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合集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重阳节作文1000字。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九”寓意着长久,吉利的意思。而“九九”则寓意着长长久久、吉吉利利的意思。所以中国人就把“九九”变成日期,并纪念这寓意而定为传统节日,重阳节因此而来。现在的重阳节还有另外的意思,就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因而又叫老人节。
老人节,就是老人们的节日。通常我们都会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吃完饭就一起去登登山或散散步,带上彼此的祝福互相传递,开心地度过老人节……
而我吃了晚饭就独自出门去公园走走。走进了公园,只见公园今天别有一番风味,随处可见都是三人或五人一起走,有老有少的,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子趁着老人节这天出来走走,中学生作文《重阳节作文800字》。幽暗的灯光、黑夜下的大树、还有那寂静的湖水的黑色寂寞被今天的粉色温馨所取代了。这时的公园在吵杂的脚步声、温暖人心的说话声变得热闹,在这充满快乐如天国般的公园里却让我想起一些孤独的老人。
老人是每个家庭里最可爱的一员,是每个家庭里的智慧的化身。他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已经无法再承受了,只能依靠家人。然而,有些家庭里的老人并不能依靠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的儿女为了金钱与自私的欲望而忽略了他们最可爱的父母亲,让自己的父母亲孤独地过着乏味的生活。
“九九”老人节是老人们的节日。在这一天,他们期盼着与家人整整齐齐地共享一顿普通的晚餐。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心愿,作为儿女的就不能实现吗?就不能赚少一点钱陪父母吗?如果以那些无谓的借口来婉转的想表达不能的话,等你们做儿女的像你们父母一样年老时,你们的儿女或许也会这样对待你们,让你们孤独地度过以后的日子,那你们都会反反复复地演这场悲伤的哑剧!
如果我们可以多陪陪家中的老母亲和老父亲,这是比赚更多的钱要幸福,比奢华的物质享受还要幸福。
他们每次在家想起以前养育儿女那艰辛的日子,婴儿时期,孩子每晚哭哭啼啼的让父母知道能睡上安乐觉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孩子上学了为了能帮助一下孩子,就绞尽脑汁想出点子为孩子的学习之路铺上沥青;孩子犯错了,就以自以为对的爱来爱他,帮助他度过难关……每次想起孩子小时候,父母的眯眯眼里都会默默流下孤独而悲伤的泪水。从那模糊的眯眯眼,泪水划过他们那惨白又沧桑的面孔,然后滴下一份份思念。我们应该反省下,不要再忽视老人,让他们每天都过着老人节吧。
如果说老人是什么,我会指着那黄昏的太阳说:“老人就如晚霞,虽然太阳很快就会下沉消散,但留下的并不是物质的利益,而是永远的美丽回忆。”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祁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XX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XX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XX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XX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4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点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心里想:怎么还在睡觉啊,我都起来了!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来,他们还很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哟,起来啦。恩,我们也该起来了。你先去洗脸刷牙吧。”
一
刚洗漱完毕,爸妈就走了出来。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到镜子前:“妈妈,快来帮我梳头啦!”“来了,来了!”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梳完了头,我坐在桌前,望着丰盛的早餐:热牛奶、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剥好的鸡蛋……这时,妈妈又坐在我旁边,边看我吃早餐边说:“慢慢吃啊!多吃点,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里想: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吃完了早餐,说了声“拜”就拿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还在后面说:“上课认真听,过马路当心点,作业认真做……”“唉,啰嗦啊!”我在心里长叹道。
二
到了学校做完早操的时候,教务处主任说什么今天是什么什么节,我没认真听,回过神来,听见了三个字——“敬老节”。我不由得心里一怔,什么节?敬老节?敬老节就是重阳节吧。我从小便没见过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岁时去世的,所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但在我心里,他们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阳节,心中不免有点想他们。这时,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阳节,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尊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开心。想到今天早上,妈妈那么关心我,我心里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
