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读谱能力

时间:2021-01-17 14:56:01 乐理教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读谱能力

  读谱能力需要从小培养,那么大家了解如何培养读谱能力吗,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幼儿学习音乐的年龄越来越早,有的已经提前至三岁左右。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

  幼儿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读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正确、快速地读谱,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的环节。具备良好的读谱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练琴效率、减少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使他们愿意弹奏更多曲目,增强持续学习钢琴的动力和信心。

  每个音符在乐谱中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这好比文章中的文字一样。对于教启蒙的学生,在记住每个音符在哪条线、间的同时,应该更注重音符在五线谱这把“大梯子”上位置感的训练。可以先把音符的符头用线连起来,反复训练上、下、左、右的概念。

  要弄清楚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概念。就像是从一条线到邻近的一条线中间隔了一条河,要“跨”过去,在键盘上要隔一个键;或者从一个间到邻近的间中间隔了一堵墙,要“穿”过去,键盘上也要隔一个键;从线到邻近的间,或从间到邻近的线,就叫“走”,在键盘上就是最近的键。

  这种“跨”“穿”“走”的形象概念及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识谱能力,学生不会死记线和间上的音,而是看前后音之间的关系,就很快找到音符与琴键的对应关系。

  很多学生一拿到谱子,在没有认真看谱、分析乐谱的情况下,就开始埋头苦练,继而在练习过程当中不断犯错又不断改错,甚至造成有的错误根深蒂固,始终无法改正,既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时间,也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如何做到一次就弹对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练琴前仔细看谱的好习惯。

  谱号、调号、拍号,这三项应该是最基本的读谱要素。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学生经常犯这三个方面的错误。如:看错谱表,这经常发生在乐曲中临时改变谱表的时候,错误地以为右手一定弹高音谱表,左手一定弹低音谱表,不注意已经换了谱表;忘记调号,这容易发生在乐曲进行当中,以致造成该升的音不升,该降的音不降;不注意拍号,以致造成少弹或多弹拍子,无法正确把握拍子的律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谱的良好习惯。在练新曲子之前先看清楚谱号、调号和拍号,并养成打拍子的习惯。

  对琴键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识谱的能力,这好比计算机打字员一样。能力强的打字员,对于计算机键盘位置非常了解,眼睛只看屏幕,打字速度非常快。而对于键盘不熟悉的打字员,需要一边看键盘,一边看屏幕,打字速度很慢。相同的道理,在弹琴中,视奏时眼睛必须看着乐谱,而不能看着手弹奏。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玩“找东西的游戏”。在键盘中间找两个黑键挨在一起的一组音,用右手2, 3指或2. 3. 4指弹奏。让他们尝试是否能够继续向上或向下找到所有的这样两个音或三个音在一组的黑键,以及通过别的方法鼓励他们经过练习能流畅地找到要找的音。通过这些练习使他们熟悉自己的手在弹奏这些音程时的肌肉状态。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在钢琴识谱教学中,初学的孩子通常对乐谱中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概念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地制约了识谱能力的提高,影响了作品的完整表现。在教学上不应只停留在数学概念上,也不应该仅从字面上去认识音符的时值及节奏关系。实际上节奏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本课内容,适当地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节奏游戏,让孩子积极互动,体验节奏,表现音乐。

  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音乐中的一些基本语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共通的地方。运用最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来表现节奏,采用不同节拍、节奏型来念诵人名、朗诵儿歌,让学生在感性体验基础上掌握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准确时值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用人体动作,如拍手、拍腿、走路、跑步、跳跃等游戏,全方位地从生理上通过整个肌体去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解决教学中的识谱难点。

  实践证明,采用动感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使儿童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幼儿钢琴教学中读谱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用儿童的语言启发他们,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钢琴识谱不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也是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广泛学习、持续学习、终身享用音乐的一个重要基础,孩子应该在儿童最初接触音乐的时候打好、打牢这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