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阅读答案
篇一:歌声的阅读答案
《歌声》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歌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⑴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⑵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 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⑶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 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⑷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⑸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⑹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⑺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 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 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⑼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 为什么不许唱呢?
⑿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⒀可是 现在 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 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 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⒁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阅读题:
1.(3分)第⑷段中 自由的天地 在文中是指① 。
⑸⑹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② ;例: 。
③ ;例: 。(6分)
2.第①段文字中多次写到 明朗的天气 ,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 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 既指 ;又指 。(3分)
3. 这同样的歌声 现在为什么 叫人感动? (3分)
4.文中第⑾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⒀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
5.(5分)从全文看,⒁段连用 依然 一词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①抗战大后方
②排比。例如: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③反问(或比喻)。例如:反问: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摆脱了野兽的跟踪。
2、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3、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4、反衬。
5、①呼应开头。
②为突出 踏上了自己的土地 ,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歌声》阅读答案,由巨人中考网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篇二:歌声的阅读答案
问:
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筋疲力尽:
隐隐约约:
②为什么海面上传来的`歌声是“隐隐约约”和“断断续续”的?
③用“ ”把短文分成三部分,写出每部分的意思.
④你觉得这位唱歌的小姑娘什么地方了不起.
答:
1.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2.因为离这里很远,并且海上有回音.
3.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部分: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遭遇了不幸——落水了,他绝望了.第二部分:马金纳听到了歌声,感觉浑身有了力量,拼命向前游.第三部分:不久,马金纳看到,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孩在高声歌唱,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4.小姑娘很善良,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1.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2.因为离这里很远,并且海上有回音。
3.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部分: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遭遇了不幸——落水了,他绝望了。第二部分:马金纳听到了歌声,感觉浑身有了力量,拼命向前游。第三部分:不久,马金纳看到... 秋叶幽梦 2014-11-15
1.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2.因为离这里很远,并且海上有回音。
3.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部分: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遭遇了不幸——落水了,他绝望了。第二部分:马金纳听到了歌声,感觉浑身有了力量,拼命向前游。第三部分:不久,马金纳看到,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孩在高声歌唱,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4.小姑娘很善良,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是这个吗?希望能帮到你~~
1、 自由天地在文中指? 2、 6、7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 4、 文中划线句子对13短的描写起到了-----的作用/ 5、 从全文看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篇三:歌声的阅读答案
歌 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动我的手一样。我立在的一条白帆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他这只觉越发细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在做他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乳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赶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细雨,园里没有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团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汽。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声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有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第一自然段中“神迷心醉”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把抽象的歌声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从听觉开始,依次唤起触觉、视觉、嗅觉,最后又回到听觉。试分别找出一句。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简析表达效果。
(1)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
修辞:____________;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赶着芳春的困倦么?
修辞:____________;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篇四:歌声的阅读答案
歌声 朱自清 阅读答案今晚就要用、拜托各位了
歌声 朱自清 阅读答案
今晚就要用、拜托各位了
语文hrgjhlcd2014-12-12
我来回答1.角度:触觉 视觉 味觉 特点:细腻 慵懒 清新.2 1·把作者感受到的微风比作吹着“我”的手的爱人的鼻息,展现一种亲昵的温柔.
2·运用拟人手法,展现出花儿慵懒困倦的神态.
3 略( 答案上无)
(我们有全部答案的说)
【歌声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轻放》的阅读答案01-04
《巨变》的阅读答案01-04
英雄的阅读答案12-27
《花脸》的阅读答案12-14
《西村》的阅读答案12-14
挑战的阅读答案12-13
《超人》的阅读答案12-12
伞的阅读答案11-29
烦扰的阅读答案11-27
格林童话阅读题阅读答案 - 阅读题答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