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习俗作文

时间:2022-09-17 18:20:16 习俗 我要投稿

中元节习俗作文(精选2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元节习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习俗作文(精选20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

  中元节是鬼门关大开放假,先亡的亲人回到阳间完成自己生前没能完成的愿望的日子,故而多点荷灯,或者在自家祭祖告诉祖先一切安好。

  明代开始焚烧祭品以示给先亡的亲人捎过去东西。明代在坟旁焚烧纸锭,并在坟头压一叠纸钱。明代年间,福建地区的中元节祭祀依然非常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备好冥衣纸钱,写上先人名号,然后焚烧祭拜。若是出嫁的女子祭祀过世的父母,还要在纸衣、纸钱上面笼上薄纱焚烧,以示区别,谓之“纱箱”。在莆田一带,人们于七月十五这天清晨将供品准备周全,然后全家打扮齐整,出门往空中作揖礼让,意为将祖先的亡灵请入家中。

  祭祀完毕,又毕恭毕敬地将亡灵送出家门。到了晚上,大家又准备好斋饭、馄饨、纸钱,请巫师在市集上放焰口,施食给无人祭祀的野鬼。由于所费颇高,一些青黄不接的穷人家,为了这个一年一度的祭祀仪式,有时要延期至八九月份才能完成。

  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北京地区,中元节祭祀就简单得多。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载,北京近郊的宛平县城,乡民在七月十五这天取葛黍苗、麻苗、粟苗,连根带土地竖着缚于大门的两边,另外再缚三丛立于门外,供奉以面果,称为“祭麻谷”。

  而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节要请僧尼诵经,追荐亡灵。晚上则沿着河流,随水置放用篾条和纸糊成、安置在荷叶或木板上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和香,藉以引导溺水的鬼魂,称之为“放河灯”。这些习俗,在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都有所体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时节。杭州年例,人家做功果,点放河灯。”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2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

  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3

  由于中元节是祭祀先人的鬼节,因此各地习俗都是围绕祭祀展开的。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阎罗王会把地狱的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的家中接受祭祀饱餐一顿。因此,人们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中,供奉上秋收新鲜的稻米粮食和鲜果,燃香烧纸,宰杀牲畜祭祀先人。同时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平安。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为了防止在阳间飘荡的鬼魂伤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河北省:在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中元节“送羊”的.习俗,在中元节祭祀先祖是会一并准备鲜果与蒸羊送给外孙。而在清河县人们在祭祀后也会蒸面羊送给女儿。

  福建省:福建中元节也叫“烧纸衣节”,已出嫁的女儿准备父母的衣冠等物放在箱匣之中,用纱蒙上,送到父母家。在福建中元节也有出家的女儿回家祭祖的传统。

  江西省:江西省的吉安人在中元节烧纸钱时忌讳孕妇折纸锭,据说是孕妇折的纸锭焚烧后就会化为虚无,鬼魂是拿不走的,防止鬼魂生气,觉得人类烧纸是在戏弄他们导致家宅不宁,因此孕妇不折纸钱。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4

  在这一年里,有很多节日,有敲锣打鼓的春节,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是,最特殊的,就要数中元节。

  又是一年中元,中元节,俗称鬼节。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会有许多孤魂徘徊在人间,相传中元节的由来,是由《目莲救母》这个传说演变而来。

  话说目连的母亲被打入地牢,目连得道后开天眼,在地牢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不堪,他向菩萨求救。菩萨告诉他,其母罪孽深重,一定要以盆为器,罗列百味,供奉众神,才得以解其母倒悬之苦。后人因此而记于心中,便形成了中元节。

  今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我睁开朦胧的双眼,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到厨房门口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剁肉。桌子上还摆水果和点心。

  “妈,今天谁过生日啊?”我迷迷糊糊地问。“傻孩子,今天是中元节,要祭祖呀”。妈妈头都不抬地说道。“为什么今天要祭祖呢?”我疑惑地问。“今天祭祖,不仅为了祈福平安。同时也要将先人的灵魂接回家。”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哦,原来是这样”。我揉着眼说。

  晚上,门前的`小河边聚满了人。许多人手拿河灯,点亮蜡烛,把一盏盏明灯放入河中。那一盏盏明灯,就像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小船,渐行渐远,带着人们的哀思驶向远方。我也取了一盏灯,点燃蜡烛,默默许下愿望。

