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作文

时间:2022-11-27 04:34:31 家乡 我要投稿

【推荐】家乡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家乡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吃了。而天下让人喜欢的美食不计其数,唯独不能让我割舍的则是家乡的麻辣火锅。

  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我的家乡在重庆,川菜自然就是其中之一了。为此,我感到很骄傲。当然,如果你要来重庆,最应该品尝的美食就是重庆麻辣火锅了。

  还记得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去吃火锅的情景。那时正值冬天,天气寒冷,吃火锅当然是最暖胃健身的了。刚到那里,我就发现:火锅店用的锅不是根本不是我们家里平时用的那种普通火锅,而是那种用碳烧却没有烟的原始鸳鸯锅,一半是清淡味的,一半是麻辣味的。因为之前没有见过这种锅,我感到很惊喜。再加上全家大大小小十几个人围着,点了许多自己喜爱的食品,敞开肚皮吃得肚子胀鼓鼓的。浑身流着汗,冒着热气,但还是停不了吃的欲望。大家说着笑着,觥筹交错,高兴时还唱上一段川剧。那场面,那氛围跟大过年的一般,煞是热闹,开心……很快,我便喜欢上了这种重庆火锅,以至于至今我每次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那味道令我味无穷回,永生难忘。

  我们的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锅底的主要材料有辣椒、花椒、桂皮、八角、小茴香、丁香、砂仁、牛油、植物油等等。主要的食材有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等。如果你要吃别的,只要把食物往里烫熟就可食用了。重庆火锅最主要的吃法就是烫,很简章,只要在那火锅料里过一下,那特有的'鲜味就出来了。那味道,要亲自品味过了才知道,远不止是麻和辣。那味道很足很足,至于到底有多少种鲜味合在一起,我说不清;至于这味道到底有多美,我也没法从词典中找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只知道吃在口中,鲜鲜地刺激着你的味蕾,让你吃了还想吃,舍不得放下筷子。

  吃过第一次之后,我就经常缠着外公带我去吃重庆麻辣火锅。一边吃着,一边偎在外公的怀里,听他讲他年少时在重庆的故事,其中就特别讲过重庆的火锅。爷爷告诉我,那时的形式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卖火锅的一般挑着担子零卖,小贩们将牛毛肚买来后,清洗干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大铁盆,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的卤汁,那时的锅底料很复杂,但是他的颜色很鲜艳,汤表面的那层油红灿灿的,看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于是那桥头卖劳力的工人便围着受用起来。那吃法,那气氛,那情感,似乎都融进了这浓浓的麻辣火锅中。外公说,这是咱们家乡特有的老百姓的味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重庆火锅有了许多改进,但是我初次吃到的味道却从来未淡忘,这也许就是诗中所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吧。

  如今,外公已不在,家人也各奔东西,我离开家乡在外地读书也好多年了。在他乡,我也曾吃过不少火锅,虽然味道也很不错,但我总是忘不了家乡的麻辣火锅,总觉得不如家乡的好。是呀!什么味道能比得上家乡的味道呢?

家乡的作文2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形象地写出了古代春节家家户户忙里忙外的热闹景象。而如今各地的春节虽然大同小异,但家乡独特的民风民俗也别有一番趣味。

  在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张贴对联,有些人家依旧贴着用毛笔泼墨的传统宣纸对联,有些人家张贴着有立体艺术字的对联,有些人家甚至将一句祝福语拼成一个字,如“招财进宝”,“万事如意”等。不过每家门口都无一例外,贴着一个“福”到了!

  到了腊八节,定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一般是用:红豆、黑豆、芸豆、小米、莲子、蚕豆、红枣、桂圆等熬制成的。在家乡有一个关于腊八粥来历的传说:一对夫妻,男人好吃懒做,成天到处闲逛;女人挥金如土,不肯安分持家。如此这般,雄厚的家底也被他们挥霍一空。到了腊八这天,实在没有粮食可吃了,他们终于醒悟,于墙角、斗缝、甚至老鼠洞里搜出了许多杂七杂八的粮食熬成一锅粥。这便是腊八粥。

  因此,我从这个传说中想明白了:节约粮食,不挥金如土,安分学习,才能不落得与他们相同的下场。所以一些传说未必无益,只是需要我们认真揣摩其中的意理罢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盼望着,盼望着,大年三十终于款款走来了,这天,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家乡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更要有好意头:招菜代表招财,杂素代表丰收圆满等等。全家人聚拢畅所欲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全都一一道来。饭后,老人对儿孙们讲起了他们儿时的习俗,感叹如今虽是过年,年味却淡了……

  在他们的儿时,过年可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他们的记忆中,过年才有最丰盛的饭菜,最热闹的集会,最众多的灯笼,最红火的街道,最厚的压岁钱。他们的童年资源匮乏,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在他们眼中,这些如今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多么稀奇珍贵,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是呀,老一辈的感慨让我懂得要珍惜身边的幸福!

  笑着、闹着、谈着,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是需要吃年糕和芝麻的。年糕意味着“年年高升”,芝麻意味着“节节高”。在这天里,有的人家会煎一条半熟的鳊鱼,取“年年有余”之意。这天也需要去各个亲戚家拜年。拜年也是小孩们的专长。一进门,孩子们就拥过来,嘴里说些祝福语,嘴甜的便迎来阵阵夸奖,还可以得到糖果和一个大大的红包。

  年过得好快,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热闹的巅峰。“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在中国古代,只有元宵节是不宵禁的。在这一天大家都去赶灯会,“千树万树繁花开”,元宵灯会、庙会、皮影、糖人、猜灯谜、舞狮子、看戏都令人流连忘返。回到家里,吃一口甜糯软香的黑芝麻汤圆,更是“滋滋”浑身暖。

  元宵过后,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一切都恢复正常秩序。

  这便是家乡的春节,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风民俗多样性的体现,更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春节过完,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家乡的作文3

