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时间:2022-11-14 09:00:15 秋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精选11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精选11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1

  你从历史中走来,不携一丝污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站在现实的浪尖上,极目远眺。勾心斗角的黑暗中,唯有你,如梅花般一枝独秀,那颗正直无私的心中装的永远是百姓。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绝不屈服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体恤民心,我认识到了一个如竹一般的君子——郑板桥。

  你的正直无私,让我感动。身为“扬州八怪”之首的你,一身坎坷清贫。虽喜中进士,却被分到偏远荒凉的潍县当县令,即使这样,你也将“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初到潍县便遇饥荒,百姓苦不堪言,你深知官僚机构办事拖拉,若等到上级命令传达下来,百姓早已奄奄一息,于是你当机立断,立刻开仓赈贷,并说出“有遣,我任之。”的豪言壮语,才挽救了万余条生命。正是因为你的正直无私,才会有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的感人一幕。

  你的高洁坚韧,让我敬佩。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清则有你“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宁可不要荣华富贵,也不能有愧于心,这便是你——竹一般的君子。你如陶一般清高,却又不同于他。在强权和污流面前,你没有退缩,哪怕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也要为民请命。官场的'规则束缚不了你,权利和富贵诱惑不了你,你依旧布衣草鞋,走在体察民情的石子路上。恍然间,我好像看到了在一片劲拔的竹林旁,站着一位同样刚正的诗人,他在仰望蓝天,他在放声吟唱……

  你的执着坚持,让我沉醉。素来有“诗书画”三绝的你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独树一帜的“六分半书”了。此书隶楷掺半,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可谓是“乱石铺街、浪里插篙”,这样一种新奇的书体在开始时自然是不被推崇的。朋友的不解和路人的嘲讽并没有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在浊流中,你艰难地摸索着,努力着,始终坚持自己,力求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你的“六分半书”也随之被后世所流传。

  一个“经世济民”的梦让你劳碌半生,数十寒暑换来“难得糊涂”四字。你如一杯清茶,甘甜可口,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我尝到了拼搏,尝到了坚持,尝到了正直……虽然你已被如沙的历史所掩埋,但你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引领着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有许多名人,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英勇无畏的杨根思,为国为民的胡锦涛……他们都让人尊敬。我今天所写的是清代文人--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他的书法被称为“三绝”。

  郑板桥写过四个大字“难得糊涂”,意思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做人凡事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认真对待,而小事情则没必要斤斤计较。

  说到画,郑板桥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郑板桥小时候特别爱画竹子,但是郑板桥不知怎样才能将竹子画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一天,郑板桥坐在茅屋里盯着竹子看,看着这些竹子的杂乱,不就像一副天然的风景画吗?他突发奇想把竹子的影子倒映在纸上,就像一幅图画那样的优美。说干就干,郑板桥搬出家中的展风架,将它横放在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郑板桥画竹子越来越出色了。我要学习郑板桥刻苦学画的精神。

  郑板桥不仅“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为人也是一个热心肠。在一个冬天里,一个老奶奶,家里有急事,但是没有钱,于是迫不得已的在冬天里卖扇子,可是一个人也没有买。郑板桥看到后,给每个扇子画上画,于是扇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老奶奶非常感谢郑板桥。平时每次郑板桥拿到钱后,一路上都捐给了穷人,回家后才发现两袋早已空空。郑板桥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的品质,值得我欣赏。

  这就是我的家乡名人-书画大师郑板桥。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3

  郑板桥五十二岁时才有了儿子,起名小宝。郑板桥对儿子小宝十分疼爱。为了把小宝培养成人才,郑板桥十分注重自己的教育方法。一次,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他只能将小宝留在家中,让妻子和他的弟弟郑墨照看。郑板桥远在他乡,却一心挂念着在家的小宝。所以,他在山东时经常写诗,并寄回家中让小宝阅读。

  小宝长到六岁时,郑板桥就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郑板桥亲自督促小宝读书,要求他每天必须背诵诗文,并且经常给他讲述人生路上的艰险,还让他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洗衣服等。到小宝十二岁时,郑板桥又让他用小桶挑水,還告诉他无论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偷懒。由于郑板桥的细心监督,小宝进步得很快。

  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喊:“妈妈,我肚子饿!”他的妈妈便将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了小宝的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来到门外,准备吃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小宝的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掰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真好!爹爹必须表扬你!”

