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规范
导语:指挥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动态语言。是指挥在排练和演出时,与其指挥的唱奏者之间传达个人对音乐的唱奏要求的媒介或桥梁。下面是关于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规范,欢迎参考!
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规范
1、各种力度变化的指挥法
指挥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靠动作的大、小、高、低,离身体的远近和肌肉紧张度的增减来表现力度及力度变化的。一般来说:动作越大,力度越强;动作越小,力度越弱;手位越高,力度越强;手位越低,力度越弱;肌肉紧张度越高,力度越强;肌肉紧张度越低,力度越弱;手心向上表示强;手心向下表示弱;面目表情紧张,表示强;面目表情松弛,表示弱;动作从小到大,表示渐强;动作从大到小,表示渐弱;肌肉紧张度从低到高,表示渐强;肌肉紧张度从高到低,表示渐弱;动作从李道外,表示渐强;动作从外到里,表示渐弱;手心从下向上翻转,表示渐强;手心从上向下翻转,表示渐弱;面目表情从松弛到紧张,表示渐强,面目表情从紧张到松弛,表示渐弱。
在实际指挥过程中,由于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受大脑支配的,人的身体各部位都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指挥的动作往往会从手臂动作的大小、肌肉紧张度的高低及面目表情的变化等各方面协调动作,所以,指挥者常常会同时调动多种手段来实施指挥。如渐强时,指挥一面逐渐扩大动作幅度,一面提高手位,一面加强面目表情(特别是眼神),一面增强肌肉的紧张度等等。
2、合唱指挥的双手分工
指挥面对的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和担负多声部音乐表演的演唱或演奏组织。要完成复杂作品的指挥任务,指挥需要双手分工。即由左右手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并要协调配合。从分工上讲,一般是由左手担负表情和声部的提示,右手担负节拍和特殊节奏的提示。从技术上讲,指挥的动作应有较好的协调性,左右手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活动能力,能够自如地作出多种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指挥动作。
3、指挥棒与指挥棒的使用
指挥棍是一种用木材或玻璃钢制作的细长带柄的短棍。两头粗细不一,从手柄处到棒尖,由粗到细均匀过渡,其长度一般从37公分~42公分不等,指挥者可视其手臂的长度选择合适自己使用的指挥棍。
指挥棒的作用是用以延长指挥手臂的,在面对庞大的乐队、特别是面对合唱队与乐对共同演出的宏大场面时,演唱、演奏和指挥间的距离会变得更远,加上乐队必需的谱台,乐器、话筒等物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视线,给相互间的交流与配合带来一定困难,由于指挥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臂,就会使队员能够更加轻松的看到指挥手势,便于唱奏整体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因此,在乐队演奏或有乐队伴奏的合唱演出中,指挥者常常选择使用指挥棍进行指挥,以期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4、徒手指挥技术
徒手指挥是指不用指挥棍或和器物等任何辅助手段来指挥的指挥方式。一般在无伴奏合唱和有钢琴伴奏及其它简单伴奏形式而无乐队伴奏演唱的情况下选择这种指挥方式。
它的优点,在于指挥可以利用手指、手腕、手臂等各个关节、部位的细微变化,更有效的表达细腻的歌唱情感和音乐音响的刻画。由于演唱时合唱队前面没有庞大的乐队和乐队的乐器、谱台等物体遮挡,合唱队、伴奏者与指挥间的交流方便,视线清晰,目标集中,因此,指挥棍的使用就没有必要。
但是在乐队演奏或有乐队伴奏演唱歌唱性较强和更需细致表达的音乐时,亦有指挥选择徒手指挥的,这要看个人的习惯而定。
5、指挥动作与动作规范
指挥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动态语言。是指挥在排练和演出时,与其指挥的唱奏者之间传达个人对音乐的唱奏要求的媒介或桥梁。无论在排练过程中,还是在演出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指挥应依据音乐表现和指挥表达音乐要求的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动作,应以音乐需要为原则,任何企图表现自己、或与音乐表现无关、或与当时所表现的音乐不相适应的动作都是不适宜或需要丢弃的。
动作的设计,应以指挥的基本图式为基本依据来安排,必要时,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变化,可在遵循基本图式的原则基础上作适当改变(可做各种图式的变体、或简化、或分解、或短暂脱离),以利于表达所要强调或要重点提示的地方。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
一、弹上点的方法
弹上点的预备与正常的预备一样,两手处在预备的位置上,没有点前的运动,像跳高时没有助跑的原地跳,之后突然向上发力,发力的瞬间便产生一个点(见图 例10),此点的产生是靠瞬时的弹上运动而获得的,所以称之为“弹上点”,简称“弹上”。它适宜于节奏规律性较强的音乐片段,亦可在富有弹性或有断音标记 的音乐中使用,是指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获点手法。
二、下行线
弹上点之后的运动是典型的点后运动,获得的线是点后线,用虚线表示(见图例10),在连续获得弹点的运动中,产生上行线与下行线两条线,一条是上行线,是 点后线,第二条是点后线回折的下行运动线,即“回折线”。此时的下行线与击点时的点前线有着根本的不同,下行线是连续获得弹点运动周期的过程线,不需要加 速、加力,而点前线的加速、加力是获得击点的必然前提,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但是,下行线与点前线都起着对表演者的预测作用。
