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0-12-10 18:18:02 1500字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三篇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那时每到中秋,不管生活如何拮据,父亲都会去集市买三五斤手工制作的月饼。青红丝,五仁,枣泥,形状各异,手工制作虽然粗糙,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童年时,我是喜欢吃月饼的,每次都是姐妹里分到最多的那个。每年的中秋,我都会依偎在二姐的怀里,扬起小小的头,伸出瘦弱的小手指着天上的月亮,缠着二姐给我讲中秋的故事。其实,二姐也是懵懂的,家中条件有限,读书很少,她只告诉我,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久别的亲人相聚的日子。每到十五的晚上,嫦娥都会出现在月亮里,细心地梳妆,眺望,期盼和心上人团圆。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停地追问二姐,既然是团圆的日子,那母亲去了哪里?她今晚可以回家吗?我也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吃着月饼,撒娇,该有多幸福?每每提及,二姐总是神情晦暗,借口岔开我的话题,眼里却闪烁着泪花。她还会带着我躲在豆角架下,藏在草垛后面,或者坐在院子外的场院里,静静地望着夜空,轻轻地哼着歌,哄着让我在月色下沉沉睡去。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三篇

  还记得嫂子嫁过来的时候,那年我才八岁。和嫂子在一起过的第一个中秋,虽时隔多少个年头,可记忆犹新。中秋的夜晚,嫂子会按照她们满族的风俗,或者是她母亲遗留的传统,烙上一盘黄澄澄的油饼,小心翼翼地端上饭桌,她说那是预示了人间的团圆,让嫦娥少了哀怨。

  记得,父亲去世后,姐姐们出嫁的出嫁,打工的远走他乡,还不会照顾自己的我,一直对嫂子心存感激。头发乱了,嫂子帮我梳马尾巴,编好看的麻花辫儿,给我洗衣服,对于姑嫂之间的情意,我就像她的孩子,她更像是我的又一个母亲。

  每到中秋,月亮圆的夜晚,喜欢看书的哥哥依靠在窗前,打开他的《三侠五义》看得津津有味。不识字的嫂子还会酸溜溜地嘲笑哥哥,装老学究,穷书生,哥哥总会憨厚地笑笑,似乎很享受嫂子的讽刺。如今,当心智逐步沉淀,细细回想,缘份真的很奇妙,人与人之间的缘份真的是天注定,不然怎么会有嫦娥和后弈凄美的爱情故事,喜欢读书的哥哥和目不识丁的嫂子这样的姻缘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故乡的风景逐渐变化。出去打工的人多了,房子好了,生活富裕了,村口的水井,换成了自来水,孩子们搬进了新学校,可村子空了,人越来越少了,好多人走出去,不曾再回来,守在家里,等待团圆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故乡中秋少了欢声笑语,更多的是守望和凄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共同的心声。犹记得,十七岁的我,背起空空的行囊,踏上了漂泊之旅,早已和故乡的中秋无缘,那些嘴里说着有空回家,聚会团圆的话语,早已在一次次失约的结局里成了空头支票。我的乡愁,注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弥补,无法用眼泪来述说的。离别故园,四十载春秋寒暑,故乡的一草一木,中秋明月的皎洁高悬,那个坐在草垛上手里拿着月饼数星星的孩子,跟月亮要母亲的稚嫩的我,早已在时光的流逝中,满面沧桑,客在异乡。

  其实,我能感觉到,每一个游子都有自己的乡愁,都会用特有的方式怀念故乡。那淳朴的乡音,乡情,还有故乡的昔日和今朝,在心里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并深深怀念。客居异乡的游子,不论漂泊多远,走的再久都不会遗忘故园的模样,而那种渴望团圆的念想总会在一个又一个流逝的日子里无限疯涨……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灵魂的原乡,都有数不尽的乡愁吧。故土难离,漂泊在外的日子,每到佳节便会心生离愁,数不清的思念,遥寄明月捎去相思。就像今夜的南国中秋夜,月色清澈,一缕月光悄悄爬上了窗台,小区里红灯高高挂起,犹如跳动着思念的火焰,在夜里燃烧着我无尽的乡愁。深深知晓,这个中秋团圆依旧是个完美的奢望,那些老去的日子里,回忆还在脑海里回放。月光下,对面的客家人早已摆好了桌子,各式的供品,一家人团团围坐,赏月,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在高高的楼宇间回荡。

  独自站在阳台,透过这薄凉的夜色,遥望深邃的夜空,仿佛看到故乡的田埂上,父亲汗水浸透了衣服,挥舞的镰刀收获着希望;二姐的怀抱依旧温暖如昨,却遥不可及;嫂子的额头多了皱纹,手里拿着梳子面带笑容;窗台边,手捧书本的哥哥鬓角早已添了斑驳的白发,老了的光阴里,我却被隔在了天涯,眼里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

  中秋来了,物是人非,我已经老去,那故园的秋天里,银色的月光下,明月一定圆了又缺,阙了又圆,而相聚的日子还有多远,却只能交给时间……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朥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渡过的,中秋之味淡。童年的天空很纯净,星星比现在要多、要亮,那无数的星星眨着眼儿,好像漫天的萤火虫打着灯笼在走。天空飘过一片片轻云,美丽得如同时装模特在走T台。风儿轻轻抚过头发,送来了入秋以来沁入心脾的一阵阵凉意,混和着稻香和枣香。中秋前后就是这样的。

