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咽音唱法和关闭唱法联系和区别
咽音唱法和关闭唱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咽音唱法和关闭唱法联系和区别,欢迎阅读。
1、咽音喊嗓法介绍:
“咽音”的说法应该是来自于林俊卿的“咽音喊嗓法”,视频请戳→(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1),在sls体系中咽音是指咽喉共鸣的声音,中文语境里叫做“喉音”。民族唱法和京剧喊嗓里没有咽音的概念。而林俊卿提出的则是一个体系,被他称之为“咽音发声法”
而关闭唱法这个字眼在微博上很多歌手唱功分析文章里出现。
只要是优秀的声乐老师,不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词汇,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训练声带肌肉,强化声带的闭合控制能力;以及充分开发共鸣腔体。
关闭就是指声带的闭合,声带闭合得越好,声音越有力量感,也能唱更高的音。所以对于声乐技术而言,关闭和气息是最最最最基础的技术要求。国外歌手的关闭能力出众,所以一些乐评人就把国外歌手的唱法叫做关闭唱法。
林俊卿的咽音理论就非常接近SLS体系,注重关闭和气息,气息越好,关闭就越容易做到位。林俊卿的这个视频主要就是在讲气息与关闭的关系,以及关闭的练习(吐舌头练习)。黄绮珊在《我是歌手》里有提到咽音,看她唱歌的嘴型,应该就是来自于林俊卿的咽音理论。
欣赏歌手的唱功,不是看谁强谁弱,而是看基本功以及共鸣腔的运用。
费玉清、李健的唱法来自于传统的中国声乐(京剧、民间歌曲),强调鼻腔的共鸣。胸腔和咽喉的共鸣较少,音色清亮。
林志炫的唱法向欧美靠近,强调“混声”,实质是共鸣腔的混合(胸腔、咽喉腔体、鼻腔、头腔),并且根据歌曲、高中低音的需要,分配各个共鸣腔的比例。音域宽、音色扎实。
姚贝娜受学院派声乐,流行唱法的影响,以真声为主,也就是以胸腔共鸣为主,关闭与气息能力很强,所以真声也能唱得特别高,真声的好处就是力量感好。加上出色的关闭和气息支撑,姚贝娜的声音非常强大而震撼。
2、脬吸问题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唱好歌曲的基础。气是发声的动力,任何唱法历来都是非常重视气息的。传统唱法讲“气沉丹田”;美声唱法强调用横膈膜控制气息。两种说法都是强调呼吸的支点。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较好。气要求吸得深,稳得住。深即吸到肺的底部;稳即力点稳定有力。气吸下来时,下肋扩张,腰围往外膨胀,横膈膜下降,小腹往回收,这样就产生了气压。它将气息集中有力地、准确地往调整好的共鸣腔体焦点位置输送。气息在发声时压力的集骤点便是呼吸支点。
横膈膜是控制气息的主要呼吸肌肉,发声中,吸气肌群始终处于持续紧张的工作状态。必须积极锻炼这组肌肉,使声音牢牢坐在气上。为使气长,稳劲有力,要用不断吸住气的感觉发声歌唱。为防止气的僵死,气不可吸得太满,这样才能富有弹性。学生普遍耽心高音唱不上去,那就应该先检查气。原则上是,音发得越高,吸气越深。只要坚持这一用气原则,掌握呼吸技巧,并在发声器官协调配合下,定能解决高音的问题。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色彩丰富、表现力强,能适应演唱各种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
3、共鸣问题
共鸣是将声带发出的声音美化、扩大。有了泛音效果,声音才丰富、悦耳。发声器官共鸣腔体包括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和头腔。调整这些共鸣腔体的混合使用对唱好歌曲是很重要的。
①打开喉咙、用打哈欠——叹气的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打开喉咙的歌唱状态。这时,小舌、软颚上提、舌、上下颌及牙关自然松开,使从喉咙发出的基音得到共鸣效果。所打开的喉咙状态还应在整个发声中保持。在发高音时保持这种上方软组织的提起是较为困难的,但只要积极划训练喉内、外肌的一些肌肉能力,持之以恒,定能收效。
打开喉咙在民族唱法上要适度,切不可完全按美声唱法的做法,只要半打哈欠的状态就够了,否则,就会影响民族唱法的风格。