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一出校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真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当我牵着妈妈的手时,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可妈妈的手却不像以前那么柔软了。跟在妈妈身后,忽然瞥见妈妈两鬓上的白发。咦,妈妈的头发什么时候白了,妈妈的手什么时候变粗了?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白白的、嫩嫩的;头发黑黑的、亮亮的。想到这,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强忍着泪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里忙外地烧菜。一会切肉丝,一会炒青菜……这么多年来,爸爸本来并不会烧菜,但因为我,每天都在学烧不同的菜——为了我能补充营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偷偷跑进房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时攒的零用钱,决定要为爸妈做点事,让爸妈感到高兴和欣慰。我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门,就往花店奔去。我买了3种不同的花,加上“满天星”来点缀,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最后用一根红丝带扎紧,附上一张心形卡片,在上面写上“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然后直奔点心店,买了一些精致的糕点带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时的情景……
三
回到了家,发现爸妈不在家,觉得有点奇怪——这时候他们能上哪去呢?不过我充分利用了爸妈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妈妈冲上一杯果汁,为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当中放上一盘糕点。这时,爸爸妈妈正好回来,原来他们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不回来,很担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气。
我的眼睛里顿时有了一层雾气,我双手捧着花:“爸,妈,这是送给你们的,重阳节快乐!”“恩,重阳节?”妈妈一脸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阳节啊。这三朵花分别代表我们一家人,‘满天星’包围着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围着我们,红丝带把它们紧紧扎在了一起,说明我们是一家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爸爸妈妈显然非常惊喜,而且桌上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很欣慰。爸爸妈妈欣慰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块一起吃着晚餐,这种幸福真是难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妈妈,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以后报答你们!我以后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
后记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还是很唠叨,但此刻,爸妈的唠叨却不再感觉烦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温馨,一份快乐,一份满足……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祁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uacute;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6
期待着春姑娘晓我的期盼,期待上帝听到了我的祈祷。期待着用心感受一季美丽,用爱打扮所有的圆地。期待春天的期待。终于到了“山门口”,我们打算先做专门晕人的中巴车上到半山腰,然后坐索道上山,然后步行下到半山腰,再坐中巴车下山。第二天的早晨,我还在努力画画呢,可可还是没有什么进展。突然,旁边有个大姐姐走了过来,高兴的说:“哟,你在画画,你这是画的什么?要不要我教你?”我连忙点头,后来她说是只要你发自内心地去画,首先要多这个要感兴趣,然后发挥你们的创造力,把你脑子里想的给画出来,不管好看不好看,你只要多练习就会画得好,你想想看,有些著名画家也不是以前画不好,现在还不是画家啊。
清晨,我向往常一样坐在钢琴的面前,弹奏着贝多芬的创曲《献给爱丽斯》。随着音乐,我仿佛被带到了沙滩边,看着美丽的天空,吸着新鲜的空气。出乎意料的是,我被贝多芬的音乐,带到了海滩……
“怎么搞的,防守那么差,进攻手段单一。射手都变水手了,太水货了“。看到他如此紧张,我在一旁边点头边回答:“没错,怎么那么水。“每当广东队进球后他都会很激动地叫好,特别在魔界分数差距很小的时候,他根本坐不住,仿佛他在篮球场上一样,而我在一旁无奈的看着他。球赛完了,输了,他在埋怨地说着,我在之前都猜出广东队会输的了,防守不好,教练不会安排战术,如果我是教练肯定会在那个时候暂停安排战术。他总是在自我安慰着…就这样,这样的夜晚在不断复制,持在此次调查中,5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怎么搞的,防守那么差,进攻手段单一。射手都变水手了,太水货了“。看到他如此紧张,我在一旁边点头边回答:“没错,怎么那么水。“每当广东队进球后他都会很激动地叫好,特别在魔界分数差距很小的时候,他根本坐不住,仿佛他在篮球场上一样,而我在一旁无奈的看着他。球赛完了,输了,他在埋怨地说着,我在之前都猜出广东队会输的了,防守不好,教练不会安排战术,如果我是教练肯定会在那个时候暂停安排战术。他总是在自我安慰着…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7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重阳节)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8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点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心里想:怎么还在睡觉啊,我都起来了!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来,他们还很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哟,起来啦。恩,我们也该起来了。你先去洗脸刷牙吧。”
