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时间:2021-01-19 13:22:36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声音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展示集体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对成员进行激励和团结的一种重要形式。合唱应该是统一的和和谐的,而合唱中最基本的就是对音准的要求。在合唱教学中保证音准的准确,必须经过非常严格和系统的训练。

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一、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地位和意义

  音准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合唱的大门。音准在歌唱艺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唱的队员必须形成较好的音高概念,才能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从而进行正确的演唱。在合唱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要严格把握整个过程,而最需要大家重视的就是音准。良好的音准来源于很多方面,包括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但更多的是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1]。在合唱教学中,虽然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有很多,但音准绝对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音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形成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它是与训练歌唱形成视唱练耳相关的能力同时进行的。

  良好的音准是进行其他训练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去展现歌曲内涵,让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很有潜质的音乐学习者进行合唱训练,非常有可能因为个别人的音准问题而破坏了合唱的整体平衡和融合。还有一种情况,就局部而言,有的成员可能自己唱得很好,但和其他的同学合起来感觉就差了很多。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织体,是由个体声音组合起来的,这样,音准就会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音准训练成为了重中之重。

  二、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现在的学校合唱教学中有关音准的训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个人拙见,以下几点是影响合唱音准的重要因素。

  (一)合唱队员发声技巧影响合唱音准

  发生技巧是影响音准的一个因素。如果唱的时候力量过大,音量过大而人的气息支持不足,就会使合唱中的音高偏低。反之则是,如果用力过猛,就会是合唱时音高偏高。在很多合唱的团队中,很多为了追求合唱的音量而严加训练,非常容易导致音高不准,使合唱训练中的音准很难掌握。

  (二)合唱队员共鸣体的调节影响合唱音准

  如果合唱队员共鸣体的'调节不恰当,也会从音准方面体现出来。如果声音过于尖细,或者缺少低泛音的嗓音,合唱队就可能会出现音准偏高,并导致音高偏高;反之,松散的或者缺少高泛音的嗓音则可能导致音准偏低。即便是合唱队中在音高上不存在这方面问题,但在听觉上依然会感受到这种效果。

  (三)合唱队员的声区影响合唱音准

  对于初学合唱者而言,很多人还不能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声区。原因在于,一是尚未掌握转换声区的技巧,缺少相关的练习;二是没有掌握控制与音高有关的声带张力的技巧。当合唱队员从重声区过渡到轻声区的时候,声带肌肉的拉力会变大,这就容易造成音高的偏高,很多初学者都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即使是那些听音能力很高,本身的音准很好的人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合唱队员必须经过长期而刻苦的练习,才能做到自由地掌握和运用气息、声区和共鸣体,并能合理地将其搭配在一起才有可能掌握合唱中的音准。

  (四)合唱队员的个体状态影响合唱音准

  一个人的声音会受其情绪、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唱教学中,这些个体队员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合唱整体的音准问题。在兴奋和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合唱的队员会出现音高偏高的现象,消沉、压抑的情绪则会使队员的音准发生偏低现象。人的声音震动频率受到人的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无论是队员个人的因素,还是合唱队的外部原因,只要影响到队员的情绪,就对合唱的音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在合唱教学中提高音准的有效方法

  音准问题涉及合唱和视唱练耳两门学科,因此,应该把二者联系到一起,共同解决前文所提到的合唱出现的音准问题。

  (一)教师主动提升音乐素质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是合唱团的核心,整个合唱队都是围绕着教师运行的,合唱队的好与坏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合唱团的领导者,也是合唱团的核心,他的音乐文化素质会影响甚至决定所在合唱团的音乐文化素质。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取决于一个好的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为了达到较好的音准,教师应该让学生保持“轻声高位”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在读谱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这种状态,以达到标准的音高位置上。之所以这样,就是由于轻声能够较好地控制音高,音准较易于被学生所把握。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听辨能力,对于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指出,是个别人还是整个声部,音准偏离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全面的掌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声乐技能。在合唱中的演唱的唱法虽然和独唱的唱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合唱也是建立在声乐基本功之上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本功,合唱也是没有办法完成和控制的。教师是合唱队的核心,因此在这一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技能。对于学习声乐演唱和合唱的人来讲,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技能是不能缺少的。为了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在一首新的合唱歌曲进行排练之前,教师应该把作品中的声部以钢琴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歌曲的音准以及歌曲的风格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应该独立地完成钢琴弹奏,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音准的把握相对准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是合唱队的灵魂与核心,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二)加强对音高的听辨训练

  只有具备了听懂音乐的耳朵,才能唱出动人的歌声。对音高的听辨训练,首先要从听单音入手。单音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学生掌握基本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的最基本方面。进行单音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对合唱作品的音高的听辨和模唱合唱作品的能力,为以后的二声部、三声部以及四声部训练提供必要的前提。同时,还要进行听音程与和弦的练习,之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音程的大跨度练习[2]。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和弦训练。具体可包括原位三和弦的练习、进行三和弦的转位练习、原位七和弦的练习和转位七和弦的练习等。总之,无论是单声部合唱还是多声部合唱,这些训练都是合唱能力的基础。这些训练归结起来,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立体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同时培养多声部合唱表演的合作能力等。

  (三)利用合理的发声方法提高音准

  合理的发声训练是提高音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首先,声音的位置决定着音高的位置。对于合唱教学来讲,必须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提高音准。在做不同发声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呼吸的不同运动状态,并且感受共鸣腔体的效果产生方式。其次,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也是提高音准的重要方面。合唱教学中,正确的呼吸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都要遵循正确的方法,教师一定要严格把握,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呼吸方法对提高音准的重要性。再次,调整好合唱者的歌唱状态。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要让学生保持站立的姿势,这样可以提高发声训练的成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周围同学的发声感觉和状态,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使自己与其他同学融合在一起。最后,要对声部进行正确的分配。教师要对学生逐一进行听辨和测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把合唱团分为不同的声部,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四)乐器辅助练习合唱音准

  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音准的问题会随时出现,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指出和纠正,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音准偏高或偏低时,就需要一种乐器来进行纠正,例如钢琴就是一种保障音准的好办法。首先,对于合唱歌曲的音阶,要争取多通过钢琴练习。每次或者上升或者降小二度,要边唱边弹,对每个音的把握都要非常。练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从高音到低音,还是从低音到高音,都要多练习几遍,熟练掌握。其次,可以在钢琴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耳朵反复听不同音程发出的不同声音。人的听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的,这也是合唱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学生反复听不同音程的声音,学生的听力会逐渐地得以提升,对提高音准有着很大的帮助。总之,应该通过多听和多唱的方法,慢慢练习学生的耳朵。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到在无乐器时也能把各音程唱得非常纯,非常准。

  (五)在练声中加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进行单声部练习,一般的学生音准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一旦合在一起唱,那唱非主旋律的声部(往往是低声部)容易边唱边跟主旋律走,这就是学生合唱中抗干扰能力差。教师在指导学生练声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譬如有时先让大家唱一个和弦,然后又在钢琴上弹一非和弦,之后再叫大家找原和弦。

  合唱是一门艺术,教师如何能够在合唱教学中把握学生的音准,这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是合唱队的领导者,必须严格掌控音准,教师是合唱队的灵魂,必须掌握好合唱的整体效果,利用各种手段提高音准,以期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

【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相关文章:

合唱中的音准训练10-15

合唱的音准训练09-30

合唱音准训练的方法09-05

合唱的音准训练方法01-22

合唱音准训练方法08-20

合唱音准训练的意义和方法10-22

合唱教程的音准训练方法08-30

关于合唱的音准训练方法05-28

合唱的音准训练方法是怎样的?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