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1
已不知我已有几年没回家乡了,现在想想,还真有一种怀念的感觉。想念那喜庆的红,喜庆的烟,喜庆的炮声。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充实的笑,孩子们打打闹闹的欢笑,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气氛扬的老高老高了。
家乡的年味儿,是我最喜欢的。
它单纯到洁白,喜庆到火红,而且家乡的天最蓝;家乡的星空最亮;家乡的.夕阳最红;家乡的亲人最好、最多;家乡的关心最美……
记得每次过年,家里会备好很多很多的酒菜,我和表妹、表姐、表哥们经常一起跑去偷吃。而且,每次都是等到酒菜上桌后,大人们才会发现菜被偷吃了,酒被偷喝了……
那时的我们多有“成就感”啊!
回家乡的次数不都,记忆中也就5、6次吧!但是,我盼着回家乡的日子我可就记不大清了。反正是几乎年年364次左右吧……
家乡有许多我喜爱的特产,每次回家,奶奶和外婆她们都会给我买上一座小山那么多,而我呢,就是负责坐在“小山”上,把它夷为平地。
回家乡的日子绝大部分都是在过年,有一小部分是在放假,所以我时常是盼着快过年、快过年的。
家乡的年味儿是怎样的,我是说不出来的,但唯一感觉的到的就是开心,不论发生多么不好的事,我都会在家乡的年味儿中忘得一干二净。
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幸福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平淡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喜庆的……我想,家乡的年味儿应该是美好的……
家乡的年味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狗年来了,大街小巷上张灯结彩,充满着过年的气氛。我也正在一一品味我家的年味。
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已经打扫得干干静静,收拾得整整齐齐,再贴上窗花和福字,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代表团圆的年夜饭我们是在家里吃的。大家都举起酒杯,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长辈们身体健康,祝我学业有成。享受完丰盛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看春晚。春晚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小品,有歌舞,有武术……我们看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
特别的大年初一
我们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吃完了代表团圆的汤圆后,我们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一进门,我就送上了我的祝福,祝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爷爷奶奶高兴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知道吗?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也是我的阳历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初一这个大好日子里,大家为我点上蜡烛,齐唱生日歌,我感觉很幸福。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生日!
下乡拜年
初二,我们去海门看望已经97岁高龄的曾祖母。一到那边,我发现好多亲戚朋友都已经到了,大家一起向曾祖母拜年,祝她身体健康,曾祖母高兴极了。在乡下过年可和城里不一样,城里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烟花爆竹,但在乡下,可以尽情地放。考虑安全,大人们给我们小朋友放的的那种一扔就响的小炮。一开始,我也是战战兢兢,不过到后来,我就可以大胆地扔出去了,甚至还敢去踩没响的小炮。听着一声一声的炮响,我觉得这才是过年的气氛。
这就是我家的年味,有美食,有祝福,有欢笑……而且,我家的年味还伴随着我的生日,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年啊!
家乡的年味3
在老家,大过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开门贺语”。户户人家点燃包装精美的鞭炮,一个光影,鞭炮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的烟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划开了。“噼噼啪啪”“噼里啪啦”的炸着,小孩子可不管则么多,捂上耳朵,仰头常视或低头看着扎落得红纸。
大人玩的鞭炮响过之后,小孩的鞭炮声犹如春雨中的春笋。这种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当然不会放过这玩爆竹的好机会,个个精神抖擞,右手一个鞭炮,左手紧握着打火机,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抢走似的。“咔嚓”打火机被打开,火红的火焰喷了出来,点燃了爆竹,小孩子紧张的面孔霎时间眉开眼笑,跳着喊着,一团绿色的火焰从爆竹的口中飞了出来,飞的又高又远,随着时间的消磨,火焰渐渐的消失,最后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别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为这美丽的时光献上一份力使着更美,更为华丽。当然,别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着尖头闪闪发光的爆竹,在画什么,哦,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则是拿着这打着武术,荧光也跟着飞舞起来。
