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集锦六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1
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朋友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朋友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2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
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3
说起春节,大家一定知道,过春节可以去好朋友家串门,还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红包!总之,就是快快乐乐的玩几天。
可是,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不知道?不用着急,让我慢慢告诉你: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后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在年兽来到的那一天,便在门前贴上红纸,张灯结彩,后来就渐渐地形成了现在的春节!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过春节时,我们的爸爸妈妈会在门前贴上一对红色的纸,红纸上面写满了字,那叫什么呢?那叫春联!华夏族的首领黄帝,很重视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个节目的仪式:每当除夕时,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立下两个桃木神像,在门相上悬挂苇子编的绳索,在内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镇邪,求得来年的幸福。这个习俗在汉代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汉代以后,门旁的桃木神像逐渐演变、简化为桃木板,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时,叫人在两块桃木板上刻了两句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联。由于桃木是红色的,以后便被用纸写的字代替,一般对联都用红色的纸写成。由此以后,逐渐演变成今日的形式。
过春节时,大人们会买来很多花生瓜子这类零食招待前来拜访的`好友,并买来火红的灯笼挂在阳台上。而我们小孩子就伸手要压岁钱或者跑到大街上和好朋友手牵手去看花灯。在家乡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花灯:有正在飞腾的龙,有在拜年的小孩!人们也高兴极了,喜气洋洋地观赏美丽的花灯。大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挂上了大红灯笼,所有的人都在互相说着吉利的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广场上,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在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映红了半边天,有“萤火虫”,\“小星星”……小孩子们可高兴了,穿着父母为他的买的新衣服,绕着广场跑来跑去,却不知道自己的小脸儿都红了!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了。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往里面放一点已拌好的饺子陷,再蘸一点水,往旁边涂一圈,一捏,一个精美的饺子就做好啦!做好一堆饺子后,就把这些饺子倒进煮沸腾的水里。随着一声:“开饭啦!开饭啦!”全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餐桌上,品味着美味的饺子。
说起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过去,春节只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跟外国根本扯不上什么关系;可如今,外国人也过上了中国节,可见,这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节节高!
哈哈,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怎么样,挺好吧?最后在这里祝贺大家春节愉快!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4
照我们家乡濮阳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年味就开始蔓延了。街上和路上已经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红红的灯笼在枝头对你微笑,街上有许多卖年货的,样样都红红火火。
腊月二十三那天晚上要吃麦芽糖,寓着来年五谷丰登,从那时算起,就开始算过年了。
一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两边门框上,两边都贴了红红火火而又喜庆漂亮的对联,多种多样,不管上面写了什么,个个都是有美好寓意的。
时间流逝的很快,刚过了腊月二十七,就到了除夕了,人们都把年货准备齐全了,今年我们去奶奶家过年,中午略吃了一些,才到了四点,就开始全上阵了,都在准备年夜饭,就连平时不爱干活的弟弟都在厨房打下手。走进厨房,大家都有自己的“岗位”,有的做清蒸鲈鱼,有的负责清洗食材,还有的在擀饺子皮。我的职责是帮助奶奶完成饺子的“定额”,我拿着一个饺子皮,用手捏了一些面粉洒上去,用小勺舀了一小团晶莹剔透的虾仁饺子馅,放到饺子皮上,再拿一张饺子皮盖上去,用手捏紧饺子边上,再用手轻轻捏出一个个的美丽花边,一个“小太阳”就打大功告成了。你别说,猛一看上去,还真像一个小太阳哩!
到了六、七点钟,年夜饭就一道接一道地端上桌来了,有热气腾腾的饺子,有香气扑鼻的大排骨,即便看一眼就会勾引你肚中的一条条馋虫,还有金灿灿的红薯丸子,十分诱人,还有……对了,我们还包了三个福饺,里面包着硬币,听大人们说,吃到了福饺,来年就有福气。我十分想吃到福饺。只听一声吆喝:“大家快过来呀,开饭了!”我听到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筷子伸到放饺子的盘子中,狼吞虎咽的往嘴里扒着饺子,希望能赶快吃到福饺儿。弟弟和姐姐也不甘示弱,往肚中送着大批的“养料”,爸爸笑着说:“你们这三个小馋猫啊!”静静中,只有咀嚼吞咽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只听:“耶”的一声,姐姐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大声宣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我吃到福饺了!”我和弟弟一见到姐姐吃到了福饺,就十分的羡慕,并提高了吃的速度,当时我恨不得直接把一盘饺子都倒进嘴中,激烈到发生了看中一个饺子而又用筷子争打的情况,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隐隐透出金属颜色的饺子,心中大喊一声:走你!福饺是我的啦!便把饺子塞到嘴里,“喀”的一声,我的牙齿碰到了硬币,仿佛碰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激动地满屋子乱跑,心中立刻被喜悦所填充,心如一只白鸽在空中飞翔。同一时间,爸爸也吃到了福饺,弟弟看到没有福饺了,很伤心,差点没哭出来。爸爸安慰弟弟道:“没事的,腾腾,叔叔把这个福饺的福气让给你好不好,这样你就相当于吃到福饺啦!”这句话让弟弟阴转晴,全家在欢乐中结束了年夜饭。
