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3-01-07 09:09:53 如意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1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白单于 (2)乃幽武

  (3)与旃毛并咽之 (4)羝乳乃得归

  2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翻译划线句子(2分)

  2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参考答案:

  22、(1)报告、禀告 (2) 囚禁 (3) 一起 (4)喂奶/产子/产奶/哺乳

  23、D

  24、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了。

  2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2

  【原文】

  《苏武牧羊》节选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②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③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⑤尽落。

  [注释]①律:卫律,人名。②白:报告。③羝:公羊。④常惠:人名。⑤节旄:节,符节,古代用牦牛尾做成的当凭证的东西。

  【问题】

  23.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2分)

  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4分)

  ①武卧【啮】雪( )

  ②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

  ③羝乳【始】得归( )

  ④【杖】汉节牧羊( )

  25.用自己的话回答苏武在匈奴受到了怎样的'迫害?(2分)

  【参考答案】

  23.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24.①吃

  ②迁移

  ③才

  ④把……当拐杖

  25.因为不肯投降,被匈奴关在大窖中,不给喝的吃的。又被发配到北海牧羊,要到公羊有乳汁才能回来。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3

  苏武牧羊(8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白单于   (2)乃幽武

  (3)与旃毛并咽之  (4)羝乳乃得归

  小题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愈益欲降之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翻译划线句子(2分)

  小题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报告、禀告 (2) 囚禁(3)一起 (4)喂奶/产子/产奶/哺乳

  小题1:D

  小题1: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了。

  小题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用法。D项中“之”为“助词、无意义”,其他三项都为“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苏武牧羊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手机》阅读答案06-14

《荣誉》 阅读答案06-19

《古井》阅读答案06-20

《吃紧》阅读答案11-21

《鸡毛》阅读答案11-13

自遣阅读答案11-10

《蓝莓》阅读答案11-10

头发阅读答案11-14

秋夜阅读答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