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创新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新作文 篇1
雷同的题材,相同的结构,一样的事例,同样的平淡而乏味的语言……中学生的作文,像被缚住了翅膀的鸟儿,暮气沉沉。
有限的活动范围,狭窄的生活圈子,繁重的学业,少得可怜的课外读物……对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学生来说,每天的生活在“三点”(教室、寝室、食堂)一线中反复,想获得许多新鲜的写作素材,想构思出新颖独特的作品,谈何容易?
如何让写作脱离枯燥乏味、如何让写作与众不同、如何让写作学会飞翔?
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如果中学生能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的时候就能浮想联翩,文思如泉涌,从而“下笔如有神”。
那么,什么是联想呢?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现实生活中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例如,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因眼前白雪如棉联想起春日盛开的洁白的梨花,从而抒写出这句气势壮阔、优美如画的“雪景图”。
联想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为四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接近联想是由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如由天空我们联想起月亮、星星、进而想到浩瀚的宇宙;因为三者在空间上非常接近;由唐诗想起宋词、元曲,因为三者在时间上非常接近。
类似联想,是由于在性质上相类似的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它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例如,由春天想到花开,由秋天想到叶落;由攀登高山想到人生之旅,由体育比赛想到学习竞争。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一篇文章《过万重山漫想》就是一篇联想的佳作,它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联想即贴切又新颖。
对比联想是由在性质上彼此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所引起的联想。例如,由黑夜想到光明,由过去想到将来,由喜悦想到悲哀。
因果联想顾名思义是由因想到果,如由努力进取想到事业成功,由“昨夜风疏雨骤”想到“绿肥红瘦”,由“执手相看泪眼”想到“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联想有三个要点:
1、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2、阅读和日常生活知识的积累。
3、找到联想的触发点。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不同的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看到“0”,你想到了什么,诗人联想到月亮,学生联想到圆形;浪漫的人联想到花环,饥饿的人联想到烧饼。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不是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联想的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也就是要找到联想的触发点。由此展开思绪,生发联想,再连缀成文,一篇文章就手到擒来了。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
根据心理学上的定义,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例如,我们没有到过大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阴山旁,辽阔的蓝天之下,一望无际的绿色的草原,微风吹拂茂密的牧草,牛羊时隐时现。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在心理学上,想象可分为两大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由自主进行的最简单的想象;比如,看到天上的云朵,我们有时觉得它像一只羊、一头牛等等。有意想象则是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分为两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样画葫芦”,创造想象则是别出心裁、推陈出新。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几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读到这时,我们的头脑中出现了大鹏鸟的形象,这就是再造想象。而大鹏鸟的形象在庄子的头脑中出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
我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对想象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概括(《文心雕龙·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想象呢?
1、利用想象,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结合起来。
大家一般认为,想象作文就是外星人、星球大战、机器人,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可以利用想象将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串联起来,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举一个事例。
这是一篇散文的节选,一个青年人在火车上偶然看到对面火车车窗中一个女孩的脸,由此引发了他的想象。请看例文《车窗里一张美丽的脸庞》:
火车越驶越快……她的脸拉长、模糊了,带着游曳不定的最后的光辉。此后,留下你独自在剩余的旅程中平添了苦涩的回味,引发出一连串人生的怅意。你的心,这颗成熟的果子,让那些从记忆深处游来的小往事,咬得一点一点的痛。你独自啜饮这午夜流注的寂寞了。你知道,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们重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阳光明朗的大街上擦肩而过,彼此回首一望,都不感到吃惊;互相猜测着,却不曾驻下脚;或许根本不曾回首,就这样面露微笑,永远的走过去了。或许,当时她手里还牵着一位头发乌黑卷曲的漂亮小男孩,脸上闪烁着恍恍惚惚的幸福或无可奈何。你也就恍恍惚惚的高兴了,心在为她默默的祈祷祝福,你们都曾拥有过同一年纪,同一时代的梦,彼此心照不宣。在人生的旅途上,你错过了一个个美好的机会,但在这种错过当中你又体验到另一种美好,美好的事物无须点破,因为你相信你们还会再见;在另一个人生的小站,还会有无数个少女姣好的脸庞。
这段例文,作者想象到将来的某一天与偶然遇到的女孩重逢的情景,通过想象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联系了起来,开拓了文章思路,丰富了文章内容。
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过去或未来进行想象。
想象不仅仅局限于未来,还可以对过去进行想象。例如散文《红叶》:
也许,她曾是一片苍翠的叶子,在金色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招摇饱满的青春;也许,在煦暖的春日,当温柔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她在枝头悄悄的拱出芽苞,小心翼翼的展开叶片;也许,她有过最辉煌的梦想,要成为世上最美最美的叶子……然而,秋风来临,在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轮回中,她结束了自己美丽的幻想,无奈地接受飘零的命运。
一切的喧哗总要归于宁静,一切的浮华也总是过眼烟云。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历史,穿越时空,以现代人的身份评价古人等等。
例文:
《故事新编——羞月》
公元191年的洛阳,城中格外寂静,静的甚至听不到小儿的啼哭。偶尔的一两声犬吠,更增添了可怕的肃杀之气。
城中一座幽深的庭院内,司徒王允愁眉深锁,在庭院中踱步。
白天那可怕的一幕又出现在他的眼前:大殿上,被杀的大臣血淋林的尸首,百官噤若寒蝉。
“难道我就看着一介武夫在我眼皮底下作威作福、威慑百官吗?难道一个吕布就吓怕了那么多人了吗?难道我王允就奈何不了他了吗?”
