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该何去何从

时间:2022-10-03 18:50:33 声乐教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族唱法该何去何从

  引导语: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唱法该何去何从,欢迎参考阅读!

民族唱法该何去何从

  一、传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漫长的歌唱艺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强的传承性。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音乐文化,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民歌,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到今天的新民歌,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演唱,这种演唱方法真实、自然、质朴,有亲切感。北方个别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在高音区则运用了假嗓演唱,很具特色。当代民族唱法中,就继承了真、假嗓的唱法。有些民歌如《赶牲灵》仍然沿用真嗓的唱法,声音清纯、明亮、自然,非常接近生活。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民族唱法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如近年来根据民歌改编的《兰花花》、《小白菜》,还有一些民族风格浓郁的创作歌曲如《在中国大地上》、《我们是黄河泰山》等,都需要演唱者具有宽广的音域和较高的演唱技巧,用纯真声和纯假声都不能胜任作品风格和技巧的需要,(想要获得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因此,当代民族唱法在继承传统真假声唱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传统民族唱法,将真假声结合,运用混合共鸣的唱法,使声音既有假声的高位置,又有真声的色彩,声区统一,声音均匀,流畅优美。

  传统声乐艺术语言在咬字、吐字、收声、归韵等技巧和方法上,确立了“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的美学原则。当代民族唱法也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了这一传统。如在声乐训练中,为了做到“字正腔圆”,多进行按照汉字十三辙编排的由说到唱的各辙朗诵练习、韵母练习、旋律带字练习、歌曲短句练习等,运用以念带唱、以字带声的方法,从打开喉咙,高位置的念过渡到唱,使字与声的结合一步到位,既保持正确的发声状态,又能使字音清晰准确,以达到训练字正腔圆的目的。所以,当代民族唱法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忽视了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相吻合的演唱方法,就没有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根基,也就不可能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及其演唱方法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二、民族唱法与各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的融合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才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文化、历史传统,这就形成了每个民族自己特有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每个民族按照自己的音乐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声乐艺术。各民族在音调、节奏、嗓音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想要获得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如汉族、苗族、壮族、侗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不同歌唱,其行腔方法、嗓音色彩就呈现出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特点。

  因此,科学的民族唱法必须是多种多样的,风格也绝非是单一性的。这也使得民族声乐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当代民族唱法在歌唱实践中,就有效地吸收、融合了各民族民间声乐演唱技巧和风格上的精华,广揽众采了其丰富多样的演唱风格。将田歌、鱼歌、夯歌、小曲等或古朴、或尖利、或粗犷、或悠扬的声音,使民族唱法变得多姿多彩,魅力四射。如“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汉、回、藏、土、撒拉、东乡等群众十分喜爱的歌唱艺术,仅当地公认的唱法就有“尖音唱法(假声)”、“苍音唱法(真声)”、“轻声唱法”、“两担水唱法(真假声结合)”等多种唱法。两担水唱法被广泛应用在民族唱法现在的训练和演唱中。

  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以细腻、流畅、婉转地旋律表现了姑娘纯朴、炽热的思念之情。演唱时要求声音清纯、明亮、气息控制深而稳,使声音达到甜美、圆润、透明,静中有动,弱而不虚的效果。其演唱方法就采用了两担水唱法,即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在演唱时低声区以真声为主,中声区以混合声为主,高声区以假声为主。这种真假声结合、混合共鸣的唱法,由于运用混声歌唱时,所有的声区都是按比例以真声为基础的真假混声,所以从低到高三个声区音色统一,在换声区不会出现破音,声音从低到高上行时直接过渡到头声区,使声音的位置不变、音色不变,声音具有优美、连贯、均匀、流畅的特点。运用混声后,使声音具有了强烈的穿透力,因混声中含有一定的真声色彩,能使声音穿透力加强,容易得到呼吸的支持,从而产生独具特征的音色。