弹点因其由下而上进行,从点后线的方向(以右手为例)可分为三种:
1.点上线。2.点内线。3.点外线。
练习时,要充分体会击点与弹上点的不同的感受。尤其要注意击点的点前线和弹点的回折线的区别,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点,还要注意到线。线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不仅仅是点的一般过程,要正确处理好点与线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点与线在指挥过程中的表现意义。
击点法在指挥过程中使用最多,弹点次之。指挥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点更能表现出指挥的意图,是没有固定概念的,是以指挥本人的意图、习惯以及指挥对音响的需 要而灵活变换使用的。如使用击点法指挥一段富有戏剧性强,速度、力度变化幅度大的音乐段落之后,用“弹上点”的指挥法指挥轻松、愉快,富有跳跃性的音乐片 段时,指挥既得到了体力上的放松、休息,又获得了手势上的对比变化。
二四拍——划V字型,正划一遍为一拍,然后反划为一拍,这样共两拍,一正一反为一周期三四拍——划三角形,一边为一拍,共三拍,一个三角形为一周期。四四拍——比较复杂,手由上及下后突然顿住回升刚刚落下距离的一般,然后向左极右划一个倒8,最后手提至出发点,完成一周期。
三、练习注意事项
(一)无论练习击点还是弹点,都要注意站姿与站立的稳定性。
(二)掌握基本要领后,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上体会获点动作。
(三)练习中,身体要保持稳定性,不要随两臂运动而跟随运动,更不能用身体帮助手臂用力。
(四)注意两臂各部位的协调性,用力的速度、力度和获点的比例要一致,要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练习。
合唱指挥的知识介绍
一、合唱指挥的意义
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合唱艺术实践的实施者;是创造、演绎合唱艺术的灵魂。那种由指挥排好合唱,演出时领导上台胡乱比划的奇怪现象,是愚昧的,是对合唱艺术的践踏,已经成为历史。 德国指挥教授彼得说过被全世界指挥公认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水平低的合唱团,只有水平低的合唱指挥。”由此可见,指挥在合唱团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指挥者是对合唱艺术关注最多的人,他用毕生精力学习、实践合唱指挥艺术,有责任把合唱艺术的知识传播给喜欢它的人们;更要积极努力地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并带领合唱团把古今中外的优秀合唱作品演绎出来,把合唱艺术带给大众。合唱艺术的创造者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精益求精,让合唱艺术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指挥在合唱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合唱指挥的品德与修养
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合唱指挥,首先应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极好的思想修养和超群的人格魅力。他应真正热爱指挥艺术,而不是把指挥当作实现个人名利欲望的阶梯。
好的指挥,应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广博的音乐知识、充沛的精力、非凡的感召力,待人真诚、友善,有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合作精神。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合唱团的灵魂。合唱指挥要尊重合唱团员,把他们视为共同创造合唱艺术的同事、伙伴和朋友;要对合唱团怀有最淳朴、诚挚的爱和敬意;要经常对合唱团付出的辛勤劳动、艺术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
做为一个好的合唱指挥,从不放过亲自到合唱团里唱合唱的机会。能经常在合唱团里,进行创造和谐声音的实践,是成为优秀合唱指挥的最佳途径。这与从未演唱过合唱的合唱指挥,有着天壤之别。好的指挥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宽阔的胸怀,善于听取大家意见和对合唱艺术的不同见解;要有忘我的工作精神、战胜自我的勇气和坚强的信念。完美的合唱艺术效果,取决于合唱指挥和合唱团员的认真程度和坚定的意志;而指挥的信心,只能建立在他对合唱知识、合唱指挥技艺扎扎实实掌握的基础上。寄希望于耍小聪明,侥幸成功的人,是永远都不能成为好合唱指挥的。指挥应有:很好的品质和性格,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守信用、不以身作则、不严格要求、自由散漫、不求甚解、心胸狭窄、优柔寡断、孤僻冷漠、结怨记仇、傲慢暴躁、任性虚荣、搞小团体的人,即使他的指挥技艺很高,也永远不能成为优秀的合唱指挥。合唱指挥在排练时,要严格而不能严厉,指责或出言不逊是极不可取的。合唱指挥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对合唱团的成长进步能够耐心等待,切忌急功近利;第二,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带领合唱团不断进步、提高。一个卓越指挥的背后,都有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和一部天才加勤奋的奋斗史。
三、合唱指挥的天赋才能