王允看着手中的青蛇——他的宠物,他平时很喜欢养这些冰凉柔滑的动物,它们常常会悄无声息的潜近人们身边,然后迅即出击。
“你的毒牙呢?你为什么不露出你的毒牙呢?”王允问青蛇,又好像在问自己。
花园的拜月亭中,朦胧的月光衬托出一个少女婀娜的身影,可以看出少女正拈香祝祷。
王允悄立于少女一侧,少女姣好的容貌尽收入眼底。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于是,千百年后,我们知道了“连环计”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那个“羞月”的传说。
只是,我不知道,牺牲一个女子的肉体及青春,离间董卓父子,导致以后漂泊无依终而被杀的结局(传说貂蝉被关羽所杀),这到底是貂蝉的选择呢,还是王允的选择呢?
小说家们喋喋不休,而历史无言。
毕竟,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的命运,本不由她自己选择。
这篇文章直接回到过去,大胆想象王允运用“连环计”的场面,使一个模糊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想象具体而生动。
总之,在作文中正确而大胆的运用联想与想象,可以使中学生作文摆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处境,可以为中学生的作文增添新鲜的血液、为创新作文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可以为写作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创新作文 篇2
我为蜀都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创新杯作文大赛。你是否和我一样狂热于那“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的锦官城?
——题记
“狂”字,犭部,所谓狂,即任情地做事,不用理智约束感情。用键盘在“为”和“狂”之间敲上“蜀都”二字时,稍稍有些许停滞——真的对蜀都有着如此的狂热执迷吗?却忽然、阳台上潜入的穿堂风偷来楼下几家茶铺热闹的吆喝,送来满室夹杂着夏日香气的断续的叫好声,嘴角的弧度便上扬开来——对锦城的感情,怎么值不起一个“狂”字?而蓉城那满室墨香的草堂,那紧扣着诸葛丞相的武侯祠又如何当不起堪堪狂字?“成都是府。成都是天府。天府的人好安逸。”易中天教授在《读城记》一书中,成都府一栏的开篇,便是这骈散有致的三句话。恰也是这短短三排字,便勾勒出了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好,你又要问我了——成都哪里安逸?哪里让你如此狂爱不已?那我也不能随便用几个形容词敷衍你,我敷衍不起,更不愿敷衍。那就只好长话长说,一一为你道来。
我为蜀都狂,狂的不是它“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那外在的区区名号。为我所狂的,是我生在成都,长在成都,感受到的深切的文化关怀。 而说到天府文化,不得不提起的,便是茶。不,说茶还不大准确,细化一些,说白了,应是茶馆,是茶铺。
—、狂热之——我把童年泡在了茶里。记忆里的六七岁,不爱“红妆”,却总喜欢随着爷爷去“泡”茶馆。所以为“泡”,是在于热腾腾的茶水永远满杯,袅袅的雾气旋转着升起在各式各样的茶铺里,伴着人们大清早便开始的议论抬杠,消散——聚拢——消散。那时整天坐在茶馆,也并不喜欢疯来疯去,而是喜欢静静坐在爷爷腿上,听他和其他一干爷爷叔叔辈儿的人大侃龙门阵。他们不讲东家长李家短,他们只会天南地北指点江山,逸闻趣事挨个儿点一通,最爱的'是偶尔有个好话题的,大家便开始滔滔不绝,或英雄所见略同而会心一笑。 自己又特别迷恋司马相如写的赋,便又觉得个个侃爷都是作赋高手。而自然——龙门阵,便是我们成都人的“赋”。越这样觉得,爱去茶铺的次数便就越多,渐渐成痴,养成了每日必去的好习惯。 现在想来,当时是怎样一种享受啊!一群文化人,本地的、外地的,聚在老街深处,扎堆在茶铺子里,话题温馨,言语亲和,和每天高达12万人大的茶客一起,组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分享心得,等到夕阳落山,再等到夕阳无山可落,终于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我想除了成都府,无地敢出其二。诚然,那段泡在茶里的时光,便就是自己遥远的童年时代,少了橡皮筋少了毽子,却多了一份文化积淀 。让我能早早体会到了成都这方水土上的语言,原来就恰似踢球好手,把话语颠来倒去,反复品味,形成一支味蕾上的舞蹈,耍出千万般花样。
二、古迹之所以为我心中古迹。后来稍稍大了些,就爱趁着假期去看那些名胜古迹。哪怕摸摸那里一块砖,一片瓦,也会高兴好半天。那时我还不知道,原来踏足过锦官这片土地的文人雅士大有人在,不止只是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有李白、三苏、黄庭坚、李商隐……他们都让这片大地因历史的沉淀愈加厚重,又因岁月的磨洗愈见辉光。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踏进武侯祠,厚重的历史气息便能把自己像作茧一般,紧紧缚祝你不会感到窒息,只是会异常沉重,异常小心,生怕一个大声,而打破了沉寂以外的未知名的感觉。而我就偏爱沿着低矮的墙壁,以背贴墙,顺着墙根,双手触着青石砖头,一步一步地闭眼前移。指尖的微凉似乎可以真实地传递到心尖,把因泛起历史而躁动热血的心冷却稍许。是的,或许是因为生长于天府,或许不是,我最爱的诗人便是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当然,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当中自也是偏爱诸葛三分。
