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发声的方法机技巧

时间:2024-09-25 08:59:52 晶敏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唱发声的方法机技巧

  合唱的发声与独唱的发声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在发声训练中逐步使合唱团团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较好的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歌唱发音中的调控能力,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合唱发声怎么训练呢?欢迎大家阅读!

  合成的发声方法

  发子音(辅音、声母)在嘴,发母音(元音、韵母)在喉。

  音头要短,要唱成32分音符的时值。

  有气口时,气口要占前面音的时值。

  声音要实在而轻巧。同时气量与音量成正比。气息过猛,声音就会偏高;气息没保持住,音往往偏低。气息不均匀,声音会摇摆不定。

  嘴张开,开阔些,喉咙别用力。

  唱高时想低音,唱低音想高音。以防止高音偏高或发炸,低音走低或变虚。发最后一个音的位置也要保持在上面。

  发ma音时要打开鼻腔。

  歌唱,中低音区是基础。

  中音区别唱得太重,但一定要唱好,否则高音区容易上不去。

  到D以上音时,a要唱a0音,防止破音。

  再向上,要唱u音。有助于我们解决音区问题。

  和声练习,男低、女低、男高、女高各个声部分别唱1、3、5、i,发u音。从嗓子眼里发出。

  男声用关闭唱法,女声用混声。

  发闭口音,里面应该是打开的。

  所谓高位置,就是始终挂上头腔共鸣,声音在上颚下发出。

  所谓“嘴巴长在胸口上”,就是喉咙放松,充分利用气息,在发音时融入胸腔共鸣,感觉声音似乎是从胸口发出的。

  合唱要求直声,就是不要颤音、滑音、波音,更不能打晃,以利于声音融合、谐振。

  轻声唱的意义:便于倾听、调整、融合,创造独特效果。

  唱歌不要局部用力,要调动全身的力量,重点在于用气。

  打开口腔的意义:放松喉咙,建立通道,使歌唱顺畅,轻松、自如。还能防止声音走低。

  同音反复时,更加要注意防止走低。

  咬字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嘴上,要咬在气息上,使声音变得圆润、厚实、有弹性。尽量用后槽牙咬字。

  注意轻重音的表达,以形成旋律线,达到抑扬顿挫,宛转悠扬,使歌唱音色优美,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感人。

  合唱的基本要求和能力

  声音的齐、准、和、美。而这都需要通过良好的发声得到。良好的发声,第一要素是良好的气息支持,第二是正确的发音位置与状态,第三是恰当的共鸣。

  发声的能力体现在:声音能高能低,能亮能暗,能强能弱,能刚能柔,能快能慢,能跳能连,能根据需要调整音色。这不仅靠方法,也要靠体能,包括发音器官的力量与灵活性等。

  合唱声音要达到的效果是:统一、平衡、和谐、圆润、明亮、结实、丰富。

  合唱发声的常见问题

  抖声

  有的叫“摇晃音”或“打摆子”。它是合唱训练常见的发声问题。纠其原因是合唱个体在发声时喉部肌肉痉挛,呼肌肉群和吸肌肉群失去平衡,喉头紧张,舌根后倒隆起,造成喉头不稳定,当受到呼气力量的冲击后,声音站不稳,声音产生波动。气息冲击越剧烈,声音越抖。有的人发声就抖动,有的人是发长音抖动,抖动的幅度一般在小二度左右。当抖动超过了大二度,音准会受到影响。出现声音抖动并非绝对不允许,独唱时声音小幅波动可增加一些色彩,但在合唱中声音抖动就很难将众人的声音统一在一个频幅上。所以,如若合唱群体中有多个个体声音抖动,并且各人声音抖动的快慢不同,幅度大小不同,则整个合唱的声音将成杂乱的声网交织在一起,极其影响声响效果的协调统一。