最后大地上铺满了红纸,才作罢。
年纪稍大点听着老人讲爆竹的来历,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并且声响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响过后我的耳朵总是剧痛无比或是雯雯的响半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望大家在爆竹声中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家乡的年味4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
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
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
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
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
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
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
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
家乡的年味5
独特的潮汕文化,赋予了普宁非凡的人文魅力,造就了普宁独特的风俗风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物产丰富的普宁是我的家乡。过年时,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回去与家人团聚。
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等,见证了新年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按老家的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大人们总会备上大量的祭神物品(鸡鸭鱼肉、大米、饮料、香、等),因为过节时商铺都不开门(除饭店外),都回家过年了。家中都会摆上“摇钱树”,寓意财源滚滚。
往年过年,少不了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阵,有的仿佛银花朵朵,有的恰似红燕飞舞,有的宛如孔雀开屏。受阴霾天气的影响,今年过了个无烟(花)新年。虽是少了烟花的伴奏,但笑声足以弥补。
正月初一时,爸爸带着我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不仅带礼物,还必须带上潮汕柑去。因柑比桔大,所以叫大桔,而桔与吉同音,用谐音会意法,就成了“大吉”。妈妈则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我们小孩等客人来,拿到红包,也就是得到祝愿后,也出去玩了,大多数的孩子放风筝去了,寓意放飞梦想和希望。
这天晚上人群必经的路线一定是人山人海,当走到迎春桥时,桥头和桥尾的两对小石头狮子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据老人们说只要摸到石狮的任一部分,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实现相应的愿望。
普宁的新年往往是热闹繁华的。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做到四样:接纳、耐心、豁达、爱。
家乡的年味6
我的家乡在缙云县里的一个小山村,在我们家的门口有一条缓缓流过的小溪、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小溪旁边有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小溪后边是一座大山,山上绿树成阴,真是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呀!
每年过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 松岩村。那里的过年气氛很浓,整个村子的每个角落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喜庆的对联、放着欢乐的鞭炮!可热闹了!
我们每次到那,爷爷奶奶都会给我们准备一桌丰盛的年 夜 饭。爸爸说,爷爷奶奶为了准备这顿年 夜 饭,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准备了,年 夜 饭可丰盛啦,有海鲜,比如大虾、鱿鱼、黄鱼;有蔬菜,比如青菜、胡萝卜、芹菜;有肉类,比如羊肉、猪肉、牛肉和泡皮,还有豆制品,豆腐丸子、油豆腐。
但是,这么多美味的`食物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爷爷奶奶做的豆腐丸子!
这不是普通的豆腐丸子,它是纯天然的!豆腐是爷爷奶奶自己家做的,猪肉是村里自己杀的,还有油也是自己榨的,就连烧的火也很有讲究,是用爷爷山里的柴火烧的。
而且,它也长的很可爱,外形圆圆的,颜色黄黄的,大小和鹌鹑蛋相差无几,尽管没有味精和任何添加剂,但它的味道比肯德基的鸡米花还要好呢?豆腐丸子因为用油炸过,它的皮吃起来有点脆脆的,香香的,里面的馅是用新鲜的肉末和豆腐搅拌而成的,很嫩、很软、也很香。
我每次总是控制不住,要吃很多!
春节很欢乐、但也很短暂,每当我想起豆腐丸子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的爷爷奶奶;每当我想起爷爷奶奶的时候,我也会想起豆腐丸子。我希望爷爷奶奶每年身体都健健康康,每年春节我都能吃到爷爷奶奶做的豆腐丸子!
