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2-10-12 14:50:0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

  《书愤》阅读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

  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

  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 摘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4.8)

  《书愤》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愤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

  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书愤》——前四句是回顾往事,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接着将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江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但“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鬓发先斑。《出师表》名传于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国之志至死不移。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可以从山之凝重、不可动摇,联想到坚忍不拔,无可动摇之志。这便是诗人年轻时的写照。接着两句便是对抗金英雄的追思,其中虽无一个动词出现,但在读者面前就呈现着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诗人通过今昔之对比,从而突出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隐含着一种愤懑的情绪。南朝宋时的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唐朝名将李勣也被唐太宗比为长城,因而诗人要效法他们的精神,以“塞上长城”自比,以为能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然而,壮志未酬,已生华发,这是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对苟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最后,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用以表明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对于一个志在立功却怀才不遇,光阴蹉跎而难以作为者来说,能不幽愤哀伤吗?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中那郁积之“愤”在字里行间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爱国之情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

  书愤①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官室众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字刻画诗人卧病不起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雄心壮志并未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15.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14. A,“卧病”错,“卧”指隐居。

  15. 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陆游书愤教学设计02-13

《陆游》阅读及答案02-14

陆游古诗《醉中感怀》阅读答案及赏析02-09

梅花陆游阅读答案01-15

渔翁阅读答案及赏析03-13

《曲江》阅读答案及赏析02-09

《乌衣巷》阅读答案及赏析04-13

陆游《鹊桥仙》阅读答案03-28

陆游家训阅读训练及答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