  直到临终前,郑板桥还让小宝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合上眼睛,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给儿女留下的遗言写着:“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这则遗言,既是郑板桥对孩子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概括总结。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4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一种特别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郑板桥体"。至今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书法呢!他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家乡以卖画为生。他卖书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听说,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5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知道这是谁的诗吗?没错,就是郑板桥。

  说起郑板桥,那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你呢,你对他了解多少呢?我对他可谓是“熟识”,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郑板桥生于1693年,1765年逝世。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着有《板桥全集》。

  说到郑板桥,就不得不提他的画,说到他的画就不得不提他画的竹。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郑板桥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嘱。

  郑板桥老年得子,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儿子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他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

  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受过很多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现在又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对孩子的呵护、溺爱,就连一些穿衣、穿裤、洗衣以至收书包等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要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累。这种“鸡蛋壳装汤——撒不开手”的做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关心着孩子,实际则是贻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产生过分依赖心理,从小不爱劳动,连独立生存的起码能力都没有,哪有什么好处可言?

  家长们须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时,面对挫折势必手足无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也从不依赖父母。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上大学,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读书,不这样将被世人笑话。而我们的孩子却把依赖老人当作一种美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金钱的遗产珍贵得多。

  这就是郑板桥,一个画家,一个出色的父亲。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6

  郑板桥的确是个大方之家。他得知其堂弟之子“欲养鸟解闷”,心中早有主意,明知少年不应玩物丧志,应抓紧时光努力学习,但碍于亲戚脸面,不好直接批评,故“思索再三”,说“养鸟莫如种树,种树能引、来众鸟栖身”。其实,“种树”只是郑板桥的借词,其真正用意,是劝勉其堂弟之子趁年少之时,勤于实践,积累经验,不要沉酒于玩乐之中。郑板桥,可谓用心良苦啊。在现实生活中,“养鸟莫如种树”的观点,也是值得提倡的。

  我们年轻人,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如果不抓紧大好光阴努力学习、勤于实践,那么将来会有什么作为呢?如果只是养鸟解闷,无事可为地、浑浑噩噩地度日,那么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呢?那样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由此可见,年轻人勤于实践是有必要的。进一步说,年轻人应该在实践中找到乐趣。“英雄乐业”很精辟地指出:“业”中的确有“趣”。郑板桥说“养鸟莫如种树”,其另一层意思恐怕是:在种树后,引来众鸟;在实践后,感到快乐。也就是希望其堂兄之子能在“种树”这一劳动过程中感到趣味,感到有意义,有收获。

  同样的`,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进行,从其中找寻乐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也提高了实践的效率与积极性,比起“养鸟”来虚度时日,更是进了一大步。换言之,乐于实践更加有益于年轻人。郑板桥用心良苦啊。他的话不仅是对其堂弟之子说的,更应该是对那些懒惰而空虚的年轻人说的。作为有宏图大志的青年,告别无所事事的日子吧,勤于实践,乐于实践!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7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题记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在晚清的文字狱时期,文人们饱受压迫,几乎再没有可以有自己个性的人了。郑板桥,这个一生清竹气息的郑燮,在文人中脱颖而出。他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斑驳的翠竹,经霜不凋,劲节虚心成为了郑板桥一生的写照。

  他在年轻时以卖画为生,一双儿女正饿的哭哭啼啼,他心生烦恼,举鞭要鞭挞,却心怜手软翻成悲,清晨没有饭给儿女吃,他只能劝孩子多睡会儿,避免饱受饥饿之苦。小儿子最终在饥寒交迫中还是痛苦地死去了。