  出新泰城沿济新路西行16公里处,有一个近3000人的村庄,叫高孟村。村子不是很大,但黄瓜却让现在的该村有了相当大的知名度。

  黄瓜又名胡瓜,原产于印度,同时它又称王瓜,有春、秋二种。传说羯族人的后裔赵石勒有一次大宴群臣,餐桌上摆着一条条翠玉般的“胡瓜”。席间石勒故意问郡守汉官樊坦,桌上何物?樊坦深知石勒用意,便答道:“此乃紫案佳肴,银杯绿菜金樽甘露,玉盘黄瓜也。”这当然是故事。之所以改称黄瓜,据《齐民要术》记载,在北魏时,当时采摘黄瓜要等色黄的时候。

  家乡的黄瓜早时有“一串铃”和“大青把”两种。听老家的一位大伯讲,文革时期有一位村民偷偷种了一畦“一串铃(小八叉,也叫地黄瓜)”,一架“大青把”,突然有一天,一伙红卫兵戴着红袖章手持木棍来到瓜地,二话不说,就把已经接瓜、一米多高的两种黄瓜秧苗扫倒在地掺杂在了一起,说是上面来了指示,地里只准种粮,不准种菜,还说割什么“资本主义尾巴”……。过了一些时日,那村民不死心,看着没死的瓜就留作了种子。待到来年风头已过,那村民取出种子种了下去,结果叫人大吃一惊,那长势旺盛的黄瓜株型匀称,茎粗节短,瓜多、叶片较小,幼瓜有棱有刺,摘下看,皮薄、肉淡绿色,顶花带刺,脆嫩适口。这故事是真是假无从考究,但有一事是真实的,家乡的'张凤明先生经过多次混合选育、提纯复壮的具有丰产、早熟、耐寒性较强的一个保护地优良品种,在1987年经山东省科委专家进行鉴定,被正式命名为“新泰密刺”。现在,“新泰密刺”原种已推广到我国东北、西北和京津地区。

  夏天黄瓜长势旺盛时期,远望近看满地都是浓浓的绿,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架上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像阳光一样灿烂,诱惑着一只只可爱的蜜蜂在秧子间飞翔起落,碧绿的藤蔓整整齐齐,翘着头往上窜,一根根修长带刺的黄瓜,垂挂下来煞是可爱,好似画中亭亭玉立的少女。

  家乡人种黄瓜,是为了培育良种,挑出留下做种子的,同一时期生长的瓜扭要全部掐掉,以便作种子的那些更好地吸取养分而快速成长。黄瓜待拔架时,便成了二哥最忙的季节。在老家的三哥,已为他摘好了黄瓜扭,送到城里,二哥把一根根小黄瓜洗净晾干放在大盆里撒上许多盐,待黄瓜的水分被盐腌的差不多时,再放在阳光下晾干放在缸里,把掺入许多配料的酱油熬开放凉后倒入缸内,一个月后,那通红透亮、脆脆的且带着香味的酱黄瓜就被他送给亲朋好友。伴随品尝者的赞不绝口,“老家‘新泰密刺’腌制的”这句话在二哥嘴里要说好几遍。

  十七年前,记得二哥曾在一家报刊发表过一篇《家乡的黄瓜》。那时,家乡人种黄瓜只为解决温饱问题。如今,家乡已是大变,“新泰密刺”原种声名远播,集科研、繁育、推广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综合型企业已在家乡落户生根,家乡人把“新泰密刺”做大做强的意识愈来愈明显,在原种销量的不断增长下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

  早期“新泰密刺”黄瓜的推广,张凤明先生的贡献不可磨灭,据说那位挨整的村民就是他已经作古的父亲张连方老先生。

家乡的作文4

  怀着敬佩之心拜读了初中班主任张长源老师的作品《故乡的桥》。张老师,是您,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向往;是您,勾起了我对故乡父老乡亲的思念;是您,也勾起了我童年时代难忘的回忆。更是通过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故乡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那年我六岁,过春节的时候,离我们村十几里地的大同镇闹社火。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河西娃私下里勾搭好要去看社火。谁能想到过独木桥时因为害怕,带头的小哥哥命令一个拉着一个一起过,可还没过到一半,有一个小朋友因为晕水噗通一声掉到河里了,其他连到一起的小朋友也一个一个下饺子似的全被拉下去啦!顿时庄浪河里惊叫声、哭喊声、流水声混成了一片。一位邻村姓刘的叔叔看到后,奋不顾身的跳进大冬天的庄浪河里救出了我们。虽然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吓得哇哇大哭,但还是害怕挨家长的打骂磨磨蹭蹭不敢回家,等回到家时已经把整个人冻成冰疙瘩了。那次真把妈妈吓坏了,不但没有打骂我,而且还哭哭啼啼地说:要不是有人救你,哪里还有我娃的命呢?以后过河一定要小心!妈妈先把我放在火炉旁的热水盆中暖过来,然后又焐在热炕上,还给我冲了一杯热热的红糖水喝。尽管这样,还是没躲过一场重感冒。至今,听到过独木桥我还毛骨悚然。那位救我们的刘叔叔,四五十年了,我仍然记着您。

  闪闪桥其实是钢索吊桥,跟现在越国开心农场的网红桥一样。在当时是为了解决过河的难题,还算新鲜事物。闪闪桥修好后,不但全村的人摇过了河,摇出了快乐,而且上下十几里的人都特意来摇一摇,胆子大的还在上面骑自行车通过。慢慢地,因为过桥的人太多,闪闪桥的钢索拉长,木板破损掉落,过桥时一旦站不稳,就随时有摇下河的危险。闪闪桥随之也就成了摆设,但在我青春年少的记忆里却充满新奇,好玩,惊险,刺激。多少回梦里回故乡,闪闪桥上摇晃荡。

  八十年代末,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村干部不怕吃苦,多方努力下,全村人都乐此不疲的投入了建桥事业,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就连上学的学生每逢周末,也都去帮助家长捡石头、拉沙子。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结实美观的水泥石桥完工了。石桥剪彩通车时,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祖祖辈辈的大桥梦实现了。真是:

  一桥架东西结束辛酸过度史,大道通南北开创美好新生活。

  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了,每天骑着爸爸给我买的飞鸽牌女式自行车畅通无阻的过桥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多么的自由快乐,多么难忘的幸福啊!