  解决抖音问题

  首先要调整呼吸,放松喉头,强化呼吸控制,多用弱音、短音、直音练习,减轻喉部负担,增强气息吸入与呼出的柔韧性,将能慢慢消除合唱中的无控制抖动。合唱指挥大师马革顺先生指出:“如果有歌者的波动不统一,就必须尽力地自行控制。如果具有特别明显的波动不统一,就不宜参加合唱,因为这种声音将破坏协调,并使声部音响的力度相互抵消”。

  倒声

  这种毛病常常是合唱个体为了模仿一种宽厚的声音,舌根后倒,并压迫喉器,声音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僵硬,无色彩,没弹性。后倒音响的产生会断送声音青春活力,不仅听者感到音色苍老,声音空虚,而且就连歌者本人也会感到演唱吃力、面红耳赤、高音难唱。“后倒”声音没有穿透力,无法控制声音的自然变换,高音更难完成。

  解决方法: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在发声观念上进一步把握呼吸支持与声音共鸣的关系;另一方面,在练习中适当的运用开口音a、o、ao母音练习,自上而下做叹气感觉练习。训练时自身要求喉头自然平稳,舌尖尽量低着下齿,音量上小于合唱声部其他队员的声音,轻松灵活地向上向前的发音,也可用打“嘟噜”练习,用嘴皮子弹动发音来解决声音后倒现象。

  鼻音

  鼻音是合唱个体片面追求鼻腔共鸣而引起的。鼻音非鼻腔共鸣。鼻腔共鸣是头腔共鸣的一部分,是声波在鼻腔产生共振时的结果,音响明亮、松弛、圆润,声音有“亮芯”,并且可以感觉到发声时鼻梁上部有明显振动。鼻音是因为软腭塌下,声音完全“陷”进鼻腔,舌面中部高,软腭与咽壁间的空间大,没有反射点,缺少口腔共鸣与鼻咽腔上方各窦共鸣。这种声音与合唱声部协作时显得含混不清,晦涩、暗闷而毫无生气,像是闷罐子里发出来的音响。而有鼻音的人往往自己觉察不到,因为声波在鼻腔内振动,会产生一定的错觉。鉴别的方法:发声时用手按住鼻孔,音量明显变小,证明有鼻音;如果按住鼻孔声音不变,证明没有鼻音。克服这种毛病,要积极自然的提起软腭,稳定喉头,扩张鼻咽腔,把声音反射点移向硬腭,多练习元音,让声波在深气流的推动下,顺着高抬的软腭、小舌与后咽壁间形成的狭小通道,飞向鼻咽腔的上层空间去形成高位共振。

  白声

  这是一种无共鸣的声音,是初学者发声常见的毛病。其原因是合唱个体没有掌握参与合唱发声的正确方法,不会运用气息,声音不通过共鸣腔体共振,完全处于原始状态,有时盲目追求音高音量,拼命靠挤、卡发声,声音干涩,无弹性,无泛音光泽,习惯直喊,呼吸无支点,合唱时又常常自己的声音游离于声部之外,导致整个合唱失去艺术感染力。

  解决方法方法:一是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合唱呼吸、发声、吐字咬字链式滚动的基本技巧,练习声音的柔和圆润;二是学习掌握发声时的混合共鸣运用,多用小声模唱,多作“哼鸣”练习,把自己的声音融入群体声音之中。

  沙声

  合唱个体声带受损会导致声带漏气,发声伴有“嘶嘶”杂音,即为沙声。有沙声者音色空虚、暗哑,缺乏明亮色彩,不易与合唱声部的声音融合,还影响声部音色的纯净。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声带受过损伤,或是有先天缺陷。这种情况发音振动时,声带两边形态不协调,边缘不平滑,张力不均衡,声音因漏气发“沙”。二是不按科学方法发声,长期用强气息冲击声带,致使声带闭合不全,引发声音混杂而发沙。这种情形往往是初学者盲目在高声区长时间训练,用力过猛,声带附近的环甲肌、披裂肌等肌肉群弹性收缩力减弱,嗓子疲劳,声带不能自然闭合造成的。对于前者,必须请喉科医生对声带进行诊治,嗓音病变严重者应停止练声;对于后者,应克制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训练思想,少练高音,在中声区练好纯净柔和的起音,找到轻声、假声的位置,再逐步放声练习。

