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时间:2023-02-03 18:35:4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1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用“||”在文中把本文分成三层,并概括这三层的大意。(3分)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

  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

  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六幕相联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2分)

  答案

  小题1:

  ① “钱氏……而动如初” :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

  ②“无可奈何……塔遂定。”: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③“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小题2:

  ①在

  ②所以

  ③铺排

  ④自然

  ⑤紧密约束

  ⑥于是

  小题3:

  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小题4:嘲笑匠师以及自信的心理。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2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文中写钱帅心理的一个词是________,写匠师窘境的`一个词是________。

  3.文言文用词精当,往往一个字便能传达很多内容。如文段中“密使其妻”的“密”字、“皓笑曰”的“笑”字,都极省俭却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特殊心理,试分别简析一下。

  4.解释加粗的字。

  (1)钱氏据两浙时________________

  (2)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________

  (3)上轻,故如此________________

  (4)塔遂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写“人皆伏其精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伏”通“服”,佩服。

  2.患 无可奈何

  3.“密”是秘密地之意,表现了匠师不愿让钱帅知道自己“无可奈何”、技术不佳而被迫去求他人的心态。“笑”描写喻皓当时的心情,笑匠师技术平庸,或笑难题对他来说太易。

  4.(1)占据,统治。

  (2)在。

  (3)所以。

  (4)于是,就。

  5.写众人的反应,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3

  阅读《梵天寺木塔》,回答下面问题。(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用“||”在文中把本文分成三层,并概括这三层的大意。(3分)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②故如此()

  ③未布瓦()④自不能动()

  ⑤盖钉板上下弥束()⑥乃以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六幕相联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2分)

  答案:

  【小题1】 ① “钱氏……而动如初” :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 ②“无可奈何……塔遂定。”: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③“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小题1】①在②所以③铺排④自然⑤紧密约束⑥于是

  【小题1】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小题1】嘲笑匠师以及自信的心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划分层次的能力。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层次即可。第一层次“钱氏……而动如初” :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是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无可奈何……塔遂定。”是事情的经过;第三层次“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是事情的结果。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于,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此句中的意思就是“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伏是佩服的意思、精炼是高明的意思”,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语序、省略等问题,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根据喻皓自身的才能以及人们对他的看法来分析其当时怎样的心态即可。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胸有成竹。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4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选出下面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B.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履》

  C.人皆服其精练

  D.贻以金钗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岁以大穰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②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小题3】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②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译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不得分)

  【小题3】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1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

  【小题4】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1分)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1分)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1分)(其它分析只要恰当也可)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5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8—21题。(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 (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

  (3)但逐层布板讫 ( ) (4)人皆伏其精练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20.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21.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18.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2分,对2-3个得1分)

  19.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分,有两个实词错不给分)

  20.(4分)未布瓦,上轻 ;(2分)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2分)(多与少均不给分)

  21. (4分,)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2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2分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钱氏据两浙时( ) ②方两三级( )

  ③但逐层布板讫( ) ④人履其板( )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其塔动( ) 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 ) ④贻以金钗( )

  ⑤匠师如其言( ) ⑥盖钉板上下弥束( )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②乃以瓦布之( )

  ③贻以金钗( ) ④但逐层布板讫( )

  ⑤问塔动之因( )

  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钱帅登之( ) 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③匠师如其言( ) ④此易耳( )

  6.翻译句子

  ①六幕相联如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①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②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③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映。 2.①jù ②fāng ③qì ④lǚ 3.①担忧。②所以。③铺排。④赠给。⑤遵照。⑥因为。 4.①在 ②用 ③拿 ④只 ⑤的 5.①塔 ②匠师 ③喻皓 ④指固塔这件事 6.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6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4题。(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4)人皆伏其精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4.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附答案】:(共12分)

  1.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2分,对2-3个得1分)

  2.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分,有两个实词错不给分)

  3.(4分)未布瓦,上轻;(2分)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2分)(多与少均不给分)

  4.(4分,)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2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2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方两三级()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

  (4)人履其板()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1)才、刚刚(2)叫、派(3)只、只要(4)踩、踏(2分。答对2-3个得1分。意对即可)

  2.(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共4分。每句2分,两处译错扣1分,每句扣满2分为止)

  3.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而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4分。原因2分,启示分析2分)

  4.匠师的虚心好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要面子,不敢(不愿)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3分。答到1点得1分,答到2点得3分。意对即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2)而动如初()

  (3)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4)但逐层布板讫()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①②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4、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4分)

  【附答案】:(12分)

  1、(1)当政(或作官、管理)(2)当初、原来(3)派、叫(4)完(共2分。答出2个给1分)

  2、(1)匠师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2)人们都佩服他技术熟练。(共2分。每句1分)

  3、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2分)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其它分析只要恰当也可)(2分)

  (共4分。写出两点原因各1分;写出启示给2分)

  4、匠师能虚心好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面子,不敢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共4分。答出1点给2分。)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7

  梵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①患其塔动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虽乘奔御风 ( )④项为之强 (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履:郑人有欲买履者人履其板

  B.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之:至之市钱帅登之

  D.以:何不试之以足乃以瓦布之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4:上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找出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说说表现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担心②这儿③即使④ 同“僵”,僵硬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词语是“笑”,(1分)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1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心。“是”,一词多义,这儿。“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强”,古今异义词,古义:同“僵”,僵硬。

  小题2:试题分析:A.前一个“履”是名词,鞋;后一个是动词,踩踏。B.前一个“于”是动词,在,到;后一个是介词,在。C.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是代词,代指“木塔”。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时,要注意把“但”(只)、“讫”(完毕,终了)、“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时,要注意把“实钉”(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 “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4:试题分析: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是“笑”,“匠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一个“笑”字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8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才]二三级[层],钱帅登之,患[嫌,担心]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介词,用]瓦布之,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动如初[从前,当初]。无可奈何,密[暗中,偷偷地]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赠给]以金钗[以金钗贻],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只]逐层布板讫[终了,完了],便实钉[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遵照]其言,塔遂定。盖[连词,解释原因]钉板上下弥[更加]束[紧密],六幕[上、上、左、右、前、后]相联如胠箧,人履[走,踩踏]其板,六幕相持,自[自然,当然]不能动。人皆伏[同服,佩服]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塔)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

  匠师如其言(喻皓) 此易耳(指固塔这件事)

  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9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阅读题目: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患其塔动( )

  ②便实钉之( )

  ③人皆伏其精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小题3】《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小题4】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梵天寺木塔》参考答案:

  【小题1】①担忧;②动词,用钉子钉;③伏同服,佩服。

  【小题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本题3分。翻译要准确,尤其是关键词语)

  【小题3】如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又如篇末说:人皆伏其精练。 (3分)

  【小题4】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患”,一词多义,担忧;“钉”,动词,用钉子钉;“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履”(踩)、“六幕”(上下及四周)、“持”(支撑)这些字词要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文中的侧面描写也很明显,例如匠师怎么都找不到塔动的原因,喻皓很容易就找到了,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

  点评: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每种描写方法各有其作用。比如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小题4】试题分析: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金山寺》阅读及答案02-18

峡江寺飞泉亭记阅读答案01-12

宿云门寺阁阅读题答案11-07

宿云门寺阁阅读原文及答案04-06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01-11

清云寺的木鱼声的阅读答案分析03-11

《寒山寺悟禅》阅读题及答案04-26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2-09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和答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