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部合唱训练教程

时间:2022-03-14 15:28:48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关于二声部合唱训练教程

  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能促进同学们相互的协调与合作,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然而二声部合唱的要求是听起来和谐。每一个声部的人要求就如一人唱的。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合唱教程方面都有哪些东西需要注意的。

  一、合唱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齐不齐。

  2、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

  3、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误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和声音响听觉的培养、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的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二、改正问题方法

  1、“平行”地教唱两声部。

  对于一首陌生的两声部歌曲。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可以把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来学习,让学生平行地学唱两个声部,然后让学生分声部合起来,以形成合唱。例如合唱歌曲《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为齐唱,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可以先将齐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与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合起来教唱,好象就是一首歌曲,唱熟后,再练习接唱第二声部,也像是一首歌曲那样学习,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等“这两首歌曲”都学会,并练熟后,这时让学生合唱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教法能较容易收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当进入合唱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已掌握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响效果,信心与兴趣俱增。

  2、先教第二声部。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既然总是第一声部本身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我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这也就是说。对于两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作不同安排。这种安排的顺序,并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而恰恰相反,这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合唱为前提。

  3、利用器乐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小白船》二声部歌曲时,因为旋律节奏较为简单,就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可以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4、教师与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地二声部合作。

  5、强调唱谱。

  是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分辨,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便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会事倍功半。

  6、加强二声部听觉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和声听觉,形成良好的音准、节奏感是二声部合唱成功的关键。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要求。所以,合唱要求音准的绝对准确,合唱的音准训练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旋律、音程,利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监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高及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从听辨和声音程开始,培养学生灵敏的和声听觉。

  我认为,要唱好二声部合唱,没有灵敏、准确的听觉是不行的。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觉的训练,特别是对和声音程的听辨与听唱。在和声音程的听辨中,首先训练学生听辨并能区分出单音与双音,以及双音的每个音高。如:教师弹出和声音程13,让学生听这是几个音发响,并与单音的旋律音程1和3相对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双音与单音的声响效果的区别,随后让学生听辨并唱出双音13中的每个音高。在听辨和听唱双音时,应先听唱根音。为了让学生容易听辨出根音,教师弹奏时,根音可比冠音强一些,以突出根音;待学生听唱好根音后,再听唱冠音,然后分两个声部将两个音同时唱出来。这样经过几次训练,学生就能容易听辨出根音与冠音。学生有了听辨单个和声音程的`能力之后,就可将二至三个和声音程连接起来进行分声部听辨、听唱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发现学生的听觉一下子变得灵敏多了。

  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辨高、低声部旋律的能力。

  听辨和声音程的目的是要给学生灵敏的听觉,从而在合唱中能听辨出自己所唱声部的旋律音高,不至于跟着其它声部跑。当学生在第一阶段的训练中有了听辨和声音程及和声音程连接的能力之后便可进入听唱二声部旋律阶段。

  方法是:在唱二声部时,教师将二声部旋律同时弹出或唱出,让学生听辨并唱出其中的低声部,待唱好低声部后,再唱高声部,然后高、低声部合唱。合唱好第一句,再依次合唱第二句、第三句……最后连起来唱。对难点处可让学生多听辨或采用先弹奏出要唱的声部旋律并让学生记住,再同时弹奏高低声部让学生听辨的方法。由于合唱时高声部较明显,低声部不太明显,所以要加强低声部旋律的听辨和听唱。听辨低声部时,可将低声部旋律弹得响一些,高声部旋律弹得弱一些,以便于学生听辨。

  7、 合唱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适用于歌曲难易程度上,以及教学进度的快慢上。虽然音乐教材上的合唱歌曲已安排好,但教师仍可依据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加以调整,这样做能减轻学生畏难情绪,增强学习兴趣。避免麻木教学,使合唱教学更具科学性。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视歌曲难度有所区别。简单的歌曲进度可稍快些,难度在的则宜慢些,但不管难易,都不要急于求成。那种在单声部旋律没有唱熟之前,就急着进入合唱的做法无疑会导致反复炒冷饭的结局。其害处是会使学生不但两个声部和谐不起来,甚至,最后连单声部都不能唱完整,那样就完全丧失了合唱教学的意义了。