  故乡的水泥石桥历经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在与丝绸之路无缝对接的便利条件下,在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故乡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村容村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里的金凤凰飞出去了,国外留学的小伙子回到家乡发展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大多农家门前都停着小汽车,农业生产也步入了现代化,各种蔬菜瓜果都在我们村丰收,村上出了名的丁娃烧饼也远销国外市场。

  《故乡的桥》是一部桥的发展史,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史,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见证史。如今,大石桥看起来虽然有点衰老憔悴,但依然为村民奔向小康,走向幸福默默奉献。

家乡的作文5

  今日,旧貌换新颜的九莲塘,已不再是原先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是拥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了。

  无论是上学,放学,都能够看到那一排高大的松柏,它们护卫着那一方净土——九莲塘,使我不得不驻足停留。

  站在亲水平台上,望着这微微荡漾波澜的湖面,倒影与实景互相辉映。在傍晚时分是最美的,因为我可以看到那别样的天了。云辉洒在湖面上,可能那并不稀奇,但在我心中也是美景了。红光,绿树,白云,淡墨绿色的湖水,构成了一幅令我心怡的画。路灯亮了,亮着微弱的光,给予了九莲塘一份别样的神秘感。配合着霞光,融为一体。虽然人还很多,但却显得格外幽静。生于俗世的我们,很少再去体会这种感觉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静谧笼罩着我。

  顺着路灯微亮的光走下去,抚摸着苍老的树干,它们在她是臭水塘时就已经有了。那时,我还小,路过那里,都会被那阴森的地方吓坏:废墟,垃圾,死鱼,臭味……熏陶着这里,也“滋养”了这里,让我无时无刻都想逃离。简直是我噩梦中的地狱。我无法忍受离家不远有那么一个让人恶心的地方。九莲塘被污染了,我觉得,我似乎也被污染了。

  直到桥架起来了,白色污染消逝了,空气不再变得氤氲了,一切都像在做梦一样,和原来的一切说再见的感觉真好。

  我看到了成片的树木,供人们娱乐的广场,一座座石拱桥,都我想要去拥抱。我走进去,全身心投入这一如梦如幻的仙境。空气孕育了我,阳光普照了我,没有垃圾的`日子,感觉可真好。我兴奋,我快乐,我舒坦,这些感觉集于我一身。我在氧气中畅游,体会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我知道,这是我来这仙境的感觉,我也知道哦,从那一次开始,我爱上了这令我愉悦的地方。我便认定,这一切一定是属于我的。

  想到这里,我竟笑出了声。

  我在人群中穿梭,熙熙攘攘的。这才发现,她不仅仅是属于我,也是属于大家的。但我依然快乐,分享也会愉悦哦!她可能比镜湖更加出色,少了些繁华,多了些安宁:她可能比鸠兹更旖旎,少了些人为,多了些欢悦: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景点好吧,少了些丰富,多了些乡情。这一切的改变,是发展,创造的。国家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我,是深知的。看,那群老人的舞蹈多么欢快:听,这嬉笑声多么愉快:尝尝吧,人们的生活多甜啊!我多么想加入这舞蹈之中来,甩着红色的手帕,也给这璀璨的九莲塘增添些姿色吧!眼前欢腾的景象,难道不是芜湖一道风景?

  脚下的路绵延着,曲折着,数一数,我已经过了四座桥了。这偌大的公园,被站在桥上的我一览无遗。没有华丽的粉饰,没有名家的设计,没有独特的风景,却值得回味。你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那么,九莲塘便是芜湖靠发展取得的甜蜜硕果。

  回想昨天,肮脏,恶心,臭气熏天。可现在,它们已不再是九莲塘的代名词。热闹,欢腾,洁净,向往……这些才是足以能够与之相配的。

  渐渐地,我发现我不再爱那些别人向往的打城市了。因为,我的眼中只有我的家乡。我所能看到的是她的美,我所能听到的是一切声笑语,我所能尝到的是发展中的辛酸与甜蜜了。芜湖,我,顶你!

  灯明了,星暗了,梦亮了。芜湖的梦亮了:我的梦,亮了:远方的路,亮了。

家乡的作文6

  20xx年放了寒假以后,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在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很多人家都盖上了新房,买上了摩托车,过着幸福而快乐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们,每个人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有的很高兴,有的很沮丧。

  越近年关,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大家都在高高兴兴地置办年货,有的买猪肉,水果,烟花,爆竹等等;早早地买好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我和爸爸妈妈去买了好多年货,其中有好多是我最爱的糖果。

  我们老家有小年,大年之说。如果那年12月是月大,那12月29日那天就是小年;三十晚上是大年。如果月小,那28日是小年;29就是大年。反正每年的小年那天,每家每户都要杀鸡杀鸭,养了猪的人家,还要杀年猪。到年三十晚上,就做上满满一桌子的好饭好菜,全家人高高兴兴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吃饭之前要先放一串鞭炮,再把好吃的`供在祖宗的灵位上供一会儿,才端来我们吃。吃完饭后,要拿草纸给小孩擦嘴巴。意思是小孩说话不算数,乱说也没关系,“童言无忌”。吃饱年夜饭后,就开始包饺子,准备看春节晚会。

  到了该睡觉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给了我压岁红包。我好高兴哦!把它和新衣服一起放在枕头底下。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问爸爸是什么意思。爸爸说:“这叫封门。因为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是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怕灯和爆竹声,只有放爆竹和开着灯睡觉,‘年’才不敢来伤害我们。”

