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精神作文

时间:2023-03-06 00:54:15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中国人文精神作文

  人文精神,是人类使人由兽向人转化的重要思想,是促进人性向上的思想。各个民族,在自己的生活历史的进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作人的标准,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一段时间,有人认定中国的文艺,没有人文精神,进一步认定中国没有人文精神,从而宣传西方的的人文精神,才是世界的人文精神,就提出了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中国的人文精神,更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只是近百年来,有的人已忘记了中国的根,忘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据说,在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由于新儒学的出现,中国的人文精神,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有些思想引起了世界的注意,而且认定,中国的思想,是挽救世界混乱的的重要的思想。

有关中国人文精神作文

  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什么?我认为可用下面的字概括。它们是:仁、和、同、中、信、容、礼、立、进等几个字。仁是中国的人本主义,它与基督教的博爱是相通的。它比博爱显得更细致。儒学的核心是仁。其中“仁者爱人”,就是博爱的意思。一般称作泛爱众。墨家的“兼相爱”,也是这个意思。这种爱,在中国不仅提倡爱无差等,而且进一步提倡爱一切生命。佛家的众生平等,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儒在仁学基础上,形成了对人的看法,对人性的看法。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定人有几乎相同的人性。孟子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将人性看作善,这就有了《性善论》。孟子论证了人性是由四心、即[恻隐之心、慈善之心、廉耻之心、是非之心]决定,这就有了仁心说。即任何人都因为有此四心,就有了仁心,即仁的基础。这是比博爱更进一步的说法。孔子从人都有相近的人性,提出了仁术。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因为人有相近的人性,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然别人也不喜欢,因此爱人,就得多为别人着想。在仁术基础上,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以为仁”。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仁德。那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去为社会贡献力量,为社会的正义而尽自己的努力。在仁心、仁术、仁德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主张,那就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恒产学说。即提到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同时还提到了对人民的教育,和尊老惜幼等方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思想,以家庭开始,这就有了孝和悌的提出。这些都比博爱的内容丰富得多。

  和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字,它包括下述的思想。天人和谐的思想、顺其自然的思想,世界和平共处的思想,民族和谐相处的思想,以中和为贵、顺应天时的思想。中国人一直认为天地人是合一的。“三才者,天地人”,人在天地的中间,人必须与天地和谐相处。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维护地球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孔子说:“四时行焉,百物兴睛,”并以其“天命论”,说明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必须与自然和谐,以保证人能很好生存。老子在《道德经》中更进一增说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地人和,自然一统的思想,庄周在《阳则》一篇中论述了天道和人道,提出了“以天为师,保住人之本性的观点。”后来的司马迁在史学著作中,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更被今天的西方学者所重视,他们认为这是挽救世界的一种思想。中国古代要求人顺其自然,作到不误农时,以便能风调雨顺。就是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正确作法。当时对于狩猎和捕鱼,作了严格规定,不捕幼小兽和小鱼,是中国人最早对生态保护的一种意识。我们说,中国人民是爱和平的人民,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从来没有侵略别人的野心,一直主张各民族的和平共处。这在对战争的态度上。中国人认定兵是凶祸,是迫不得已而用之的,兵在于止戈。孟子说:“好战者服上刑”在论述战争胜负的关键中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九章,专门提出了反战的思想。正因为如此,中国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却没有向外掠夺一土地。左传中写了五服,进一步说明只有迫不得已才用兵。孔子主张齐家、平天下,实际也体现了一个和字。老百姓,就是希望国家和谐,国泰民安,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因此和平共处,由中国最早提出。希望家庭和睦,都是和字的体现。中国古语:“家和万事兴”。

【中国人文精神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呼唤人文精神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10-15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作文10-31

中国梦梦中国1500字作文06-19

美丽中国作文03-07

中国的习俗作文10-24

中国叙事作文09-10

中国想象作文09-10

梦想中国作文07-11

美丽中国的作文07-01

幸福中国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