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
合唱队员需要通过系统的合唱训练来掌握合唱的科学发声方法,使整个合唱队的发声能力得到加强,合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够提供的一定的帮助。
合唱训练方法
一、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生命力所在。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因此,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从而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a1”,然后再记住它上方小三度音c2的音高,让学生闭口哼鸣(m)时的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在记住al和c2的基础上,再推想出其他各音的音高,如gl、bl、fl等。在唱准单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唱准音阶,同时重视练耳。良好的音准感觉是靠良好的听觉不断“监测”和调节而获得,离开了听觉训练孤立地去练唱旋律是不行的。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教师可以弹奏单音或简单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这样,从单音到双音乃至和弦;从级进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从二小节乐句到四小节乃至短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对音准有了概念,对各种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也有了固定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内心音高感,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了提高。
合唱的节奏训练,在合唱的起句和收句时最容易发生节奏不准确现象,因此,在学生学唱歌曲时要加强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如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响:“滴嗒、滴嗒”,就是×× ××|×× ××|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实际上就是×××× ××××|×××× ××××|的节奏型等等进行类似的节奏训练。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及发声方法
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姿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养成良好的歌唱呼吸习惯,在训练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驼背、挺肚子、下巴前伸、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尽量注意身体站直,胸部放松,含胸但不能驼背,两肩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等等。让学生从一参加合歌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
呼吸是歌唱的发声基础和动力。古今中外声乐专家无不把呼吸作为歌唱最重要的基础而提出。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说明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也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要使合唱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都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吸气及控制。在教学中,我们不必要对他们象成年人一样讲解什么胸式腹式,而应该用生动自然的形象比喻来体会,要求体会自然呼吸中的一些呼吸状态,比如平躺着的呼吸,轻声说话的呼吸,抽泣练习,像“闻花香”一样的深呼吸练习。跑步时很累的喘气,呼气时要求大家象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这些练习在集体训练时可采用“S”来进行,一般程序为自然呼吸……然后吐气,缓吸……缓吐,急吸……缓吐,但关键是在训练之中要大力引导借用想象,不能以太多理论讲解,一切以自然为主。
声音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歌唱,如何使学生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的日常说话状态转变为歌唱状态,除了气息的训练外,还要进行发声训练。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准确地、稳定地唱好每一个声音。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经常的轻声和头声训练是必须坚持的。训练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1、首先要改变那种用脖子喊唱的习惯,开始指导学生把歌唱的“嘴”按放在小腹上轻声唱,目的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开咽喉。
2、先练母音“u”,因唱“u”容易使喉头下沉,再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的感觉轻唱:5432 1234│5432 1‖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喉头不要动,位置要统一。感觉对了逐渐进入母音o、a、e、i,唱“e”、“i”容易挤偏,就让学生找唱“o”的感觉与口型,用“o”的口型唱“e”、“i”,声音就竖起来了,练习这五个母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能有个正确的归韵,即有个正确的咬字吐字基础。
3、合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头声。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整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对低年级不宜理论讲得多,只要他们注意歌唱时小腹不能松、抬眉,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求共性、去个性。让学生明确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声音是否“冒”出来,集体歌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从中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发声练习,久而久之,演唱的发声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变得圆润而优美。
三、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唱歌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效果。而咬不准字头,吐不准字腹,归不好字韵,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在理解咬字和吐字的基础上,口形的张合应该与字的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紧密结合。如韵母在演唱时延长,一定要保持口形不变,否则会唱不清。为了使学生的口型能够达到基本正确,让学生每人带一面小镜子,边练习边看自己的口型,发现错误可及时纠正。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较慢的乐曲或练声曲,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通过字、情、调的和谐运用,使学生对歌曲有自发的抒缓、开阔、优美、遐想、自豪之情。在咬字吐字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独的训练,及时纠正不良的读音,训练不同声母的口型,使学生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歌声生动形象清晰感人,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四、加强和声训练