  七月三十鬼门关,又一个中元结束了……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5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被佛教称为“孟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过的,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结束。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在这天上午大人们就到祠堂中做准备,如:将祠堂打扫干净,把八仙桌擦干净,买好过节要用的纸钱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在傍晚时分将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间,把香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两边放上长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个盆子用烧纸钱约。

  准备完毕,我们小朋友会洗过澡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引着我们去外“接客”。接到祠堂后我们们就会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后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轮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轮到我们家接待“祖先”那天妈妈会在早上和中午做上丰盛的早餐和午饭去招待“祖先”,下午四点左右带上点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时分,大家带着香烛和冥币封的“封包”去祠堂烧包。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节巴就过完了。

  中元节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节日,我觉得我家乡的中元节有特色,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挺有趣!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6

  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老妈什么是中元节?老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近老妈经常叠元宝呢!

  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老妈负责烧饭菜。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纸,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再把它们卷起来,压平,最后它们一张一张地抽出来,就行了。过了三十几分钟,我把纸叠好了,老妈那边也好了。我帮老妈摆好饭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树枝和耐烧的旧脸盆,再点燃蜡烛,一切准备就绪。

  爸爸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旧脸盆里,待火烧起来后,爸爸把两捆纸放在旧脸盆里,过了一会儿,纸烧成了灰,爸爸把元宝放入旧脸盆中,3分钟过去了,元宝也烧完了,等火灭了,我们赶紧磕了头,磕完头后,我吹灭了蜡烛,爸爸把旧脸盆端走倒掉,我们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7

  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8

  我是绍兴人,绍兴是水乡,绍兴人天生对水有一种敬畏之情,特别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尤为突显。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这一天虽不很喜庆,但那氛围却很隆重——我们那儿许多人都齐聚河沿,可不热闹吗?那为什么要聚在河边呢?为的是祭拜河中判官。这一天,奶奶买了许多瓜果糕点,就是为了这件事。在七月十五的下午,老老少少赶至河边,老人们要摆好供品菜肉,还要预备蜡烛纸元宝之类的东西,小孩子们并不是很在意这种祭拜,而老人们这种事却一向很是重视,在那之前还要念经。

  在做好了一系列准备之后,祭拜才正式开始。人们点上蜡烛与香,开始祭拜河判官。一堆火在河沿熊熊燃起,祭拜前所备好的纸元宝之类的统统放了进去,熊熊的火光与隆重的仪式吸引了不少他乡之人甚至外国人驻足观之。

  祭拜仪式结束后,人们先回家休养并准备湖灯。据奶奶说她小时候,虽然也放湖灯,但用的却是河蚌壳加香油。以前的湖灯多么朴素哇!随着生活条件之变,湖灯之状也有所变了,如今之湖灯较以前精致之许多呀。

  许多人家都拿着自家制的湖灯赶来了,此时天还未黑,如若天黑了下来,那时便有更多人了。所以一些人在这一天傍晚会早早吃完饭便赶去河边。

  这湖灯先前全得靠人推动水才能移动,有的运气差的湖灯飘到桥的另一边,偏离航向,则无法挽救;有的.好运的湖灯顺着风与浪一路向前,火力全开,便一帆风顺。据说,在放时飘得越快越远越好。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色,各处地区有各处地区的风俗,但我相信每个人最难忘的节日风俗来自故乡。这就是我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节日,它是故乡的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9

  现代作家丰子恺对中元节“放焰口”佛事有详细的描述。佛教传说中,相传坠入地狱的饿鬼,欲吃食物,但食物会放出烈焰,故不能进食,只有七月半这天通过作佛事,方可进食,称为“放焰口”:

  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河岸上凉棚底下搭一个台,台上接连两张方桌,桌上供着香花灯烛,旁设椅子,是僧众的`座位。每家用五彩纸张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绳子穿好了挂在沿河的柱子上,准备佛事结束时焚化给鬼魂。河岸两旁,挂着无数灯笼,上写“普济孤魂”四字。琳琅满目,煞是好看!……黄昏时分,法事开始了。老和尚戴着地藏王帽子,披着袈裟,坐在正中;两旁六个和尚各持法器。起初是鸣钟击鼓,念佛唪经。到了深夜,流萤隐现,有如鬼火明灭;阴风飘忽,仿佛魂兮归来,就开始召请孤魂了。老和尚以悲紧之音,高声诵念,众僧属而和之。每念完一段,撒一把米,向孤魂施食。那些米落入暗处,仿佛有无数鬼魂争先抢夺,教人毛发竦然。

