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10-19 16:26:1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1

  “记得马上去看一部3D电影啊,两个多小时后回到我这里,说说有啥不舒服的,好帮你琢磨调整。”比起一般的验光师,杨师傅的建议和后续服务都很奇特:“在我手里配的眼镜,要能在外面再罩一副3D眼镜,架鼻子上看两小时不累;看影片的细节,要立体逼真,镜片的周边没有扭曲现象,色彩要跟身临其境一样,细微得让人叹气……这样,眼镜才算是配成功了。”

  杨师傅教配镜人这样挑影片:“要挑那种让你时刻感觉到在看电影的片子,片子不能真诚得让你同哭同笑,入戏很深,那样一来,眼镜好不好,你就感觉不出来了;你的心思得飘浮在故事之上,也就是说,你要看得出来,哎,这一段,是导演正在植入手机和电脑广告;这一段,是某度假村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会所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时装大牌出了投资……这种混搭法,肯定出不了好电影,可电影越是拍得没啥逻辑,你越是分心东张西望,越可能验证我的眼镜配得舒不舒服。”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3D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说笑归说笑,对手底下的活儿,杨师傅真的是一丝不苟。在他手里配过一二十年眼镜的顾客都知道,他只在上午验光,理由是经过一夜好眠,眼球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都处在放松状态,与散过瞳后的效果最贴近,验光的效果最好;其次,他验光时要跟人东拉西扯,问人职业和爱好,不习惯的人,还以为眼前这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是便衣刑警。

  顾客的职业,和他所配的眼镜有关吗?很有关系!比如有的人近视了半辈子,到了45岁以上有个尴尬的发现:就是他同时需要两副眼镜来矫正远眺与近看两者的视力,再也没有比老是换眼镜更能泄露一个人的老态和狼狈了!幸而,如今有一种双光镜片可同时矫正远与近两者的视力,一般的双光镜片都由中间分为上下两部分,镜片上面一半负责看远处,下面一半提供宽广的近点视野,让你看清眼皮子底下的细节。这种镜片,常要准确验光后拿到厂里去定做,一般店家是不屑做的,嫌太费事,但杨师傅一点不怕费这个事,他打开他放资料的大抽屉给我看:“每一位配镜子的特殊客人,我这里都留有档案——这个抽屉里留的全是双光镜片的验光数据。”

  他抽出几张来给我看,对它的主人如数家珍:“这是一位舞美老师的镜子,她以前跳舞的,35岁摔伤了脊柱才改行,现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舞美师,55岁了,每一张舞美草图都坚持手绘,一场戏排下来,光草图都画一两百张,在我这里配了七八副眼镜了;这是长途车司机的镜片,他今年52岁,因为驾驶技术超好,运载过很多图书馆、博物馆门前的廊柱,都是几十米长的廊柱啊,他的镜片要保证上面最大范围的远处视野,只留下镜片最下面一小块近点视野,用来看汽车仪表;这是一位壁画师的镜片,他50岁以后,接手了很多手绘酒店和教堂穹顶的工作,你看,因为他的近点工作常要往上看,所以他的近用镜片反而是要放在镜片的上半部分。一开始,他好不习惯这样的眼镜啊,我教了他很久,怎样看更舒服,现在,他再也不用爬在梯子上换眼镜了……”

  杨师傅解释他为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这种“矛盾的镜片”上:“45岁到55岁,正是一个人出成果的时候,眼镜配不好,头晕眼花、心烦意乱,怎么能出成果?如今的世情,好像是年轻人才金贵,你看那些带着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来店里的父母,给孩子配个眼镜一两千不在话下,自己又近视又老花,还挑最便宜的对付着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过45岁就觉得自己没啥用了,老了,这不对。我经常给顾客讲这些老客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他们,希望既在孩子们身上,又在咱这些熟透了的老伙计身上。”

  说到这,老杨得意地笑了:“能配这等复杂的镜片,不只与人方便,也说明咱有绝世好手艺,对不对?”

  (文/明前茶,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老杨验光有哪些独特的做法?请简要概括。(6分)

  14.品读下面两句话,同是说笑,两者的“笑”中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3D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15.除了对技艺的追求外,老杨为什么将很多精力放在研究“矛盾的镜片”上?(4分)

  16.作者叙说了一个普通验光师老杨的故事,赞美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内容作阐释。(4分)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2