  中秋节那晚,大人早准备了一壶热茶,用茶树的大叶子沏的,茶色暗黄而味略苦,但清凉解渴,尽显农村之朴实而丝毫没有小资的情调。除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月饼。那时的月饼用一张大红大红的纸每10个包成一个筒子,简洁、朴实而吉利,这是小月饼,每人只分一个。还有大月饼,大人把大月饼按人口均分,“缺席”的也留一份,用纸包好了,等着他回呢。那一份不管他重阳回,还是春节回,哪怕是第二年回,仍在呢,时间长了,长了毛毛,但你见了,难道泪眼中见到的不是团圆和真情。我二哥在外读书三年,都是放寒假后补过的中秋,每回都说月饼好吃,比他中秋时买的月饼好吃多了。我馋,我很想吃那小小的一份,但我不敢开口,因为我明白我的一份早就吃过了,那一份仅属于他。我多次怀疑:是不是放了些时的月饼会更好吃呢!我带着这种疑问长大,现在,等我外出读书了,父母却双双过世了,我再也享受不到这份福了,而对中秋却更加怀恋了!

  是啊,那时的中秋节多美啊!小小的月饼我舍不得吃,小伙伴也是,父母在月饼中间钉个孔,再用红头绳、绿头绳穿起来,小伙伴们把它挂在脖子上,然后一连几天拿来显摆,戴它入梦。在漫长的几天里,用小指甲刮落芝麻,一颗颗地吃;慢慢舔掉它的表皮,轻轻的咬啊咬,要是咬着了一颗冰糖,不亚于发现了一颗珍珠似的惊喜。

  那时的中秋夜多美啊!皓月当空,一泻千里。庭中桂花,香气四溢。多年以后,读到唐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我很欣喜,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表达。老人们照例谈天、谈鬼故事最多,也有传说和童谣。孩子们唱着“大月亮,小月亮,外婆起来纳鞋底,外公起来做木匠……”也正是这样的晚上,我知道了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一生只能在广寒宫舞长袖,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一树桂花!嫦娥的仙丹本来是后羿的,可嫦娥也想飞天,便偷吃了,衣袂飘飘,任后羿日行万里也追赶不上,。可后羿不是射落了九个太阳外,为什么他不射下月亮呢?我带着疑问,望着白玉盘。白玉盘纯净、皎洁、明亮、澄澈,没有回答;我问大人,大人说:“你这孩子,你咋问这个问题呢?”也有人告诉我:孩子,后羿射日是因为有十个太阳啊,你看,月亮就只有一个,嫦娥也只有一个。我似懂非懂,理解不了后异的爱情孤寂、独忍悲伤和慈悲为怀,但那时,我总是做着飞天的梦,梦中总觉得腋下生羽,扑闪扑闪想飞。

  渐次长大,学习地理和自然知识,知道了月亮就是月球,人类登上月球发现的不过是一片片尘埃和一粒粒黄沙时,传说没有了,神话消失了,飞天的梦飞了,疑问和梦想也烟消云散,中秋赏月的兴趣也就减了许多。

  当我成家立业,有妻有儿的时候,中秋节完全不一样了。儿时的走亲访友、互送红纸包的月饼变成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伊妹儿”,住在鸽笼里的城市人早已不会在桂花树下谈鬼魅、稻花香里说丰年了。而儿子也不能像我一样享受小伙伴一齐出来,在银色的月光中玩游戏、捕萤火虫了。月饼包装得越来越精美,花色品种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我的经济实力也足以购买童年的总和,但却找不到童年的食欲和渴望了。

  是啊,月饼多了,包装美了,童年却瘦了,中秋之味淡了!

  今年的中秋,我独自在湘潭大学,闲观棋子落灯花,想托明月千里寄相思时,明月却偏偏不出现,妻子愤愤地打来电话说:儿子向她发脾气,说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是中秋节赏月,儿子苦等到现在,月亮公公还不出来,正急得跳脚呢!儿子后来跟我通话,我告诉他:你就实话实说吧,说今天晚上没看到月亮,但看到了云,听到了风,闻到了花香,有秋虫在鸣叫,但为完不成老师的作文而叹气伤心,月亮公公何苦捉弄人!但一脸纯真的儿子坚定地说:“爸爸,不行,那不是中秋节赏月。”后来,他歪了歪脑袋,充满怀疑地说:“我能把明天的月亮移到今天晚上吗?”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应该不成问题吧。儿子今年七岁了,再过不了几年,他就逐渐了解社会的各种权变和复杂,或许就会“作”文了,也就不会天真地再问这些可爱的问题了,也就难以看到最纯真的月亮了,为了纪念这份质朴和纯真,为文记之。

【中秋节的作文1500字三篇】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收获作文04-02

中秋节相关的作文07-14

【精】中秋节的习俗作文04-13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精】04-12

家乡的中秋节初中作文07-21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40007-14

写中秋节思乡的作文11-25

中秋节思念故乡的作文10-31

想念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20

我的中秋节心愿作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