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10-03 10:31:37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呕心沥血的历史典故

  导语: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呕心沥血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④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 hè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经过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命名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不是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儿子要呕出心肝才停止啊!”

  注释

  从:使……跟从

  疾:快速

  通眉:两眉相通连

  奚奴:童仆

  牵合程课:牵强附和旧章法

  足(jù)第四声:补充

  率:一概,都

  过:探望

  省:醒悟

  旦:清晨

  锦:丝织品

  已耳:罢休

  课程:标准、模式

  率:大致、一般(或者一律、一概)

  辨析

  “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两个字来自诗人李贺的故事,另两个字出自文学家韩愈的诗歌,这样组合而成的。此类组合的成语,在中文成语中并不很多。

  “呕心”见于《新唐书·李贺传》。中唐时期的李贺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从小就喜欢写诗,一生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李贺写诗注重考察和写实,他不喜欢先立个题目再冥思苦想,而是常常到处游览,见到好的景物,有趣的题材,便立刻动手记写下来作为资料,然后才将诗歌素材在家集写成篇。所以,李贺每日早晨起床后,就拉出小毛驴骑上去,让书童带好书囊布袋,出外四处周游。随时看到什么便写成诗句,放入书囊中。

  知儿者,非母莫属。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勤奋的创作习惯,更了解孩子身体很差,当然心疼得很。每天李贺一回家,妈妈就检查他的书囊。当发现儿子书囊中存放着太多诗句纸片时,便关切地嗔怪:“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原文是“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沥血”是韩愈《归彭城》诗中用语。原诗写道:“刳(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作‘枯’)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液作墨汁,书写诗文。

  人们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正好表达了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了。

【呕心沥血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10-07

经典历史典故10-03

经典的历史典故10-03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华清池的历史典故10-03

曹操的历史典故10-03

剑门关历史典故10-14

汉朝的历史典故10-26

经典的历史典故集锦10-03

秦王的历史典故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