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
金陵怀古作者为王珪,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所以就有此作品,自此,吾为大家奉上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请: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8、颈联中有两个字运用传神,请指出是那两个字,并选择其一作简要赏析。(4分)
9、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8、答:“惊”、“压”(1分),“惊”运用拟人手法(1分),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1分),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1分);或:“压”字化静为动,(1分)“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1分),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1分)。
9、答:首联写登上江边古城时怀乡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中间二联集中写景营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作者对国势日衰的悲愁(1分);尾联归结全诗表现出怀古伤今,故国凄凉之感(2分)。
【作品鉴赏】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
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王珪
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后,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获赠太师,谥号“文恭”。
【金陵怀古王珪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题金陵渡》的阅读答案03-16
春之怀古的阅读答案03-20
《真定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12-29
南史·王猛传阅读答案04-30
《锁王》阅读练习及答案12-22
王炎《南柯子》阅读答案11-23
《秋风引》《题金陵渡》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3-17
项王已定东海来的阅读答案07-16
明史王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04-23
王贞白庐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