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弈》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15 10:40:5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观弈》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弈》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观弈》文言文阅读答案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

  及病笃①,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日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②然长逝。

  【注释】

  ①笃:厉害。②溘:突然,忽然。

  【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人皆【神之】:(2)【自诩】:

  (3)【及】病笃:(4)吾何【尝】有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元败局。

  (2)若无密谱,何以不败?

  3.太史某的做法可取吗?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以之为神,即认为他很神。之,代词,指太史某。(2)自夸:自我夸耀。(3)等到。(4)曾,曾经。

  2.(1)我一生不与人下棋,所以我一生没有失败过一次。(2)如果你没有秘谱,为何你下棋从来不败呢?

  3.提示:这种态度当然不可取,装模作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没有任何意义;空谈不如实干,空谈者更没有资格批评实干的人。现实中如同太史某这样的人并没有绝迹,大有人在。(理由充分即可)

  拓展:钱大昕默坐观弈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翻译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多次输棋,我讥笑他失算,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非常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便整天默默地坐着罢了。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解析

  以弈为喻,并不少见,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等,孟子也曾以弈为喻,指出“不专心致志不得也。”但是钱大昕的《弈喻》一文或许更能引起读者深入的思索。

  本文第一自然段生动间洁地叙述了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观弈时,予对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对弈时都是数子失先——局半苦思冥想先竞局惨败。最后落得个“极甚,不能出一言。为什么观弈和对弈时,对自己和客人的棋技判断差距如此之大呢?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败后冷静反思的表现。

  由此引出第二段发人深省的议论。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应辩证客观地看问题,要象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乎,冷静地思考问题。本段首先列举“今后学者”不正确的治学态度。“多訾(非议、毁谤)古人之失”,“乐称今人失”“多訾”“乐称”形象地刻划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的学者的浮躁情态。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看问题应当“易地以处,乎心而度”。

  最后一段,进一步指出应如何看待别人之失,批判了那种“彼此相嗤,无有已时”的错误作风。

【《观弈》文言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史记》文言文阅读答案08-07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08-06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07-28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01-03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07-16

《胡则》文言文阅读答案07-14

燕王学道文言文阅读答案06-12

《楚人隐形》文言文阅读答案05-18

文言文《窃糟》阅读答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