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阅读答案与翻译
在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阅读答案与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
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齐景公问子贡曰:“夫子贤乎?”子贡对曰:“夫子乃圣,岂徒贤哉!”景公不知孔子圣,子贡正其名。子禽亦不知孔子所以闻政,子贡定其实。对景公云“夫子圣,岂徒贤哉”,则其对子禽,亦当云“神而自知之,不闻人言”。
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如孔子先知,当知颜渊必不触害,匡人必不加悖。见颜渊之来,乃知不死;未来之时,谓以为死。
孔子母死,不知其父墓,殡于五甫之衢。人见之者,以为葬也。盖以无所合葬,殡之谨,故人以为葬也。邻人邹曼甫之母告之,然后得合葬于防。既得合葬,孔子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曰:“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门人至乃知之,圣人不能先知。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不知故问,为人法也。孔子未尝入庙,庙中礼器,众多非一。孔子虽圣,何能知之?论者曰:“以尝见,实已知,而复问,为人法。”孔子曰:“疑思问。”疑乃当问邪!“实已知,当复问,为人法”,孔子知五经,门人从之学,当复行问,以为人法,何故专口授弟子乎?不以已知五经,复问为人法,独以已知太庙复问为人法,圣人用心,何其不一也?
孔子曰:“游者可为纶,走者可为。至于龙,吾不知,其乘云风上升。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圣人知物知事。老子与龙,人、物也,所从上下,事也,何故不知?如老子神,龙亦神,圣人亦神。神者同道,精气交连,何故不知?
(节选自王充《论衡·知实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B、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C、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D、陈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有尊行/于人人亲附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与“纵豆蔻词工”(《扬州慢》)的“工”意思相同。
B、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指妇人对丈夫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C、“当知颜渊必不触害”与“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的“触”意思相同。
D、“孔子反,门人后”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的“反”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如果齐景公询问子贡时得到的孔子是圣人的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子贡对子禽的'回答就是错误的,他应该说孔子是神,消息不是听人说的。
B、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见到颜渊就说自己以为他死了;文章列举这样的事例,想证明孔子没有先知,如果他有就不会认为颜渊遇害。
C、孔子最初把母亲临时葬在五甫衢,是因为他听说古时候父母不合葬,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的坟墓,最终才把母亲和父亲都合葬在防山。
D、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会问,作者认为孔子不知道很正常,因为太庙中礼器繁多,孔子之前又没有进去过,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
(2)如孔子先知,当先知防墓崩,比门人至,宜流涕以俟之。
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借助孔子的话来批驳“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请说说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否定“圣人知物知事”的。(3分)
答
10、C 【解析】从“是”分析,这是判断句,“也”后是断点,这就排除了A,B两项;从“与”的调性分析,第一个和第三个“与”是疑问词、第二个“与”是动词“给予”,这就判断出第一个“与”后是断点,婚除了B,D项;从“于人”是介宾短语后置判断,第一个“人”后是断点,这就排除了A、D两项。
11、C 【解析】A项,形容词,工巧,精巧。B项,说法正确。C项,前者,动词,遇到、遗到;后者,动词,撞到项,逾者,动词,通“返”,返回;后者,动词,往返于……之间。
12、C 【解析】“他听说古时候父母是不合葬的”错误,是因为不知道父亲的墓在哪里。
13、(1)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事实也举不出证据/实际情况,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好听、说得再多,也不会被大家相信。(采分点:“论事”“甘义繁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如果孔子预先知道(是先知),应当事先知道防山的墓会倒塌,等到弟子回来的时候,应该是流着泪等着他们。(采分点:“比”“俟”各1分,语句通顺2分)
14、①既然圣人知物知事,老子是人,龙是物,龙的活动是事,作为圣人的孔子却说对这些都不知道,即可否定“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②如果老子是神,龙也是神,蚤人孔子也是神,他们都是神仙,神仙的精气是可以互相沟通的,那么孔子应该知道老子的,但孔子却不知道,也可否定“圣人知物知事”这一观点。(每点1分,推导过程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凡论述事理的人,如果违背事实也举不出证据/实际情况,那么即使道理讲得好听、说得再多,也不会被大家相信。我论述圣人不能像神一样先知,在先知的人中间,并不是只有圣人才能预见,这不只是凭空瞎说,也不只是免才智类推得巧妙。我的这种看法是有证据的,而且可以证明事实确实是这样。
陈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自己打听来的呢还是人们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他是免着温度恭俭让这些美德得来的。”用高尚的德行对待人,人们就亲近他,那么人们就会告诉他了。齐景公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是个贤人吗”子贡回答说“他乃是圣人,哪里只是个贤人呢”齐景公不知道孔子是圣人,子贡订正了他的名称。陈子禽也不知道孔子是用什么办法知道政治情况的,子贡确定了它的实情。既然回答齐景公时说“他是圣人,哪里只是个贤人”,那么子贡对子禽也应当说“他是神而自知的,不是听别人说的”。
孔子在国地被围困受到威胁,颜渊最后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如果孔子先知,就应该知道颜渊一定没有遇害,国人一定没有杀害他。看到颜渊回来了,才知道他没有死;没有看见他回来的时候,说认为他死了。
孔子的母亲死了,(因为孔子)不知道他父亲的坟墓在何处,所以就把他母亲临时葬在五甫衢。别人看见就认为是正式埋葬了。大概是因为没找着与他父亲合葬的地方,在临时埋葬他母亲时,礼仪很郑重,所以别人就认为是正式埋葬了。邻居邹曼甫的母亲(把孔子父亲的过墓所在地)告诉了他,然后才得以把他的父母合葬在防山。合葬之后,孔子先返回家里。弟子后回来,雨下得很大。孔子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晓啊?”弟子回答说:“防山的墓倒塌了。”孔子不再说什么。(弟子说了好几遍,)孔子才泪流满面地说:“我听说,古时候是不修墓的。”如果孔子是先知,应当事先知道防山的墓会倒塌,等到弟子回来的时候,应该是流着泪等着他们。在弟子到家之后才知道墓倒塌了,圣人不能先知。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问。因为他不知道所以才问,这是为了给人们做榜样。孔子从来没有进过太庙,庙里的礼器很多,不只是一两件。孔子即便是圣人,怎么能都知道呢?辩护的人说“太庙里的礼器孔子曾经都见过,实际上他已经知道,然而还是要问一问,这是为了给别人做榜样。”孔子说:“有了疑问要想着请教别人。”这是说有了疑难才应该问啊!如果“实际上已经知道,还应当再问,以此给人傲慢样”,那么孔子通晚“五经”,学生们跟他学习,他也应该再去请教一下别人,以此来给人做榜样,为什么孔子只是给学生讲课而不请教别人呢?不用自己已经知道“五经“还去请教别人这种行为给人做榜样,唯以自己已经知道太庙里的礼器而再问别人这种事给人做榜样,圣人的用心,怎么这样不一致呢?
孔子说“鱼类可以钓到,兽类可以射获。至于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它能乘着云风上天。今天见到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圣人知道物也知道事。老子和龙,一个是人,一个是物,起的活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是事,孔子为什么不能知道呢?如果老子是神,龙也是神,圣人也是神。那么神的活动应该有共同的规律,他们的精气可以互相沟通,为什么会不知道呢?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阅读答案与翻译】相关文章:
卖酒者传阅读答案翻译01-21
《乞者赵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2-14
《凡卡》阅读答案01-27
豫让者晋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04-15
《樊哙者,沛人也》阅读附答案及翻译03-22
“蔡泽者,燕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02-14
凡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02-15
凡卡阅读试题及答案02-12
凡卡的阅读答案参考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