②稳定喉结;正常的喉头位置是打哈欠、深吸气时的位置。一张口就必须下降喉结,并相对将其稳定住,这样,下咽管道拉长,喉咙底部就自然打开,便于声带功能的调节控制。如果喉结上提,会出现颈部肌肉压迫,影响声带肌能变化,同时,使下咽管和喉咙缩小,会厌不能充分打开,基音共鸣则不好,气流不畅通,声带负担加重且易疲劳。相反,如下压喉头、也会使喉头的软骨和肌肉无法自如调整声带变化,从而影响发声。
在发声训练中,训练喉头的相对稳定,保持喉头始终处于最有利部位和最良好的功能状态,是便于声带变化调节服务于歌唱的重要一环。解决喉结上提下压的毛病一般用“O”、 “u”音练习,在注意呼吸的同时积极锻炼喉外肌,放松下颌颈部肌肉,拉开舌骨与甲状骨之间的距离,使上下力均衡,喉结自然会逐步稳定住。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同样要求下降和稳定喉结,但程度不同。美声唱法要求喉结降得更低些,民族唱法则略为偏高。
③调整运用混合共鸣,保持头腔共鸣。刚学唱歌的人,往往只会使用单一共鸣,声音出现散、白、紧,因此,高音吃力;换声有痕迹,缺乏歌唱的艺术性。为了改进声音,统一声区,提高发声能力,就要学习调整、使用混合共鸣。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调整共鸣的第一步,它为发声造好了一个柱状空间,这是一个很好的咽腔共鸣管道,它把喉咽、口咽、鼻咽三者联在一起。鼻咽腔共鸣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此共鸣起各部位共鸣贯通作用。因为它下接喉腔,上连头腔,是整体共鸣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运用调整得当,可使中低音很好地通往头腔,为高音做好搭桥准备。因此,练习中声区时,学生要学会把每个声音迅速准确地安放在积极打开的鼻咽腔这个共鸣位置上。发声中,音高不同,共鸣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发高音以头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减少;发低音则以胸腔共鸣为主,头腔共鸣减少。在全声区内,上行、下行就以这个原则,按比例将二者相互混合。
歌唱发声中,共鸣位置的统一尤为重。如果出现不统一,一是由于调整使用各共鸣不合比例;二是歌唱者对控制头腔共鸣不稳定所造成。只有注意每个音符在发声中的谐和及共鸣中保持住一定的头腔共鸣色彩,整个音域共鸣才会统一起来。取得头腔共鸣要特别注意母音的安放。把安放好的声音沿着鼻咽腔并在各器官协调下,积极送进鼻腔的顶端空洞处,自会得到头腔共鸣的感觉。保持头腔共鸣,要牢牢记住发任何音高都不可完全脱离这个头腔共鸣位置。多练“哼鸣”,找假声位置,用“i”母音反复练习,容易得到头腔共鸣。
4、声带训练
训练声带在发声时的正常功能,实际是训练声带的真假声结合和声区的转换问题。从生理学、医学、物理学、音响学中得知,声带在发不同音高时,作为振动体的声带来说,它是有变化的。它随着音高低不同而变化;它决定了人声存在着声区问题。发低音时,振动体体积较大,声带长而且厚,作全振动,产生出结实浓厚的胸声,即真声。声带的肌能状态被称为“重肌能”状态。发高音时,振动体积变小,声带拉紧,同时缩短变薄,作局部或边缘振动。这时,声带的肌能状态被称为“轻肌能”状态。声带这一肌能变化过程中,它的振动频率由小变大,声带由“重肌能”状态变为“轻肌能”状态,就产生了声区转换。这一生理的变化操纵是很细微而复杂的。如果不训练调整控制声带的这一功能性变化的能力,便解决不了换声问题,高音必定唱不上去。
训练声带的真假结合,中声区真声就不可使用太多,以免声音唱得太重。用软起首的方法将起音安放在高的共鸣位置上,然后沿着音高的上升下降,适当调节真假声的比例。原则上掌握住音越高假声越多;音越低真声越多,用“a、e、i、o、u”五个母音反复练习,便可逐步掌握声带的变化功能,从而获得统一的音色,统一的声区,音域也必将扩展。
【咽音唱法和关闭唱法联系和区别】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与联系10-05
咽音唱法练习方法09-27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何区别10-05
有关咽音唱法简介及练习07-22
如何发出“关闭唱法”技巧10-11
流行唱法的形成过程和类型10-05
欧美唱法与亚洲唱法10-03
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和吐字技巧10-12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