刚洗漱完毕,爸妈就走了出来。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到镜子前:“妈妈,快来帮我梳头啦!”“来了,来了!”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梳完了头,我坐在桌前,望着丰盛的早餐:热牛奶、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剥好的鸡蛋……这时,妈妈又坐在我旁边,边看我吃早餐边说:“慢慢吃啊!多吃点,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里想: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吃完了早餐,说了声“拜”就拿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还在后面说:“上课认真听,过马路当心点,作业认真做……”“唉,啰嗦啊!”我在心里长叹道。
到了学校做完早操的时候,教务处主任说什么今天是什么什么节,我没认真听,回过神来,听见了三个字——“敬老节”。我不由得心里一怔,什么节?敬老节?敬老节就是重阳节吧。我从小便没见过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岁时去世的,所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但在我心里,他们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阳节,心中不免有点想他们。这时,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阳节,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尊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开心。想到今天早上,妈妈那么关心我,我心里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
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一出校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真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当我牵着妈妈的手时,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可妈妈的手却不像以前那么柔软了。跟在妈妈身后,忽然瞥见妈妈两鬓上的白发。咦,妈妈的头发什么时候白了,妈妈的手什么时候变粗了?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白白的、嫩嫩的;头发黑黑的、亮亮的。想到这,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强忍着泪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里忙外地烧菜。一会切肉丝,一会炒青菜……这么多年来,爸爸本来并不会烧菜,但因为我,每天都在学烧不同的菜——为了我能补充营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偷偷跑进房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时攒的零用钱,决定要为爸妈做点事,让爸妈感到高兴和欣慰。我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门,就往花店奔去。我买了3种不同的花,加上“满天星”来点缀,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最后用一根红丝带扎紧,附上一张心形卡片,在上面写上“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然后直奔点心店,买了一些精致的糕点带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时的情景……
回到了家,发现爸妈不在家,觉得有点奇怪——这时候他们能上哪去呢?不过我充分利用了爸妈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妈妈冲上一杯果汁,为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当中放上一盘糕点。这时,爸爸妈妈正好回来,原来他们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不回来,很担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气。
我的眼睛里顿时有了一层雾气,我双手捧着花:“爸,妈,这是送给你们的,重阳节快乐!”“恩,重阳节?”妈妈一脸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阳节啊。这三朵花分别代表我们一家人,‘满天星’包围着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围着我们,红丝带把它们紧紧扎在了一起,说明我们是一家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爸爸妈妈显然非常惊喜,而且桌上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很欣慰。爸爸妈妈欣慰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块一起吃着晚餐,这种幸福真是难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妈妈,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以后报答你们!我以后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
