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露》阅读鉴赏及答案
[明]邝露①
落日洞庭霞,霞边卖酒家。晚虹桥外市,秋水月中槎。
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相将楚渔父,招手入芦花②。
【注】①诗人曾在南明朝廷任职,此时流亡在外。清兵已渡江,洞庭湖此时已落入清人之手。②据《吴越春秋》载,伍子胥遭难离楚奔吴,遇一好心的楚国渔父搭救,渡其过江;他潜身芦苇中,渔父送食物来,向苇中招手,呼他为“芦中人”。
8.请简析第三联上下两句中“白”和“黄”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6分)
答:
9.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
洞庭酒楼邝露阅读答案赏析
8.一个“白”字,显现出满湖银鳞闪烁,一个“黄”字,突出湖滩飞集的雁群之多。(2分)“白、黄”二字不仅使画面色彩更加醒目,也更符合远眺观景时的心理程序。(2分)本是碧色的湖面,现在因为“鱼吹浪”却显得“白”;本是白色的滩沙,现在因为“雁踏沙”却显出“黄”。(1分)这就真实地反映出观景者的猎奇心理和独特感受。(1分)
9.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的湖畔芦花、渔舟等景,不禁联想起当年伍子胥逃难复仇之事。诗人以伍子胥自况,盼望有像渔父一样热心肠的`人,助他一臂之力,去恢复旧山河。表达出诗人虽流亡在外但依然渴望恢复旧山河的爱国情怀。(3分)卒章显志,诗的主题思想至此得到升华。(2分)
诗歌鉴赏
前人评诗,常常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谓好的诗“诗中有画”。这是指诗人以绚丽多彩的笔,将客观景物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使人如临其境。邝露的这首《洞庭酒楼》,就属于“诗中有画”的佳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洞庭湖。诗的一起笔,就将人引入画境;又大又圆的落日,在烟波万顷的洞庭湖里晃荡;晚霞映照,满湖披上炫丽的彩绸。诗人所登临的酒楼,就在湖边,但诗中说“霞边”。这不仅使上下句承接紧凑,气韵连贯,读起来顺口悦耳,也更切合迷离飘忽的湖滨晚景,使那“卖酒家”更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所写,均是在酒楼中所眺望的湖上景色。
“晚虹桥外市,秋水月中槎”。上句写桥头晚市。那长长的拱桥,在美丽的晚霞的印染下,远望如天上的彩虹;赶市的人熙来攘往,宛如踏着彩虹行走。下句写月下行舟。明媚的秋月早早神奇,倒映在湖水中;片片归帆伴着月影移动,宛如在月中行驶。这两句,实景和想象相融合,将洞庭湖写得虚无缥缈,宛如仙境,令人神往。
五、六两句,诗人调换角度,摄取了两个特写镜头。上句写鱼,下句写雁。洞庭湖水深鱼肥,向晚时,鱼爱浮出水面,月波逐浪,争相嬉戏。“江白鱼吹浪”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有趣场面。一个“白”字,显现出满湖银鳞闪烁;“鱼吹浪”,显然是自杜诗名句“鱼吹细浪摇歌扇”脱化而来,一个“吹”字,将鱼儿欢腾活跃的申请,刻画的淋漓尽致。洞庭湖畔的沙滩又是雁群栖息的好场所。群雁迎着晚霞纷纷归集于湖滩,踏着暖沙闲步。“滩黄雁踏沙”将这一情景刻画出来。一个“黄”字,可见那湖滩飞集的雁群之多;“踏”字,这将雁儿悠闲自得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这两句,顺说应当是“鱼吹江浪白,雁踏滩沙黄”,现将因果倒置,先突出“江白”、“滩黄”。这不仅使画面色彩更加醒目,也更符合远眺观景时的心理程序;湖水本是碧色的,现在却显出“白”,仔细一望,原来是因为“鱼吹浪”,滩沙本是白色的,现在却显出“黄”,仔细一瞅,原来是因为“雁踏沙”。这就真实地反映出观景者的猎奇心理和独特感受。
面对如此美好的湖山胜景,诗人的内心有何想法和感慨?诗的结尾两句含蓄地表达出来“相将楚渔父,招手如芦花”诗人由眼前湖畔芦花、渔舟等景,不仅联想起当年伍子胥逃难复仇的事。据《吴越春秋》载,伍子胥遭难离楚奔吴,遇一好心的楚国渔父搭救,渡其过江;他潜身芦苇中,渔父送食品来,向芦中招手,呼他为“芦中人”。诗人用此典故,当是以伍子胥自况。当时清兵早已渡江,诗人所目睹的洞庭湖,景色虽然依旧美好,但已落入他人之手。曾在南明朝廷任职的流亡诗人,多么盼望有像楚渔父一样的热心肠的人,助他一臂之力,好恢复旧山河。其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诗的主题思想,至此得到升华。
这首五律,写景如画。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捕捉景物的特征。用笔色彩斑斓,浓淡得体,有层次,有变化,富情韵,令人美不胜收。结尾写景、用典巧妙结合,熔为一炉,寓意深长,内人咀嚼。(何庆善)
【《邝露》阅读鉴赏及答案】相关文章:
《 春江晚景 》阅读答案及鉴赏11-08
苏轼《浣溪沙》的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12-09
《猫》阅读练习及答案01-15
绿色技术阅读及答案01-08
《迟到》阅读题及答案01-03
大风的阅读及答案12-29
善待挫折阅读及答案12-21
抉择阅读理解及答案12-18
《所思》阅读理解及答案11-22
上坡阅读题及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