家乡的年味7
过大年放鞭炮,人人开口笑。这不,在鞭炮声中又迎来今年的大年三十。我喜出望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吃年夜饭。
到那里,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只见奶奶已在厨房里忙碌开,妈妈见此情况马上放下东西帮助奶奶做年夜饭,我呢?打个下手吧,摘摘菜,刷刷盘子……说也真快,一个多小时桌子上摆满五颜六色的菜食。什么狮子头东坡肉啦、松鼠桂鱼、荔枝肉醉排骨、金枝玉叶、金科玉翠、金华富贵炖白菜……啊,真是应有尽有啊!我喊来家人围坐一起吃起来,大家边吃边谈论,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在一边的奶奶开话:“啊,现在生活真是太好,吃这么多丰盛的菜食。可我小时候过年能吃上个萝卜炖豆腐再加点粉条也就是很奢奢侈的菜食……”奶奶的一席话让我很吃惊,原来社会的变化可真大呀,如今我们不应说过年,就连平日也不只是吃萝卜炖豆腐吧?奶奶又说:“要懂的.珍惜别忘本啊!”是呀,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人人都为社会出把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吃饺子喽!”我们肚子已经饱饱的,可还有最后一道菜食,那就是吃年三十的饺子。“哎,饱饱没地吃,不行,这年三十的饺子可不能不吃。”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又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直至撑个肚子滚圆……
“噌噌……鞭炮又响,我们也下去放鞭炮,“过大年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吃菜食吃饺子,撑得肚子滚滚圆……”
家乡的年味8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自己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自己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家乡的年味9
过年回乡,去体验独特的年味,体验乡里人的热情洒脱。
清晨,与爷爷一起,开车到乡下扫墓。过年扫墓,是我们那里必须要做的事情,所有人喜气洋洋,就更不能忘了祖先,谁家墓前糟乱,谁就没了脸面,可要被别人笑话。我们当然要紧跟传统,翻山越岭,从城里来到乡下扫墓。
一路上,爷爷不断地和我讲述从前的年味,我在一边默默地听着。偶然望下窗外,许多人家都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果子,话着家常。院子很特别,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就这样完全开放,仿佛从未担心偷窃,因为纯真,所以无忧,因为真诚,所以信任,仔细一想,这样真好。
许久,到达了熟悉的`地方,碰上邻居熟人,爷爷赶紧打开窗户,一个劲地招手,大声地、热情地说道:“过个热闹年啊。”邻里之间相对一笑,互相祝福,热情问好,满满的年味。
到了墓前,爷爷一丝不苟地清扫墓地,上好香火,烧好纸钱,忙活好久,看到那变得整齐有序,才肯放下心来,直到这时才注意旁边景象: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整齐划一,每个墓地都秩序井然,与山中景色融为一体,凸显出满满地对祖先的尊敬与感激,有种饮水思源的感觉,更是一道浓厚的年味。
扫墓完成,就要回去了,可是,乡下年味,热情好客。爷爷被那邻居,邀请到了院子里,摆好了果子:哈密瓜、板栗、橘子……满满一大桌,丰盛,显得那么大方,可一大桌就我爷爷和主人,怎么好意思呢?过一会儿,我才发现,完全不必担心。经过的熟人,都会被主人邀请来,乡里人也直爽,都坐在了一起,主人也笑盈盈地迎接,院子里热闹极了,到处是欢声笑语,那么轻松自然,这在城市看不到的。这也是乡里人的年味,独特的,热闹的年味。
年味,人所营造,人所感受,体会的,也是一乡风土人情。
家乡的年味10
很久以前,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袭击,开始穿鲜艳的衣服、放响亮的鞭炮、贴鲜红的对联;那么现在,那层层钢筋铁骨的楼房,是为了防备年味来袭吗? ——题记
妈妈说,在她小的时候,年是从腊月就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的。那四十多天里,每个人都是笑眯眯的,友好善良的人们,不论哪家的小孩去拜年,都会抓起一大把干果零碎塞给小孩吃。那四十多天甜蜜蜜的回忆,是这一年幸福的开始。
那时,她住的房子,自然不如现在这般宽敞明亮。可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现在条件好多了,可是妈妈却再也没有说过年味的'诱人。是防盗门锁住了人们的友好吗?总之,在年的喜庆氛围越变越短的现在,我得不到答案。
除夕夜,我们这一大家子并没有团聚在一起。
给爷爷拜了年后,回家连春晚都没有看,就匆匆的与家人打了个招呼,去与朋友们聊天,内容也大多无趣。算是守夜了罢。
正月初一,便是亲戚邻里互相拜年,爸妈出去时也总会带上我,为的只是与他人有话可聊。所以,那天我听了太多话,不用刻意回想,都知道只是互相夸赞几句,然后告辞。重复,不停的重复。
忘了是几号,去外婆家拜年,我突然发现,原来我要的年是这样啊!
外婆慈祥的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大舅和舅妈忙前忙后,不停地为我们准备中午的饭食。一切都很简单。但是没有虚情假意的奉承。我们也是一家人啊。
午饭桌上,妈妈笑得很开心,就像她描述的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年味是什么味?它并不需要有多繁华,不需要有多精美,只要有真情就好。就像小时候,嘴里丝丝如蜜的糖果。
到最深,情最浓。
家乡的年味11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农村,那里过年非常热闹。过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门前贴上对联,还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过年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处都会有人放鞭炮。这浓浓的年味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除夕,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有各种各样好吃的菜,热乎乎的汤,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长辈们乐呵呵地给小孩夹菜,倒汤,还会发压岁钱,祝福小孩新年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小孩们呢,也笑嘻嘻地跟长辈干杯,敬酒,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那一天,整个屋子都热腾腾,喜气洋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温馨啊!吃完年夜饭,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着拿着各种焰火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哔哩哗啦”几支小焰火聚在一起挺壮观。突然间遇到大人们放的大焰火,我们又会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焰火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五颜六色,绚丽夺目。这时,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互相拜年,大声说着“新年好”“身体健康”,好热闹!
