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清明节的作文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的作文 篇1
清明节到了,我们班举行了了解清明节的活动。
老师事先让我们查找了关于清明节的资料,到了举行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来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插柳等习俗,同学们一一介绍了这些内容。
在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清明时节情景的`佳作,也有咏诗抒情的习俗。今年的清明节活动,我们班通过咏诗这种形式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传统民俗节日。
同学们最熟悉的要数杜牧的《清明》了。一位同学在咏诵时,其他同学都一起轻声附和着。我们还朗诵了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韩翎的《寒食》和农事、节日谚语。
在清明节,我们不忘纪念先烈,为了正义的理想、民族的独立而献身的精神,让我们永远缅怀。
我们的清明节活动在诗歌声中结束了,我们不仅对清明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过的非常有意义。
清明节的作文 篇2
每到清明节时,我们全家、爷爷奶奶、大叔叔一家人、小叔叔和小姑姑整个家族出发去和远在老家的更大家族会面。
我们这一个大家族,总共有五个地方要祭祖,所以每一次去老家,一定要待个一整天,早餐、午餐、晚餐,都在老家解决。
我记得,我们有个大墓,我忘记是祭祀谁了,可是,那座墓真的很大,我小的`时候,还在墓上面跑来跑去,结果被妈妈骂个臭头;现在,那座墓,好像没有要去祭拜了,因为那个祭祀的人,移到别处了,好象是要变成一个更大的墓,不管在哪里里,我都希望我的祖先能很开心的过清明节!
晚上如果有空,一定会到一家餐厅吃饭,那家餐厅有鸵鸟,还有很多小动物,我很喜欢它们。
每次要到那里吃晚餐,我都会很开心,因为那里的菜不但很好吃,也够大,气氛又好,又有很多能够玩的地方,我就是在那里和可爱的鸵鸟相遇。
又是清明了,我该与你相遇了,好期待哦!
清明节的作文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题名是《清明》的诗,是由唐代诗人杜甫作的。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跟着爸爸妈妈舅舅,一起去邵东给祖先扫墓。
我们大家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向外公的坟墓走去。一路上,挂在树上的桃花张开了一张张娃娃脸,正笑着向我招手呢,她们好像在用香香的花粉跟我们大家传话:“欢迎你们来到这里!”突然间,老天爷下起了毛毛细雨,仿佛是人们流下的伤心的泪水!老天爷好像在替我们大家分担忧愁。大地的“孩子们”舒服地吮吸着香甜的雨水,变得更加强壮了。
不一会儿,我们大家就来到了外公的坟前。我们大家首先在外公坟前的不远处放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算是先把外公叫醒。然后,舅舅用锄头将外公坟前的'杂草清理干净,接着我们大家把一大把纸钱和金元宝烧给了外公。我默默地在外公坟前许了一个愿:“外公,外公保佑我,保佑我长大后考上‘清华大学’!”接着,我们大家又以同样的方式祭拜了太外公、太外婆等祖先。
在回家的途中,我们大家还挖了几棵娇嫩的春笋呢!清明节让我们大家既缅怀了先人,又让我们大家享受了踏青的乐趣!
清明节的作文 篇4
“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中写道:“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在农村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看来,这句话更像是一个哲理。只有阳光直射黄经之时,方可日夜等长,阴阳平衡,清心明智,才有清明。
“清明”这个节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境。中华文化讲究已“和”为贵,求同存异,固有“杂而不乱,方可大同。”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其每一个构成都有其特殊的韵意。“青”在古文中曾引申为山的意思,因此,山水相依为“清”,日月相拥为“明”。水因山而灵动,山因水而稳重,月因日而增辉,日因月而不烈。这一切,便在一种“大同”的境界中得以实现。因此,清明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符号,更是道出了中华文化的内涵。道出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山一样的敦稳,水一样的灵动,如日般的刚烈,似月般的柔和。
这便是中国古人所信奉和追崇的天地精神。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思想内容。“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由欲也,以观其所徼”,是说要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古人们对于“有”“无”的领悟相当深刻,对生与死的参悟也极为透彻。“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或许,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生”或“死”,有的是对生命的顿悟,有的是对曾经真诚而沉重的怀念。而这种无我的意境和怀念便来自于人格,来自于觉悟,来自于“大同”,来自于“清明”。而要参透“清明”,则要待到“昼夜等长,阴阳相协,万物复苏”之时方可生死并参。
而只有当人们生死并参,才能真正的认识到凌外于生死之间的真我,一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生而清,死而明,让灵魂光辉永驻,“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人于清明之时,独爱寻山水之处郊游寻步,所寻求的不仅仅是欢歌笑语,更是与山水精神的一种融合。现代人对于清明扫墓之后的郊游,理解为放松身心,野外踏青,这未免过于肤浅。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已经道明。庄子认为,人没有必要太执着于生,倘若人生是一次远行,那么死就如同“归”。因此,出游的途中,我们感到放松感到惬意,美景之处,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在“生”的路上,而出游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感受那个“归”。庄子说过,上天给予我形体,是让我承受,赋予我生命,是让我承受世间百味,赋予我衰老,是让我安逸,赋予我死亡,是让我安逸。视生若死,视死若生;视有若无,视无若有。便可生死并参。这便是庄子的智慧与祥和,是庄子所理解的“道”。
孔子说的更为透彻“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便是清明。它在满山遍野的青青绿草中,在水边的依依杨柳中,旧墓新坟,山川海滨。无处不在。只有领悟这个“道”,我们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理解了“清明”。
中国的节日,无不包含对“道”的感悟,比如“重阳节”让我们悟到要珍惜生命,珍惜年华。“清明”让我们悟到山水之高廉,天地之正大。不同于西方一些节日韵意的直接,中国的节日则显得更为深奥,委婉。它是要你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去感受其沉厚的蕴含。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祭有关。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除夕是冬祭。而在这祭中,既有哀愁,也有祥乐。例如清明,人们往往会去给已故的亲人上坟吊唁。追思以往。之后,是亲朋好友相约踏青,去感受春的气息。哀以乐感,乐以哀感。幸福高兴之时,不忘追思。这便是中国人的内心和品格。
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在我看来,清明的祭祖不仅仅是香火和纸钱,因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光宗耀祖才是最好的祭奠。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一种生死有无,大同精神的延续。
【清明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清明节见闻作文-清明节作文01-11
清明节作文12-11
清明节作文12-10
清明节作文12-07
清明节的作文08-06
【精选】清明节作文07-09
[精选]清明节作文07-10
清明节作文06-13
清明节作文(精选)07-05
清明节作文[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