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求甚解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4.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5.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6.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7.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体会“略”。
拓展:
不求甚解造句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为了到达精益求精的效果,教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3、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4、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5、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6、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7、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往往能熟练的背下来,可无法熟练的运用。小明看书总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好像看完就没事了一样。
8、暑假过后,顶着风吹日晒,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那里的气候干燥如故,一阵风吹来,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走过校门口的时候发现墙上张贴了新的公告,粗枝大叶的我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直奔宿舍而去。
9、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0、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11、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12、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3、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14、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
15、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16、不求甚解是好的,同样,技艺也是层出不穷的,但这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17、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18、陶渊明读书不死记硬背,是不求甚解,他只要知道文章大概意思就认为读完了。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21、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之后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最终能够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2、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
23、教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24、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5、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公式或不求甚解,我们应当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练习,多琢磨,才能透彻掌握。
26、爸爸说我虽然天天看书,但从不做笔记,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不求甚解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指纹的奥妙》阅读理解附答案05-23
张问陶《晓行》阅读理解题附答案11-26
《伤口》 阅读附答案11-23
抉择阅读理解及答案04-13
《所思》阅读理解及答案02-11
《题画》阅读理解及答案01-01
《杂说》阅读答案附翻译09-29
《礼物》阅读练习附答案03-16
谁是赢家阅读附答案04-18
湿地的阅读理解答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