因人而宜
我们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在生理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又各有差异。虽然我们为每个歌唱者划定了嗓音类别(所属声部),但由于各人身体天赋不尽相同,因而喉头的形状、声带的厚薄与长短、发声管道与共鸣腔的结构与大小必有差异。再加上后天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观念,甚至性格特征、接收能力等的不同,就决定了在声乐训练中必须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分析研究,采取既符合科学共性又符合个人嗓音特点的训练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那种“千人一法”的教学方式,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是不可取的,是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嗓音成功率”极低的机械式教学法。
二、嗓音发展循序渐进
发声生理学认为,人体发声器官在未经训练之前,其肌肉组织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喉部声带周围的发声肌,一旦超过它的正常负荷,就会产生疲劳,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病变。所以,声乐训练只能严格遵循其正常的负荷量去进行。声乐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歌声训练的负荷量应逐渐增加,一些技巧性的声乐练习也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去磨练,才能逐渐使嗓音得到稳固的发展。此外,人对自己嗓音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也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深刻、由时有偏差到比较准确、由一般性掌握到熟练性掌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声乐学习中,一方面要热情大胆地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敢于加快进度去开拓前人并未问津的艺术领域,但同时还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尊重科学规律,适时地去分析、研究,解决声乐演唱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在技巧上不断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急于求成只会给声乐训练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妨碍声乐学习的进程。“欲速则不达”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声乐学习中同样值得我们记取。
三、树立整体歌唱观念
中外很多著名歌唱家都十分注重把握发声器官的整体运动感觉,提出应确立全身心协同歌唱的观念。我国声乐教授沈湘就反复强调过:“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大家想问题的时候要从整体去考虑,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有联系,我在说呼吸时,与共鸣、嗓音等都互相有关系,都是歌唱这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在训练时,如果仅仅注重在发声器官某一局部进行调节与磨练,或者说仅仅注重发声歌唱的某一种因素,而对其他多种因素不去综合把握,那么,必然会使参与歌唱的其他器官失去平衡,致使各发声器官不能协调运作,而酿成某种发声弊端。我们知道,各个发声器官既有其相对独立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与其他发声器官建立协调平衡的运动机制,才能使歌唱发声获得最佳效果。个别器官功能的发挥,仅仅是在其他与之相协作的器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下运作的结果。歌声训练的进展是在人体参与发生的各器官打破旧的平衡机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机制的结果。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谢里尔·米尔恩斯也谈过类似的看法,他说:“显然给学生上的任何一课中,都要在有关声音的最主要的各因素上下功夫。他所讲的“所有的要素必须综合起来掌握”,也就是把握所有发声器官的整体运动感觉,或者说一种全身心投入歌唱的综合观念。
四、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综合提高
要想学好歌唱,离不开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视谱能力、听音能力的充实,特别是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更离不开文化素质的提高。如果仅仅站在纯专业的角度去学习歌唱,缺乏应有的文化素质来充实自己,那么,所获得的技能技巧就会脱离文化之光观照而变得贫乏无味,久而久之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不断萎缩。中国戏曲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为了领悟戏曲艺术的真谛曾孜孜不倦地学习文化知识与琴、棋、书、画等姊妹艺术,从而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享誉中国乃至世界。那种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不注重专业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提高的人,必将造成技术与艺术脱节,使艺术技巧脱离开其应有的文化底蕴而缺乏感染力,最终不能获得艺术上的成功。
在声乐训练中,只有发挥学生与教师这两种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歌唱学习沿着健康的轨道迈进。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鹦鹉学舌”式的技能技巧学习方法,必将违反艺术教育以“育人”与“开启心智”为本的初衷,渐渐把学生培养成一部活的发声机器,而毫无艺术创造可言。
【歌唱入门者的声乐训练规律「干货」】相关文章:
声乐基本入门知识02-23
声乐入门发声练习07-27
最新声乐入门基础11-26
声乐歌唱形式的分类11-04
关于合唱的简单训练方法「干货」11-26
声乐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09-04
声乐的呼吸训练方法08-09
声乐自我训练的小技巧12-30
少儿声乐训练方法03-01
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