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2024-11-02 22:50:50 偲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阅读训练:

  1. 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起笔不凡,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巳逝,功名难就,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中“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寓悲愤之情于宏阔之景,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2.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此词“结二句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请结合全词,简述结尾二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3.词也称______,“菩萨蛮 ”是本词的_____,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___。 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_______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 ______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_____。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5.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6、 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共3分)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它又是什么意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8、“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诗,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分) 。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为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又是什么意思? (2分)

  10、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 (2分)

  参考答案:

  1. B(3分)

  2.答案要点:

  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

  对金兵入侵下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同情;

  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

  重山阻隔,故园难回的悲愤;

  未能恢复中原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

  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本题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3、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诗余)、词牌、小令 、豪放派、苏轼、婉约派

  4、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5、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或: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意对即可)

  6、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7、词中“青山”喻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全词抒发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1、2处每1分,第3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8、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

  9、词中“青山”喻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引用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

  10、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他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他还写下一些歌咏祖国壮丽河山与描绘农村风土人情的作品。

  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他善于以诗、以文为词,常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他的词,虽然以雄浑豪放为主,但并不缺乏清丽婉约之作。词集有《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实际上敌人追太后接近造口,太后等穿上难民的衣服,混杂在逃难的难民中得以脱身。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疏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5-25

《尊重》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05-24

伟大的悲剧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6-18

《悠长的铃声》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07-02

《诗中有科学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节选)06-21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与参考答案05-05

《菩萨蛮》教学设计04-25

格林童话阅读题阅读答案 - 阅读题答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