  等到我刚刚睡下不久,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节日里不可缺少的声音把我这个瞌睡虫也给拉了起来!我揉了揉眼睛问爸爸:“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放鞭炮啊?”爸爸说:“这叫‘开门迎财神’,看谁家迎财神迎的早,爆竹放得响,那么他家今年就一定会人旺财旺,样样都旺!”我听爸爸这么一说,立刻睡意全无,赶紧起来,也想讨个好运气。这时奶奶过来跟我说:“起床下地的时候,要右脚先下地。因为男左女右嘛!这些都是老辈们留下来的老规矩。里面都是有说头的。”我听完奶奶的话,伸了伸舌头说:“还好,差点两只脚一起着地啦!”穿好衣服,奶奶给我打来洗脸水。又跟我说:“洗完脸的水,不要乱倒,要留起来,等第二天才能倒。”

  没过多久,天就开始慢慢放亮了。我看见每个人正拿着一把扫把,在扫那些放过爆竹的垃圾。爷爷把那些垃圾全部扫在家里的大门背后,而不是装起来倒到外面去。我就跑去问爷爷:“爷爷,您怎么不把这些垃圾倒掉呀?”爷爷赶紧对我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卿宝,这不是垃圾,这些都是‘财气’。今天是新一年的头一天,要把所有的‘财’都往家里搬,不能往外丢任何一样东西。那样是不吉利的。”听完爷爷的话,我心里直打鼓,老家怎么有这么多讲究啊?听得我似懂非懂,又生怕犯了什么忌讳。

  不管那么多了,奶奶在叫我吃饺子呢!我看能不能吃到妈妈用硬币包的那个饺子。因为不管谁吃到那个饺子,都意味着他今年有好运相伴呢!

  虽然已经过去两三年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是觉得既新奇又好玩。这是我长这么以来过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年了!唉!我真想着什么时候再回老家去过年,那该多好啊!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家乡的作文7

  每当我看到家乡的土地,就涌起一种揪心的感觉。这大概是我出身于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的缘故吧,我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后来听秦牧的《土地》,也曾激动得热泪盈眶,对“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深刻地理解。虽然我这一辈子不再种田,可时常做着“种豆南山下”的田园梦,对土地的感情依然如故。然而,我家乡的父辈,那些曾经为做了土地的主人而这自豪过的农民,如今视之却不甚惜。用。“挥霍无度”、“日削月割”来形容,丝毫没有夸张之嫌。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实行了承包,大片的田地被划成小块分给了农民,农民有了土地使用的'自主权。原先几代人窝居的小院感到不舒服了,于是就争先恐后地在承包田里盖房子。一座座瓦房如异军突起,一片片树林密密匝匝。这样,就形成了原来的村子中央空起来,而村子四周则无限制地膨胀的局面,致使大片大片的良田被占用,被糟蹋。就说我们村子北边的那块高产田吧,那是黄河水留下的唯一恩赐——肥得溜油的红淤土地。曾经打破过小麦亩产上千斤的高产记录。在我高中毕业回乡劳动的那段日子里,我参加了生产队里组织的创高产科学实验小组,试验田就选在村子北边那块红淤土地上。几年来,我们在那里打井灌溉,我们在那里除草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连续三年创下了小麦亩产680斤、820斤、980斤的高产记录。于是,报社记者采访,电视台拍照,我也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出席了县里的表模会。

  就是这块土地,记载着我成长的一段光荣的经历,使我们生产队甩掉了缺粮的帽子;就是这块土地,成了上百里的人们参观的对象,拍进了记录片《万亩小麦喜获丰收》,成了我们村人的光荣和骄傲。如今,在这块土地上,盖房的盖房,栽树的栽树,甚至有的农民挖土烧砖,拉土卖钱,好端端的一块良田,却变得支离破碎,千孔百疮。那地平如镜、麦浪滚滚的情景再也见不到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的儿子,于人于己都感到痛心疾首。

  有一次,我问一位正在可耕地里建房的大叔:“这么好的土地盖上房子,就不心疼吗?”

  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要说不心疼,那是瞎话,可有啥办法呀!如今的土地分成了你一小块,我一小块的,不叫谁盖呢?你没看看前后的地块不都盖上了么?不盖房的也都稠密地栽上了树。”

  “您知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

  “啥违法?这法,那法,到了下面就没办法了。”

  沉默良久,我无言以答。

  我还能说什么呢?热爱土地,一向是中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为了得到土地,他们可以自愿参加革命,去砸碎捆绑土地的枷锁;为了保卫土地,他们可以自愿去参加流血的战争。“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曾经是一代农民的理想。那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获得土地呀!我曾经目睹过人与人、村与村为了争一线地边打架的情景,我也看到过人们为争地边流血死伤的事件,为了那一点点土地,他们可以去拼命,去争斗。可如今,他们对待土地的感情竟是那样的麻木、那样的淡漠,浪费糟蹋土地竟是那样的大方、那样的慷慨。面对日益减少的土地,我想借用环保中常说的一句话来警示人们:“不要等到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人们的眼泪时才开始后悔”,同理,爱惜我们的土地吧,人们!不要等到地球上没东西可吃的时候才开始知道土地的珍贵!

家乡的作文8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我可爱的家乡--台湾省台北市,与美丽的厦门一水之隔,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家乡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爸爸妈妈总在过年的前几天,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到热闹长龙的年货街—-迪化街,这里都整齐有序的摆放着用红帐篷搭起的小摊位,每位摊位前都有热情招呼的叔叔或阿姨,可以说这里的生意是好得不得了!那里到处人挤人,虽然很挤,不过我和弟弟、妹妹都很开心,因为这将意味着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我们又将长大了一岁!