指挥家鲍克纳曾经说过:“有那么一天,当你踏上了指挥台,就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应付一切,这便证明了你天生具备了指挥能力。但若无法胜任,那就注定了一辈子都学不会。”指挥者除了具有深厚的学识、掌握各项指挥的技能外,还必须具有先天赋予的才气。所谓天赋的能力,是指不需专门练习,就已具备的能力,并非后天的学习可以完全得到的。没有天赋才能者,在学习指挥方面将受到一定限制;学到某一阶段,再提高就困难了。因此,指挥者所需具备的先天才能是很重要的。
合唱指挥所具备的天赋才能大至包括:
1、良好而敏锐的听觉
所谓听觉,是指对乐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听辨能力。一个指挥者只有具备听辨音的高低是否准确,音的长短有无瑕疵等,才能胜任指挥工作。
2、超常的暗示能力
所谓暗示能力,就是不用语言、声音,而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能力。在演唱中,指挥者必须用无声的语言与演唱者交流,以引领合唱团的演唱。指挥者如无强而有力的暗示能力,合唱团则无法明确理解他的意图,也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演出表现,甚至无法正常演绎合唱作品,他就无法胜任指挥工作。优秀的指挥,对于合唱作品速度的转换、呼吸的深浅、声部的.进出及作曲家所要求的表情记号、合唱作品的内在情感等等,都可轻而易举地暗示出来。
3、领导及组织能力
所谓领导、组织能力,是指对合唱团的驾驭能力。指挥者必须具有领袖的个性,要善于领导合唱团进行艺术活动,并和大家相处融洽,才能获得合唱团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成为创造合唱艺术的灵魂。合唱团平时的训练单调而枯燥,指挥者要以非凡的组织能力、杰出的工作保持合唱团员的兴趣,带领合唱团不断提高。面对由几十个个性不同的人组成的合唱团,指挥者应如何驾驭,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4、极强的自制能力
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指挥者必须具备稳如泰山的气质,临危不惧的自制力。每次演唱时,都难免有些瑕疵。当合唱团的演唱偶有错误时,指挥者必须从容不迫地继续指挥演出。如果指挥稍有慌乱,必将影响合唱团员的演唱自信,从而导致演唱的混乱,以至演出失常。
5、非凡的感染力
指挥者将自己对合唱艺术的深刻理解化为一种力量,来牵动合唱团和听众的心灵,使之融入合唱作品的情感中,并为之感动和震撼,这需要指挥者具有非凡的感染力。这种能力绝非后天培养可轻易获得的。
6、精确的记忆力
超强而精确的记忆力,也是指挥者必备的先天条件之一。不具备这种能力,也就不能把纷繁复杂的合唱声部旋律、和声织体、节奏特点、声部进出、速度力度、情感的抑扬、歌词的意义、伴奏与合唱的关系、领唱与合唱的关系等等,准确地熟记于心。指挥者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自如地演绎合唱作品。先天具有的记忆能力加上后天的培养训练,可使指挥者达到很高的境地。
7、高度的音乐鉴赏力
作曲家的作品,不能像绘画、文学、舞蹈等艺术一样,具体而直接的呈现在欣赏者眼前。它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者来发表。尤其合唱作品,它是要靠指挥者和合唱团的共同努力,创造出符合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音响来,并担负着介绍作品的工作。因此,指挥者是合唱作品的诠释者,他主宰着作品的命运,能赋予原作品以新的生命;反之,也能使作品失去光彩。诸如:合唱的音响效果、速度的快慢、情感的表现等,全靠指挥者卓越而深刻的音乐鉴赏能力、合唱艺术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合唱作品大放异彩。
8、纯洁而丰富的情感
合唱艺术的精华是合唱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指挥者具有孩子般纯洁而丰富的情感,才能自然、客观而富于感情地创造合唱作品。只有指挥者被合唱作品的情感深深地感动,他才能诠释出感动听众,富有情感的合唱音响。这种情感并非经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完全获得。
9、敏锐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挥者最基本而重要的先天条件之一。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的三大要素中,节奏是最重要的,它是最原始的音乐素材,可以离开旋律独立存在。对节奏的感觉可由后天训练获得,但天生节奏感较差的人,训练起来非常困难,不易成为优秀指挥者。
10、极大的耐心
一次成功的演出,是经过无数次的改正错误得来的。若指挥者没有极大的耐心,训练中必然心浮气燥,难免对团员出言不逊,而这样的结果也必然伤及团员的自尊心,影响合唱团员对合唱的兴趣。所以,指挥者面对困难仍需有极大的耐心,去慢慢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并拿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指挥者必须具有平和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及持久的耐心,才能使合唱团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不断成长、进步。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则必不可少,只有具备天赋,后天又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懈追求者,才有希望成为成功的合唱指挥。 四、合唱指挥的后天修养
Eberhard Schwicherath是对德国合唱教育有很大贡献的指挥家。他说:“每一位指挥家必须是一位好的音乐家,好的歌唱家,而且是一位好的语言学家。”可见,合唱指挥者后天要学的东西很多。
【合唱指挥的手部动作规范】相关文章:
合唱指挥动作的原则04-11
2017最新合唱指挥动作05-03
合唱指挥动作的基本要求03-17
合唱指挥的任务03-01
合唱指挥的技巧07-19
合唱指挥技巧04-26
指挥手指挥合唱要点05-25
合唱指挥的基本手势03-15
合唱指挥的合拍法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