  年轻时的郑板桥落魄不已,在儿子夭折以后,他的结发妻子徐氏也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他不得不从新考虑生计。后来,遇到一位汪知县救助,他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又续弦娶了扬州姑娘饶玉为妻。上任时,他骑驴而入,在微服私访时,他写道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渴了喝一杯村民端上的白水都觉得愧对于百姓心。他为了百姓,不惜自己坐在恶臭扑鼻的道路旁,帮着一位妇人卖扇子。

  他用自己的一番苦心,把灾民向官府借粮的欠条烧了,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因为这件事,被土豪劣绅挑出了毛病,在乾隆十七年,他泰然摘去了乌纱帽,回到扬州,重操旧业,以卖画为生。

  还乡时,他不仅是一介清官,又久负才名,求画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还在书法上创造了板桥体。他的`思想怪,文学怪,他也曾书写过一副对联删繁就减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对于大兴文字狱非常不满,在《沁园春·恨》中写道: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他是一位从不强求别人的人,在临死前,他非要吃儿子蒸的馒头,当儿子端上时,桌子上只有一张纸条: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汉。此时,板桥已卒,享年73岁。

  他为百姓操劳一生,正是:

  宅心仁厚郑板桥,

  狂怪皆为民操劳。

  百姓心中有杆秤,

  优劣不差半分毫。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8

  喜欢郑板桥的诗,是因他的诗中透出一个“幽”字。便细细品位,却不难发现郑板桥在简单的写意诗中透着一番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喜欢郑板桥的画,是因为他把墨竹画绝,“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但诗画皆以人重。我想,郑板桥的.诗画之所以一字千金,并不单单因他贵为“扬州八怪”之一那特有的怪,也不单单因他隐居山林,不被世俗所累,闲云野鹤般的诗作中蕴含着的特有的清幽,更因为他那高尚的情操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

  郑板桥的画山灵水秀,但郑板桥的诗却和他的人一样百折不挠。他看透了官场黑暗,于是,毅然辞官隐居山林,以竹为友,但他却仍不气馁,依然忧国忧民,满腔热血报效祖国,写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如此不屈不挠,令人荡气回肠。没错,郑板桥失败了,他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隐姓埋名,一辈子壮志未酬忧愤而终。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最不愿意面对的莫过于此。但是,在我看来,他能有这样的远大抱负,并为此奋斗一生,也可以死而无憾了。况且他在诗坛上建下了丰功伟绩,他那壮志凌云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奋斗去追求,

  郑板桥老来得子,真可谓是“老寿星手上的玻璃球——掌上明珠”。但郑板桥却从不溺爱孩子。临终前,硬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就让他请教厨师。当儿子千辛万苦做好馒头端上来时,郑板桥已断了气。他为儿子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此言让儿子终身受益。

  郑板桥,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他的诗画价值连城,流传千古。但比诗画更贵的是他的品质——坚持不懈,自立自强。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9

  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少年时代,是在江苏兴化县度过的。

  当时,兴化县有个米先生,篆刻技艺十分高明。一次,他得了一块田黄石。

  田黄石是刻图章最珍贵的材料,素有“石帝”之称。这消息一传开,远近前来索求的人络绎不绝。

  郑板桥自小就喜爱篆刻艺术,他多么希望得到这块上好的田黄石啊!可是,由于家贫囊空,他只能趁人们围着观赏赞叹的时候,贪婪地看上几眼。

  这天,米先生家中的来客格外多,大家争着用高价买取田黄石,有几个富家子弟差点儿为此动起拳头来。米先生急得满头大汗,心想,田黄石只有一块,而欲买者数不胜数。这可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眼前火盆里炭火一闪,使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他拱了拱手,客气地对来客们说:“承蒙诸位错爱,争索这块田黄。可石头只一块,不能人人如愿。为免除争执,我出一联,先对上者,便是这块田黄石的新主人了。”接着,米先生以火盆为题,说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