  因为从爸爸小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传了好多代了。每回爸妈都买好几袋我们爱吃的糖果、饼干、饮料,还有妈妈下橱派上用场的海鲜干货及坚果。迪化街无形中成了我的美好回忆!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一家人老老小小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这一餐当然要比平时的饭菜格外丰盛,妈妈和奶奶都会把所有心思花在买菜、料理上面,有我爱吃的大龙虾,有爸爸爱吃的长年菜、石斑鱼,有爷爷爱吃的炸春卷,还有奶奶、妈妈爱吃的白菜卤,还有我可爱的弟弟、妹妹爱吃的红膏蟹和斑节虾,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都是平时很少见到的,妈妈说了过年是中国人特殊的喜庆日子,一定要吃吉利的佳肴,好比长年菜,是过年每一家都会吃到的,代表长命百岁,健康长寿!吃鱼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吃单面,不能吃朝下的那一面,妈妈说了,鱼就是“余”,年年有余的意思,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很神奇,谁想出来的呢?但不用怀疑的是我们老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奇妙的文化流传下去!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了,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而且,有趣的是每年的压岁钱奶奶都让我们压在自己的枕头下睡觉,每次一早起来,我总会先看我的压岁钱还在不在?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让我们平安,快快长大的习俗。

  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之中。

  此后,接踵而来的“元宵节”,乃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幕。这天,每个家庭都要按传统习惯吃汤圆、赏花灯。在圆月之下,各式彩灯竞放光明,并有舞狮子、耍龙灯、迎“鼓仔”等活动,丰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孩子们,纷纷手提花灯、口诵歌谣地过街串巷,如同鱼游海底,为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更锦上添花。

  家乡的春节真是太有趣了,希望春节文化能流传永远!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作文9

  我的家在四川省江油市小溪坝镇的五里坝村,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那儿过春节是非常温馨和热闹的。

  每逢春节快要到来的时候,不论是远在天边打工的人们,还是在近处工作的人们,都会齐整整的赶回自己的老家,为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准备着,忙碌着,操劳看,都愿意把春节过成一个温馨,惬意的节日。

  到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都开始彻底清扫庭院了。据说,在这一天里,灶神菩萨就要奔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在这一年里,这家人的所作所为,于是各家各户的人都要彻底清扫庭院,并诚心向灶神菩萨上供,好让他照顾下自家人,多向玉皇大帝美言几名句,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家庭的稳定团结。

  然后的几天里,每家人都要准备年货和过年要吃的东西,就像我们家就要上街去买很多的东西,像糖果呀,白酒呀,饮料呀……好多好多的好吃的,还开始搅凉粉,做豆腐了,一般就要搅几大盆凉粉,还要做好几大板豆腐,好为过年做好食物的准备。

  转眼间,大年三十了,各家各户都是要贴春联的,红红的春联往门边一贴,马上就有了新的味道,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中午的那顿团圆饭一定是丰盛无比的,三十的早饭刚吃过,一家人就马上准备这顿团圆饭,杀鸡的杀鸡,煮肉的煮肉,还一定要把腊肉煮上一大锅,不仅是为三十的.团圆饭准备,还要为初一到十五的客人来临做好存留。中午到了,每一家人的八仙桌上一定会是满满当当的,这个意义可不寻常,不但体现了当年的富足,还预示了明年的辉煌。吃这顿饭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向祖宗们祭拜,并请他们先入席,等那香烛燃过了,一家人才其乐融融的坐上桌,享受那一年的收获。

  除夕夜,更是重要的,老人们有句古话,那就是:讨口子也有个三十夜。8:00左右,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谈家常,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这一晚,除了小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老人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便是为自己祈祷,祈祷自己健康成长。等到0点时,当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各家各户的鞭炮也会及时响起,那预示着今年一定会风调雨顺。鞭炮放过,各家各户的壮劳力就会挑上水桶,到水井去挑水,第一家去的挑到水的人家会非常高兴,因为他挑的可是“金水”哦,这担“金水”表示了他们家将会和和美美,并且财源广进。

  大年初一到了,天刚亮,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衣服,整装待发,早早的吃过了早饭,走亲访友的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招待客人。大人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小孩子成群结队的嬉戏,无法掩饰的笑容早已从心底透出。这就是“小娃儿想过年”的年啊,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充满着笑声,洋溢着欢乐。

  这就是我们这儿的春节的过法,你看看,是不是体现了团圆、温馨、和谐和热闹呢?

家乡的作文10

  天红了,天黑了,别了,海。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他,坐在海边。明天,他就要离开这块抚育了他18年的土地,去另一座城市拼搏,为他的未来拼搏。此时,他望着忽起忽落的大海,看着海边居民区,灯一盏接一盏地点亮。他陷入了回忆,他想起了八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个天空中同样闪烁着无数星星的夜晚……

  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喜欢海,不仅是因为他在海边长大,更因为与生俱来对海的爱恋。他喜欢大海,伤心时,在海边哭泣;高兴时,与大海分享,而就是这样亲密无间的朋友,在一夜之间使他成了孤儿——它夺走了他父母的生命。他不想相信,也不敢相信。他愣住了,随即大哭起来。小时候,是母亲带着他在海边咿呀学语;长大后,是父亲教他做人要像大海那样心胸宽阔;后来,他在海边对父母说,长大后要报答他们。而现在,这个愿望永远变成了回忆。

  海水依旧涨潮退潮,天上的星星依旧闪烁,然而此时的他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逍遥自在了。想到这,他抬起头,望了望天空。这个时候,深蓝色的天空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

  思绪又回到那一夜,可以说,老天爷夺走他父母的同时,又送来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杨老师。正当他在海边伤心哭泣的时候,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是他的班主任杨老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从那天起,杨老师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海上的夜是温柔的,是静寂的,也梦幻的,别了,海。大海像个温柔的慈母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入睡,对,杨老师也是这样的,她也是如此疼爱他的。

  他在杨老师家度过了八年。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还没有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对杨老师为他所做的一切熟视无睹。他任性,他粗暴。他认为,杨老师之所以把接到家里,只是为得到别人的赞赏,只是为了风光。因此,有时候,他甚至对杨老反唇相讥。有一天,他和别人打了一架,之后,他独自来到海边,想起父母,他流泪了,最后不知不觉地在海边睡着了。醒来时,他已躺在病床上,打架留下的伤,海边睡了一夜,他发了高烧。睁开眼时,看到的是杨老师焦急关切的眼神,他感觉又回到了有父母亲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从那天起,他不再自怨自艾,投入到了生命的热情之中,生命再一次扬起了帆,他也期待着……

  今天,他收到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高兴得大声呼喊,随即泪珠竟滴落下来……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四周一片寂静,不时传来海水潮起潮落的声音。他立下决心:学成后,他一定要回到这里,报答慈母,也报答这个在开心时与他一同喜悦,失落时与他一同流泪的大海。一定!