  所召请的孤魂,非常全面,自帝王将相以至囚徒乞丐,都可以“来受甘露味”,那文词骈四俪六,优美动人,不知是谁作的。有人说苏东坡所作,未可知也。我因爱此文词,当年曾向杭州玛瑙经房“请”得一册《瑜伽焰口施食》。抗日时我仓皇出奔,一册书也不曾带走。缘缘堂被焚前几天,这册《瑜伽焰口施食》即在其内,因得不焚。往年有人闯入我家,抢走了许多古典文学书籍,却不拿这册书,大概他们不懂,所以不拿。此书因得保存至今。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0

  农历七月十四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爸爸带我一起回老家过节祭祖。

  一路上,爸爸与车上的叔叔谈的很投机,竟然忘记在街上买冥钱冥衣等物品了。到了爷爷家,爸爸看到正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物的叔叔,连忙叫叔叔带东西回来。叔叔回来后,爸爸问多少钱,叔叔说算了,只有几元钱。爸爸坚持要付钱,爸爸说:“祭祖当然要诚心,我是诚心诚意买的,钱当然只能我付!”叔叔笑了笑,把钱接了过去。

  吃过中饭,爷爷奶奶开始舂粑粑。他们把浸泡过的黏米放进石臼里,用一根很长两头粗的棒槌用力舂,然后将舂过的`米粉过筛子粗的继续放进石臼里舂直到米粉细滑到满意为止。接着奶奶把舂好的米粉加水揉成团,在用手捏成一个个长长的椭圆形的粑团,然后用水洗干净的桐树叶包好,放进蒸锅里,蒸熟。揭开锅盖,香气四溢的黏米粑粑唾手可得。我猴急猴急地伸手就要去拿,奶奶立即阻止了我,她告诉我说:“只有让先祖吃过后,我们才能吃。”我莫名其妙,不情愿地走出去玩了。

  天渐渐暗了,爷爷奶奶、叔叔和爸爸一起架起了祭坛,摆上祭品,斟上酒,把冥纸冥衣冥钱等东西解开堆在一起。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按照长幼次序排定,燃放烟花,点燃冥俱,祭祖正式开始。只见爷爷口中念念有词,左手拿起燃烧的冥纸,右手拿起酒壶,祭天祭地祭祖。礼毕,大家一起双手作揖,三鞠躬,向先祖祈求平安与幸福。

  祭祖一结束,我立即从桌子上抓起一个粑粑,就吃了一口,顿清香扑鼻,软甜爽口。想不到祖先尝过的粑粑真的太好吃了,这也许是托先祖的福吧!感谢先祖们,给我们以美食、平安、快乐和幸福。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1

  昨天正值七月十五为中元节。由于是中元节仁慈的上天也是落泪滴下几点小雨。去燕尔窝放松自己的心。一路望去,公墓烈士陵园车水马龙。堵车相当严重。

  路边的香烛生意异常的好。燕尔窝依然是孤静幽香,走在松软的草坪,寻觅山花的俊美、古树的`幽暗、躺在草地仰望蓝天白云,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树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那云那天都是你怀抱的美丽。觅幽,陌纤,看古,让自己的思绪在碧绿的草地、黄菊、戏水、石桥深巷凉亭处处。不由得想起: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望远方啤酒奠撤于大地,默默祝愿在天国那些善良爱戴我们的人,依然安好。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2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3

  我今天在日历上注意到了一个从前从未关注的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今天。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

  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时,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四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近年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还有几个人会去过这个节日?像中元节一样被人们几乎话遗忘,节日有很多,比如寒食也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被我们忘记,这些节日千古流传,我们要一直记着它们,传承下去。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4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西,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5

