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
导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好的一句话啊!它让我读懂了成功的秘籍。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_第1篇: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纵观千百年的历史,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通过勤奋努力而取得的。
比如悬梁刺骨的孙敬。他是一个晋朝人,每晚读书时,他为了不打瞌睡,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段系在房梁上,每当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醒,醒后又继续读书。就这样他成了一个用悬梁来防止自己睡着的名人。
再如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晚上没有油点灯,但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传出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世界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对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工人,店员,邮电员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护,如何做手势。回来后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对这树林和玉米的反复进行演讲。演讲的成功终于使林肯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
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举世闻名,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从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_第2篇:
一天,我们进行了语文测试。放学时,语文老师拿着一叠重重的试卷,严肃地站在讲台上开始发起来。这时我的心像一只鹿一样“扑通扑通”地上下直跳。当鲜红的“七十九分”毫不留情地映入我的眼帘时,顿时只觉得四周的空气也瞬时凝固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不停地责骂自己:为什么语文考得这么差?为什么上课总要偷偷地讲悄悄话。
吞吞吐吐好不容易走到家门口,我闷闷不乐地不敢按下门铃。可是不知怎么了手又不由自主地按下了门铃。妈妈打开了门兴高采烈地向我走来。当得知我考了七十九分时妈妈的脸瞬间“晴转阴”,我只觉得头顶一阵 “乌云”严严实实笼罩着我,而我整个人似乎僵硬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狂风暴雨没有来临、天空依旧天朗气清。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下次再努力就行了。”说着她推心置腹地和我聊了聊我的学习状况,并耐心的分析了试卷的错误原因。
从此以后,我每天早上总是提前15分钟到校。自觉的开始早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早晨让我更牢固地掌握了书本知识。上课时,我全神贯注,总是做得端端正正的,双手牢牢盯住,防止它做小动作,小嘴则勤快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瞧,我再也不走神了!回家后,我也不忘温故而知新。
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我地紧张感也越来越强烈。当考完试,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因为我考了99。5分。我兴奋得差点蹦了起来。
有了目标,就要奋进;奋进就不能怕吃苦。“功夫不怕有心人”,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_第3篇: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个人要想做成某件事情,就必须下一番功夫,才能圆满成功。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成为书法家之前,就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在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练习书法,非常勤奋好学。在17岁的时候,他为了追逐更高的书法成就,就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着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在将一池水洗成了墨水之际,领悟了书法的真正境界。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电灯灯丝材料的时候,也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爱迪生刚开始用白金作为灯丝,但是成本太贵且寿命短,于是他放弃了白金,开始寻找另外的材料。这个不行,就寻找别的;那个更好,就选那个材料。经过几千次的失败,几千次的筛选,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爱迪生发现竹丝通电之后可以亮一千两百个小时,几千只物美价廉的竹丝灯泡马上生产出来,进入每个家庭。从此美国的电气化开始。
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否想到下一番“功夫”呢?只要你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那么当你完成了某件事情之后,你就会发现:成功不会给任何懒惰的人,他只会给那些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蚂蚁搬家04-08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感恩母亲04-29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感人的故事04-29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真烦恼04-17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拔河比赛05-08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运动会05-08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我的小伙伴04-08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和书的故事07-0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择善而从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