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时间:2024-09-27 10:40:43 诗琳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在各个领域,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习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蟋蟀。 挑促织:捉蟋蟀。 ②篱落:篱笆。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客情。

  _________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我知道《 》一诗也是他的作品。

  3、说说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 [ ]

  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

  参考答案:?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南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3、萧萧:风声。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篱落:篱笆。

  (意思对即可)

  4、BC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2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答案

  (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这首诗抒写深秋夜不成寐的见闻和旅思。

  首从听觉印象着笔,用“萧萧”像梧桐落叶之声,加上“寒”字,显示秋深的季节特征。

  次句点出地点“江上”,落叶之声乃“秋风”所致。补足了环境景物描写,完成全诗大的.背景,让人不禁想起“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不过,叶绍翁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境界不像杜诗那样阔大,气势不如杜诗那样浑宏,然而,就是江上秋风、萧萧梧叶、侵人寒意的铺陈之笔,就已经构成了一种萧瑟气氛,足以触动那颗“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之心。“动客情”三字是以上景物铺陈和气氛营造之后的水到渠成之笔。“不让离人不忧”。正如汉朝那位在北方做官的南方人张翰一样,闻秋风就起归思,这种客情,前人已经作过无数次动人的抒发。

  叶绍翁的高明卓特在后二句。

  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通过一个“知”字,宕出新的境界。作者凭借生活经验,在听到户外声响时,得知孩子们在挖捕蟋蟀。促织,蟋蟀的别称。挑,挖取。此句写心理活动。第四句,诗人顺声寻源,起看窗外,果然一盏明灯在篱笆角落边闪亮。漆黑的夜幕把灯光反衬得格外明亮,此时夜已深沉。明灯照着群童在篱角挖取蟋蟀的图景转换为大江、梧树、萧萧落叶、凛冽寒风背景下的画面中心。只有不眠之人才能观察到夜幕下这特有的场景。

  诗人在欣赏这群浑不管秋风梧叶的孩子们的劳作,还是勾引起儿提时期故乡的童梦?他的乡思可在这夜色中得到宽解?

  正如夜幕和明灯互为反衬一样,童年的蟋蟀与游子的客情相得益彰,各有所致。全诗,绘声绘色层次分明,绕有画意。构思别致,章法不苟,起承转合,余味无穷,叶绍翁不愧七绝高手。

【《夜书所见》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参考10-08

底层情话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0-10

《读书莫忘做笔记》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0-09

《重生》阅读附答案12-24

《寻春》阅读附答案10-10

天职阅读附答案10-04

乡情阅读附答案10-16

《伤口》 阅读附答案02-01

阅读《变》附答案06-08

垂钓阅读附答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