  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在农历的七月十四,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俗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人迹可至的地方吃东西。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做法等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我们家在这一天忙的不可开交,点油烛、烧香、拜祭先祖、放鞭炮、烧纸钱。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先祖的怀念,是一种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据说鬼魂在阴间是看不见东西的,所以要点油烛为他们照明;烧香、烧纸钱则是给他们的礼物,希望先祖们能在阴间过得幸福,什么也不缺;放鞭炮则是迎接、送回鬼魂的'方式,放鞭炮时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表达我们对先祖的热情。

  有些人说鬼魂、阴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祭拜纯粹是一种迷信;也有人说如果不祭拜,游荡的阴魂会生气,会上门找麻烦。我认为中元节的祭拜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意愿的一种寄托。现在,在中元节祭拜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有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元节的存在。我觉得,这种习俗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将这种文化继续传给我们的后代。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6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7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宝岛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8

  中元节又称鬼节,记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是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饿鬼来寻觅食物,我们家乡习惯做一些叫“什么钱”的东西(具体怎么叫我也忘了)。它是这样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后把沾水后的糯米粉揉均匀,捏出一块,像揉橡皮泥一样揉出一个圆,压扁,在中间按一下,最后下锅煮,等到浮上来后,放在薄塑料片上,就完成了。

  奶奶说,这天的阴魂会在街道游行,所以不能出去。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天就整天的'闷在家里,不能出门,很不爽——啊——传说,在这天出生的人,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像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长大后就慢慢的看不见了。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19

  农历七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到菜场买了鸡、鸭、鱼、肉等丰盛的菜肴,原来,中元节到了。

  奶奶用发糕、豆奶、烤馒头和一串脆响的鞭炮来迎接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吃完早餐后,天下起了大雨,传说这是“老祖宗”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洗脚水。

  奶奶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准备了一桌盛宴来祭祀“老祖宗”。奶奶神情严肃,把一双双筷子一头搭在碗边上,一头放在桌子上,倒好一杯杯酒,盛好一碗碗饭,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吃饭、喝酒。奶奶不准我们追逐打闹甚至不让乱说一句话,生怕得罪了“老祖宗”。

  吃过晚饭,奶奶在院子里用白粉笔画了几个圈,摆上香,把纸钱、摇钱树堆在圈里,点上火,让我们给祖宗磕头,奶奶在一旁毕恭毕敬地说着:“这是给你们去扬州看戏的,这是给你们游山玩水的,请您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中元节习俗作文 篇20

  老师说七月半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人们祭祖祭拜先人的一个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怀疑老师的话,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七月初九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说在写包的时候,称姥姥为曾祖,称爷爷为祖考,结尾为老大人,若是女性,则结尾称呼为老孺人。

  写了包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在桌子正对大门的那一方,会在桌子腿上方系上一面方正的步,我们如果要烧纸钱,就要从布的两侧递到桌子下的盆子中。

  等到准备完毕,吃过晚饭、洗过澡我们家就会由爸爸带头引着我们去外边“接客”。爸爸的手上会拿着几支香烛、一些纸钱,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似乎是说“XXX接您回来看看”之类的……

  等走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开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烛,然后点鞭炮。鞭炮点过后,我们就要鞠躬拜祖。

  回到家,吃些瓜果,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这个夜晚,八仙桌香炉里的香不能断,要一直燃到第二天。

  第二天,则是接待来过节的亲戚和“送客”。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摆上小茶杯,不时地祭上热茶水。在祭过之后,我们要喝完茶水。而且,在这期间,我们不能碰到长凳。

  在中午,我们家一贯的习俗是吃面条,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别香。就连不爱吃面的我,在这一天都会把碗里的面吃光光。

  到了下午四点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做晚饭;而等到四点半或五点的时候,亲戚们就会派几个人带着各家写好的包或纸箱,带到接客插香烛的地方开始烧包。

  之后就是等待先人将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饭菜“吃完”,接着我们则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炉,围着八仙桌开始吃饭。饭毕,亲戚会回家去为他们家的中元节做准备,而我们家则会再次摆上香烛,祭上瓜果,等到祭完,这个中元节才算是过去了。

【中元节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中元节的习俗作文01-27

七月半中元节都有哪些独特的习俗?08-02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1

习俗的作文[经典]09-08

习俗的作文01-22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9

实用的习俗的作文08-03

端午的习俗作文09-17

习俗的作文【精品】08-12