后记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还是很唠叨,但此刻,爸妈的唠叨却不再感觉烦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温馨,一份快乐,一份满足……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9
出生在深秋、日渐寒冷的季节,母亲说,我的家就是爸爸的集体宿舍,天越来越冷,没有暖气,一个小小的火炉远不能为襁褓中的我御寒,妈妈怕我冻着,就把一个灌满开水的盐水瓶子包上毛巾塞进我的被窝,毫无育儿经验的母亲哪能想到,毛巾是会被蹬掉的,结果,惨剧发生了:我的小腿被严重烫伤……看着被烫的血肉模糊的伤口,母亲的心都快要碎了,她说,那一刻,她恨不得将自己撕碎了,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和大意,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够呛,就是活下来也一定会留下残疾,然而,奇迹发生了:在父母精心的呵护照顾下,我的伤好得出奇的快,而且一点残疾也没有留下,只是一个隐隐的伤疤,记录了当年带给父母的撕心裂肺。
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感冒发烧,到医院打了一针,回到家没多久,母亲发现了我的异样,当父亲听到:孩子嘴发青,脸苍白,呼吸有点快…..的描述,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好,药物过敏…….听母亲说,当时爸爸下楼时绊了一跤,都没来得及站起来,他是连滚带爬,爬下来的,把我抱到医院,医生的诊断应验了父亲的判断:青霉素过敏迟发反应,。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抢救得力,否则….邻居们说,这孩子命大,将来必有后福,事实证明,我的福,就是让我拥有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
六七十年代,别说人们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物质的匮乏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记得那时候,每个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块大饼,能吃到白面馒头就是一种奢侈,相比同龄人来说,我的父母还真没让我体会过忍饥挨饿是什么滋味,可就在那个时候,我偏偏得了贫血,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母亲规定我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可我偏偏不识抬举,坚决不吃,尽管母亲软硬兼施,就是不能打消我对鸡蛋的厌恶无奈的母亲后来居然不再强迫我吃鸡蛋了,我暗自庆幸,以为自己胜利了,哪想到,为了能让我吃上鸡蛋,母亲居然将鸡蛋“隐形”了,——她把鸡蛋和在面里烙成饼让我吃。鸡蛋饼,在现在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在那个年代,它可是妈妈硬从全家人嘴里省出来的,那每一个鸡蛋饼都是妈妈瞒着我,趁我熟睡的时候“偷偷”烙出来的,无法想像劳累一天的母亲还要在晚上为我熬夜开小灶,做偏食,那里面凝聚着的该是多么浓厚的母爱啊,后悔的是,这一切在当时我却全然不知,直到有一天弟弟嚷嚷:为什么我姐姐的饼比我的好吃?我仍然不知其中原委,“偏心眼”的母亲仍然极力掩饰:瞎说,明明是一个锅里做出来东西,哪来的一个好吃一个不好吃?难为了我的母亲,竟然将这个秘密保守了四、五年而我不吃鸡蛋也只是心理障碍而已,不懂事的我,硬是这么折腾了母亲好多年,。今天,当我想象当年母亲熬夜为我做偏食的情景,忍不住愧疚、泪流......
好朋友们常常会责怪我:看你!丝毫也不像个老大,就好象是你家的老小似的,!朋友的责怪不无道理,因为从小爱哭,父母从未大声批评过我,就连跟弟弟打架也是先批评弟弟,记得有一天我儿子问母亲:姥姥,我妈妈小时候挨过打吗?母亲嗔怪的说:你妈妈啊,我大声批评她一句都会哭上半天,哪能打她…..母亲说,女儿就是要娇惯着养。
尽管缺乏挫折教育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够坚强,可就是这宠爱里面凝聚的又何尝不是浓浓的母爱。
在同龄人穿着布衣服的时候,我的母亲让我在全班同学中第一个穿上了的确良衬衣,日渐长大后才知,那件粉红色、绣花的的确良衬衣,是妈妈托回上海探亲的同事捎来的,别的阿姨都是给自己捎,唯独我的母亲把漂亮给了女儿。前些时候带母亲去买衣服,竟然发现母亲的背驼了,腰也弯了,那一刻,忍不住伤感,妈妈啊!女儿还没好好报答您呢,你咋就在不知不觉中老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未强迫我们姐弟做过什么,即便是升学选择学校、专业,婚恋、嫁娶,父母给了我们充分的自主权,爸爸常说:我们的意见仅供参考,最后的主意自己定,也正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父母的尊重,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更加负责地经营日后的生活。
忘不了妈妈仍然收藏着当年被我泪水打湿的书信;忘不了为了能让回家探亲时生病的我按时归队,爸爸专程护送我回学校;忘不了为了能让我如期赶赴外地执行任务,妈妈派弟弟专程来接走我的孩子,好让我工作无后顾之忧;......忘不了.......忘不了......
无以计数的忘不了,凝聚成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您们!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合集15篇)02-26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合集七篇02-05
有关重阳节的快乐作文合集六篇03-17
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合集九篇03-03
有关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合集5篇02-08
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合集七篇02-15
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八篇02-11
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六篇02-19
有关重阳节的作文12篇02-14
有关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七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