三、串串香串起的人生百味。我爱成都的小吃,并不全为一时食欲,在于你能吃到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大街小巷,路边摊的叫卖声声声入耳,就像是家里人唤你无二。串串香麻辣的味道在味蕾上久久挥散不去,促使你张开全身的毛孔呼吸。偶尔芙蓉的香气传来,重重一吸,舒适许多,却还舍不得那股味道散去,便又开始新一轮奋战。最爱和玩伴一起到锦里去走街串巷,从街头吃到结尾。知道瞅见各家已灯火黄昏,才马不停蹄赶回家,享受家中家常美味。有人总质疑质疑质疑,说什么成都怎么就成了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是还有句俗语叫“要拴住男人的心,先拴住男人的胃吗?”你的品尝时能感到食物以外的温暖,怎么能不感到留恋,不感到不舍?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来到成都,看见他们吃到麻辣串时那一瞬的糗态,直教人捧腹,又直教人心疼。 大家如此不同,相隔千山万水,或许你家庭美满,或许你才从公司离职,你或许高居庙堂,你或许默默无闻。可是却在一根串串香上有了近乎神似的表情和动作。你不能不喟叹大千世界的神奇,不得不想起原来人生百味,也可以如此简单。
刘永在《一寸金·成都》中曾经这样赞过成都:——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的的确确,成都美,成都好巴适,成都夏无酷暑,冬不严寒,成都人和善。可是倘使你不如我般生长在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上了16年,你变难以体味我心中那份痴狂。我一直耿耿于怀于“乐不思蜀”,实在理解不了怎会有人乐不思蜀?至少我仅仅呆在这里,都止不住反复咀嚼这里的每一种风味每一个表情。何况我们,大有可能在两年后各奔东西,到另外的城市开拓自己全新的人生,去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那个时候,成都的夕阳,便再也不会每天照红自己的脸,记忆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又会不会变成高楼大厦?但我始终喻之于怀,我不会忘记这里的每一个符号。
除却茶铺美食,除却名胜古迹,这里还有太多的我的心之所向。这里的麻将的碰撞声,这里银杏树叶做成的书签,这里的太阳神鸟……孰敢或忘?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那是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不是单单一个“狂”字就能解释得清的。古人有句话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想,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创新作文 篇3
有人说:“经验是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如果有了经验作铺垫,那你就离成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
古今往来,每位发明家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后才有创新,才发明出一件新产品。爱迪生说过,“要想发明新产品,就要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无数次的失败。”
是的,爱迪生不就自己证明了他的论点嘛!当人们都过着烛光生涯的时候爱迪生就站出来说,要发明一种叫“电灯”的新东西,人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话,但是,他就是不理会。他虽然不断失败,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从来不放弃,仍去找书籍看,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留下来的没被他人重视的宝贵经验,结果他借用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汗水,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后人还不满意,又借用了爱迪生的“电灯”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发明了“无影灯”,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手术病人,方便了许多医生。所以说,要想自我突破,就要借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创!