  阅读下文,回答下题。护林员老杨文/侯发山 ①天麻麻亮,老杨就起床了。说是“床”,其实就是山上的石板做的。他打开蛇皮袋看了看,能糊口的只有红薯了,他已上山将近两个月时间,干粮哪有不吃光的道理?老伴身体虚弱,不会来背粮给他的,她根本就爬不上这海拔1800 ②老杨装上两块红薯,背一壶开水,拿一把斧头,出发了。山上的树木密密层层,郁郁葱葱。盘根错节的古榕,虬干曲枝的柏树,吐蕾展瓣的山杏,铺青叠翠的灌木……阵风吹过,绿浪翻滚,林涛作响。老杨欣慰地笑了。在山上整整20年了,这些树林可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有时会遇见啄木鸟贴在树上一动不动,用惊喜的眼神凝视着他;有时会听见黄鹂和画眉的歌唱,但不知在什么地方……一会儿工夫,他头上的汗珠子就滚了下来,流进眼里又辣又涩,但他习以为常了,用袖子抹一下脸上的汗珠,继续往前赶路。如果不抓紧时间巡视,他怕天黑前摸不回他住的山洞里。 ③来到一个小山头,老杨拿出高倍望远镜认真地四下观察,发现没有异常后,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他就对着大山可着喉咙吆喝起来:“嗷嗬,嗷嗬……我来了!”忽然,一阵哗啦啦的声音传来,他循声望去,愣住了,只见七八头野猪向他围了过来,看样子最大的有一百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十公斤重。在离自己十几步远的地方是十多丈高的悬崖,已无退路可走。他就屏着呼吸,忍着钻心的疼痛,躲进旁边的荆棘丛里,让出一条通道让野猪过去。直到这群野猪从视线里消失,他才慢慢地爬出来。 ④老杨庆幸自己化险为夷,他刚来到另一个山头,霎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他看见了山脚下的浓烟和火光!他浑身打战,这火好像是在烧他的骨头,烧他的心!虽然失火处在林子边缘,如果不及时扑灭,一旦引燃山林,后果不堪设想。他拨打119和110后,立即向林业局防火值班室报告险情,随后向山下跑去。 ⑤等老杨跌跌撞撞跑到山下,他身上的衣服被荆棘挂得长一片,短一截;脸上、胳膊上挂满了一溜一溜的血道子;他的两只黄球鞋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两只脚掌上的血泡磨破又生出,真是惨不忍睹……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加上头发长长的,胡子黑剌剌的,把人们着实吓了一跳,以为是“野人”下山了。 ⑥老杨看到着火的地方不是林子,是一堆干草枯叶,而且已被大伙儿扑灭了。他心里一松劲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好半天才在老伴的搀扶下站起来。纵火者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他怯怯地站到老杨面前,不知如何是好。老杨的脸本来就黑,这下更黑了,他狠狠扇了那个孩子一巴掌,说:“杨林,你不上学,咋回家放起火了?若把山林点着,等着挨枪子吧!”早有人拉开了老杨,劝说着他。老杨的老伴抹着泪,拉过那个叫杨林的孩子的手,哀怨地对老杨说:“孩子早就毕业了……” ⑦老杨愣怔了一下,愧疚地看了杨林一眼,什么也没说。 ⑧杨林看了看老杨,终于开口说到:“我和娘好多天没看到你了,很想你,又不知道你在山上什么地方……我就弄一堆干草点燃了,猜测你看到火光一定会下山的。”说到这儿,孩子就泣不成声了。 ⑨老杨一把抱住杨林,脸上也爬出了泪,他哽咽着说:“孩子,爹对不起你……” ⑩第二天,老杨背着一袋子干粮又上山了,他后面跟着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儿子杨林。(2009年2期《小小说·大世界》)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天刚亮,老杨带着干粮巡山→老杨在途中遇险、脱险→( )→( )

  2.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于小说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相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他浑身打战,这火好像是在烧他的骨头,烧他的心!(请你说说句中“烧”这个词连用两次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杨愣怔了一下,愧疚地看了杨林一眼,什么也没说。(请你说说老杨为什么会“愣怔”、“愧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看待老杨的所作所为?请联系现实生活中与老杨有共同品质的人的事例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老杨发现火光,报告险情 老杨知道儿子为见他,点燃干草

  2.对情节安排的作用:引出下文杨林点燃干草、老杨抢险的情节,推动情节的发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写出老杨的真实心理,突出老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3.(1)这个词语连用,写出了老杨看到火险之后焦急的心情,突出他对国家财产极端的热爱之情。 (2)“愣怔”是因为老杨一直认为儿子还在上学,听说儿子“早就毕业了”,一下子没有明白过来。“愧疚”是因为老杨感到自己为了工作,对家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对儿子缺乏应有的关爱。

  4.比如,第一段写到他坚守岗位近两个月未下山,以红薯果腹;比如,第四段写到他看到山林火起的焦虑,第五段奋不顾身、伤痕累累地跑下山的情节。这些情节都表现出老杨是一个爱岗敬业、爱护国家财产、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5.在小说中,老杨所体现的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好干部都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典范,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永远都是民族的脊梁。

  相关问题列表[前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3

  1、文中老杨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恪尽职守,热爱本职工作。

  2、文中开头交代老杨现状目的是什麽?

  交代老杨没有下山的原因,为下文杨林点燃干草堆引老杨下山做铺垫,同时有力的烘托了老杨忠于工作的高贵品质。

  3、“老杨愣了一下.....”刻画老杨此时的心理活动?

  儿子都毕业了我竟然不知道,还给了儿子一巴掌,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非常愧疚。作为父亲我实在对不起他,对他关心不够。

  4、化险为夷指------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机智的躲开了野猪。 心又被悬了起来是因为-------山下着火了。

  5、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

  精彩的语句:等老杨跌跌撞撞跑到山下,他身上的衣服被荆棘刮得长一片短一截,脸上、胳膊上划满了血道子;他的两只黄球鞋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两只脚掌上的血泡磨破又生出,让人惨不忍睹……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加上头发长长的,胡子黑刺刺的,把人们着实吓了一跳,以为是“野人”下山了。

  描写方法及作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杨急切的心情,写出了他恪尽职守。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 4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块。”“呦,怎么贵啦?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31日有改动]

  19.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2 分)

  讨厌→同情→ 敬佩

  20.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旬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4分)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

  (2)“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21.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

  形象。(4分)

  ①“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

  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善良、关心家人;

  ③“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诚实、朴实,正直。

  2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4分)

  通过我来讲故事,一是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是见证者,是体验者,这样就容易拉近于读者的距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方便展开叙事,叙事角度更自由灵活……

  2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

【老杨阅读题目以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慢》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7

《静》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7

《夏》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7

《绝唱》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7

炉火的阅读题目以及答案02-16

家园落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1-11

母亲的心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5

精选妒火阅读范文以及参考答案02-16

老师的样子阅读以及参考答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