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哲方东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02-18 14:04: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亦诗亦哲方东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亦诗亦哲方东美

亦诗亦哲方东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方东美,名殉(1899~1977),安徽省杰出的乡贤,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名教授,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闻名于世。

  方先生受到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幼承庭训,深沭经史古典文化熏陶;加之,夙慧天成,秉彝非凡,三岁受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如以智然。”方先生对《诗经》素有研习。他读金陵大学哲学系时还怀着浓厚的兴趣选修了《诗经》一课,希冀能有所增益。但“开课不久,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教授驶了一下眉,继续讲课;台下又有人说:‘错了!’教授生气了。大声问:‘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方先生站起来说:‘我们是学生,我们是来听课的。’教授气更大了:‘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方先生从容出位,走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便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既辞义明白,又趣味盎然,人人凝神静听,直到下课钟响了,方先生再向教授鞠躬而退。教授走出了教室,方先生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

  于是,方先生的国学根基深厚之名声,传遍全校,成为大家的共识。著名的教育家、校教夯长刘伯明博士曾对文学院文史哲各系负责人明言:“你们要请国学老师,有两个学生——方东美、黄仲苏的关恐怕不容易过,最好先征询他们的意见。”

  方先生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诗人张佛千回忆说道:方先生对西方的诗的“情理神韵”,“能以其大慧”,予以“深赏妙解”之。所以,他在自己的哲学专著里往往引用了很多西方的诗。特别是,他能“信、迭、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方先生不但热爱中国古典诗,会翻译西方诗,而且还乐意写中国古诗,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但是,他却不轻易示人。“我除掉写一点哲学的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了一点诗、一点词,但是这种东西平常不示人的。所谓诗同词,在中国就是印出来,也是非卖品……所以有许多人就把诗集词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所以,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他认为“中国很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他还主张哲学与诗是会通的。“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他坦言相告:“我自己的真情感,也许不在我的.思想里面表现出来,而冕在我的诗词里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

  方先生的诗

  受到极高评价:史学家黎东方教授谓其诗必传。古典学者兼文艺评论家钱锺书教授,1987年访美经华盛顿时,迳对弟子陈一川叹曰:“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这些评价当然也是我们读方先生诗的最好的导读词。

  方先生的长子方天华,在方先生逝世后出版全集中的诗集——《坚白精舍诗集》的《后记》中,开头就追忆说道:“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先父方东美教授的人士,都知道他是颇有成就的哲学家。不过时于他诗词造诣熟悉的人,不算很多。这是因为父亲借用诗词发挥自己私人的情绪观感,除了时于家人和少数知交,他不轻易出示作品。”我们上中学住在家中,“夜深梦醒,常听见父亲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吟诗。他时常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要到清晨三四点才就寝。”但“他如有自己得意的诗词,就等不及向母亲和我们诵读。”

  方天华也回忆说道:“父素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那时我们全家住在沙坪坝嘉陵江畔中央大学教职员宿舍的栾家院。似乎生活愈苦,父亲研读愈勤,诗情愈浓,这大概也就是所谓重庆精神。”他实话实说,父亲所谓的“坚白精舍”,无非就是“我家的泥墙陋屋”。他还形象地描绘出他父亲吟诗的动人的情景:“嘉陵江对面磐溪的瀑声,江中石门的急涛声,岸边纤夫的歌唱声,常与相咏相应,极有情趣。”他最后道出了他父亲对诗之所以青睐的原因。“父亲在世常引歌德,说诗的功能在作生命之梦。”

  (摘编自沈素珍《友情与诗情》)

  相关链接: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蔓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为着这个目的,他对中西文化以及人类生命中的各种价值形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使之一一舍章定位,共同统会于普遍生命这一理想生命本体当中。“统会”使得方东美的恩想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旁通统贯、兼容并包、综合超越的特点,它能够从多面向、多角度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进行辐射,远远超越了学派之限。因此,学术界对他的新儒家、新道家的身份争论并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出他的思想面貌。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方东美抛弃了对具体的感性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理法的分析,而是从全新的真善美价值定位切入,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人的理想化生存以及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

  (摘自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

  >方先生曾说自己“三岁读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这在当时重视教育的家庭中,是可能做到的。他的国学程度有多好呢?他在《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一文,说他念金陵大学哲学系时,入学考试的国文成绩特优,得以免修三年国文课。后来有两住教授担心中国文化在金陵大学受到忽视,就向校长建议,“以后凡是聘请中文教授,都要得到某某两个学生的同意”云云。方先生正是这“两个学生”之一。

  (摘自傅佩荣《回忆恩师方东美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方东美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B.因为方东美既糈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所以,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C.方东美是哲学家、诗人、美学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D.方东美他认为中国许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他除掉写哲学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诗词,但是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E.方东美三岁受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金陵大学入学考试时,方东美的国文成绩特优。上《诗经》选修课时,有一次走上讲台,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趣味盎然。

  (2)文中说:“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作为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的方东美有哪些完备的哲学家的“资格”。(6分)

  (3)传记的最后写了方天华对自己父亲的回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4)本文追述方东美的往事有几个细节,这些细节的写法是否成功?试加以探究分析。(8分)

  答案:

  (1)【参考答案】CE,赋分(C项3分,E项2分,B项1分)(A项“白己预备给烧掉的”错,原文是“有许乡人就把诗集同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B项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间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巾,亦无逊色”,还必须具备很高的古诗词写作水平;D项“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绝对化)(5分)

  >(2) 【参考答案】①非凡的语言艺术天赋(夙慧夫成,秉彝非凡)

  ②国学根基深厚(白幼受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③热爱中国古典诗,会翻译两方诗,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写作

  ④用诗和哲学在作生命之梦。(对学术理想不屈不挠的追求)(6分)

  (3)①表现方东美对诗歌和哲学的热爱,突出他的人生追求;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③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④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6分)

  (4)【参考答案】成功。

  理由:①文章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如方天华对自己父亲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吟诗的回忆,表现方东美对哲学和诗的热爱,对学术的孜孜以求。

  ②选用的细节很有典型性、代表性。作为哲学家的方东美已广为人知,文章主要选取方东美对诗歌的热爱的细节,如对方东美论写诗的感悟的语言描写,既表现丁方东美对哲学与诗相通的主张,又表现了方东美的诗意情怀。很好地表现了方东美作为诗人的一面。

  ③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十分生动。使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饱满。如方东美《诗经》选修课上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的细节,既表现方东美国学根基的深厚,又表现方东美对学问的求真务实的品质。

  不成功。

  理由:①文章没有对作为哲学家的方东美细节描写,不能紧扣“亦诗亦哲方东美”的标题。

  ②选用的细节不具典型性、代表性,方东美课堂上顶撞老师的细节,不利于表现方东美的形象。

  ③选用方天华对自己父亲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吟诗的回忆,不具备传记客观真实可信的特点。选用如方东曼的学生或友人的回忆会更真实可信

【亦诗亦哲方东美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升初,亦甜亦苦作文03-17

拾金不昧,亦真亦假800字作文12-17

多愁善感亦自然作文10-21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阅读题及答案04-12

简弘亦小幸运吉他谱02-23

人云亦云的同义词02-05

虽为残菊亦能傲霜优秀作文03-29

人云亦云是褒义词吗09-07

人云亦云是贬义词吗09-02

《谈美书简》阅读答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