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们的杂志上的文章来说吧:现在很多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而已,所以杂志读起来都是索然无味,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去买杂志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借用”的,而自创的成分太少。
但是,全部靠自创也未必就很好,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
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而我们高中生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借用别人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成绩好了,就等于已经跨入大学门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更扎实更牢靠,再经过高等专科学校深造之后,将来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新社会新人……
创新作文 篇4
一、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都清楚作文要提高,就是要学生多练,但是学生练习多了教师的作文评改可能跟不上,显然,作文的评改也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繁重的工作,抽样批阅往往会削弱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全批全改又太耗时间,经常降低了写作训练的力度。且老师一人评改,耗时费力,反馈慢,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用一把带有个性的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作文。长此以往学生作文思维易于受到限制,个性被扼杀,甚至部分学生迷失了写作方向,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评改方式对学生写作提升作用不大。
二、作文批改的形式创新
为充分尝试作文批改的创新方法,笔者付诸于实践,按计划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以一学期为研修时间,用前半学期作为教师全批全改和面批时期,即第一阶段;后半学期为学生自评加师生互动,即第二阶段;学生互评和家长评改交错进行时期,即第三阶段。
1、教师批改
在这个阶段里笔者设计了两个环节:教师全批全改和教师面批。先沿用“常规式”的全批全改,老师做一次细致的评改,强调相关问题,在老师的全批全改过程中观察学生反映。当作业本发下时,学生看老师批改只看分数不看评语,不怎么积极热情。后续的小练笔中也反映这种效果不佳,以前出现代问题依然是问题,改善不大。而且全批全改耗时长,收效甚微。接下来笔者采用“创新式”的全批全改。根据《中考说明》中的各项得分依据,把作文要求全部打成表格附着在学生的作文纸后面,然后根据学生个人作文情况在相应依据后划勾,最后给出分数。这种批改既大大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因为批阅方法较为新颖,学生很感兴趣,对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印象较深,效果不错。尤其是初三学生,学生作文上交后,利用打勾的形式一节课基本可以完成一个班作文的批改,且针对性很强,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批改效率。但这种方法用久了,学生的兴趣开始慢慢减退,所以不宜过多使用。
后来改为面批。这个环节是分层进行,先面批层次较高的学生作文,再面批层次较低的学生作文,这样做确实解决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一些误区,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通过面批在作文选材及剪裁和表述上明显有顿悟。在随后的尝试中也的确发现这种批改有效果,只是耗时稍长,且惠及面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帮学生找对了方法,耗时便也显得有意义。
2、 学生批改及师生互改
叶圣陶认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指导,他有一居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事实证明,学生自评和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能够熟悉作文的要求和批改方法,熟练驾驭各种修改符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学生互评中各小组学生通过阅读他人作文学习他人长处发现自己不足,从而得到更大提高。事实上这种方式较受学生喜欢。
3、家长批改
因为一般学生都很少把作文呈给家长看,所以家长的批改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家长认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很神秘,自己总是捉摸不透,很多事情都是背着家长做,通过这次作业的安排,让他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同孩子的距离,家长们大部分还是很认真的阅读和批改,有不少家长在作文中与孩子进行文字沟通。其中一个马某的家长,每次认真改完后,还在孩子作文后面写一封鼓励性的信件;有的给出了诚恳的批语、告诫。如:“请认真写作文,把字写好!”、“故事叙述太嗦”、“很感人!”等;有的家长还订正了孩子作文中的错别字,在评语中对孩子鼓励有佳,“相信你是最棒的!”“很精彩”等;有些家长在批改中对老师提出了要求或建议。但是因为家长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孩子作文却得不到家长的任何有效指导。
三、效果评价
不过,几次的集中而有针对性的训练的确让笔者和学生收获不少。
笔者经过尝试,作文评改方式的初步创新探究,历时一学期,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一定成果。
1、创新式的全批全改简明省时。学生通过这种评改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作文的写作要求,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同学作文。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生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放了老师,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在阅读评改他人的作文中,他们学会了借鉴。
3、出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亲子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
4、老师于活动中得到了提高。笔者把自己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及一些经验与同课头的教师交流,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商榷,得到不少同行的认可。然后在自己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断地提高个人作文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作文教学反复实践、确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不断优化了作文教学,笔者所带班级的作文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今后笔者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继续开展课堂作文教学的研究,并不断补充大量事实来佐证,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从而为今后的作文批改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自己解开枷锁,从作文批阅的乌云下走出来!
【【精选】创新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9篇07-12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4篇07-10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三篇07-07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四篇07-06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10篇06-10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四篇05-30
精选创新精神作文6篇05-29
精选创新作文六篇03-08
【精选】创新作文9篇03-03
【精选】创新作文7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