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4-05-20 13:21:16 宜欢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1.文章的第一小节为什么从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2.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请从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6分)

  3.人为什么要有凭窗向外看的勇气?结合文章阐明理由。 (4分)

  4.临窗极目,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概括唐人、宋人、清人的 窗外天地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特点。你最欣赏怎样的人生?(6分)

  答案:

  1.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是一般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和爱好,从此入手,既能和读者的心相近相贴,(2分)又扣紧题目,自然地引出下文的窗外人生。(2分)

  2.①开天窗指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沧海桑田风花雪月指王朝的兴衰成败、人间的爱恨情仇,语言生动形象,含蓄委婉。(3分)②这句话是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的高度评价:曹雪芹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他的小说既深刻反映了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和根本原因,又融汇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3分)

  3.开窗向外看可以突破樊篱,克服心智的衰竭,放飞郁闷的心情,显示人生的大度,让思想远行(2分);囿于一室,视野狭隘,心智衰竭,心情郁闷,思想陈腐,心扉日益紧密(2分)。

  4.①唐人:开放睿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宋人:视野狭隘,敏感秀气,精致细腻。清人:封闭守旧,感伤无奈,冷眼旁观。(3分)

  ②不拘一说,合情合理,自圆其说,即可。(3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开头的写作手法及作用。第一段写了人们喜欢向外看,看风景,看人,这是人们的般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和爱好,再分析其作用。如吸引读者,拉近距离等,还要点出其与主题的关系。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想:[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2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22.文中 [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4分)

  答:

  23.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答:

  24.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画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21.(3分,意思对即可)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

  22.(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孩子小时侯脚得白嫩、柔软和父亲脚得宽大、粗糙形成对比。

  (2)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23.(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24.(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画线的句子在文中不属于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了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

  蜜蜂和蚂蚁阅读题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参考答案:

  1、蚂蚁嫉妒蜜蜂的是:人们称赞蜜蜂,不称赞蚂蚁。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都是早出晚归而人们只赞美小蜜蜂。蜜蜂的勤劳是人们。蚂蚁勤劳为的是自己。从中看出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内容的省略,第二个表示寓意的省略。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江南阅读题

  江南 阿坤

  ①从北方落下最后一片雪花后,在坚冰迸裂时发出的第一声脆响中,江南早春的气息,开始从瓜洲渡起程。然后,绿意就在古梅的斜枝上微颤着,在迎春花的枝条上含苞着。待到湿湿的、微微的南风吹过,那些蜷缩着、沉睡着的绿色生命,就从褐色的泥土中苏醒过来,那些被风雪凋零过的树木,走出了寒冷的边境之后,便展开了万千绿旗,在风中飘摇。就这样,江南被三月风的纤纤素手,轻轻抚过之后,绿就蓬蓬勃勃地疯长起来,蔓延开来 ,铺展开来,以至把整个江南染得碧绿碧绿。

  ②江南人最知道“随风潜入夜”和“润物细无声”的含意,因为绿风是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进江南的,春风在点染江南的时候,是悄然默声的。适才还感觉冬天的影子就在身边,几阵春风一吹,绿意就弥散开来了。江南韵味,就在那些街头墙角、小桥河边、山溪流泉、阡陌池塘、小巷庭院……无声无息地坦露着、蔓生着、蓬勃着。与怡静的绿江南相伴相随,是在阳光明媚的时空里,充满着曼妙的翅膀,燕的翅膀、蝴蝶的翅膀、蜜蜂的翅膀、蜻蜓的翅膀、鸽子的翅膀……所有的翅膀,在绿肥红瘦中,尽情地飞翔着舞蹈着吟唱着,将绿意浓浓的江南,点缀得酣畅淋漓鲜嫩欲滴俏声娇语。

  ③在春风绿意的江南,会使人想起“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清秀美姿,会让人产生一种“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闲适雅致。要是这时和着春天的脉搏,走出去感受一番天赋的绿,去领略一幅幅绿江南的画景,那是一件多么快哉悠哉的事呀!当我走近绍兴,看乌篷船木橹在静碧的河面上划出一朵朵笑靥。走在姑苏幽长的小巷里,听那一声声吴侬软语的评弹从粉墙中传来。在春风春雨中,走进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去听竖箫横笛的浅唱低吟。登上钱塘江畔夕照下的六和塔,远闻灵隐寺悠悠的钟声。或者去“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子湖,沿着杨柳依依的苏堤泛舟。或者去无锡的鼋头渚,听太湖涛声依旧……置身在绿江南的每一幅画中,最差的心情也会舒展开来,感觉有如春水漫过心灵的湖泊,碧波荡漾。

  ④面对江南,思念结成了茧,在我的心目中,绿江南是栖息在狮子林“暗香疏影楼”屋檐上的一只紫燕,是留园水榭旁雨点撞击池沼溅出的一朵水花,是暮霭沉沉笼罩的沧浪亭在夜色中悬挂的一轮皎月,是穿过拙政园漏窗里传出来的江南丝竹,是寒山寺外的枫桥边永远泊着的一条聆听夜半钟声的客船。绿江南啊绿江南,你让多少文人墨客:放眼江南河山,醉了春风词笔!

  ⑤行走在绿江南,总觉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牵引着,隽永得抹也抹不去。我真想与大自然一起编织这片绿色,让古朴的江南舒展绿色的诗意、让充盈生命力的青春,浪漫江南的境界。

  15. 文章以“绿江南”为题,读文章后,你认为“绿江南”的“绿”字用得好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②段开头引用杜甫的诗句写春雨的特点,用意何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 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本文结尾写“ 总觉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牵引着,隽永得抹也抹不去”,纵观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15. 绿字既体现静态描写的春色,突出春天色彩之美;又体现动态描写,突出江南的青春与活力,富有生命力;寄托作者对江南的特殊的情感。(从动词和形容词的角度分析可以)(3分)

  16. 借春雨润物,细而无声,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寂然无声,突出江南春绿是在人们不经意间随着春风悄然而至。同时也为文章增添诗意,引发读者的美好联想。(3分)

  17. 暗喻(比喻),排比,抒写了作者漫游在这些景点时所感受到的绿江南所给予的感染,气韵饱满流畅,富有节奏,突出陶醉与思念之情的强烈。(3分)

  18.江南秀雅的独特风韵充满了诗意,青春,浪漫,让作者对古朴江南充满了喜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的热爱之意。(3分)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题和答案12-28

桥的阅读题及答案10-10

红叶的阅读题与答案10-16

《冬月》阅读题及答案10-25

“荷花”阅读题及答案10-09

《母爱》阅读题及答案05-09

养花阅读题答案10-09

《摆渡》的阅读题及答案12-29

《夏雨》阅读题及答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