  话音落下,满屋哑然。那些富商、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开口的.。

  站在一旁的郑板桥也被难住了。他怏怏地回到家里,见继母郝氏和费妈妈正在磨麦。她们先把黄灿灿的麦粒丢进磨眼,然后将磨下来的粗面用筛子筛一遍。筛子下撒着雪白的粉,筛子上留着红色的麸。

  “有了!”郑板桥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一溜烟地跑回米先生家,当众对出了下联:“麦黄麸赤面如霜。”

  真是一鸣惊人,满屋子人都啧啧赞叹起来。米先生当即取出田黄石,刀法纯熟地刻上“郑燮”二字,送给了郑板桥。

  从此,郑板桥便拜米先生为师,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篆刻技艺。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10

  9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言是一些好逸恶劳的家伙,是猎鹰的幼儿,可是就算是鹰的儿子自小不能自己捕食,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像爸爸那样翱翔天际。他们一样需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我们也是,人总不能越过生命的规律,弱肉强食的世界需要的是斯巴达勇士的强力,需要的是诸葛孔明的智慧,可是这些都必须自己努力来获得。

  看了郑板桥对于儿子的不悔教导,对现在物质城市上生活的糜烂,每个小孩手上的MP4、PSP、手机等物质的麻痹下,看见上课精神萎靡就不难猜测他晚上与游戏的激烈对战,就更不会帮助家长做义务劳动了,而学业便会裹足不前,沉沦下去。见到社会的如此变迁,大概早就失去了郑板桥说的好汉:“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溺爱已成了社会的重要色调了,这样只会不堪一击的,难怪连我自己也不想生存在和平时代了,日渐感到自己的不足,抱怨自己“太弱了,太弱了”。等社会再美好,人们再富有,那么失去精神就会越多。文学家说过“人失去依赖的精神力量而变得奢糜时,那么他便不会有美感了。”再这样不久,连生命的价值也失去,上演的只会时某某人在家中自缢,某某人跳楼不遂。绝望了,或许我是负面思想者吧,的确这种事让我忧心忡忡了。

  花开放着,是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是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是美的观赏,是精神的追求,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忧心呢?什么时候能将整个社会的人变得像郑板桥的儿子那样呢?崭新的未来可否会像今天的太阳那般光耀。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 篇11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来都没在这家店里卖过。

  很明显,这是一张假画,郑板桥最讨厌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四处骗人。但一想到开店的人也非常不容易,他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把画买了下来,然后就走了。

  临别时,店主顺便又提醒了一句:“先生,如果您喜欢郑板桥的画,过几天我还能够给你提供几幅。”几天过后,郑板桥又来到这个小店,发现这家店里又挂出了一幅自己的'画。

  这当然又是一幅假画。郑板桥故意问店主道:“怎么就这一幅?你不是说有几幅吗?”店主知道碰上了大买主,就欣喜地把郑板桥领进里屋选画。郑板桥看到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对这个店主的摹画能力极为赞赏。

  看了一会儿,郑板桥笑着说:“我些画虽好,只是可惜这些画都是假的。”说完,他从身上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向店主说明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郑板桥。店主一听,急忙跪下向郑板桥赔罪。

  郑板桥问店主:“你画得很好,为什么不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店主十分羞愧地说:“我不过是无名之辈,画得再好也不会有人买的,就是有人来买,也卖不上价呀。再说,我就是靠卖画来养活这一家人呀!”听了店主的话,郑板桥对他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好好帮助这位不知名的画家,因为他的画技并不比自己差,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也是生活所迫才这么做的。

  这一天,郑板桥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请来了许多社会上的名流人物。在席间,他把这位店主向大家隆重作了介绍,并很谦虚地称这位店主是自己小时候学画的启蒙老师。郑板桥还让这位店主当场作画,店主精彩熟练的画技赢得了众人的陈陈喝彩。从那之后,人们都争相抢着到这位店主的店里买画,这位店主的名气与日俱增,不仅出了名,而且还使他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郑板桥作文】相关文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02-25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03-11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5篇02-26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15篇)02-26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通用31篇)04-28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汇编15篇)02-26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03-02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作文03-02

《郑板桥》阅读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