新年到了,妈妈告诉我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还有一种说法是赶走旧年的坏运气。我问:“地上的鞭炮为什么不扫掉呢?”妈妈笑着回答:“因为人们这些碎屑代表着红红的`好运气。”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来一看,各家的院子门口都是红红的一片,远
远看去,红扑扑一片,像红地毯一样。
我喜欢家乡的年味,因为在家乡过年特别有味道!
家乡的年味12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老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老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与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老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与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13
喝完腊八节的那碗腊八粥,就进入春节了。
腊月二十,大人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年货,就可以开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谚曰:“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人家福寿长。”米泡糖代表了亲情、平安、长寿。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谷在腊月初就已经被蒸好,晾干。待到二十,有些店铺已经关了门,平时安静的小巷已经热闹起来的时候,便可以用细小的沙石炒晾干的糯米稻谷了。浓浓的米香引来了我们一群嘴馋的孩子,在大炒锅边来回溜达。“奶奶,米泡糖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你急什么呀,这才刚刚开始,大概还要个三四天吧!”奶奶笑着回答。看着那扁扁的米渐渐变成了一颗颗白胖子,我早已经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后便是“切白糖”,爷爷花很多的时间熬麦芽糖,熬成满意的粘稠状,然后在一个专用的木桶里倒进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干丝,把熬好的麦芽糖倒进去使劲搅拌均匀,倒到一个木头框框的模子,用一个滚子压紧,压实,慢慢等待,冷却。一般这个时候,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着急的不行了,围着切白糖的台子,香香甜甜,满嘴酥脆的米泡糖实在是诱人。每次切白糖,爷爷都会把一圈的边角切下来废弃,而这些“边角料”就是我们孩子们围着期待的最好奖赏。刚刚切好的糖,温温的,松脆松脆的,这就是我们年年期待的美味。
爷爷把糖切成一小条一小条,分成一块块,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围成一桌,用花花绿绿的糖纸,把米泡糖包好。奶奶这个时候会和很耐心的教我们,怎么样包的.平整,美观。“今年的米泡糖很香,很脆,切的平平整整,来年是个好运年!”奶奶满怀欢喜的对我们说,“嗯,我们新年考个好成绩!”我满足的望着奶奶。
是啊,家乡的米泡糖,年年寄托了奶奶对我们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红红火火的一年。
家乡的年味14
对于我来说,自家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一份特别的年味,看着在夜幕下闪闪发亮的灯笼,脑海里不时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的场景。
年味在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中,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男女老少。跟着妈妈走进菜市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卖菜的大婶,买菜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就连花鸟鱼市场也随着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叫喊声充斥了整个卖场,“老板,这只金鱼可真漂亮!”“大妈,来一棵发财树吧,祝你们财源滚滚!”“老板,真是谢谢了,祝你们生意兴隆!”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可真热闹啊!一个个顾客走过,他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浓浓的年味,更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热气腾腾里面透露出丝丝团圆的气息。大人们包着饺子,小孩们当然也不能闲着,帮大人放饺子、擀饺子皮……甚至玩起了“面粉大战”,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把面粉抹在别人的脸上,被抹的人自然就成了京剧演员喽!……等大人们包完饺子,我们的脸上白花花的,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年味还藏在美味的佳肴中与热闹的爆竹声中,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在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老家,小孩子要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老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守岁”。年味在大红灯笼中忽隐忽现,年味就在这夜幕中,逐渐浓厚。家乡的年味是人山人海的市场,热气腾腾的饺子,可口美味的佳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是回家过年的人们脸上的喜悦与互相传递的美好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家乡永远永远不可替代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15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与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非常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非常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非常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非常令非常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非常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非常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非常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非常招待我,我非常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与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家乡的年味】相关文章:
家乡的年味03-09
家乡的年味作文06-18
家乡的年味作文10-15
家乡年味作文10-23
家乡的年味作文10-07
【精】家乡的年味作文12-14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12-15
【热】家乡的年味作文12-19
【推荐】家乡的年味作文12-22
家乡的年味作文【热门】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