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往事依依节选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往事依依节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漪《往事依依》阅读答案
(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同学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于漪《往事依依》)
2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重点内容。(2分)
2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6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色
同学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重点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
老师
24、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2分)
25、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色。
(2分)
参考答案:
22、回忆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激起课处阅读兴趣的情景。
23、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色
同学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重点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代课老师
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4、讲课有感情、能培养同学兴趣
25、26、略
往事依依节选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5题。(12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选自《往事依依》)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回忆的往事。(2分)
小题2:.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句放在段尾有何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小题5:.“观察”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于漪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写两位老师,一位抓住了“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位抓住了“注满情思的眼睛”。请用简要的话语刻画你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讲课情态。(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③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小题3: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小题4: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小题5:略。
【往事依依节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往事依依》的阅读题及答案10-22
阅读短文之往事依依阅读范文以及参考答案10-22
早晨节选阅读答案07-29
看戏节选阅读答案12-15
昆明记节选阅读答案12-31
孔子游春(节选)阅读答案11-27
关于老王节选阅读的正确答案06-30
月光曲节选阅读答案08-25
论李白(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07-05
往事依依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