  回家了,仍是焦急关切的眼神——“怎么了,没关系,再拼搏!”他哽咽着——“妈,我被录取了!对不起!……”

  点评:

  此文的优点在于能够情景交融,以情感人,文章以细腻的普通的人的想法去写杨老师,认为她收养一个孤儿多多少少带有功利思想,脱离了传统的塑造人物的光辉的写法。而且对于“他”刻画算是比较成功的,也有一个心路的历程。但不足之处,语言显得有些拖沓。语言的表现力还不强,有待提高。

家乡的作文11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江段南岸之首,南部多山,林茂水丰,植物多样,北临长江,河湖广布,生态优美。湿热的气候特别适宜桑树的生长。

  桑树,南部山区遍布,就连北部临江的小河湖泊沿岸也有很多很多。不仅长得高高大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也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的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就连味道和功效,也与其他地区的桑葚果实不同。东至的桑葚,不仅可以吃,还能祛病治病,据说疗效非常好。

  如果单从外观上来看,东至的野生桑树,也和其他地区的桑树没有太大的区别,桑树叶子肥大,舒展绿嫩。也许是光合作用好的缘故,东至的桑葚长得大,肉质水分充足,很甜。

  东至桑树,最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所结出来的桑葚果实,个大、肉厚、色紫。从果实的结法上看,大多是像樱桃像梨子一样,通过一个细长的“果柄儿”,扎堆挂在树枝和树杈之间,果实与树之间,通过一个小“把儿”连着,然后三三五五个果儿扎堆结在一起。有的甚至连树干上、枝干上也有,大都是单独“爬”在枝杈上,果实与树干之间,也有果柄相连的,只是那柄儿短些,不仔细看,以为没有呢。难以想象的地方都结出的桑葚,总是让采摘桑葚的人,感觉到很不可思议,这地方竟然也能长出来个桑葚来!

  除了长的地方奇特,东至的野生桑葚,味道也和普通的桑葚大不相同,首先是味道特别,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抓在手里,一不小心那桑葚的紫色就会染到手上,所以采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最好摘九成熟的,这样干净。力气大的,采摘桑葚时,无需上树,在树下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拼命地摇晃桑树枝干,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薄膜上,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

  我常看到贪吃的孩子,由于采摘太熟的桑葚,把自己的手和嘴唇染得乌黑乌黑的,就像化了装的小丑样。因为好吃,入口及化,甜香味浓,往往难免。最头疼的是难以保存。东至的桑葚太好吃了,吃过了最好的,当然其他地方的桑葚难入口了,即使吃桑葚弄得满手都是难以洗去的紫色,嘴贪的也禁不住诱惑,遇到个大色黑的桑葚,饕餮一番,那种味浓香甜的滋味渗入每一个味蕾,感觉到是世上无上的美味。

  东至的那些野生的桑树,分布的范围特别广,到处都有到处都能看得见,没有专人做管理,也没有人把它当做稀罕物,每年的四五月份,桑葚熟了的时候,游人是可以随意采摘的。那些信手采摘桑葚果的,大都是带孩子游玩的,大都是看着满树的桑葚惊喜,一时兴起采摘几个的。每到桑葚成熟的时节,也有农村的少妇采摘点桑葚做成桑葚酒,或者作成包含桑葚的蜜丸,供家中的男人和小孩长久食用。

  山里的村民说,东至的桑葚,是上天送来的美味,吃着爽口还能包治口疮和胃病,的确神奇。朋友,如果你四五月份有机会去东至,千万别忘记,采摘点东至的桑葚吃,健脾健胃健肠道,还能治疗很多胃肠道疾病呢,最为重要的,那里的桑葚,味道特别的好,吃过一次,一辈子忘不了。

家乡的作文12

  我的家乡在普洱市景东县文井镇的东南边山旮旯里。,背靠绵延千里的哀牢山,前面不远处是红河源头之一的把边江在静静地流淌,江对面是巍峨险峻的山。这里的天蓝得晶莹,云白得洁净,山青翠欲滴,水清澈见底,置身这里就仿佛置身于仙境。当然了,最令我动情的是这里的花草树木。

  家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家乡有许多花花草草,无论你在丛林里还是在小上,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看到花儿在。这里一簇,那儿一丛,可爱极了。一有时间,我就会约上我最要好的朋友小雅去附近采花。管它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大的,小的,红的,黄的,,林子里的,水沟边的……只要看上去好看,就都采回家插在花瓶里认真欣赏,有时还会和它们说些心里话。当花儿变得干瘪了也不伤心,高高兴兴的重新采一些回来换上就是了。

  家乡是茶的故乡。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着茶树,你瞧,在半山腰,在山脚下,在前屋后都能看到成片的茶树。一阵清风拂过,就连空气中都能闻到一股股清新、让人回味无穷的茶味儿。一片片茶园多么像一排排列队整齐的士兵,每年秋后当茶树不再长嫩叶的时候,大人们就会将茶树认剪一番,待来年又获丰收。春天茶树争先恐后的吐出春芽,远远望去,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又像一张张舒适轻柔的绿色大床,总之它会让你产生无限的遐想。每到这个季节,我和妈妈都会迫不及待的背上竹篮去采春茶。特别是天气好的时候,头上戴一顶新草帽,嘴里衔一尖儿嫩茶,一边哼着小曲,一边采茶,别提多带劲了。

  家乡到处是山和树,放眼看去,瞧,那一片片挺拔的思茅松以及的常绿乔木覆盖了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高山,它多么像一个会打扮的啊,把单调的山打扮得光彩照人,令人神往。