  【拓展】合唱技巧

  “直声”是反对任何声音的波动,包括颤音、抖音和滑音。要令声音保持平稳唱出来。滑音也称作装饰音,如果在乐谱上没有标,就不能自说自话地发出这种声音。颤音、抖音和滑音都是一种习惯,同也也与气息不稳有关,对它们的克服性练习不是找感觉,而是改习惯。我们以前平时都是玩的独唱,独唱可以自由发挥,合唱不可以。

  “气沉”是吸气要沉到下腹也就是所说的丹田(这个感觉是闻香味时),不用胸部吸气,然后借横隔膜的控制小腹上压,两侧腰部向内压(这个感觉是在咳嗽时),向上顶着出气推动声带发声。气息的下沉可令发声饱满有力并有助于提高音高。找感觉的方法是:1、两拳抵住腰部两侧,快速深吸气,感觉腰部向外扩张,将两拳撑开了;吐气时,发丝音不出声,顶住出气气流,感觉记住后,再做发声练习。2、咳嗽时的吸气也是往下腹走的,找到这个感觉,可用咳嗽的方法发“贺”音,逐渐延长,这也是找横隔膜控制和胸腔共鸣感觉的有效方法。

  “高位”是找打哈欠的感觉,吸进气后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出气出声,也就是老师说的要“吸牢唱”。打哈欠是因为大脑缺氧了,这时的肺部需要大量进气,所以自然会吸气很深,本能地,软腭也就是小舌头向上提起,整个声音通道被松驰张开形成管状共鸣腔,这时感觉进气非常通畅。可以做个比较,不是打哈欠时,做深吸气,感觉进气时是口腔里发凉;打哈欠时,就会感觉到是咽壁发凉。发声时,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形成的共鸣腔产生共振。有些人为了使声音“好听”,在咽喉部“做”声音,把管道的咽部位置用力张开,似乎是圆润了,其实声音是憋着的,唱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觉得咽部很困乏。这种作出来的声音在合唱中就不和谐了。高位发声时的感觉是打哈欠加意念里声音从眉心上方送出去。难做到的是小舌头一直要保持向上提起,不能松下来,如果松下来,老师就会说“声音掉下去了”。在发韵母带有“i”的关母音的字时,最容易“掉”下来。高位和气息相结合,可使高音更高更纯更有力。

  “轻声”是用前三种方法唱出很轻的声音,轻声不是不用力唱,相反,是用力唱轻声,这是功夫了,没有正规的训练和长期的养成练习,很难做到。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那个年代的经历,习惯于高歌唱响,以音高、声大为美。有些人爱唱卡拉OK,而唱卡拉OK最不好的就是把伴奏音量开得很大,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得大声唱,这不仅会唱坏声带,也养成了不适应于合唱的歌唱习惯。因此,以中老年为主要成分的业余合唱团最难控制的就是音量。合唱有所谓轻声出层次,弱声也高潮之说。

  “靠前”是声音往前送,让很远的人都能听见,这是个意念的感觉,唱的时候感觉声音是眉心上部的朝前上方送出去的。

  现在许多合唱队都用美声唱法训练合唱。其实哪种唱法都要求共性,重视声音训练是合唱发展的基础。著名指挥家秋里先生指出:气深、高位、直声三结合是合唱共性的关键。

【关于二声部合唱训练教程】相关文章:

二声部合唱训练教程03-02

合唱声部统一训练方法08-24

合唱训练中如何做到声部统一10-13

二声部合唱教学法09-22

合唱教程的音准训练方法08-30

合唱的定义及声部的划分11-21

合唱队各声部的特点及音域01-24

合唱发声训练10-05

关于合唱发声的训练知识11-03

合唱队声部分配的依据和原则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