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的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1-01-11 15:06:4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谈音乐的阅读及答案

  篇一:谈音乐

谈音乐的阅读及答案

  (1)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的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2)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戍我们新的……”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3)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1.第①段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

  2.给第①段中两个加点的“了”字分别注上拼音。

  3.解释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使贪夫廉,懦夫立”。

  4.细读原文,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信天游”具有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江南丝竹”具有什么样的旋律?请你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5.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15个字以内。

  ①(简评思想内容)“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节自《爱江山更爱美人》)

  ②(简评语言特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节自《真心英雄》)

  6.作者在谈到当今音乐的现状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字数在50个左右)

  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或“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略

  3.使贪婪的人廉……思进取②一语双关,比喻贴切

  6.略

  篇二:谈音乐

  ①我们接触过各种音乐,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声乐的、器乐的,有严肃高雅的、轻松通俗的,等等。就我们接受音乐的感受而言,可以说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②不管怎么说,音乐最终是要以声音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因此,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就离开了音乐艺术。欣赏音乐的过程也就是听音乐的过程,是一个接受声音信息、参与情感的过程。

  ③那么,如何“听”呢?常有人抱怨说自己听不懂音乐,希望能有什么诀窍能一下子掌握音乐。我们说,音乐不是哲学,不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判断、推理;音乐不是数学,不是建立在公理基础上的演绎系统。听音乐,完全不需要预设的逻辑、心智的结构,不需要理性意义上的“懂”字作为音乐的入门钥匙。黑格尔说过: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对于听过的音乐,有的印象很深,有的已经淡忘了。人们或许有这样的体验,那些留存在记忆中的美好音乐,往往不会随时日远去,常常愈久远,回想起来愈亲切,每逢你轻声低吟时,过去的记忆便会重新浮起,当初的情景便会A,我们甚至会清晰感受到最初学唱或聆听那些曲子的过程、心情、场景,等等。有的曲调早已零碎模糊了,可一旦听到,也会闻声情动,怀旧之情B。(甲)只有音乐,才能全息式地唤起人的美感、记忆和历史。(乙)恐怕没有什么能像音乐那样全息式地唤起人的美感、记忆和历史了。

  ④只要能接受并体验到音乐的情绪,或喜或悲或悦或忧,我们就算有了音乐的感觉,就步入了音乐的门槛;如果还能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趋向,进而对某种音乐有所钟爱,就算得上登堂入室了;若音乐给我们一种附丽或归依的情怀,以致为生活所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已经拥有了音乐殿堂了。我们可以说不同程度地“懂”得了音乐。

  ⑤这样说来,几乎没有不懂音乐的人,人人对音乐都会有所感触,或多或少“懂”些这样或那样的音乐。如果真的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去多听音乐。音乐给了我们音乐的耳朵,我们用它去寻找音乐。美好的音乐陶冶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情感赋予音乐以丰富的内涵。多听音乐,听多样的音乐,是欣赏音乐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样做,我们完全有可能“懂”得更多的音乐。

  ⑥就音乐爱好者而言,对音乐情有独钟的'感受就是“懂”音乐的全部涵义了。而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听”不意味着“懂”,但“懂”必须“听”,要精选地听,反复地听,整体地听,择段地听,对照乐谱地听,查阅资料地听。总之,在情感上,要听“通”乐曲,沉浸在音乐之中,要把乐曲的过程和情绪印在脑海中,激发我们联想,感悟音乐的神妙,得到音乐的快慰;在认知上,要把握乐曲,对乐曲的组织、风格心中有数,运用自己的知识,理解、诠释、领略到艺术的真谛,从而获得一种知情相融、心物一体的艺术境界。这时,我们自由了,不再说“懂”了,这已是音乐欣赏的目的和最高境界了。

  1.第③段“A,,“B,,两处可填人的成语分别是和。

  2.第③段引用黑格尔的话阐明了的观点。

  3.第③段的画线部分,原文用(乙)句而不用(甲)句的原因是。

  4.第④段从三个层次论述对音乐“懂”的程度,请简要概括这三个层次的内容。

  ①②③

  5.第⑤段画线部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6.第⑥段的大意可概括为。

  7.请整体阅读这篇文章,谈谈你对音乐的理解。

  答案:1.历历在目油然而生

  2.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3.乙句客观、含蓄、委婉

  4.①有了音乐的感觉,步人了音乐的门槛②对音乐有所钟爱,登堂人室③音乐为生活所不可或缺,拥有了音乐的殿堂5.要“懂”音乐,自始至终都应多听,听多样音乐

  6.音乐工作者对音乐“懂”的含义

  7.言之成理即可

  篇三:谈音乐

  忆明珠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命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①。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1.第一段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

  2.给第一段中两个加粗的“了”字分别注上拼音。

  3.解释第二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使贪夫廉,懦夫立”。

  4.细读原文,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信天游”具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奋进的旋律。“江南丝竹”具有什么样的旋律?请你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5.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它的歌词是否健康优美。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条在15个字以内。

  简评思想内容:“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节选自《爱江山更爱羌人》)

  简评语言特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节选自《真心英雄》)

  6.作者在谈到当今音乐的现状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字数在50个左右)。

  答案: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或“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了”le;“了”liǎo

  3.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使懦弱的人自强不息。

  4.“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人陶醉的旋律。

  5.略

  6.略

【谈音乐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谈读书》阅读答案07-18

谈生命阅读答案01-16

谈文化阅读答案02-11

《谈生命》阅读及答案02-18

最新谈阅读阅读答案08-04

谈怪论季羡林阅读答案01-13

谈自立阅读理解及答案07-06

《谈美书简》阅读答案04-28

《理直气壮谈教养》阅读答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