  我家前屋后都有树,前有芒果树、橘子树、核桃树,桃树、梨树、李树等,秋天一到,树上的果子都快熟了。它们像一张张害羞的`小姑娘的脸,又像一颗颗红宝石,黄宝石镶嵌在绿叶从中。屋后是茂密的树林,我喜欢到树林里走走,夏日的时候也喜欢去一边乘凉一边看我最喜欢的书,作文书等。树林里各种高大的乔木叶茂如盖,密不透风。青松地叶子形状很特别,像一根根尖锐的针,风儿吹过,松林里松涛阵阵。我喜欢听松涛的声音,我更喜欢的是松树的品格。当冬天到来,他们仍旧傲然挺立,不怕寒冷,松叶仿佛还变得更绿了;夏天来了,烈日当空,它也一样傲然挺立,丝毫没有害怕的样子;大风吹来了,他稍微弯弯腰后又直起身来,它的腰杆子仿佛挺得更直了,他们多么像一位风雨无阻的钢铁战士啊。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西双版纳一样闻名遐迩,也没有石林风景区那样的天下奇观。但我依然为我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使我快乐。

  我想,长大后,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要用我手中的画笔精心的将家乡的美景描画,如果我是作家,我一定会让家乡的美景连同我爱家乡的情感一起在笔间挥洒。无论我将来身在何方,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湛蓝的天空,绿绿的树,以及带给我过太多快乐的小草小花……

家乡的作文13

  我们通渭的地方不咋大,礼数却很多。老辈人经常这样教育晚辈:做人要懂礼数。在我理解中“礼数”无非就是礼貌、礼性、礼节、礼让、礼仪、礼遇等方面的意思。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打个招呼是起码的礼数。

  通渭人非常看重礼数,孩子三四岁父母就教怎么称呼左邻右舍的人,见了认识的人要问声好。“王爷爷好!”“李奶奶好!”“伯伯好!”“姑姑好!”等是孩子们最初学会的打招呼。孩子们如果见了长辈不打招呼,尤其是上大学或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家乡见了熟人不打招呼,就会被人耻笑为:没礼数。

  在通渭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成年人有了孩子,对于平辈人就不再直接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而是从孩子哪儿论称呼,如:他大伯、他三叔、他二姑等。或者把自家孩子的名字直接加在前面,如:永平他大大、狗剩他三叔、文霞她二姑等。初听起来粗俗,但不感到生分,反而显得更亲切了。

  外乡人途经村里问路、问事时,也必须要有礼数,嘴巴要甜,可根据所问人的岁数或称呼大爷、奶奶、老哥、大嫂子等,没有礼数就会吃闭门羹。如果你向一位长者询问:“哎,××家住哪儿啊?”长者可能会不理你,或者忿忿然:“我是个‘哎’吗,一点儿家教都没有。”

  其实,家乡的礼数也是一种规矩。比如吃饭时声音不能太响,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每餐都必须长辈们先动筷,小孩子才可以端碗;来了客人,首先要打招呼;客人进门,必须接住其手中的东西;客人告辞,应该起身,近的送出大门,远的至少要送到村头。

  家乡还有互相借东西的习惯,不但米、面、油、菜刀、剪子、锤子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互相借用,而且种子、牛、插秧机、拖拉机等这些生产资料也可以互相借用。在家乡人的眼里,借用东西不必为难,而被借用东西的人家也感到是人家看得起自己,是人缘好,是荣耀。不过,家乡借用东西也是有着许多礼数的',那就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有首歌这样喝道:礼多人不怪。家乡人在祝寿、结婚、生子、建房、植树等方方面面都是有着不少礼数的,而对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礼数多多。细想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通渭人才形成了浓郁的习俗,才形成了醇厚的民风,才形成了淡淡的乡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我们通渭人不管离开那个叫家乡的地方有多久,总是对那个地方念念不忘,并且是离开越久,思念越多。

  世间之事有果必有因,家乡的礼数延绵不衰与其特有的地方风俗有关。家乡人活得随意,活得滋润。一个人不知礼数,大家会私下批评你,时间一长,别人批评的话就会传进你的耳朵,让你不觉间生出羞惭之心。为了避免非议,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跟大家一起讲礼数。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礼数缺失的时候,可以去偏僻的乡野访求。我喜欢家乡的那些礼数,我感谢家乡的那些礼数,也就是家乡的那些礼数让我学会了善解人意,温暖他人,珍惜美好,感恩生活。

家乡的作文14

  按照老规矩,我家乡湖南娄底的人们从腊月起就开始准备过年。

  在大家眼里,吃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腊月初八,人们都开始杀年猪,挂腊肉、腊鸡、腊鸭、干牛肉,像要过冬的动物一样储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起,开始有了炮声,春节的热闹气氛也传播开来。

  我家乡有一句俗语:“二十七杀腌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这讲的也是春节前准备的景象,在我看来,做糍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糍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先用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拿出来蒸熟,便可开始打了。先在地上放一个石臼,用我们家乡话叫“刷兜框”,有两个人每人拿一个实木做的“粑棰”,两个人双手持棰,交替着打,两人嘴里喊着“一,二”的'号子,小孩子也在一旁围观加油,好不热闹。打烂之后,由姑娘们来完成完善工序,她们将糍粑放入有图案的硬板中——上面大多刻着“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等字样。将硬板使劲往下压,糍粑便做好了。

  到了除夕,炮声更响了,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热闹的气氛也更浓了。在夜晚到来前,我们要做一种我家乡独有的食物——丸子,这丸子分两种,一种是“雪花丸子”,先搓一个肉团,再放进一个装满米的盘子里,旋转盘子,肉团便沾满了“雪花”;另一种则是“炸丸子”,做法是直接搓一个肉团,并将它放进滚烫的油锅中炸。这两种丸子风味不同,前者香糯可口,后者则外脆里嫩,一咬下去肉汁溅出。我更偏爱于炸丸子,我总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拿几颗,到了真正吃饭时,炸丸子总是少了很多。每当吃到这种食物时,独属于我家乡的味道便萦绕在鼻尖,口中的幸福感直达心间。吃着年夜饭,看了春晚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祭祖。先在家门口请“天地菩萨”,再到家里面摆起“三鲜酒礼”,目的是保佑来年“人兴财旺,五谷丰登”,在爷爷奶奶说完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语之后,就开始放炮,然后开始吃“守岁饭”,吃完后便睡觉了。