  三、民族唱法对西洋美声的借鉴和与西洋美声的结合

  西洋美声与我国的民族唱法虽然风格各异,但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看,又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西洋美声唱法经过百多年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它在生理、心理和教学方法上,都形成了一整套嗓音训练的科学发声理论,受到全世界的公认。(想要获得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因此,当代民族唱法大量地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长处,把西洋美声唱法中的合理成分与民族唱法的精华部分结合起来,但又不失我国民族唱法的风格特色,完善和发展了我们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在放松下腭,打开颌骨,提笑肌,舌头平放,脖子、肩部放松,强调腰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是一样的。

  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音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的一个新的突破。为了扩展音域,在中、低音区采用“真中有假”,在高音区采用“假中有真”,即用混声来演唱,但又不虚,特别注意了在高音区的变化中加入的假声成分。如高声部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关闭”感觉的基础上再开放一些,即采用了“开放性关闭”的唱法,使高音既不喊,也不抠,既符合科学,又不失民族特色。如《我们是黄河泰山》就是一首音域宽广而奔放,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如果低音区只用真声,高音区只用假音,中声区混声,就会出现低音真、高声假、中音虚的状态,声音也无法贯通。特别是歌曲的最后两句,要求假中有真,以假声为主。如果声音真假不统一,就不能胜任音域宽广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

  现在民族唱法在发展训练中,整个音域都采用“真假混合声”,在从中声区开始真假混合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向上、向下开拓音域。为了获得通畅圆润而明亮“靠前”的声音效果和扩大音量,民族唱法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混合共鸣,根据需要适当地运用“胸腔”和“头腔”共鸣。同时,也注意放下喉头,稳定喉头,适当地打开咽喉腔,并使口腔、咽腔、喉腔连成一条管道,使气流和声音畅通。由于喉头下降,咽喉腔变长和略宽,随之下降的喉头在声带底部挡气而产生基音,这样就会产生泛音共鸣,加上气息的支持点深,声音变得流畅、圆润、柔和。这实际上就是在民族唱法中加美声唱法“竖”的因素,在“竖”的基础上以略微横开的口型来歌唱。“横”是为了获得结实、明亮、靠前和高位置的声音效果。“横”与“竖”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因为需要有横的感觉,所以软口盖不可能提得太高。同时,口腔就比较扁,音波在里面回旋空间小,时间短,所以声音效果是明亮“靠前”的。但因为有“竖”的为基础,元音也在口腔后部形成,加上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胸腔”和“头腔”共鸣,声带的运用也适当地减少了张力而加强内收作用,所以音色可以有许多变化,声音的表现力也得到丰富。实际上,这种唱法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唱法的音色、吐字行腔、韵味的风格特点,又在音域、音量、音色、声音的表现力等方面有了发展和提高。

  西洋美声唱法是“以腔带字”以产生丰富的混声共鸣的以嗓音为美的声音,故离不开对喉咙的打开,特别强调稳定喉头,使咽腔、鼻腔、头腔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发音管道。而中国民族唱法中有人认为喉位的高低应该服从于作品风格的语言发音部位的需要,侧重于以字为嗓音训练起点和依据,它的喉位偏高,发音管相对细而短,喉咙的开度偏窄。(想要获得更多声乐资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但是,目前民族唱法也开始借鉴西洋美声唱法中打开喉咙、整体共鸣的方法。喉咙适度打开,喉头适当放下,但原则上不低于自然说话的位置,这是汉语语言的要求所决定的,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在唱时强调呼吸的深度,声音的流畅,胸腔、口咽腔、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气息的支持与对抗以及高音区运用关闭式掩盖的方法来找到声区转换之后的最佳高音等方面,均做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

【民族唱法该何去何从】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10-13

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11-07

关于民族唱法声乐的唱法技巧10-13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07-26

民族唱法的歌唱发声技巧08-21

民族唱法男高音练习技巧11-13

民族唱法男高音如何分类12-07

关于民族唱法男高音练习方法07-25

关于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11-26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