  尖声

  用胸式呼吸或片面追求声音明亮度使发音“尖锐”。胸式呼吸缺乏深部位的支持作用,在发声时大量气息涌向喉头,迫使喉部发声肌处于痉挛状态,靠束紧喉头来阻挡气流,因此,发出的声音“刺耳”。这种声音音质亮但不圆润,音位靠前但共鸣色彩差,缺乏歌声应有的弹性,不自然、不灵巧,音越高越尖锐,也不易于与合唱声部融合,艺术表现力越差。纠正这种毛病,合唱个体要首先调整呼吸方法,坚持做“闻花呼吸”练习,掌握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方法,使吸气自然深入。发声时,尽量避免唱高音,避免用强大的呼气对喉头冲击,从头至尾保持“叹气”感觉,贴着咽壁上下联动吸着唱,渐渐找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在合唱声部训练中,自觉把自己的声音融入群体声部的声响之中,不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待中声区音色圆润、甜美后,确立了自己应有的音色,再逐步往上练。

  喉音

  喉音是过于追求喉部作用引发的。这种声音多是合唱个体尤其是男女低声部的初学者,盲目追求或模仿厚实的声音,强迫喉头和舌部过分下压,喉部紧缩,撑喉咙发声,声音向里抠,有的是喉头提起过高,舌根僵硬并下压喉头,声音不能在喉部有效释放,导致声音生硬和缺乏泛音光泽,口腔好像含着东西,严重者会导致合唱声部运行迟缓、笨重,不利用演唱轻巧灵活或快速的合唱作品。对此,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鲁索对喉音歌者批评说:“许多歌唱都有一种最坏的缺点就是喉音或过于靠后的声音,即使有强壮的体质和最结实的发音器官也经不起这种声音。”

  三种常用的练声方法:

  一、激起:就是发声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并做好相应的器官状态准备,用气突然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准确、干净、整齐而有

  弹性和带有音头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起声技巧。

  二、软起:就是发声前先出气再出声,声音是气息烘托出来的一种起声技巧。

  三、直声: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唱。

  著名指挥家马革顺教授曾将人体歌唱的状态科学地总结为12个字:脑袋空、喉咙满、肩膀宽、腹部紧。

  在排练中,我们要按照这12字的要求有目的的去练。

  方法是:

  1、松:发生器官各部位肌肉放松,特别是下颌与喉部。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翘起不下缩。

  2、扬:微收小腹,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振奋专注,是“我要唱”而不是“要我唱”。

  3、竖:用打哈欠似的感觉提起软口盖,口形似立着的鸭蛋,这可用双手抚颊帮助体会。

  4、上:声音走向尽量向上,仿佛唱入眉心,唱往头腔。要小腹微收用脐上腹肌来托着声音,使声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来唱。要努力练习头声并辅以适量的假声。

  5、下:吸气要横不要竖,不要耸肩,要学会用“气柱”(有呼吸支点)歌唱,并运用脐上腹肌的适当控制来支持声音。

  6、拢:声音要集中、有点,不要散。点要“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的稍前处。随着歌曲性质的不同,也可稍稍移前或挪后。

  7、变:要训练各种母音的口型变化,声音的开放、关闭、硬起、软起,连音、断音,强弱,级进与大跳,反应指挥变化,听辨基本和弦等等。

  8、开:前后口腔、鼻腔、头腔均要打开,不可拥塞,要让声音畅通地从体内流出。

  发声训练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在每次排练活动的有限时间中,采用练声曲或根据演唱歌曲片断改编的练习曲练习,让基础训练适当结合排练歌曲歌唱技巧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练以致用,练用结合,就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排练效果。

【合唱发声的方法机技巧】相关文章:

合唱的技巧和发声的方法10-04

合唱发声训练技巧10-03

合唱发声的训练技巧10-03

合唱的发声技巧是什么11-28

唱歌技巧与发声方法10-03

合唱发声方法学习笔记10-04

合唱发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技巧10-04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精选」11-27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