  正月初一早晨,大家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我们家乡有个规定,大年初一早晨必须在六点前吃完开年饭,放完开年炮——炮至少要有一万响。之后便是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妈”,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初一是儿女给父母拜年,初二丈夫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给其他亲戚拜年。于是,每天外出拜年的人不同,留在家里等其他人拜年的人也不同。

  我们家乡初一到初五要舞龙,小龙13人舞,大龙15人舞,每人手中抓一根木棍将“龙”举起,舞出各式花样,龙的样子栩栩如生。关于这舞龙,还有件趣事,在我爷爷年轻时,他在橡胶厂里当厂长,到了过年的时候,橡胶厂请人来舞龙助兴。我们家乡舞龙有个规矩,舞龙时有人在旁边放炮,炮声不停,舞龙不停。舞龙时,橡胶厂的员工们在一旁放炮,厂里储备的炮放完了,再去外面买炮放。围观的员工们看得不亦乐乎,舞龙的人舞得苦不堪言,有些人都快坚持不住了。一旁的一个老大爷见状,连忙将身上的马褂脱下,草草地往腰上一系,便去接替坚持不住的人。但舞着舞着,老大爷腰上的马褂居然掉了下来,老大爷的脚被马褂绊住了。这一绊,可就坏喽!只见舞龙的人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全场哄堂大笑。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唯一的活动就是吃元宵。这一天也算是春节的终结,这一天炮声渐渐消散,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散去,但家乡春节的热闹还停留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我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这是我留恋的感觉。

家乡的作文15

  金乡银乡,都不如自己的家乡!

  ——题记

  相传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曾到一处“人间仙境”游玩。那里依傍江河,湖里种植着许多清涟的荷花。一到夏日,花苞争先恐后地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袅袅清香飘进小村庄。湖旁种植少数杨柳,正中了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之说。荷叶有力地撑起,密密麻麻的,遮蔽了夏日的炎热。因有清澈的大湖,惊艳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所以此村庄命名为“荷叶湖村”。

  不知是何等荣幸,我竟诞生在这“人间仙境”。从小便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欢乐之地。

  儿时,最爱的莫属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老家的平台上玩耍。一到春日,平台上的小草便一一探出小绿脑袋,一眼望去,竟是春意盎然,如翠色欲流,给色彩单一的天空增添了几分点缀。我爱在这软绵绵的“绿毯”上打滚,草儿尖尖的“脑袋”刺着肌肤,挺刺激的。我是伙伴们中最年幼的孩子,他们每次都比我会打滚。哨声一吹,他们一个个都缩成一个个圆嘟嘟的肉球,一瞬间便滚到终点,我斗不过他们便会“逃跑”,逃到那平台后面的"柳林江”。夏日,柳林江的江水不多,可以任凭我们玩耍。江水清澈见底,有如金龙的鳞片,亮闪闪的。鞋子一拖,衣袖挽起,裙子拉起,抬起小脚直入江水,伙伴们却早已在水里等着我了,开了开几个玩笑,我们便闹了起来。把水一打,水花四溅。伙伴们也不甘示弱,扑着江水,打到别人身上。我幼小,他们都不咋欺负,倒是其他几个比我大的姐姐们,常常被大哥哥们欺负,闹着闹着,我们都累了。喘着气走到岸上,席地而坐,便想到当时的热闹场面,相视而笑,再看看自个儿身上,都早已是“落汤鸡”了!

  家乡的村民都十分友善。在羊肠小道上遇到熟人,也会点头问好。要是我们这些小调皮鬼到了哪个伯伯家玩,伯伯伯母们便会很高兴地拿东西“款待”我们。不过最好吃的还是那“芝麻茶”——芝麻茶是我们家乡的特产,风俗已经流传许久了!

  村民爱好饲养猫狗。说来的确,记得我诞生前几个月我家便迎来了一只小猫咪和小狗。到现在,喵咪已经生了一窝小喵咪了,而小狗呢!如若还在世的话,站起来应有我高了,或许比我还要高耶。只可惜,事实就是事实——两年前小狗便逝去了,足可惜的。别家的小狗小猫都十分柔顺的,十分听话,且能看家呢!

  冬日,雪花漫天飞舞,伶俐地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随之不久,村庄都已披了一件洁白如雪的棉袄。银装素裹的,真是美极了。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天空与布满白雪的屋顶混为一体。而那依旧在小道上行走的人们所穿的彩色棉袄成了这雪白的天地中的点缀,如黑夜中闪烁的星星般,亮晶晶的。伸出手,接着那从天上飘下来的“白色天使”,心中怦然一动,大喜;又伸出脚去踏那厚厚的白雪,感觉真是爽极了!小河早已结冰了,如一面镜子,河边的杨柳也被冻住了。没有春日的生机;有的只是冬日的冰冷却不失柔美。四周的湖,天,地,屋都是纯洁的白,冰雪的,让人害怕,加上狂风怒号,无不让人感到肃杀。然而却又让人在那肃杀的天地中感得到温柔,春的生机。我想,明年的春天,应当很美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的家乡甚是美丽,能在此等“境地”生活,我有说不出的惊喜与感怀,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虽屋金乡银乡那样“金贵”,但它的份量是不可掂量的!

【家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家乡家乡作文08-24

家乡家乡的河作文09-25

家乡的小河家乡作文08-28

美丽的家乡描写家乡的作文12-20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5篇06-12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九篇06-10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72篇06-20

家乡家乡作文九篇03-18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7篇03-24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3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