春晚开始了,全家人都围着坐在沙发上,有说有笑,对春晚的节目赞不绝口,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新年的钟声,过了快乐充实的一晚。
初一,家家都去串亲戚,大街小巷的人比除夕夜明显少了许多,大家都在走亲访友,男人们中午前去串亲戚,女人们则在家中接待客人。城郊濮上园开起了庙会,有卖糖人的,有卖小吃的,还有扔飞镖、打枪等游戏,令小孩们无比快乐,恨不得逛十遍八遍的庙会。
花灯一开,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到了,那就是——元宵节,晚上濮上园中,灯光展览品一亮,便成了一个灯的梦幻世界,只见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有简朴而不失美观的大风车,有正在行驶中的美丽大帆船,还有一条“灯之走廊”和一条爱心之路”,感到如进入了天堂一般,心陶醉于其中,令我难以忘怀的就属一个白色的马车了,两只由白色灯光幻化成的白马飞奔而起,拉着一辆宛如一座梦幻宫殿般的白色马车,简直像是由银光闪闪的白色钻石组成的一样,一瞬间,竟让我认为白马即将长出翅膀,带着马车飞到仙境之中,令人浮想联翩。
正月十六日一过完,春节就算是结束了,人们都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与希望,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各自的学校,开始了那新的一年那美好快乐的旅程。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5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 篇6
上周三的班队会主题是《春回大地,感受年文化》。
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情绪激动,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老师,我来讲‘年’的故事!”“老师,我来讲我们家乡的过年风俗,肯定你和同学们都没听说过!”“老师,我来讲贴春联的来历!”“老师,我来讲为什么要发压岁钱?”“老师,我要给大家讲一讲除夕夜为什么要守岁?”……哟,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听着孩子们的讲述,我们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了。
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你们小时候怎样过年的呀?给我们讲讲吧!”“对!老师,给我们说说你们的风俗习惯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吧。老师今天就给你们讲讲可能你们都不知道的过年习俗――取净水。”我开心地说。孩子们一听,立刻安静下来,个个挠挠耳朵,身子坐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我的故乡有一口古井,井口呈三角状,宽约二三米。那水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从山肚子里流淌出来。每天供几百户村民饮用,从未干枯过。那井水甘洌清甜,可直接饮用。尤其是盛夏时节,人们口渴了,就直接舀一瓢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个痛快。古井上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石头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要三四个大人才合抱得过来。村里的老人们都称它为老神树。很多树根都裸露在岩石上,像老人们手上暴露的青筋一样。一部分根直伸到井里,白生生的,随着水流轻轻地摇摆着。不仅如此,井里还有一群群青黑色的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些小鱼大多是三四寸至五六寸长。有时候人们来取水,一桶打下去,还会取到一条小鱼呢,但人们总是把它放回去。每年过年,人们用水较多,但也从未见井水少过。你取多少,它就满上多少,总是那样取之不绝,用之不尽。
记得小时候在家过年,每当除夕之夜凌晨的钟声一响,村里鞭炮齐鸣。爷爷或是父亲就拿起勾担(挑水用的一种扁担,两头有铁链钩子。),挑着水桶,带上香烛和一串鞭炮去取净水。因为好奇,我和姐姐也常常跟着去。
到了井前,只见爷爷轻手轻脚地放下水桶和勾担。在井边点燃香烛,作揖磕头,并说着一些感谢水神和乞求水神保护保佑祖祖辈辈们有水喝的吉利话。然后燃放那一串红红的鞭炮。等到一切恢复了平静,爷爷才打上两桶净水回家。一路上,扁担咯吱咯吱地唱着欢歌,井水也不忘了滴滴嘟嘟地沿着桶边流下来给小路画上美丽的曲线。那一夜,随着爷爷第一桶净水取回家,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去取净水了。那时的我总是不明白村里的人们为什么除夕之夜要取净水。爷爷总是说有三个意思,一是要感谢井神和水神滋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二是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像净水那样干干净净,清醇可口。三是取回净水,我们一年到头都庆吉平安。回到家,奶奶早就拿着个干干净净的新碗候在家门口,等爷爷一放下勾担,就赶紧舀一碗净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供桌上敬献祖先。然后,爷爷才把净水倒在缸里。
长大后,取净水就是我和姐姐的事了。每年除夕夜,为了第一个取到净水,我们姐妹俩总是不等新年钟声响起,就早早地挑着水桶到古井边等候。只要钟声一响,我们就点燃香烛,然后挑着净水开开心心地回家。要是运气好,我们还会打到两条小鱼回家。在平时,爷爷准会叫我们把小鱼送回井里,但是,除夕夜的小鱼爷爷是不会让我们给送回去的。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年年有鱼(余),好兆头!”说完让我们把它放在水缸里好好养着。这时,一家人总免不了开心地围着水缸看着这条给我们家带来好运的小鱼,心里更加感激默默为我们奉献的古井。
“老师,现在大家都喝自来水了,还取净水吗?”一个学生的问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亲爱的孩子们,虽然我们现在喝自来水,但是,很多人依然取净水。我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但是,取净水的习俗我依然保持下去。每年除夕之夜钟声响过,我就打开水龙头接一桶净水摆着第二天喝。”“今年除夕夜我也要取一桶净水。”同学们纷纷议论着。
【家乡的春节作文1200字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02-16
初中家乡的春节作文01-30
家乡的春节优秀作文12-15
家乡的春节分享作文09-04
家乡春节的习俗作文10-14
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09-21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01-22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01-07
关于家乡的春节作文集锦15篇12-14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