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奇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1-10-29 09:48:42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小说《奇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说《奇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奇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1982年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静。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一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莫言似乎特别钟情于故土上那片红高梁,在本文中,我们又看到了那片红高粱,它们依然是那样神秘,沉寂中充满着躁动。

  B.作者走夜路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于是他在文中赞扬鬼神,说他和蔼可亲,以致谢意。

  C.作者儿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让人听后牙齿打战,一身冷汗,而“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

  D.作者在第二段中写从庄稼地里传来的蝈蝈的叫声,是为了以动衬静,突出当时环境的阴森沉寂,也影射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鬼故事”和“奇遇”作铺垫。

  E.人鬼之间,孰善孰恶,孰亲孰疏,并无定规。为人者,心怀鬼胎,其害甚于鬼;为鬼者,与人为善,死不赖账、讲信用。

  2、请就文章第三段的环境描写作简要分析。(6分)

  3、请就文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说“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实际,说说具体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A、E。

  (B项,“他为碰到好鬼三大爷而庆幸”文中无信息;作者“在文中赞扬鬼神,说他和蔼可亲”的目的是说明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C项,说“‘奇遇’将这种恐惧心理推向极端”错误,是“鬼故事”与“奇遇”形成鲜明对比,让作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鬼不可怕。D项,无“影射”之意;也非为“‘奇遇’作铺垫”。)

  2、

  ①渲染幽森恐怖的气氛。土路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庄稼茂密、月光朦胧,偶尔传来夜游动物的叫声,让人感觉到凉森森的,营造了一个幽森、静寂、恐怖的气氛。

  ②烘托人物的恐怖心理。环境越幽森,人走在这样恐怖的土路上,越提心吊胆,心里越恐怖。

  ③为后文写“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作铺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夜行,“我”才会想起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

  ④这段写夜景恐怖的环境描写与后文的“奇遇”形成对比。夜晚虽恐怖,但奇遇的鬼并不可怕,从而说明鬼并不可怕,真正害人的还是人。

  3、

  ①这段话属于人物语言描写(1分)。

  ②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了赵家三大爷心地善良不害人、死不赖账讲信用的性格特点(2分)。他心地善良,死不害人,他虽然死了,但他与生前一样,不吓唬人(1分);讲信用、死不赖账,他的钱不能用,就用玛瑙烟袋嘴抵债(1分)。

  ③这段话从侧面表明“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突出了主题(1分)

  4、观点一:同意此观点。

  ①世上本无鬼,因而不可怕。(2分)

  ②“怕”是一种心理现象,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无所谓“怕”了。(2分)

  ③传说中的“鬼故事”毕竟是传说,是经过加工处理了的故事。(2分)

  观点二:不同意此观点。

  ①人类对“鬼”的认识还处于肤浅阶段,对它的凶残性还不知道。(2分)

  ②说不怕“鬼”那是自欺欺人,有的“鬼”凶残无比,甚于传说。(2分)

  ③“我”碰到的是熟悉的善良的三大爷,若是碰到其他鬼(或碰到那些心怀鬼胎者),也许看法就不一样了。(2分)(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小说《奇遇》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猫》阅读练习及答案06-16

《平凉》阅读练习及答案01-01

《出关》阅读练习及答案12-31

远航阅读练习及答案12-28

《暖冬》阅读练习及答案12-22

《山草壮》阅读练习及答案04-28

《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01-01

《偶作》阅读练习及答案12-30

《碗底香》阅读练习及答案12-27

《郡斋》阅读练习及答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