合唱一般是多声部的歌曲,要想使合唱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就必须重视和声训练。在正确的掌握了歌唱呼吸、发声等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和声训练,并开始接触一些合唱歌曲。开始就要求学生能两个声部和谐而优美地演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做一些听辨和模唱音准方面的练习,如先弹出“1”再“3”听清、唱准了,一起弹出,问学生有几个音?能分辨音高吗?按声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高唱一唱。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即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有力的歌唱,这样的合唱清晰可辨。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这样的练习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单组音程唱准之后,可进行音程旋律的演唱。和声练习曲不在于长、难,而在于坚持不懈地练。加深和声感觉是目的。然后逐渐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练习。可采用“找朋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和声音程练习。如“1”的好朋友是“3”,“3”的好朋友是“5”即类推……他们很有兴趣。教师还可以与不同声部进行合作的辅助训练,即教师奏或唱第一声部,与担任第二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一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唱,当教师感觉到第一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唱再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变为只在需要的地方甚至只在某些音上“搀扶”他们一下,当一点问题都没有后,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二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一声部合作。
在演唱训练中,声部的均衡与清晰度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合唱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为了使学生在合唱中不受其它声部的干扰或牵制,让他们捂起耳朵来唱或是隔开来学,都不是好办法,合唱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合”,各声部在演唱中,要求学生做到不仅能够监听自已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别人的声音及和声效果,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绝对要防止一声部压倒另一声部的现象,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合唱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将这一环节的基本功训练扎实,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拓展阅读
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统一合唱的发声状态,协调合唱的基本音色
这是发声训练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应强调规范的发声练习,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合唱队员的发声状态各不相同,作为合唱训练的指导教师必须将队员的发声状态引向正确,达到合唱的协调。为了达到合唱的协调,要求队员要形成一致的发声状态,结合合唱发声的呼吸训练、起句和收句训练、独立性训练、协调性训练、共鸣器官的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各环节的训练,正确处理好演唱过程中音量、音色和音准的相互关系,对发声的实践加以理论上的总结,使学生掌握合唱发声训练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合唱的协调,提高合唱音色的变化对比
这一阶段的合唱训练是在上一阶段所形成的发声基础上进一步对合唱的音色作对比变化训练,以丰富和提高合唱队的音乐表现能力,从而引导队员充分体验合唱作品,进行艺术再创作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合唱训练中,需要合唱队在完成了某些特殊音色表现后,要能够立即回到正常的歌唱状态,以便使他们将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地应用于音乐的表现中,可以分别演唱出古典风格、近现代风格、民族风格等不同的声音特色。
三、在演唱技巧方面要注意下列技术问题
(一)合唱的个性问题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各声部都应具有演唱的独立性,不然演唱时就会跑音、跑调,甚至跟着别的声部演唱,这就要求每个队员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唱合唱时,应先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先唱谱,后唱词,一般达到背谱演唱。
2、经常可看到分声部练习已较好的队员,一旦合练就唱不好自己的声部,这就是由练习时总是以自己声部为准进行前后联系造成的。所以在熟悉自己声部的同时,要利用其它声部来找自己的音高和节奏。
3、队员在演唱时不但要求整齐统一,而且要明确各自声部的音色特征:
(1)女高音声部音色应抒情、明朗、秀丽且高音穿透性强,最理想音域为小字一组c到小字二组a;
(2)女低音声部音色应圆润、浓厚、结实,最理想音域为小字组g到小字二组e;
(3)男高音声部音色应明亮、柔和、清晰而刚劲,最理想音域为小字组c到小字一组a;
(4)男低音声部音色应浑厚、低沉、有力,最理想音域为大字组f到小字一组e。努力做到使合唱中既有壮实有力的低音部,又有浑厚的中音部和明亮华丽的高音部。
(二)合唱的共性问题
如果说培养演唱的个性是训练和发展队员唱合唱的基本能力,那么演唱的共性则是把这种能力合理的运用到合唱中。合唱队员对合唱的均衡和谐和要有极灵敏的反应和适应的能力,要互相倾听邻近的声音及整个合唱的音响,使自己的声音在整个合唱进行中起着最大而最合理的作用,所以在演唱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要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唱合唱
在合唱进行中,错误的节奏、错误的音调会干扰合唱的整体效果。影响音准、节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合唱作品中,音程复杂,跳动过多,速度较快或较慢,力度太强或较弱,节奏较困难,音域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此外,和声织体复杂的作品也较难获得满意的效果。
(2)在发声技巧中,由于气息的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及早注意和准备,呼吸换气安排不恰当都会造成音准、节奏的困难。
(3)由于合唱队员歌唱时咬字吐字不当,也会影响合唱的音准、节奏。
(4)合唱队员精神过分紧张、体力上过分疲劳都会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
2、要用正确的声部地位指导合唱
在合唱进行中,声部或个人的声音太突出,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效果。合唱各声部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唱的主旋律声部是合唱中的主要声部,它在合唱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声部则起着烘托和伴随的作用。主旋律往往是由高声部来担任,但也可以由其他声部或由两个声部共同担任。因为是主旋律,所以它在音量和音色上应当比较穿透些,以获得明显的主导地位。
(2)合唱的辅旋律声部是主旋律的辅助性和伴随性的旋律。一般说来,辅旋律应采取较主旋律稍弱一些的音量和稍暗一些的音色,尤其当主旋律声部不由高声部来担任时应有较明显的差别。不过当辅旋律在主旋律的下方时,在保证主旋律清晰、穿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同样的音量和音色。
(3)合唱的和声性声部起着和声的烘托作用。它本身也有较简单的旋律,但以和声的要求为主,和声性声部固然应当竭力将主旋律烘托出来,但在音量和音色方面却不能与主旋律相差过远,当和声性声部在主旋律上方时,和声性声部就应当在音量和音色方面对主旋律进行一定的让步,不然会对主旋律的主导作用产生不良的影响。
(4)节奏性的伴唱声部主要担任节奏性的伴唱,这一声部主要以节奏伴唱为主,起着点缀、填充和装饰主旋律的作用,同时也有和声性的要求和一定的旋律性。
3、要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合唱
在合唱进行中各声部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和绝对的,队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音量与作品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速度与作品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音色与作品的关系。
该连要连,该断要断,演唱的情绪要与音乐风格相吻合,
该强要强,该弱要弱,时刻从整体效果出发,一切为整体效果服务。
【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相关文章:
基本合唱训练方法01-17
基本的合唱训练方法07-06
基本的合唱训练方法介绍01-28
关于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02-26
基本的合唱训练方法有哪些01-15
合唱团的基本训练方法01-15
关于合唱指挥的基本训练方法04-13
有关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02-28
合唱训练方法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